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综合素养评估
六年级语文试卷(二)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撰写读书宣言(共16分)
1.典典在读书宣言中将引用下面的话,请用行楷书写在横线内,注意行款整齐,书写美观。(2分)
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
2.下面是典典的读书宣言中的一段话,看拼音,写词语,将这段话补写充整。(10分)
书是míng mèi( )的阳光,书是轻柔的wēi fēng( ),它给予我们làng màn( )的想象与精神的jì tuō( )。读书让我们在màn cháng( )的时光中,不再pái huái( ),不再jì mò( )。在读书日,我们郑重宣誓:以书为盾,fáng yù( )生活的风浪qīn xí( ) 。当面对jiān ruì( )的质疑时,我们更将以书为剑,让思考引领我们勇往前行。
3.下面是典典的读书宣言中的四组词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分外(fèn) 奄奄待毙(yǎn) 万象更新(gèng)
B.耽搁(dān) 春风拂面(fú) 一声不吭(kēng)
C.泪潸潸(shān) 头涔涔(céng) 赤裸裸(luǒ)
D.搓洗(cuō) 哄堂大笑(hǒng) 衣衫褴褛(lǚ)
4.典典在读书宣言中引用了下列诗句,诗句中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赐火)
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贴桃符)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登高)
D.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中秋节赏月)
开启读书活动(共12分)
5.读书积累词语,比如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盛开”的意思,语言更有趣,请照样子写一写。(3分)
屋前的花园里,清丽的桃花欣然怒放,热情的杜鹃花___________________,娇艳的海棠______________,美丽的迎春花______________……到处是醉人的花香。
6.下面是华华读的书中的句子,其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B.但贝琪直到星期天才能够到户外走走,看上去好像刚得了一场大病似的。
C.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D.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7.同学们在读诗活动中积累了许多诗歌,请你把表格补充完整。(7分)
诗可写景 , 。——唐·韩翃《寒食》 描写了东风吹拂着柳枝,柳絮飞舞的景象。
诗可言志 , 。——唐·李贺《马诗》 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之志。
诗中含情 ,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 表达诗人 之情。
总结读书方法(共7分)
8.典典总结了一些关于阅读名著的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读名著时,先大致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B.我们要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
C.有些名著不像流行读物那样通俗易懂,我们遇到阅读有困难的内容,可以略去不读。
D.读名著时,我们可以对书中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评价的角度不能太单一。
9.读书时,要关注人物的细节。《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有这样一段话:“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段话是对父亲的______和______的描写,体现了他_____________ 的精神品质。(2分)
10.典典的读书宣言在校园内引起了热烈反响,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表示赞赏。请结合身边的三种景物,写一写此时典典的心情(不少于60字)。(3分)
感受民风民俗(共11分)
【选文一】
过年
对联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那时候的对联和现在不同,都是买来大红纸请人手写的。父亲的书法很好,是我们村里知名的先生,所以到我家来求父亲写对联的人都排成了队,过年的这两天是父亲最忙碌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那黑亮亮的毛笔字写在红纸上,有说不出的羡慕。当红红的对联贴到墙上门上,那个喜庆啊,年的气氛立刻就出来了。
(作者:老舍)
【选文二】
北平的中秋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
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闻着就微微有些醉意了!
