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常见易错易混概念
易混概念 具体辨析
1.生物与生命 生物都有生命,但有生命不一定是生物。如一片绿叶,有生命,但不是生物
2.应激性与反射 两者都是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但反射必须是通过神经系统作出的反应,应激性不一定通过神经系统,应激性包含反射。如缩手反射通过神经系统,而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不需要通过神经系统
3.生长与发育 生长是指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是量的改变;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完善及功能上的成熟,是质的改变。如人体长高是生长,儿童大脑功能逐渐完善是发育
4.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网指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结构
5.切片、装片与涂片 切片是从生物体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玻片;装片是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的玻片,也可以是衣藻、水螅等个体微小的生物整体制成的玻片;涂片是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玻片
6.导管与筛管 二者都是高等植物运输物质的专用管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导管,方向是由下到上;运输有机物的是筛管,方向是由上到下
7.胚与胚胎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位于种子内;胚胎是动物或人的幼体,位于子宫内
8.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 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的植物称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称被子植物。如松、杉、银杏等是裸子植物,桃、杏、玉米、小麦等是被子植物
9.气孔与气门 气孔是叶片与外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门是节肢动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10.辐射对称与两侧对称 经过身体的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成对称的两部分,称为辐射对称;经过身体的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成对称的两部分,称为两侧对称。如水螅是辐射对称,涡虫则是两侧对称
11.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 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节肢动物不仅身体分节,足和触角也分节。如蚯蚓是环节动物,蝗虫是节肢动物
12.外骨骼与骨骼 外骨骼是节肢动物体表起保护作用的坚韧结构;骨骼是脊椎动物体内骨与骨的联合体
13.羽毛与毛 羽毛是鸟类体表的覆盖物,毛是哺乳动物体表的覆盖物,两者都有保温作用
14.骨与骨骼 人或动物肢体中坚硬的组织部分称为骨,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如椎骨称为骨,脊柱则称为骨骼
15.芽孢与孢子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孢子是无性生殖细胞,单个孢子能发育成新生物体,能形成孢子的生物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真菌
16.维生素与激素 维生素主要来自食物,如维生素A、维生素D等;激素是对生物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起重要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有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人体内的激素全部来自人体内分泌腺,如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等
17.消化腺、消化酶与消化液 分泌消化液的腺体称为消化腺;消化腺分泌的能消化食物的液体称为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的分解有机物的有效成分称为消化酶,但不是所有的消化液都有消化酶,如胆汁
续表
易混概念 具体辨析
18.气体交换与气体扩散 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扩散是气体由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过程。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19.血浆与血清 血浆是血液加入抗凝剂后出现的淡黄色液体;血清是血液凝固后的液体。两者的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
20.动脉与动脉血 动脉是将血液输送出心脏的血管,动脉血是含氧高、颜色鲜红的血液,两者无必然联系
21.静脉与静脉血 静脉是将血液输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血是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两者无必然联系
22.排泄与排遗 排泄是机体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排遗是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人排尿属于排泄,而人排便则属于排遗
23.中枢神经与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即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神经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区,中枢神经含神经中枢
24.神经纤维与神经 神经细胞长的突起及套在外表的鞘称为神经纤维,多条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神经
25.反射与反射弧 对外界或内部刺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称为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26.呆小症与侏儒症 都身材矮小,呆小症是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智力低下;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智力正常
27.病原体与传染源 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称为传染源。如流感病毒是病原体,而流感病人是传染源
28.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为处方药(简称Rx);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为非处方药(简称OTC)。如速效感冒冲剂是非处方药,而青霉素是处方药
29.子叶与叶 子叶是植物种子胚的一部分,叶是植物体的营养器官
30.胚根与根 胚根是植物种子胚的一部分,根是植物体的营养器官,胚根发育成根
31.胚芽与芽 胚芽是胚的一部分。芽是枝条的一部分,来源于胚芽。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32.休眠与睡眠 休眠是生命活动极度降低的一种昏睡状态;睡眠是人或动物的一种自然休息状态,是生物自我修复的过程
33.子房与子宫 子房是植物种子发育的场所,子宫是动物或人胚胎发育的场所
34.受精与传粉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称为受精,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称为传粉
35.花药与花粉 花药是雄蕊的结构,花粉是花药中与生殖有关的颗粒物,花粉内含精子
36.类人猿与森林古猿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类人猿是与人类有较近亲缘关系的灵长类动物。如猩猩、黑猩猩、大猩猩等是类人猿,而不能称为森林古猿
续表
易混概念 具体辨析
37.胚泡与胚胎 胚泡是胚胎的前身,位于输卵管,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胚胎位于子宫,由胚泡发育而来
38.胎儿与婴儿 8周后的胚胎呈现人的形态,从这时起直到出生前称为胎儿,出生后到1周岁称为婴儿
39.胎盘与胚盘 胎盘是胎儿与母体共有的结构;胚盘是鸟卵细胞核所在地,是受精鸟卵胚胎发育的场所
