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9 语言鉴赏题(讲义)
目 录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3
核心精讲·题型突破 3
真题研析 3
★原题重现 3
★题型特点 4
核心精讲 4
★类型一: 炼字 4
★类型二: 炼句 5
★类型三: 语言风格 6
命题预测 7
★高频考法 7
★未来趋势 7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考情分析
内容概述题 题量 2024年全国甲卷、2023年新高考1卷(新课标卷)均有内容概述题出现。 1.近年来,语言鉴赏类命题主要指向“炼字”与“炼句”这两个层面。炼字主要考察动词、形容词、虚词等词类的精妙运用,以及数量词、叠词的独特表达效果。炼句则更注重从诗句内容、形象、手法、语言、情感、结构章法等角度综合赏析。 2.题型上,简答题型仍是主流,但采用客观题型(选择题型)考查的日渐流行。这要求考生不仅要能够准确理解诗句意思,还要能够迅速判断并选出正确答案。
分值 4-5分
题型 简答题(综合)
题干 请赏析某联中的“某些字词”的艺术效果。
高考古诗语言鉴赏题分析
年份 卷别 提问方式 考察角度 设问方式
2024 全国甲卷 简答题 炼字 赏析诗句字词效果。
2023 新课标Ⅰ卷 简答题 语句主旨理解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原题重现
(2023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②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主题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是说在树头枝底观赏桃李才能体会到其活泼泼的精神状态。
接着把握本诗尾联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来谈自己的理解。“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是说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上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结合诗歌的标题“答友人论学”可知,此处用“看桃李”来喻指做学问,以“树头枝底”来喻指学问的本源,诗人以此说明要想获得学问的真谛需要回归本源,这就如同观赏桃李,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美,但离开“树头枝底”,没有了活力,唯有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状态。
★题型特点
内容概述题特征
命题特点 简答题
设问方式 请赏析某联中的“某些字词”的艺术效果。
命题实质 语言鉴赏类命题主要指向“炼字”与“炼句”这两个层面。
★类型一: 炼字
炼字主要考察动词、形容词、虚词等词类的精妙运用,以及数量词、叠词的独特表达效果。
例1.(2024·广东·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归盩厔旧居却寄耿拾遗 李校书端①
卢纶②
野日初晴麦垄分,竹园相接鹿成群。
几家废井生青草,一树繁花傍古坟。
引水忽惊冰满涧,向田空见石和云。
可怜荒岁青山下,惟有松枝好寄君。
【注】①盩厔(zhōuzhì),今作周至,在陕西省。拾遗,校书,均为官职名;耿漳、李端,卢纶的朋友。②卢纶(739年~799年),大历十才子之一。此诗作于774年,即“安史之乱”后的10年,诗人此前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第。
诗中“可怜荒岁青山下”一句,有的版本写作“可怜芳岁青山下”。“荒岁”还是“芳岁”,结合文本,你认为哪一个词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我认为“荒岁”更好。“芳岁”是“盛年”,“荒岁”是指“荒年”。“荒岁”与前边的“废井”“空见石和云”等相呼应;从时代背景来看,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安史之乱”之后的十年,“荒岁”也体现了时代背景;从作者的遭际来看,“荒岁”也表现了作者不得志的苦闷以及对故乡美景的怀念。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抒情言志类的诗歌,语言就是为抒情与言志服务的,所以要判断某一个字的表达效果,还需要联系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以及情感,此外,炼字要把字放到具体语境当中,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章”。
根据注释内容“此诗作于774年,即“安史之乱”后的10年,诗人此前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第”可知,从大的社会背景来看,国家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境遇艰难,从诗人个人遭际来看,屡试不第,人生失意,抱负难展,这些都与“荒岁”相呼应。
诗歌中间两联在景物描写时提到了“废井”,“古坟”以及“空见石和云”,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个荒凉、空寂的环境,诗人对友人以及对故乡旧日美景的思念在这样的环境中隐隐流露出来,而这个环境也与“荒岁”所带出的氛围相吻合。