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很多兔儿爷摊子,一层层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玩兔儿爷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带来快乐。当然孩子们还会拉扯着父母吃月饼、赏月亮。
同时,北平人会给亲友们送节礼。不卖礼品的店铺也会挂起中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作者:老舍,有删改)
【选文三】
端午
北京的端午节是多么美丽呢:铺户和人家的门上插上一两束的香艾,横框上贴上黄纸的神符,或是红色的判官。路旁果摊上摆着半红的杏儿,染红了嘴的小桃,虽然不好吃,但是看着多么美。
(作者:老舍,有删改)
11.结合选文一,下列有关对联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红色的对联显示喜庆,一贴到墙上门上,年的气氛就出来了。
B.过去的对联和现在的一样,都是买来大红纸请人手写的。
C.父亲的书法好,所以过年的这两天父亲特别忙碌。
D.黑亮亮的毛笔字写在红纸上,“我”非常羡慕。
12.阅读选文二,把北平的中秋习俗补充完整。(6分)
其中,作者详写的习俗是______________,其他习俗均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13.根据三篇选文,对下列说法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三篇选文都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北京传统佳节的一些风俗。 ( )
(2)三篇选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北京风土人情独特的情感体验。 ( )
(3)三篇选文都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
沐浴理想信念(共10分)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夏明翰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位钢铁战士。他的《就义诗》写得惊天地,泣鬼神。
1928年3月18日,夏明翰同志被捕了。
审讯室内,敌人的审问开始了。一个杀气腾腾的反动军官问夏明翰:“你多大年岁?”夏明翰白了他一眼,回答说:“我是共产党,共产党万万岁!”那个反动军官又问:“你的家在哪里?”夏明翰提高了声音,说:“革命者四海为家,我的家在全世界!”“我再问你,你们的人都在哪里?”夏明翰听了,狠狠地盯了那个反动军官一眼,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们的人都在我心里。”说完,把嘴一闭,再也不说一个字。敌人企图从夏明翰口里得到一点儿情报的幻想破灭了。敌人用各种手段都没能使夏明翰屈服,最后决定杀害他。
3月20日清晨,白色恐怖笼罩着江城,夏明翰同志告别狱中的难友,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刑场上,夏明翰昂首挺立,深情地望着祖国大地,望着他熟悉的、印满他战斗足迹的武汉三镇。执刑官走过来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讲,夏明翰大声说:“有!给我纸和笔!”他用戴着手铐的手,饱蘸着浓墨,不,饱蘸着自己的满腔热血,在雪白的纸上写下了大义凛然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写完,他将笔一甩,厉声喝道:“开枪吧!”
枪声响了。党的好战士、人民的好儿子夏明翰同志为革命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首斗志昂扬的《就义诗》,鼓舞了无数后来人前仆后继加入革命洪流中,谱写了一首首胜利的乐曲。
14.认真阅读文章后,梳理文章的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3分)
15.文中夏明翰在审讯室内面对着敌人的审问作出的回答,是对夏明翰的__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充分感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同志这首大义凛然的《就义诗》,表达了革命者( )。【多选】(2分)
A.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B.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C.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
17.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漫步世界名著(共14分)
格列佛游记之小人国(梗概)
格列佛是伦敦的一名外科医生,但是他最喜爱的却是航海旅行。有一次,在航海途中,他的航船被一阵暴风刮翻了,浪头把昏迷的格列佛冲到一个陌生的海岸上。当他从昏睡中醒来时,发现自己的手脚都被绑住了,身边有很多不到6英寸高的小人儿围着他。小人儿们从没见过这样高大的人,出于好奇就将他运回京城,让小人国的皇帝和大臣们都来参观。
格列佛被安排住在一座庙里。国王让他睡在几百张小床拼接在一起的床上,并指定三百个裁缝为他赶制衣服,让六百个小人儿给他当差。没过多久,格列佛就和小人国的人建立了友谊。国王给了格列佛自由,让他在城里观光。然而,走在街上,格列佛只能侧着身,小心地行走。他只敢穿短背心,因为怕自己的外衣边碰坏街上的屋顶和房檐。
一晃两个星期过去了。另一个小人国的船队前来进犯。格列佛答应皇帝帮忙击退敌人。他下到海里涉水前进,不一会儿就来到那支外国船队跟前。敌人见了他,吓得纷纷跳进海里逃走了。格列佛拿出绳索、钩子,把船队拖了回来,迫使敌国遣使求和,他因此得到了皇帝的封赏。
留在小岛期间,格列佛看到小人国有很多日益尖锐的矛盾。内部矛盾是穿鞋子应该穿高跟还是低跟,于是形成高跟党与低跟党。外部矛盾则是鸡蛋的打法,一方认为应该先打大头,另一方认为应该先打小头,形成了大端派与小端派。大端派逃亡到邻国,由此引起连年战争。
