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专题24病句修改题(讲义)(学生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专题24病句修改题(讲义)(学生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8 21:22:15

文档简介

专题24 病句修改题
目 录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2
核心精讲·题型突破 3
真题研析 3
★原题重现 3
★题型特点 4
★解题图谱 5
题型分类 6
★类型一:语序不当 6
★类型二:搭配不当 8
★类型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0
★类型四:结构混乱 10
★类型五:不合逻辑 11
★类型六:表意不明 11
命题预测 12
★高频考法 12
★未来趋势 12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考情分析
信息推断题 题量与分值 题量:2022年由过去几年考的“语段中病句修改选择题”改为“语段中病句修改主观题”,一般含两处或三处病因。 分值:4分/6分。 考查频率“高”:几乎未“缺席”过全国卷。考查类型主要以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为主,兼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等。
题型与题干 题型:主观题 题干:文中某段有两/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原题重现
(一)(2024年新高考I卷)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②引发多种疾病,③所以,④通过睡眠如何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⑤才是问题的关键。
睡眠时长是保证身体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相信喜爱健康科普节目的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实际上,我们所需的睡眠时长是 A 的,有人不睡够9个小时难以清醒,有人睡上4个小时就能活力满满;有人睡了很长时间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个盹儿就能 B 。因此,能够保证自己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睡眠时长,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长。
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无法缓解而残留下来,长此以往,疲劳会像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利上滚利,掏空你的“家底”,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甲 )也很简单: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调整。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补充过多的睡眠,又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使你的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引发新的疲劳。所以对于“睡眠负债”,要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求得解决。其实,( 乙 )。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而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在固定时间起床,以调整身体节律;在睡眠前洗热水澡,以尽量放松身心。只有睡得够,睡得好,坚持不懈,才能从“感觉身心疲惫”成功转化成“感觉棒极了”。
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①句修改为: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④句修改为:如何通过睡眠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句,成分残缺或赘余,“如果”后面没有与之搭配的“那么”,可删掉“如果”
修改为: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
④句,语序不当,“如何”应放到“通过”前面。
修改为:如何通过睡眠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
(二)(2024年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运动可以帮助放松肌肉、减轻身体紧张感、改善血液循环,让我们身体更健康,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运动更是让我们心情愉悦、大脑强健的“灵丹妙药”。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疗效不但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喜欢运动,经常运动的人,相信都体验过“跑者欣快”,即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 ① ,但心情很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是因为,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分泌许多与愉悦感相关的“快乐物质”,如多巴胺、内啡肽等。而运动后的大脑,还会分泌一种名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质,有助于强健大脑。因此,运动不仅会让你轻松快乐,还会让你头脑更清晰,更有活力。当然,不是每个人 ② ,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不但疗效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共有两处语病:
第一处,“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搭配不当,应删去“之一”;
第二处,原文“疗效不但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中,关联词“不但”语序不当。根据原文,这句话的“疗效”是“立竿见影,令人信服”的主语,但不是“适用范围很广”的主语。两个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应该放到前句开头。用“不但……而且……”连接,逻辑合理,分别说明了运动治疗的效果和适用范围方面的特点。
所以正确的句子应为: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不但疗效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题型特点
高考病句专题中的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以及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高考《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病句类型有六种,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题型特点见下表:
病句修改题
命题特点 病句修改题是在一个完整的、典型的句子中,围绕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顺序设题。