所以,“荒岁”更好。
★类型二: 炼句
炼句则更注重从诗句内容、形象、手法、语言、情感、结构章法等角度综合赏析。
例2.(2024·四川成都·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征①
陈与义
世故信有力,挽我复北驰。独冲七月暑,行此无尽陂。
百卉共山泽,各自有四时。华实相后先,盛过当同衰。
亦复观我生,白发忽及期。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
愿传飞仙术,一洗局促悲。被襟阆风观,濯发扶桑池②。
注:①靖康元年,陈与义避金兵南迁,复遭父丧北归。②阆风观、扶桑池:道家传说中仙人所居之地。
“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二句,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情感表达:运用反衬手法,以夕云凝滞不动,突出诗人奔波之苦。
结构安排:承上启下,以“不征”承前文北驰奔丧,以“何之”启下文对仙境的向往。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首先理解这两句的意思。“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意思是晚云已经凝滞不动,而我现在要到哪里去呢。
然后结合这两句所写的对象分析使用的手法和效果,前一句写“夕云”,其特点是“不征”,即“不动”,后一句写“客子”,其特点是“何之”,即“之何”,意思是“到哪里”,由此可以看出云不动,而人在漂泊,这是用云的不动来反衬人的漂泊,结合注释“靖康元年,陈与义避金兵南迁,复遭父丧北归”可知,这里展现出诗人的奔波之苦。
接着分析这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先看上文写了什么,结合诗歌标题“北征”以及前面几句的意思可知,上文主要是写诗人遭父丧北归,所以“夕云已不征”的“不征”紧承上文的“北征”,再看下文,最后四句“愿……”是写诗人想要学得飞仙术,在仙境中“被襟”“濯发”,这是由“客子今何之”的“何之”引发出来的,所以这两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类型三: 语言风格
高考古诗鉴赏中,语言风格分析需关注诗句的用词、句式及整体氛围,如清新自然、豪放飘逸等。人物形象评述则是对诗中人物事件及品行的综合转述,既要客观陈述其行为,也要主观评析其品德,辨明事之真伪与行之善恶。
例3.(2024·山东济南·二模)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秋风辞
刘彻
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燕,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曰: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有人认为此诗有“《离骚》遗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①从艺术手法上看,诗歌沿袭了《离骚》常用的比兴手法,由兰秀、菊香起兴,引发对佳人的思慕。(或者诗歌沿袭了《离骚》由物到人的移情手法,由对花木的观赏,引发对佳人的怀念)②从情感抒发上看,诗歌沿袭了《离骚》以“香草美人”喻理想和美政的表述方式,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与思慕。③从外在形式上看,诗歌沿用了《离骚》的常有调式,以“兮”为间顿,节奏感强。(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题目中说“有人认为此诗有‘《离骚》遗响’”,作答时可借助“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句,结合《离骚》的特点,从内容和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句,意思是“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思念美人难忘怀”。作者由对花木的观赏,引发起对佳人的怀念,沿袭了《离骚》常用的比兴手法,“佳人”不仅仅局限在字面的本身,它也可以包容了作者对事业的追求心愿,正象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的高洁一样。另外,“兮”字同《离骚》一样,在形式上沿用了楚辞体的常有调式。
★高频考法
从近年高考题看,重点考察还是炼字炼句类型题目,重点分析字词效果。
(2024·江苏·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①
柳宗元
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
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
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
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②。
注释:①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创作的一首诗。②羲皇情:伏羲时代的民情。羲皇即为传说中的古帝伏羲氏。