40.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是指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如蚊、蝇、菜粉蝶、蜜蜂、家蚕等;不完全变态是指昆虫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如蝗虫、蚱蜢、蟋蟀、螳螂等
41.性状与相对性状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称为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称为相对性状。如兔的毛色称为性状,而兔的白毛与黑毛称为相对性状
42.染色体、DNA与基因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DNA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一条染色体上一般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43.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如控制双眼皮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而控制单眼皮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
44.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称为特异性免疫。如皮肤的免疫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而人体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是特异性免疫
45.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称为自然选择;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生物进行的选择称为人工选择
46.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 生命起源是指生物从无到有的过程;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由低等到高等发展的过程
47.生态因素与生态系统 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如水分、阳光等是生态因素,森林、草原、海洋等是生态系统
48.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全部生物与其生活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如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9.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是指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个体,如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个体,如羊、狼;分解者是指能将生产者、消费者的遗体或遗物分解掉的个体,如蜣螂、细菌、真菌
50.自养和异养 利用自己制造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称为自养;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必须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51.抗原与抗体 抗原是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抗体是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
52.简单的反射与复杂的反射 简单的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膝跳反射等;复杂的反射是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听到汽车喇叭声迅速躲避等
53.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 细胞分裂就是由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增加细胞的数目;细胞分裂的子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称为细胞分化中考常见易错易混概念
易混概念 具体辨析
1.生物与生命 生物都有生命,但有生命不一定是生物。如一片绿叶,有生命,但不是生物
2.应激性与反射 两者都是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但反射必须是通过神经系统作出的反应,应激性不一定通过神经系统,应激性包含反射。如缩手反射通过神经系统,而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不需要通过神经系统
3.生长与发育 生长是指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是量的改变;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完善及功能上的成熟,是质的改变。如人体长高是生长,儿童大脑功能逐渐完善是发育
4.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网指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结构
5.切片、装片与涂片 切片是从生物体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玻片;装片是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的玻片,也可以是衣藻、水螅等个体微小的生物整体制成的玻片;涂片是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玻片
6.导管与筛管 二者都是高等植物运输物质的专用管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导管,方向是由下到上;运输有机物的是筛管,方向是由上到下
7.胚与胚胎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位于种子内;胚胎是动物或人的幼体,位于子宫内
8.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 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的植物称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称被子植物。如松、杉、银杏等是裸子植物,桃、杏、玉米、小麦等是被子植物
9.气孔与气门 气孔是叶片与外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门是节肢动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10.辐射对称与两侧对称 经过身体的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成对称的两部分,称为辐射对称;经过身体的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成对称的两部分,称为两侧对称。如水螅是辐射对称,涡虫则是两侧对称
11.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 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节肢动物不仅身体分节,足和触角也分节。如蚯蚓是环节动物,蝗虫是节肢动物
12.外骨骼与骨骼 外骨骼是节肢动物体表起保护作用的坚韧结构;骨骼是脊椎动物体内骨与骨的联合体
13.羽毛与毛 羽毛是鸟类体表的覆盖物,毛是哺乳动物体表的覆盖物,两者都有保温作用
14.骨与骨骼 人或动物肢体中坚硬的组织部分称为骨,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如椎骨称为骨,脊柱则称为骨骼
15.芽孢与孢子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孢子是无性生殖细胞,单个孢子能发育成新生物体,能形成孢子的生物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真菌
16.维生素与激素 维生素主要来自食物,如维生素A、维生素D等;激素是对生物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起重要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有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人体内的激素全部来自人体内分泌腺,如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等
17.消化腺、消化酶与消化液 分泌消化液的腺体称为消化腺;消化腺分泌的能消化食物的液体称为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的分解有机物的有效成分称为消化酶,但不是所有的消化液都有消化酶,如胆汁