设问方式 文中某段有两/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病因特点 常见的病句类型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为主,兼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等。
设误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
★解题图谱
快速判断语病,并修改的方法
第一步:调动语感,在审读过程中,按习惯判断说法是否拗口。
第二步:分析成分:1.先将句中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检查主谓宾是否存在问题;
2.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内部、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问是否有问题;
3.对待复句还应检查其句间关系及关联词语使用是否有误。
第三步:逻辑分析法:根据事理进行分析,考虑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第四步:标志分析法
标志词 可能导致的病句类型
看并列词语(短语) 搭配不当、并列不当、语序不当
看关联词语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滥用关联词
看否定词 否定失当、位置不当
看数量短语 歧义、语序不当、倍数用错、表约数的词语重复或矛盾
看两面词 两面对一面或一面对两面
看介词短语 缺少主语、主客颠倒、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漏用滥用和造成歧义
看代词 指代不明而造成歧义
看助词 句中有时态助词“着”“了”“过”,可能有时间上的自我矛盾语病,主要看它有无表意不明或不合逻辑等
★类型一:语序不当
从语法角度看,语序不当对单句来说主要是词序不当,对复句来说主要是句序不当;从语意角度看,语序不当可能引起不合事理、表意不明、主客颠倒等语病。
包括下面几种类型
①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多项定语的正确顺序一般可这样依次安排:(1)表领属的或时间、处所的短语;(2)表称代或数量的短语;(3)动词或动词短语;(4)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5)名词或名词短语。可简记为:“属”“指(数)”“动”“形”“名”。
例1: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比赛现场,都有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一批球迷与这支队伍同呼吸共命运。
改正:
答案:“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一批球迷”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应该是“一批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球迷”。另外,“无论……还是”这一组关联词所关涉的内容应该形成并列关系,“天津”和“比赛现场”可能是交叉关系,故而不当。
②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如果一个句子有多个状语,它们的正确次序一般是:(1)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它常在句首,用逗号和主语隔开;(2)表时间或处所的词语或短语;(3)表范围程度的词或短语;(4)表情态的词或短语。另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例2: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
改正:
答案:此句最后一个分句中“缩减”有两个状语,表时间的“每年”应在表情状的介宾短语“以10%的速度”之前。
③定语和状语次序错位。
定语误放在状语位置上,状语误放在定语位置上
例3:请柬的封面上古色古香地印着青铜器,上面整齐地排列着身披铠甲、手持盾牌的秦军战士。
改正:
答案:这个句子中,除了“上面”有歧义外,在“请柬的封面上古色古香地印着青铜器”分句中,“古色古香”应修饰“青铜器”,是“青铜器”的定语,应紧挨在“青铜器”前面,而不应放在状语的位置。
④并列词语或并列短语语序不当
在一个句子中,并列短语中的各项,要注意其轻重、先后、大小的关系,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否则容易出现位置不当。
辨析时应重点注意以下技巧的应用:
认真分析并列词语之间的时间先后、空间距离、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情感流程、时局变化、数目常规、成绩名次、法定位置、对应承接等逻辑关系,看有无违反逻辑关系。
倒序检查:对句中并列词语问题如一时无法判断,可将语序前后调换一下,如通顺,则说明原顺序有问题;反之,则无问题。因为并列词语组织时要符合一定的逻辑关系和语言习惯。
例4: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催人进取,促人警醒,引人深思。
改正:
答案:并列词语排列顺序不当。按照事理、逻辑次序,应将“催人进取,促人警醒,引人深思”改为“引人深思,促人警醒,催人进取”。
⑤关联词的位置不当
在复句中,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那么主语应置于关联词之前;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分句的主语应放在关联词之后。记忆技巧为主语“同前异后”。记住下面的例句,以此为模板。
例5:出版社除了将本身的品牌作为吸引受众的内容进行推广,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传播外,图书营销还有在社交平台做线上活动这个必选项。
改正:
答案:语序不当。前半句主语为“出版社”,“除了……外”句子意思还未完成,后半句就中途易辙,变主语为“图书营销”。可把“除了”二字提到“出版社”前面。
⑥分句间次序不当
在承接复句、递进复句中,分句之间的次序分别有先后和轻重关系,如果颠倒了,就会造成分句间次序不当。
例6: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改正:
答案:分句间次序不当,递进关系颠倒,应该是先冲击传统商业模式,再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同时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仅”要放在“电子商务”后。
⑦主客体倒置
句子表述的对象有主动者与被动者之分。出现“为……所”“使”“对”“对于”等词的语句,会涉及主客关系,若表达不好,就会出现主客颠倒的现象。
例7:贾珠死后,贾宝玉成了王夫人的心头肉,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改正:
答案:主客颠倒。应为:宝玉对王夫人都弥足珍贵。
★类型二:搭配不当
现代汉语的句子有一定的结构规律,主、谓、宾、定、状、补六种成分搭配须符合结构规律。搭配不当就是指句子的某些成分不符合这一结构规律,或者是搭配在一起不合事理,从道理上说不通;或者是不符合语言习惯,强行搭配。搭配不当包括以下类型:
①主谓搭配不当
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来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并列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搭配不当。
例1:观众跟随着这档浸润理想情怀的节目,回顾科学技术的研发过程,感知科学家的创造力,把握时代的脉搏,激发前进的动力,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改正:
答案:主谓搭配不当,“受到各界一致好评”的应该是“节目”,而不是“观众”。可在“受到”前加“这档节目”。
②主宾搭配不当
有的是同一个句子的主宾搭配不当,有的则是在第一个句子中搭配恰当,但在第二个句子中则改换了主语,致使主宾搭配不恰当。
例2: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改正:
答案: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主语“研制”和“水平”不搭配,可以改为“研制技术”。
③动宾搭配不当
当谓语动词和宾语中心语之间加了很长的修饰限定成分,谓语动词和宾语中心语间隔很远,这时宾语中心语往往会和前面的谓语动词搭配不当。当一个谓语动词后面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宾语时,其中的一个宾语常会和这个谓语动词搭配不当。
例3: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改正:
答案:动宾搭配不当,“经历了……任务”, “经历”应改为“执行”。
④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动补、状动、定中搭配不当)
主要指修饰语或限制语在中心语前面或后面的表达上的不合习惯或不合事理的现象。
例4: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改正:
答案: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广泛而热烈的”只能和“讨论”搭配,而不能和“思考”搭配。将“和思考”删去。
⑤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本类型也归类到不合逻辑中)
句子前面(或后面)出现一正一反两方面意思的词语(如成败、升降、高低、好坏、优劣、强弱、得失、能否、是否、有无等),后面(或前面)却只有一方面意思(或“正”或“反”)的词句与之相呼应,从而造成前后内容搭配的不协调。
例5: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改正:
答案:前后不搭配,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能否”表示两个方面,所以对应的结论也应该是两个方面的,而“有效开展”仅是积极方面的,前后不对称导致搭配不当。
⑥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有一些关联词语有其固定的搭配对象,如“只有”和“才”、“只要”和“就”、“不但不”和“反而”等,如果不是,则会犯搭配不当的毛病;有些关联词语搭配的对象不同,则其表意功能也不同,如“不是”与“而是”搭配表并列,与“就是”搭配则表选择。命题者有时就利用其搭配情况来设置错例。
例6: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
改正:
答案:搭配不当。介词“通过”不能同后面的“作为参照”搭配,应将“通过”改为“以”。
★类型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①成分残缺
句子要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要结构完整,如果结构不完整,表达意思就不清楚,就会出现“成分残缺”的毛病。“成分残缺”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虚词残缺。
例1:肺鱼也是一种重要的“活化石”,其化石的记录在整个地史时期都有较好的保存,肺鱼身体结构的变化连续地展现出它们由海洋到陆地淡水环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展现”后面缺少与之搭配的宾语中心语,可在“淡水环境”后加“的适应过程”。
②成分赘余
成分赘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重复;二是句子里多了根本不该有的成分,造成意思不通,不好理解,主要有主语多余、谓语多余、宾语多余、附加成分多余等。成分赘余更多的是语义性赘余,有的甚至成了习惯,应特别注意。如:实属(是)、(非常)悬殊、(更加)弥足珍贵、(正)方兴未艾等,括号里面的内容皆属于赘余成分。另外注意表约数、概数的词语并列,易造成重复。
成分赘余是个冷考点,而且较为隐蔽,不易被发现。对此,一方面要准确、细致地理解句子中每个词语的意思,另一方面在平时应注意积累一些习惯性赘余词语。
例2: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增长在15%到30%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又再次”语义重复,应删掉“又”或“再次”;另外,“15%到30%”本身就是一个区间,后面不能用概数,应删掉“左右”。
★类型四:结构混乱
①句式杂糅
同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既想用这种说法,又想用那种说法,结果把两种说法杂糅到一起,就造成了结构混乱。所以,需要熟悉并积累常见的结构混乱类型,尤其注意介词结构(短语),如“对于……问题上”“由于……下”等,滥用介词结构(短语)最易造成结构混乱;分析句子结构,看句子中是否存在两个谓语叠加的成分杂糅情况。杂糅主要是前一种结构的头与后一种结构的尾交叉组合在一起。
例1: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旨在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为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句子中 “旨在……为目标”把“旨在……”与“以……为目标”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可删掉“为目标”,或把“旨在”改为“以”。
②中途易辙
中途易辙,又叫偷换主语,就是在表达句意时,前一个分句没有说完,而后一个分句又暗换了主语,造成表意混乱。辨析时候注意:a.抓住句子中的介词结构,看其前后主语、谓语是否缺失。b.查看介词“被”是否造成中途易辙。c.查看主语位置。找出介词结构之后,看句子中主语的位置是否恰当。主语一般位于介词之后。
例2:全球2 000多位科学家经过跨国的联合攻关和数年的不懈努力,人类史上首张清晰的超级黑洞照片终于在今年面世,引起广泛关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科学家经过……”,接下去应写“科学家”如何,但下句却说“黑洞照片”面世,导致前句只说了半截话。(说明:也可解释为暗换主语)
★类型五:不合逻辑
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概念不清、划分标准不统一、否定不当造成的不合事理、强加因果、以偏概全、语意自相矛盾。
例:这次语文考试,我就有两个词汇不懂。 分析:词汇和词分不清
刘老师十分喜欢阅读报纸,她订了《北京晚报》《北京晨报》《中国青年》。
分析:《中国青年》 不是报纸
★类型六:表意不明
歧义产生的原因有一下几种情况 1)兼类词、多义词、多义短语造成。2)多音词引发的歧义。
3)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4)结构层次划分不同造成的歧义。5)表数量词修饰不明造成的歧义
6) 语义不明造成的歧义
例:参加物理竞赛的是三个学校的学生。 分析:是三个学校的学生还是同一个学校的三个学生
★高频考法
从近年高考命题看,病句修改题更加注重情境化,既有长句的修改,也有短句的修改,情境化命题是病句修改的高频考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既然是传递知识与技能,当然应该欢迎并积极训练ChatGPT的使用方法。不然的话,难道学那些注定被ChatGPT所取代的技能,还没毕业就失业吗?作为最新版本的社会生存工具,应当且必须让ChatGPT进入课堂,成为重要的教学工具和内容,否则就是自绝于未来国与国,甚至人与人之间的激烈竞争。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作为最新版本的社会生存工具,ChatGPT应当且必须进入课堂,成为重要的教学工具和内容,否则就是自绝于未来人与人,甚至国与国之间的激烈竞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存在以下语病:
一是成分残缺,原句没有主语,应将“应当且必须让ChatGPT进入课堂”改为“ChatGPT应当且必须进入课堂”;
二是语序不当,“未来国与国,甚至人与人之间的激烈竞争”应改为“未来人与人,甚至国与国之间的激烈竞争”。
故可修改为:作为最新版本的社会生存工具,ChatGPT应当且必须进入课堂,成为重要的教学工具和内容,否则就是自绝于未来人与人,甚至国与国之间的激烈竞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梅花为什么不惧严寒呢?