本诗尾联“付”“聊”二字用得极妙,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答案】①“付”是“交付”的意思,其实则包含着诗人对官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机心”极度的轻蔑与鄙视。官场的机变诡诈,诗人向来不屑,更何况此时已远离是非纷争。②“聊”字是“姑且”的意思,诗人被贬后所处的永州,民风淳朴敦厚,诗人生活在他们中间,仿佛走进了远古的伏羲时代,所以他说“聊适羲皇情”。“聊”字还反映出诗人的无奈心情,这种隐居般的生活并非诗人的真心追求,只是暂时自我安慰而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尾联“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意思是,把机变诡诈交给当权者,我暂且去体验伏羲时的民情。分析“付”“聊”二字的妙处,指出字义,结合诗句的意思,再分析字中包含的情感。
机心:机变诡诈之心。付:付予,交付。当路:担任重要官职,掌握政权。此处指当权的人。“付”字包含着诗人对官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机心”极度的轻蔑与鄙视。
聊:姑且。适:往、去、到。羲皇情:伏羲时代的民情。羲皇即为传说中的古帝伏羲氏。地处南荒的永州,民风淳朴敦厚,诗人生活在他们中间,仿佛走进了远古的伏羲时代,所以他说“聊适羲皇情”。而句中的“聊”字,又反映出诗人的无奈心情,这种隐居般的生活并非诗人的真心追求,只是暂时自我安慰而已。
★未来趋势
考点方向重点会放到选择题上,以选项方式进行考查。
(2024苏锡常镇联考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南宋】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②,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释:①磨盾鼻:在盾牌的把手上磨墨,指在军中作檄文。②猿臂故将军:指李广。李广长年征战匈奴,却终身未能封候。
9.下列对这首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甲雕戈”句写出了词人当年在军中披坚执锐、雄姿英发的形象。
B.“一挥千纸,龙蛇犹湿”突出了拟写檄文之快,可见词人才思敏捷。
C.“铁马”两句化用陆游《书愤》中的诗句,表达对环境艰苦的无奈。
D.“有谁怜”句以李广自况,写自己虽一心想抗金却不被任用的悲愤。
10.下阕写到“且教儿诵《花间集》”。以下各组句子,最不可能选自《花间集》的一项是( )
A.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
B.插花走马落残红,月明中。
C.昨夜西溪游赏,芳树奇花千样,锁春光。
D.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答案】9.C 10.D
【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表达对环境艰苦的无奈”错。“铁马”两句化用陆游《书愤》中的诗句,生动地描绘出金兵南犯和宋军抗御的惊心动魄场景,抒发了词人征战沙场的豪情。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风格流派的能力。
《花间集》是赵崇祚编辑的一部词集。集中收录晚唐至五代18位词人的作品,这批后蜀词人刻意模仿温庭筠艳丽香软的词风,以描绘闺中妇女日常生活情态为特点,互相唱和,形成了花间词派。
A.“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出自唐代温庭筠的《酒泉子·花映柳条》,温庭筠是花间词派词人。女主人公池上凭栏闲望,百无聊赖,描写的是闺中女子的生活情态,符合花间派的特点。
B.“插花走马落残红,月明中”出自《酒泉子·其二》唐末宋初张泌,张泌是花间词派词人,词风香软缠绵,符合花间派的特点。
C.“昨夜西溪游赏,芳树奇花千样,锁春光”出自唐代诗词名家毛文锡的《西溪子》,描写的是闺中女子的生活情态,符合花间派的特点。
D.“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出自唐代杜甫的《登楼》这首诗。意思是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与花间词派的“艳丽香软的词风”不符。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19 语言鉴赏题(讲义)
目 录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3
核心精讲·题型突破 3
真题研析 3
★原题重现 3
★题型特点 4
核心精讲 4
★类型一: 炼字 4
★类型二: 炼句 5
★类型三: 语言风格 6
命题预测 7
★高频考法 7
★未来趋势 7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考情分析
内容概述题 题量 2024年全国甲卷、2023年新高考1卷(新课标卷)均有内容概述题出现。 1.近年来,语言鉴赏类命题主要指向“炼字”与“炼句”这两个层面。炼字主要考察动词、形容词、虚词等词类的精妙运用,以及数量词、叠词的独特表达效果。炼句则更注重从诗句内容、形象、手法、语言、情感、结构章法等角度综合赏析。 2.题型上,简答题型仍是主流,但采用客观题型(选择题型)考查的日渐流行。这要求考生不仅要能够准确理解诗句意思,还要能够迅速判断并选出正确答案。
分值 4-5分
题型 简答题(综合)
题干 请赏析某联中的“某些字词”的艺术效果。
高考古诗语言鉴赏题分析
年份 卷别 提问方式 考察角度 设问方式
2024 全国甲卷 简答题 炼字 赏析诗句字词效果。