格列佛因为不肯继续侵略邻国而得罪皇帝。有一次,王宫失火,格列佛用尿浇灭皇后寝宫的大火,招来皇后的不满。财政大臣认为格列佛食量太大,长此以往,将引起国库空虚……皇帝心中的不满被激发,决定秘密刺瞎格列佛的双眼,然后慢慢减少他的饮食供应,直到将他饿死。
格列佛得知这个消息后,逃到了邻国,在邻国皇帝的帮助下离开小岛,回归祖国。
18.阅读故事梗概,完成下面的练习。(6分)
(1)照样子,用小标题的形式把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补充完整。(3分)
(2)下面节选的片段属于梗概中的哪个部分?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3分)
我举起拖着舰队的缆绳的一端,高声呼喊:“最强大的利立浦特皇帝万岁!”这位伟大的君王迎我上岸,对我竭尽赞颂。
这个片段属于“ ” (填上一题中的小标题名称)这部分,原因是
19.读梗概中画“____”的句子,下面对此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句话写出了格列佛进入小人国后的生活待遇。
B.句中加点的“几百张”“三百个”“六百个”这些词语,形象地写出了格列佛身材的高大。
C.这句话主要表现了小人国皇室生活的铺张、奢华。
20.格列佛高大的身材在小人国有哪些好处和坏处?(4分)
好处(写2条):
坏处(写2条):
21.读完梗概,你认为格列佛是一个怎样的人?照样子写一写。(2分)
典典:我认为他是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人,因为他游览小人国时,为了避免碰坏房屋,侧着身走,并且只穿短背心。
我:我认为他是一个 的人,因为
徜徉美丽风景(30分)
22.美丽的大自然是一道风景,天真烂漫的儿童是一道风景,助人为乐是一道风景,辛勤劳作的身影是一道风景,埋头苦干的身影是一道风景,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也是一道风景……每一道风景都令我们陶醉,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请按要求写一篇作文。(30分)
要求:①以“风景”为话题,记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②把事情的经过或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写清楚具体;③语句通顺,表达出真情实感;④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活动一:学校开展以“与书同行,以文化人”为主题的阅读活动,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典典作为阅读推荐人,将带领大家开启这场阅读之旅。
活动二:学校开展以“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读书共赏活动,请你一起阅读美文,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三:学校开展以“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请结合读书活动,联系自己的生活撰文参与。
六年级语文试卷 第5页(共8页)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综合素养评估
六年级语文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略
2.明媚 微风 浪漫 寄托 漫长 徘徊 寂寞 防御 侵袭 尖锐
3.B
4.D
5.展开笑容 吐露芬芳 绽放光彩
6.B
7.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今夜月明人尽望 十五夜望月 思念朋友
8.C
9.外貌 神态 坚强不屈
10.街边的柳树已经绿了,枝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好像在和人们打招呼。阳光暖暖的,照在人们的脸上、身上,热情地拥抱着每一个人。树上的喜鹊欢快地唱着歌。
11.B
12.吃月饼;赏月亮;送节礼;玩兔儿爷;详写“玩兔儿爷”这一习俗,突出了北平中秋的文化特色,使文章详略得当,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
13.(1)×(2)√(3)√
14.被审问拒不泄密 写《就义诗》 慷慨就义
15.语言 夏明翰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16.A B C
17.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好处:开头点出《就义诗》写得惊天地,泣鬼神,结尾总结《就义诗》的作用,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结构上浑然一体,更加完整。
18.(1)遭遇风暴,流落小人国;得罪皇帝,引发不满;获得帮助,回归祖国
(2)打败敌国,得到封赏;这个片段中的“举起拖着舰队的缆绳的一端”与梗概第3自然段中“格列佛拿出绳索、钩子,把船队拖了回来”相照应,写的是打败敌国的情景;“这位伟大的君王迎我上岸,对我竭尽赞颂”与梗概第3自然段中的“得到了皇帝的封赏”相照应。
19.C
20.①可以轻而易举地打败敌国;②可以用尿扑灭大火。①睡拼接的床;②为他做衣服费时费力;③食量过大。(写2条即可)
21.有正义感 他宁愿得罪皇帝也不愿意帮助小人国继续侵略邻国
22.思路:题目要求写生活中的“风景”,本题作答的关键是要选好内容,“风景”不仅仅指大自然中美丽的景色,也指生活中一些美好的事物。作答时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确定要写的“风景”是什么,再回忆事情的经过和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最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来即可。注意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例文略。
六年级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2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