事实上,梅是一种喜欢温暖气候的植物,它的最佳生长温度是16℃~23℃,这是许多植物生长时都喜欢的温度范围。①或许是生长的地方气候变化无常,②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③梅拥有了一定的耐寒能力:④一般情况下,⑤梅能抵抗零下10℃,⑥杏梅(梅的一个品种)甚至能在零下25℃~零下20℃左右的低温环境中生长。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⑤梅能抵抗零下10℃的低温
⑥杏梅(梅的一个品种)甚至能在零下25℃~零下20℃的低温环境中生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⑤句,“梅能抵抗零下10℃”成分残缺,“抵抗”缺少宾语,可在“零下10℃”的后面加“的低温”。
⑥句,“在零下25℃~零下20℃左右”成分赘余,因为“零下25℃~零下20℃”是一个明确的温度范围,而“左右”表示大约,两者同时使用不合逻辑,可删掉“左右”。
★未来趋势
从2023年新高考I卷命题看,与成语题融合,将有可能成为未来命题的趋势,应引起高度关注。
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其实,我们更应该庆幸 A ,因为遗忘可以降低记忆带来的认知负荷,使认知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工作。而超强记忆力往往是以牺牲抽象、泛化能力为代价的。从下面例子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有一位记者,①拥有人们只能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②他虽然能轻松地记住一长串数字,③却发现不了其中的规律;④他脑海里充满各种孤立的事实,⑤却不能归纳出一些模式将它们组织起来。⑥这促使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⑦甚至复杂一点的句子。⑧记忆大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⑨虽然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⑩听课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也许正是牺牲了一部分记忆,我们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
网络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 B ,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通过一些训练提升记忆力,也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A:自己拥有遗忘的能力
B:记住所有的信息 2.语句①可修改为:拥有人们难以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语句⑥可修改为:这导致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语句⑨可修改为:但是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处,由“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可知,我们希望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而“其实”意味着前面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因此我们应该庆幸的是自己拥有与过目不忘相对的能力,根据后面的“因为遗忘可以……”可知,此处可填“自己拥有遗忘的能力”之类的内容。
B处,此处所在的句子是在前文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前文说遗忘是有好处的,再结合横线前的“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和后文“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可知此处是说我们没必要记住所有的信息,故此处应填“记住所有的信息”之类的内容。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以及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处,“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故可将“只能”改为“难以”。⑥处,“这促使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搭配不当,“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是这位记者拥有超强记忆力的代价,“促使”意为推动使达到一定目的,用在语境中不合适,故应将“促使”改为“导致”。“导致”,引起,造成(常用于不好的结果)。
⑨处,“记忆大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和“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是转折关系,故应将“虽然”改为“但是”。
例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相信不少人在电视剧中看过斗茶的场面,这些场面把中国古代的茶文化,尤其是宋代时达到顶峰的“茶百戏”,展现得淋漓尽致。
①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700多年前的神农氏时期,②中国不仅是茶文化的起源地,也是茶的故乡。③如今世界上大约100多个国家都有饮茶的习惯,④也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茶文化。
电视剧中表演的点茶,就是宋代盛行的一种吃茶方式,先把茶叶用碾子碾成茶粉,(甲),调成糊状,然后慢慢加入更多热水,用茶筅不断击打,(乙),气泡消散得越慢说明功夫越深。
点茶以后的分茶,是将茶盏里的茶倒入茶盘中,之后便可以用小工具沾水在茶汤表面作画了,这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叫做“茶百戏”,又叫做“水丹青”,如今这项技艺,已经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茶汤表面的浮沫上作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咖啡拉花,(丙),拉花用到了两种不同的溶液,一种是咖啡,一种是牛奶,而茶百戏只用一种溶液——水。水作画维持的时间更短,花纹消散得更快,也显得更为珍贵难得。
如今风靡全球的抹茶,大家都以为是来自日本,但其实真正的起源就是宋朝的点茶,都是将茶碾磨成粉以后再冲泡饮用。在宋朝,茶算是一种饮品,但在宋之前,茶更多作为一种食物。比如唐朝流行的吃茶方式,就是先将茶饼放在火上烤,然后碾碎,再放入水中来煮成粥喝,煮的时候还要加入很多佐料,比如葱、姜、蒜、大枣、陈皮、薄荷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古人把“喝茶”叫做“吃茶”,因为人家的确是在吃嘛。
