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省绍兴市小升初语文押题试卷
一、基础知识(36分)
1.结合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shēn shí 二刻,wǔ yì 高强的武松横tuō 着一jié 梢棒,忍着jī kě ,行至冈下。忽见一酒家,大喜:ǎn 不如进去要一dié 热菜、二jīn 肉吃,jiān 作休息也好。
2.请你用楷书将《精卫填海》一文中节选的语句抄写在横线上,注意书写正确规范、布局匀称,字距均匀、力求美观。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 读一读,选出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1)我们一起跟着音乐 (lè yuè)快乐 (lè yuè)地唱歌跳舞。
(2)天 (晴 睛)时,我们 (坐 座)在空 (kōng kòng)地上讲故事。
根据语境填写恰当的诗词、名句。
4.走进古诗,“ ,轻烟散入五侯家”短短十四个字描绘了寒食禁火、清明榆柳取火的习俗;《迢迢牵牛星》中“终日不成章, ”倾诉织女离别之苦,给七夕乞巧的姑娘多少遐想。
5.走进古人,“读书须用意, ”让我懂得读书需下苦功,容不得一点马虎;“ ,日久见人心”让我明白交友不能只看表面,只有长期相处才能明白人心善恶。
6.走进千家万户,从除夕餐桌的年糕读出 的美好愿望;从“喜鹊登枝”的剪纸读出 的祝福。
7.给句子中的“绝”字依次选择正确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绝对。 ②独一无二的。 ③极,最。 ④断绝。
刷子李有一手绝( )活,是绝( )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的。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 )没有一个白点。现在这门手艺已经绝( )迹了。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③④①
8.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②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③“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④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A.①排比 ②排比 ③引用 ④对比
B.①反复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引用
C.①排比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对比
D.①反复 ②排比 ③引用 ④引用
9.下列画线的名言警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很多事情要先做起来,才有可能找到恰当的方法。
B.南极科学考察团的科学家们勇探冰雪之地,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
C.在抗战时期,无数英烈“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护我大好山河。
10.嘉嘉准备了以“为理想前行”为题的演讲稿,下面最不适合引用的诗句是( )。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1.选择一个话题,引用古诗词中的名句,写几句话。
春节 思念
12.请将下面的信息填入对应的名著后面。(填序号)
①尼尔斯 ②塞尔玛·拉格洛芙 ③丹尼尔·笛福
④马克·吐温 ⑤主人公流落荒岛二十八年 ⑥波莉姨妈
(1)《汤姆·索亚历险记》
(2)《骑鹅旅行记》
(3)《鲁滨逊漂流记》
阅读快乐,完成习题。(深度改编)
13.下列各组的内容对应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变成小人儿——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对社会讽刺