续表
易混概念 具体辨析
18.气体交换与气体扩散 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扩散是气体由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过程。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19.血浆与血清 血浆是血液加入抗凝剂后出现的淡黄色液体;血清是血液凝固后的液体。两者的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
20.动脉与动脉血 动脉是将血液输送出心脏的血管,动脉血是含氧高、颜色鲜红的血液,两者无必然联系
21.静脉与静脉血 静脉是将血液输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血是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两者无必然联系
22.排泄与排遗 排泄是机体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排遗是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人排尿属于排泄,而人排便则属于排遗
23.中枢神经与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即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神经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区,中枢神经含神经中枢
24.神经纤维与神经 神经细胞长的突起及套在外表的鞘称为神经纤维,多条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神经
25.反射与反射弧 对外界或内部刺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称为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26.呆小症与侏儒症 都身材矮小,呆小症是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智力低下;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智力正常
27.病原体与传染源 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称为传染源。如流感病毒是病原体,而流感病人是传染源
28.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为处方药(简称Rx);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为非处方药(简称OTC)。如速效感冒冲剂是非处方药,而青霉素是处方药
29.子叶与叶 子叶是植物种子胚的一部分,叶是植物体的营养器官
30.胚根与根 胚根是植物种子胚的一部分,根是植物体的营养器官,胚根发育成根
31.胚芽与芽 胚芽是胚的一部分。芽是枝条的一部分,来源于胚芽。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32.休眠与睡眠 休眠是生命活动极度降低的一种昏睡状态;睡眠是人或动物的一种自然休息状态,是生物自我修复的过程
33.子房与子宫 子房是植物种子发育的场所,子宫是动物或人胚胎发育的场所
34.受精与传粉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称为受精,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称为传粉
35.花药与花粉 花药是雄蕊的结构,花粉是花药中与生殖有关的颗粒物,花粉内含精子
36.类人猿与森林古猿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类人猿是与人类有较近亲缘关系的灵长类动物。如猩猩、黑猩猩、大猩猩等是类人猿,而不能称为森林古猿
续表
易混概念 具体辨析
37.胚泡与胚胎 胚泡是胚胎的前身,位于输卵管,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胚胎位于子宫,由胚泡发育而来
38.胎儿与婴儿 8周后的胚胎呈现人的形态,从这时起直到出生前称为胎儿,出生后到1周岁称为婴儿
39.胎盘与胚盘 胎盘是胎儿与母体共有的结构;胚盘是鸟卵细胞核所在地,是受精鸟卵胚胎发育的场所
40.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是指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如蚊、蝇、菜粉蝶、蜜蜂、家蚕等;不完全变态是指昆虫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如蝗虫、蚱蜢、蟋蟀、螳螂等
41.性状与相对性状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称为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称为相对性状。如兔的毛色称为性状,而兔的白毛与黑毛称为相对性状
42.染色体、DNA与基因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DNA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一条染色体上一般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43.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如控制双眼皮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而控制单眼皮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
44.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称为特异性免疫。如皮肤的免疫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而人体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是特异性免疫
45.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称为自然选择;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生物进行的选择称为人工选择
46.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 生命起源是指生物从无到有的过程;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由低等到高等发展的过程
47.生态因素与生态系统 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如水分、阳光等是生态因素,森林、草原、海洋等是生态系统
48.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全部生物与其生活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如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9.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是指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个体,如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个体,如羊、狼;分解者是指能将生产者、消费者的遗体或遗物分解掉的个体,如蜣螂、细菌、真菌
50.自养和异养 利用自己制造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称为自养;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必须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51.抗原与抗体 抗原是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抗体是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
52.简单的反射与复杂的反射 简单的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膝跳反射等;复杂的反射是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听到汽车喇叭声迅速躲避等
53.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 细胞分裂就是由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增加细胞的数目;细胞分裂的子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称为细胞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