3.下列句子中的“深”与文中加点的“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这个湖泊的水很深,鱼儿在其中游弋。
B.深秋的晚霞渲染着天空,宛如天空的彩绘。
C.她对古典音乐的理解非常深,能够感受到每一首曲子背后的情感。
D.对于你所经历的痛苦,我深表同情。
4.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文中划线句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6.“茶百戏”,又叫做“水丹青”,你更喜欢哪个名字?请简要说明理由。要求:语言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
7.下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的一幅画面,请用形象生动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突出画面意境特点,不超过80字。
【答案】3.C 4.甲:再倒入少许热水;乙:直到出现一层气泡;丙:但二者的区别在于 5.②(语序不当)把“茶的故乡”与“茶文化的起源地”颠倒一下;③(成分赘余)删去“大约”。 6.示例一:更喜欢“茶百戏”。茶,表明具体事物,百戏,将茶水之画与表演艺术联系,暗示画面之多样性,给人无限遐思。
示例二:更喜欢“水丹青”。水,点明作画介质,丹青,乃绘画之雅称,此名使茶水之画更富诗意和文化韵味。 7.示例:碧波荡漾,荷叶舒展,似一阵风吹过;荷花悄然怒放,无限妖娆;鱼儿吐着一串泡泡儿,游戏其间,似乎在叙说着对水的深情,又似乎在讲述着古老的茶文化。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词语语境义的能力。
文句中的“深”,表程度,有“深入”之意。
A. “深”指“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与‘浅’相对”。
B. “深”指“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C. “深”指“深入”之意。
D. “深”为“很、十分”之意。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甲处,根据上下文“先把”“然后”可知这是点茶的先后步骤,可填“再……”;根据后文“调成糊状”慢慢加入更多热水”可知应该是倒入了热水,且量不多,所以可填“再倒入少许热水”。
乙处,横线处应该是“用茶筅不断击打”出现的现象,再根据“气泡消散得越慢说明功夫越深”,可推知前面得先有气泡产生才可,所以可填“直到出现一层气泡”。
丙处,后文“拉花用到了两种不同的溶液,一种是咖啡,一种是牛奶,而茶百戏只用一种溶液——水”强调的是两者不同的具体表现,与上文形成转折关系,并且是对下文的总结,所以可填“但二者的区别在于”。
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语病有二:
一是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也”表示递进关系,所以其后的内容“茶文化的起源地”和“茶的故乡”应该互换。
二是成分赘余,“大约”与“多”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所以正确的语句为:②中国不仅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起源地。③如今世界上100多个国家都有饮茶的习惯。
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
①喜欢“茶百戏”,分析名字的构成:“茶”,表明要喝的东西不是别的,具体化了;“百戏”,是一种技艺,将茶水之画与表演艺术联系,“百”字暗示了画面的花样多,既新颖又别致,充满想象。
②喜欢“水丹青”,分析名字的构成:“水”,清水,作画就是在这上面进行,可以说点明作画介质;“丹青”,古人常以此为颜料作画,故代指绘画。听起来雅而不俗,“水丹青”这样称呼使得让人很容易和绘画联系起来,古代四雅“琴棋书画”,所以这样的名字使得茶水之画更富诗意和文化韵味。
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图文转换的能力。
首先,观察图片上的景物,主要有荷叶、荷花、鱼儿、湖水,还要避免漏掉景物。
其次,运用想象和联想,将景物描写生动,要求用上“至少一种修辞”。修辞手法可以选用常见的比喻、拟人、夸张等,最后还要与茶文化相关联。如,写荷花,可以写“池中的荷花,洁白如玉”“荷花悄然怒放,无限妖娆”;写荷叶,可以写“仿佛碧玉一样的荷叶挺立在水中”“荷叶又大又圆,绿莹莹的,像一块碧绿的翡翠盘”;写鱼儿,可以写“鱼儿在水面上摇摇摆摆,往深处游去,像是一片落叶”“与同伴们嬉戏玩闹着。它们亲吻着水面”“又似乎在讲述着古老的茶文化”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24 病句修改题
目 录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2
核心精讲·题型突破 3
真题研析 3
★原题重现 3
★题型特点 4
★解题图谱 4
题型分类 5
★类型一:语序不当 5
★类型二:搭配不当 7
★类型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9
★类型四:结构混乱 9
★类型五:不合逻辑 10
★类型六:表意不明 10
命题预测 10
★高频考法 10
★未来趋势 10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考情分析
信息推断题 题量与分值 题量:2022年由过去几年考的“语段中病句修改选择题”改为“语段中病句修改主观题”,一般含两处或三处病因。 分值:4分/6分。 考查频率“高”:几乎未“缺席”过全国卷。考查类型主要以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为主,兼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等。
题型与题干 题型:主观题 题干:文中某段有两/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原题重现
(一)(2024年新高考I卷)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②引发多种疾病,③所以,④通过睡眠如何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⑤才是问题的关键。
睡眠时长是保证身体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相信喜爱健康科普节目的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实际上,我们所需的睡眠时长是 A 的,有人不睡够9个小时难以清醒,有人睡上4个小时就能活力满满;有人睡了很长时间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个盹儿就能 B 。因此,能够保证自己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睡眠时长,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长。