B.掉进兔子洞——贝琪——《汤姆·索亚历险记》——对自由的向往和怀乡之情
C.营救“星期五”——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鲜明的时代烙印
D.白头翁——卫东平——《亲亲我的妈妈》——母子间也要互相尊重与关爱
14.《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这两本书,你更喜欢哪本?说说理由。
15.“《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____,小说中,主要通过____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A.塞尔玛 拉格洛芙 动作描写 B.丹尼尔 笛福 心理描写
C.马克 吐温 语言描写 D.维克多 雨果 肖像描写
16.《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头领有二人,是 和 ,主张招安的头领有两人,是 和 。
同学们推荐了许多好书,请你根据下面的推荐语,选一选对应的书名。
A.《鲁滨逊漂流记》 B.《骑鹅旅行记》 C.《汤姆·索亚历险记》
17.一群孩子为了摆脱繁重的课业,用冒险改变自己的环境,用冒险实现自己的理想。
18.这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勇气的作品,翻开它,你会看到一个人如何在绝境中变成自己的国王,一座岛如何从荒芜之地变成微型的文明社会。
19.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经典童话,一个“熊孩子”的蜕变奇旅。
二、阅读理解(34分)
让我们一起了解泰顺的美食———九层糕。回答问题。
忆儿时香甜软糯的九层糕
①“卖九层糕喽!”楼下长长的吆喝声,开启了我那尘封已久的记忆……我仿佛又回到了乡村的石磨边,仿佛又尝到了香甜软糯的九层糕。
②小时候,每逢重阳节,家家都会做九层糕。九层糕亦称“九重糕”,它就像是一个大的糕点用细线分成九层一样,可以一层一层撕着吃。九层糕软糯可口、色味俱佳、老少皆宜,就像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春节的年糕一样,是重要的习俗食品之一,也是我小时候不可或缺的美味小吃。
③九层糕的制作过程繁复又费时。需事先将糯米、粳米按比例配制好,洗净泡在水中数个小时。待大米泡涨,父亲便会去村口磨米浆,每到这时,我总喜欢跟去凑热闹。
④古老的青石石磨已在天井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寂寞地等候多时,弯弯的磨杆悬挂在屋檐上。父亲把磨杆取下来挂在磨把上,母亲则用清水将整副石磨洗净。父亲熟练地握住磨杆,一用力,石磨就开始“嚯嚯”地转起来。我则将米一勺一勺地“喂”入磨眼,一圈,两圈……不一会儿,白白的米浆沿着石磨慢慢地渗出来,在圆圆的磨盘槽里汇聚,再缓缓地经过磨盘口,流入早已准备好的桶内。
⑤累了,父亲就会停下来歇息。这时候,我也会一时兴起去帮忙,但父亲不一会儿又接过磨杆,推着磨盘一圈圈地打转。当脸盆里的米全部变成了黏稠的米浆时,父亲早已汗流浃背。
⑥磨好米浆,就可以蒸制九层糕了。在蒸笼上铺一层湿布,等水烧开,用圆勺子往蒸笼内舀入一层薄薄的米浆,盖严,慢蒸,待糕面凝固至九成熟,掀开盖子,再浇上第二层。如此反复,直到九层全部蒸完。
⑦一阵阵香气袭来,终于等到分九层糕了。父亲从来不用刀,用刀是很难切开的,都是用细麻线来“切”糕。他左手捏住线的一头,让线缠住糕身要切的部位,右手把线的另一头拉紧,糕就被线快速分开,让人垂涎欲滴的九层糕就切好了。父亲就这样,把九层糕均匀地割成小块。拿到那香气扑鼻的九层糕,轻轻地撕下一层,仰起头放入嘴中,甜甜的,糯糯的,满口细腻的米香。
⑧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传统点心慢慢被人们遗忘,现在已经很难吃到了。虽然有些小吃店也会出售,但用小苏打代替草灰水,尝起来早已没有原来的味道。但如果遇到九层糕出售,尽管没有以前的那般风味,我还是会买一些回来,并极力向儿子推荐。儿子往往不以为意,唯有我一个人大快朵颐,吃完还久久回味。几时的味道永远无法忘怀,儿时的回忆永远美好。
20.请根据短文,先完成“九层糕”制作流程图,再完成练习。
★其中,作者重点写了 、 ,这样写的好处是: 。
21.如果需要给九层糕制作过程配图,下面哪幅图最符合“磨米”的场景?( )
