(共19张PPT)
应 有 格 物 致 知 精 神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
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许多同学往往只重视基础
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 一旦需要自己动手、自己 拿主意时,就会手足无措。这是什么原因呢 怎样 才能克服这个缺点呢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得主丁肇中先生的文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或 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新课导入
· 识记并理解本文的重点词语,了解演讲者的观点,领悟格物致 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 重 点 )
· 理清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 ( 难 点 )
· 理解演讲中的事例对于观点的印证作用。 ( 难 点 )
· 培养动手操作的实验意识,树立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 素 养 )
学习目标
本文是一篇说理演讲词。说理演讲词属于演
讲词的一种类型,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
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文体知识
本文是作者于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
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 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在这篇演讲词中, 丁肇中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对中国传统 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提倡以真正的格物 致知精神去探索世界上的未知事物。
背景资料
丁肇中,1936年生,祖籍山东日照,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获诺贝尔 物理学奖。1994年起领导AMS ( 阿 尔 法磁谱仪)实验在空间寻找反物质和暗 物质,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作者介绍
liào 瞭望 jiǎn 检讨 miǎn
缅怀
páng huáng
彷 徨
探察 探讨
jī gé wù
激变 格物致知
xiù cuò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初读正音
tàn chá
登高远望;特指从高处或远处监视敌情。
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
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清谈
瞭望
修身
缅怀
彷徨
词语解释
即心要端正。
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
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格物致知
不知所措
正心
一帆风顺
齐家
袖手旁观
词语解释
由获奖感言,引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
科学”的论题。
分析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和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强调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希望。
整体感知
· 朗读课文,回答:本文主要探讨了什么问题 作者的论点是什么
探讨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论点:学习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 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理清论证思路。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提出问题(引论)
(第2—12段)
(第13段)
(第1段)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应该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整体感知
· 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 丁教授认为《大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 "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大学》,其含义是什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作者提倡真正的 “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留
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 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整体感知
· 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
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
第13段从理论上分析“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揭示了“格物致知”的真
正意义。
第2段引用《大学》,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意思;第3段引用《大学》中 对“格物致知”目的的介绍,解释“格物致知”真正意义被埋没的原因。
课文探究
· 找出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引用论证
道理论证
借王阳明“格”竹苦思,结果因头痛而失败的事例,论述传统儒家对实验的 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借作者的亲身体验论述以埋头苦读应付 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以证明真正的“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将王阳明“格”竹子失败的事例与通过科学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例子进行对 比,突出新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实地实验。
课文探究
· 找出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课文探究
· "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中"眼光" "勇气” "毅
力”这三个词语的位置可以互换吗 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一个成功的实验首先要有眼光,选择正确的目标,当选
好目标后,要想使实验取得成功,勇气和毅力是必不可少的。 这三个 词语之间存着逻辑上的先后关系,因此它们的位置不能互换。
球 。
· 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举自己的亲身经验为证,有什么好处
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真实而亲切,有助于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取得
更好的演讲效果。此外,演讲者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自己求学时代 的经历对于广大青年学子来说,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示范和参考意义。
课文探究
· "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中"唯一"一词为什么不能
删去
"唯—"一词指出要想寻求真理,除了对事物进行客观地探索,别无他路, 强调了实践和探索的重要意义。
本文由古代文化典籍引出观点,以王阳明
和作者的实例为论据,针对传统教育下的 中国学生的弱点,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 意义,号召中国学生要有真正的格物致知 精神,这样才能对世界有所贡献。
概括主题
本文促使我们思考今天的教育。在我们身边,
“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考起试来得心应 手,处理实际问题却束手无策。我们在学习中应 多动手实践,重视实验精神,培养创新精神。
学后感悟
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
举例说明在古代并未重视“格物致知” 现代“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论证“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提出希望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培养实验精神
贡献人类社会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