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无法缓解而残留下来,长此以往,疲劳会像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利上滚利,掏空你的“家底”,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甲 )也很简单: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调整。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补充过多的睡眠,又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使你的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引发新的疲劳。所以对于“睡眠负债”,要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求得解决。其实,( 乙 )。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而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在固定时间起床,以调整身体节律;在睡眠前洗热水澡,以尽量放松身心。只有睡得够,睡得好,坚持不懈,才能从“感觉身心疲惫”成功转化成“感觉棒极了”。
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二)(2024年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运动可以帮助放松肌肉、减轻身体紧张感、改善血液循环,让我们身体更健康,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运动更是让我们心情愉悦、大脑强健的“灵丹妙药”。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疗效不但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喜欢运动,经常运动的人,相信都体验过“跑者欣快”,即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 ① ,但心情很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是因为,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分泌许多与愉悦感相关的“快乐物质”,如多巴胺、内啡肽等。而运动后的大脑,还会分泌一种名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质,有助于强健大脑。因此,运动不仅会让你轻松快乐,还会让你头脑更清晰,更有活力。当然,不是每个人 ② ,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题型特点
高考病句专题中的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以及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高考《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病句类型有六种,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题型特点见下表:
病句修改题
命题特点 病句修改题是在一个完整的、典型的句子中,围绕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顺序设题。
设问方式 文中某段有两/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病因特点 常见的病句类型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为主,兼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等。
设误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
★解题图谱
快速判断语病,并修改的方法
第一步:调动语感,在审读过程中,按习惯判断说法是否拗口。
第二步:分析成分:1.先将句中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检查主谓宾是否存在问题;
2.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内部、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问是否有问题;
3.对待复句还应检查其句间关系及关联词语使用是否有误。
第三步:逻辑分析法:根据事理进行分析,考虑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第四步:标志分析法
标志词 可能导致的病句类型
看并列词语(短语) 搭配不当、并列不当、语序不当
看关联词语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滥用关联词
看否定词 否定失当、位置不当
看数量短语 歧义、语序不当、倍数用错、表约数的词语重复或矛盾
看两面词 两面对一面或一面对两面
看介词短语 缺少主语、主客颠倒、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漏用滥用和造成歧义
看代词 指代不明而造成歧义
看助词 句中有时态助词“着”“了”“过”,可能有时间上的自我矛盾语病,主要看它有无表意不明或不合逻辑等
★类型一:语序不当
从语法角度看,语序不当对单句来说主要是词序不当,对复句来说主要是句序不当;从语意角度看,语序不当可能引起不合事理、表意不明、主客颠倒等语病。
包括下面几种类型
①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多项定语的正确顺序一般可这样依次安排:(1)表领属的或时间、处所的短语;(2)表称代或数量的短语;(3)动词或动词短语;(4)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5)名词或名词短语。可简记为:“属”“指(数)”“动”“形”“名”。
例1: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比赛现场,都有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一批球迷与这支队伍同呼吸共命运。
改正:
②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如果一个句子有多个状语,它们的正确次序一般是:(1)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它常在句首,用逗号和主语隔开;(2)表时间或处所的词语或短语;(3)表范围程度的词或短语;(4)表情态的词或短语。另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例2: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
改正:
③定语和状语次序错位。
定语误放在状语位置上,状语误放在定语位置上
例3:请柬的封面上古色古香地印着青铜器,上面整齐地排列着身披铠甲、手持盾牌的秦军战士。
改正:
④并列词语或并列短语语序不当
在一个句子中,并列短语中的各项,要注意其轻重、先后、大小的关系,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否则容易出现位置不当。