A. B.
C. D.
22.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完成下面的阅读记录卡。
摘录“我”帮父亲磨米的句子
阅读方法
体会到的思想感情
23.短文的结尾说:“儿时的味道永远无法忘怀,儿时的回忆永远美好。”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24.结合你所学的知识,传统美食九层糕的寓意应该是: 。
三、习作表达(30分)
25.本单元我们走进了汉字王国,了解了许多与汉字有关的故事。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肯定也有许多与汉字有关的小故事吧,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趣的故事写下来,也可以发挥想象,创编一个有趣的汉字小故事。
要求:题目自拟,中心突出,不少于4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申时;武艺;拖;截;饥渴;俺;碟;斤;间
shēn shí:根据拼音和语境,这里指的是古代的时间单位“申时”。
wǔ yì:这里指的是“武艺高强”,即武术技能高超。
tuō:武松横“拖”着梢棒,表示他扛着或拖着梢棒行走。
jié:一“截”梢棒,表示梢棒的一部分或一段。
jī kě:武松忍着“饥渴”,表示他又饿又渴。
ǎn:“ǎn不如进去”,这里的“ǎn”是口语化的第一人称代词“俺”,表示“我”。
dié:一“碟”热菜,表示一盘或一份热菜。
jīn:二“斤”肉,表示两斤重的肉。“斤”是古代和现代的重量单位。
jiān:“jiān作休息”,这里的“jiān”表示“间或”的“间”,表示同时作为休息之用。
故答案为:申时;武艺;拖;截;饥渴;俺;碟;斤;间
本题考查学生对拼音与汉字对应关系的掌握,以及在特定语境中准确运用汉字的能力。通过给出的拼音和语境,需要准确地填写出对应的汉字,这不仅要求考生对拼音有准确的发音和理解,还需要对汉字的意义和用法有深入的了解。书写时注意“截、碟”等字的书写。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在抄写过程中,需要准确识别每个汉字,避免出现错别字,如 “溺”“衔”“堙” 等字的正确写法。同时,要按照楷书的书写规范,做到笔画清晰、结构端正。书写时要注意字距均匀,使整个抄写内容布局匀称、美观。对于标点符号也要准确抄写,不能遗漏或写错。
故答案为: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本题考查对汉字楷书书写规范和能力的掌握程度。通过给定特定的文言文语句进行抄写,考查能否准确书写汉字,规范使用标点符号,以及在书写过程中对字距、布局的把握能力。目的是让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的准确性和美观度,加深对汉字书写规范的认识,同时也能在抄写经典文言文语句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有所接触和感悟,提升对文字书写的重视程度和审美水平。
3.(1)yuè;lè
(2)晴;坐;kòng
4.日暮汉宫传蜡烛;泣涕零如雨
5.一字值千金;路遥知马力
6.万事如意年年高;吉祥如意好事将近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4.结合下句“轻烟散入五侯家”,可知上句“日暮汉宫传蜡烛”,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结合上句“终日不成章”,可知下句“泣涕零如雨”,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
故答案为:日暮汉宫传蜡烛;泣涕零如雨
5.“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的意思是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时间久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
故答案为:一字值千金;路遥知马力
6.结合生活实践可知,年糕的寓意是万事如意年年高;“喜鹊登枝”寓意是吉祥如意好事将近。
故答案为:万事如意年年高;吉祥如意好事将近
7.B
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绝活”指的“绝”自己最拿手而有特色的本领或技能,意思是独一无二的;“绝大多数”指最大多数的,“绝”指极,最。“绝没有”意思是绝对没有,“绝”指绝对;“绝迹”意思是断绝了痕迹,“绝”指断绝的意思;
故答案为:B
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根据句意体会这个字在句子中的意思,做出选择。然后把字义带入句子中看是否符合,检验自己的判断。
8.B
①这句中“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②这句中“口的巨人”“是行的高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③这句中“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与“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④这句中“一月不梳头”,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题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9.B
选项A:鲁迅先生的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被用来鼓励人们勇于尝试,先行动起来再寻找方法,这与语境完全吻合,使用恰当。
选项B:“位卑未敢忘忧国”原意是地位低微的人也不敢忘记为国担忧,多用以表达爱国之情。但在此句中,它被用来形容南极科学考察团的科学家们勇探冰雪之地的行为,显然不够贴切。科学家们的探险行为更多是基于科研目的和对未知的探索,而非直接表达爱国之情,因此使用不恰当。
选项C:“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形容为国捐躯的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在抗战时期,无数英烈正是抱着这样的决心和精神,誓死保卫祖国的大好山河,因此使用恰当。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名言警句在具体语境中的适用性。选项A中,鲁迅的名言与鼓励实践的语境相符;选项C中,古语恰当地描述了抗战英烈的英勇精神。而选项B中,“位卑未敢忘忧国”虽表爱国,但与科学家探险的科研目的不完全吻合,使用略显牵强。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使用不恰当。
10.A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的是在中秋之夜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与“为理想前行”的主题无关。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告诫人们要趁年轻时努力奋斗,为实现理想而拼搏,适合“为理想前行”的主题。
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体现了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很重要,适合该主题。
