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4.4《对数的概念及运算》教案(2)(沪教版高一下)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4.4《对数的概念及运算》教案(2)(沪教版高一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12-18 13: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4(2)对数的运算
一、教学内容分析
对数这一内容本身就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因而掌握对数的运算非常重要.一方面,对数的运算要为后面学习对数函数以及对数的方程起到铺垫的作用;另一方面,对数的运算和实数的运算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为了加深学生对运算性质的记忆和理解,主要采用让学生自己发现性质的方法,并进一步判断辨别容易出错的问题.这一部分里证明性质时强调了与指数运算的结合,为后面讲解反函数作铺垫.当然在这个内容中运算法则的熟练运用尤为重要,因而需要学生进行较多的练习强化,理解记忆也是必要的,这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设计
(1)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及其证明;
(2)学会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求对数式的值;
(3)体会数学知识在自然现象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对数的运算法则及用对数的运算法则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设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 情景引入
1.观察
完成下表,观察结果:
2.思考
猜测:; ;
3.讨论
等式中各字母的范围:且;;;
是否对所有的数都成立?
二、学习新课
1.运算性质
1)(且;;)
2)(且;;)
在猜测的基础上,能否再给出一些特例?
提示:当时,得到:
推广: ;
再设问:推广中,的范围能否再拓展一些?
3)(且;)
证明:对数由指数而来,回归思想;
2.例题分析
例1: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给出反例.(且;;)
① ;
② ;
③ ;
④ ;
例2:计算: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例3:已知,,(且),求?
3.问题拓展
科学家以里氏震级来度量地震的强度,若设I为地震时所散发出来的相对能量程度,则里氏震级量度r可定义为,试比较6.9级和7.8级地震的相对能量的比值.(精确到个位)
[说明]让学生初步了解对数的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简单应用,并能知道地震级数的差异是地震能量指数之间的差异,不是地震能量本身的差异.
三、巩固练习
计算:
(1)lg1421g; (2);
(3).
四、课堂小结
运算性质
1)(且;;)
2)(且;;)
3)(且;)
五、作业布置
书后练习1、2、3、4做在书上,5做在练习本上.
练习册第1页第4、5题做在练习本上.
七、教学设计说明
1、本节课设计用具体的计算引入,形象直观,便于学生自己发现对数的运算性质,培养了学生自己观察归纳的能力.
2、本节课设计从指数与对数的关系及指数的运算法则入手,让学生从联系的观点出发,探究对数的运算法则,注重了知识的整体建构.
3、在巩固对数的运算法则时,设计了一些实际问题,纠正学生初学时容易产生的一些错误,(而产生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将积、商、幂的对数与对数的积、商、幂混淆了)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4、本设计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尝试、思考、交流、讨论、表述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注重了类比、归纳思想的渗透.
5、结合实际的地震能量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简单应用,并借此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
计算求值引入
商的性质
及其证明
积的性质
及其证明
幂的性质
及其证明
运用与深化(例题解析、巩固练习)
对数的运算性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