辨析时应重点注意以下技巧的应用:
认真分析并列词语之间的时间先后、空间距离、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情感流程、时局变化、数目常规、成绩名次、法定位置、对应承接等逻辑关系,看有无违反逻辑关系。
倒序检查:对句中并列词语问题如一时无法判断,可将语序前后调换一下,如通顺,则说明原顺序有问题;反之,则无问题。因为并列词语组织时要符合一定的逻辑关系和语言习惯。
例4: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催人进取,促人警醒,引人深思。
改正:
⑤关联词的位置不当
在复句中,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那么主语应置于关联词之前;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分句的主语应放在关联词之后。记忆技巧为主语“同前异后”。记住下面的例句,以此为模板。
例5:出版社除了将本身的品牌作为吸引受众的内容进行推广,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传播外,图书营销还有在社交平台做线上活动这个必选项。
改正:
⑥分句间次序不当
在承接复句、递进复句中,分句之间的次序分别有先后和轻重关系,如果颠倒了,就会造成分句间次序不当。
例6: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改正:
⑦主客体倒置
句子表述的对象有主动者与被动者之分。出现“为……所”“使”“对”“对于”等词的语句,会涉及主客关系,若表达不好,就会出现主客颠倒的现象。
例7:贾珠死后,贾宝玉成了王夫人的心头肉,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改正:
★类型二:搭配不当
现代汉语的句子有一定的结构规律,主、谓、宾、定、状、补六种成分搭配须符合结构规律。搭配不当就是指句子的某些成分不符合这一结构规律,或者是搭配在一起不合事理,从道理上说不通;或者是不符合语言习惯,强行搭配。搭配不当包括以下类型:
①主谓搭配不当
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来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并列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搭配不当。
例1:观众跟随着这档浸润理想情怀的节目,回顾科学技术的研发过程,感知科学家的创造力,把握时代的脉搏,激发前进的动力,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改正:
②主宾搭配不当
有的是同一个句子的主宾搭配不当,有的则是在第一个句子中搭配恰当,但在第二个句子中则改换了主语,致使主宾搭配不恰当。
例2: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改正:
③动宾搭配不当
当谓语动词和宾语中心语之间加了很长的修饰限定成分,谓语动词和宾语中心语间隔很远,这时宾语中心语往往会和前面的谓语动词搭配不当。当一个谓语动词后面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宾语时,其中的一个宾语常会和这个谓语动词搭配不当。
例3: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改正:
④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动补、状动、定中搭配不当)
主要指修饰语或限制语在中心语前面或后面的表达上的不合习惯或不合事理的现象。
例4: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改正:
⑤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本类型也归类到不合逻辑中)
句子前面(或后面)出现一正一反两方面意思的词语(如成败、升降、高低、好坏、优劣、强弱、得失、能否、是否、有无等),后面(或前面)却只有一方面意思(或“正”或“反”)的词句与之相呼应,从而造成前后内容搭配的不协调。
例5: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改正:
⑥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有一些关联词语有其固定的搭配对象,如“只有”和“才”、“只要”和“就”、“不但不”和“反而”等,如果不是,则会犯搭配不当的毛病;有些关联词语搭配的对象不同,则其表意功能也不同,如“不是”与“而是”搭配表并列,与“就是”搭配则表选择。命题者有时就利用其搭配情况来设置错例。
例6: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
改正:
★类型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①成分残缺
句子要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要结构完整,如果结构不完整,表达意思就不清楚,就会出现“成分残缺”的毛病。“成分残缺”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虚词残缺。
例1:肺鱼也是一种重要的“活化石”,其化石的记录在整个地史时期都有较好的保存,肺鱼身体结构的变化连续地展现出它们由海洋到陆地淡水环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成分赘余
成分赘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重复;二是句子里多了根本不该有的成分,造成意思不通,不好理解,主要有主语多余、谓语多余、宾语多余、附加成分多余等。成分赘余更多的是语义性赘余,有的甚至成了习惯,应特别注意。如:实属(是)、(非常)悬殊、(更加)弥足珍贵、(正)方兴未艾等,括号里面的内容皆属于赘余成分。另外注意表约数、概数的词语并列,易造成重复。
成分赘余是个冷考点,而且较为隐蔽,不易被发现。对此,一方面要准确、细致地理解句子中每个词语的意思,另一方面在平时应注意积累一些习惯性赘余词语。
例2: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增长在15%到30%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四:结构混乱
①句式杂糅
同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既想用这种说法,又想用那种说法,结果把两种说法杂糅到一起,就造成了结构混乱。所以,需要熟悉并积累常见的结构混乱类型,尤其注意介词结构(短语),如“对于……问题上”“由于……下”等,滥用介词结构(短语)最易造成结构混乱;分析句子结构,看句子中是否存在两个谓语叠加的成分杂糅情况。杂糅主要是前一种结构的头与后一种结构的尾交叉组合在一起。
例1: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旨在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为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途易辙