2023 新课标Ⅰ卷 简答题 语句主旨理解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原题重现
(2023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题型特点
内容概述题特征
命题特点 简答题
设问方式 请赏析某联中的“某些字词”的艺术效果。
命题实质 语言鉴赏类命题主要指向“炼字”与“炼句”这两个层面。
★类型一: 炼字
炼字主要考察动词、形容词、虚词等词类的精妙运用,以及数量词、叠词的独特表达效果。
例1.(2024·广东·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归盩厔旧居却寄耿拾遗 李校书端①
卢纶②
野日初晴麦垄分,竹园相接鹿成群。
几家废井生青草,一树繁花傍古坟。
引水忽惊冰满涧,向田空见石和云。
可怜荒岁青山下,惟有松枝好寄君。
【注】①盩厔(zhōuzhì),今作周至,在陕西省。拾遗,校书,均为官职名;耿漳、李端,卢纶的朋友。②卢纶(739年~799年),大历十才子之一。此诗作于774年,即“安史之乱”后的10年,诗人此前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第。
诗中“可怜荒岁青山下”一句,有的版本写作“可怜芳岁青山下”。“荒岁”还是“芳岁”,结合文本,你认为哪一个词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类型二: 炼句
炼句则更注重从诗句内容、形象、手法、语言、情感、结构章法等角度综合赏析。
例2.(2024·四川成都·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征①
陈与义
世故信有力,挽我复北驰。独冲七月暑,行此无尽陂。
百卉共山泽,各自有四时。华实相后先,盛过当同衰。
亦复观我生,白发忽及期。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
愿传飞仙术,一洗局促悲。被襟阆风观,濯发扶桑池②。
注:①靖康元年,陈与义避金兵南迁,复遭父丧北归。②阆风观、扶桑池:道家传说中仙人所居之地。
“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二句,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类型三: 语言风格
高考古诗鉴赏中,语言风格分析需关注诗句的用词、句式及整体氛围,如清新自然、豪放飘逸等。人物形象评述则是对诗中人物事件及品行的综合转述,既要客观陈述其行为,也要主观评析其品德,辨明事之真伪与行之善恶。
例3.(2024·山东济南·二模)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秋风辞
刘彻
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燕,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曰: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有人认为此诗有“《离骚》遗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高频考法
从近年高考题看,重点考察还是炼字炼句类型题目,重点分析字词效果。
(2024·江苏·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①
柳宗元
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
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
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
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②。
注释:①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创作的一首诗。②羲皇情:伏羲时代的民情。羲皇即为传说中的古帝伏羲氏。
本诗尾联“付”“聊”二字用得极妙,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未来趋势
考点方向重点会放到选择题上,以选项方式进行考查。
(2024苏锡常镇联考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南宋】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②,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释:①磨盾鼻:在盾牌的把手上磨墨,指在军中作檄文。②猿臂故将军:指李广。李广长年征战匈奴,却终身未能封候。
9.下列对这首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甲雕戈”句写出了词人当年在军中披坚执锐、雄姿英发的形象。
B.“一挥千纸,龙蛇犹湿”突出了拟写檄文之快,可见词人才思敏捷。
C.“铁马”两句化用陆游《书愤》中的诗句,表达对环境艰苦的无奈。
D.“有谁怜”句以李广自况,写自己虽一心想抗金却不被任用的悲愤。
10.下阕写到“且教儿诵《花间集》”。以下各组句子,最不可能选自《花间集》的一项是( )
A.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
B.插花走马落残红,月明中。
C.昨夜西溪游赏,芳树奇花千样,锁春光。
D.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