中途易辙,又叫偷换主语,就是在表达句意时,前一个分句没有说完,而后一个分句又暗换了主语,造成表意混乱。辨析时候注意:a.抓住句子中的介词结构,看其前后主语、谓语是否缺失。b.查看介词“被”是否造成中途易辙。c.查看主语位置。找出介词结构之后,看句子中主语的位置是否恰当。主语一般位于介词之后。
例2:全球2 000多位科学家经过跨国的联合攻关和数年的不懈努力,人类史上首张清晰的超级黑洞照片终于在今年面世,引起广泛关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五:不合逻辑
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概念不清、划分标准不统一、否定不当造成的不合事理、强加因果、以偏概全、语意自相矛盾。
例:这次语文考试,我就有两个词汇不懂。 分析:词汇和词分不清
刘老师十分喜欢阅读报纸,她订了《北京晚报》《北京晨报》《中国青年》。
分析:《中国青年》 不是报纸
★类型六:表意不明
歧义产生的原因有一下几种情况 1)兼类词、多义词、多义短语造成。2)多音词引发的歧义。
3)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4)结构层次划分不同造成的歧义。5)表数量词修饰不明造成的歧义
6) 语义不明造成的歧义
例:参加物理竞赛的是三个学校的学生。 分析:是三个学校的学生还是同一个学校的三个学生
★高频考法
从近年高考命题看,病句修改题更加注重情境化,既有长句的修改,也有短句的修改,情境化命题是病句修改的高频考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既然是传递知识与技能,当然应该欢迎并积极训练ChatGPT的使用方法。不然的话,难道学那些注定被ChatGPT所取代的技能,还没毕业就失业吗?作为最新版本的社会生存工具,应当且必须让ChatGPT进入课堂,成为重要的教学工具和内容,否则就是自绝于未来国与国,甚至人与人之间的激烈竞争。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梅花为什么不惧严寒呢?
事实上,梅是一种喜欢温暖气候的植物,它的最佳生长温度是16℃~23℃,这是许多植物生长时都喜欢的温度范围。①或许是生长的地方气候变化无常,②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③梅拥有了一定的耐寒能力:④一般情况下,⑤梅能抵抗零下10℃,⑥杏梅(梅的一个品种)甚至能在零下25℃~零下20℃左右的低温环境中生长。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未来趋势
从2023年新高考I卷命题看,与成语题融合,将有可能成为未来命题的趋势,应引起高度关注。
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其实,我们更应该庆幸 A ,因为遗忘可以降低记忆带来的认知负荷,使认知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工作。而超强记忆力往往是以牺牲抽象、泛化能力为代价的。从下面例子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有一位记者,①拥有人们只能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②他虽然能轻松地记住一长串数字,③却发现不了其中的规律;④他脑海里充满各种孤立的事实,⑤却不能归纳出一些模式将它们组织起来。⑥这促使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⑦甚至复杂一点的句子。⑧记忆大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⑨虽然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⑩听课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也许正是牺牲了一部分记忆,我们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
网络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 B ,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通过一些训练提升记忆力,也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例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相信不少人在电视剧中看过斗茶的场面,这些场面把中国古代的茶文化,尤其是宋代时达到顶峰的“茶百戏”,展现得淋漓尽致。
①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700多年前的神农氏时期,②中国不仅是茶文化的起源地,也是茶的故乡。③如今世界上大约100多个国家都有饮茶的习惯,④也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茶文化。
电视剧中表演的点茶,就是宋代盛行的一种吃茶方式,先把茶叶用碾子碾成茶粉,(甲),调成糊状,然后慢慢加入更多热水,用茶筅不断击打,(乙),气泡消散得越慢说明功夫越深。
点茶以后的分茶,是将茶盏里的茶倒入茶盘中,之后便可以用小工具沾水在茶汤表面作画了,这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叫做“茶百戏”,又叫做“水丹青”,如今这项技艺,已经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茶汤表面的浮沫上作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咖啡拉花,(丙),拉花用到了两种不同的溶液,一种是咖啡,一种是牛奶,而茶百戏只用一种溶液——水。水作画维持的时间更短,花纹消散得更快,也显得更为珍贵难得。
如今风靡全球的抹茶,大家都以为是来自日本,但其实真正的起源就是宋朝的点茶,都是将茶碾磨成粉以后再冲泡饮用。在宋朝,茶算是一种饮品,但在宋之前,茶更多作为一种食物。比如唐朝流行的吃茶方式,就是先将茶饼放在火上烤,然后碾碎,再放入水中来煮成粥喝,煮的时候还要加入很多佐料,比如葱、姜、蒜、大枣、陈皮、薄荷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古人把“喝茶”叫做“吃茶”,因为人家的确是在吃嘛。
3.下列句子中的“深”与文中加点的“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这个湖泊的水很深,鱼儿在其中游弋。
B.深秋的晚霞渲染着天空,宛如天空的彩绘。
C.她对古典音乐的理解非常深,能够感受到每一首曲子背后的情感。
D.对于你所经历的痛苦,我深表同情。
4.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文中划线句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6.“茶百戏”,又叫做“水丹青”,你更喜欢哪个名字?请简要说明理由。要求:语言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
7.下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的一幅画面,请用形象生动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突出画面意境特点,不超过8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