D、“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强调要珍惜时光,及时努力,与为理想而奋斗的主旨相符。
故答案为:A
考查了诗文词句、名言警句的理解。做此题要先理解诗文词句、名言警句的大意,再根据意思理解做题。诗文词句、名言警句的理解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积累,做题时方便搜索调取。
11.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中虽未直抒胸臆,但透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仍能感受到她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淡淡哀愁和对远方人的无尽思念。这些古诗词中的名句,如同穿越时空的桥梁,将古今人们的情感紧密相连,让我们在阅读之时,也能体会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思念之情。
考查扩展写话,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更多的细节、情节、背景信息等,使整个情境更加丰富和深入。 以“思念”为主题,注意要引用古诗词进行描写。如: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中虽未直抒胸臆,但透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仍能感受到她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淡淡哀愁和对远方人的无尽思念。这些古诗词中的名句,如同穿越时空的桥梁,将古今人们的情感紧密相连,让我们在阅读之时,也能体会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中虽未直抒胸臆,但透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仍能感受到她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淡淡哀愁和对远方人的无尽思念。这些古诗词中的名句,如同穿越时空的桥梁,将古今人们的情感紧密相连,让我们在阅读之时,也能体会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思念之情。
想象要大胆,要与众不同,努力营造新环境,创造新形象。
12.(1)④⑥
(2)②①
(3)③⑤
(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2)《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首次出版于1907年。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
(3) 《鲁滨逊漂流记》 作者 丹尼尔·笛福 被称为英国小说和报刊文学之父,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热情洋溢地赞颂了鲁滨逊不畏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他既是一个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冒险家,又是一个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实干家。
故答案为:(1)④⑥;(2)②①;(3)③⑤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典名著。认真分析所给题目,结合课内外的积累与阅读选择填空。完成本题的关键是加强阅读积累,做到厚积薄发。
13.C
14.我喜欢《鲁滨逊漂流记》。因为鲁滨逊一个人被困荒岛却没有放弃求生的信念,而是与大自然不断搏斗,寻求活下来的方法,他顽强的信念和坚韧的品格让我十分震撼,他勇敢、富于创造力的精神也很值得我学习。
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经典名著还有口语交际。作家及其作品属于文学常识的范畴,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13.A.《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变小后,骑着白鹅,跟着雁群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旅行,文中字里行间表达了怀乡之情。内容对应不完全一致。
B.《爱丽丝漫游奇境》中写了爱丽丝掉进兔子洞后开始了一段漫长而惊险的旅程。小说表达了作者对于逝去的童年的怀念和对于真善美的向往。内容对应不完全一致。
C.营救“星期五”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一个故事情节,这部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内容对应完全一致。
D.《亲亲我的妈妈》中卫东平叔叔有着一颗善良、体贴关心孩子们的心灵,小说告诉我们:即使母子之间也需要互相尊重与关爱。白头翁不是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内容对应不完全一致。
故答案为:C。
14.选择推荐书目及推荐对象并写出推荐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我喜欢《鲁滨逊漂流记》。因为鲁滨逊一个人被困荒岛却没有放弃求生的信念,而是与大自然不断搏斗,寻求活下来的方法,他顽强的信念和坚韧的品格让我十分震撼,他勇敢、富于创造力的精神也很值得我学习。
15.B
结合对《鲁滨逊漂流记》的认知和了解,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来塑造人物。
故答案为:B
题目考查对原著理解等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6.武松;李逵;宋江;卢俊义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头领有二人,是武松、李逵,主张招安的是宋江和卢俊义 。
故答案为:武松、李逵、宋江、卢俊义
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17.C
18.A
19.B
20.泡米;蒸糕;磨米;切糕;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使读者对磨米的场景和“切”糕方式印象深刻
21.C
22.我则将米一勺一勺地“喂”入磨眼,一圈,两圈;带着问题阅读文章;“我”参与磨米时的激动、兴奋
23.九层糕代表着“我”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我”对九层糕的怀念不仅是对美食的回忆,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表达了“我”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思念。
24.长长久久,步步高升
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20.本题考查内容的梳理。仔细阅读选文,第③自然段主要讲了泡米。第④—⑤自然段主要讲了磨米。第 ⑥ 自然段主要讲了蒸制九层糕。第⑦自然段主要讲了切糕。作者重点写了 磨米、切糕,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使读者对磨米的场景和“切”糕方式印象深刻。
故答案为:泡米;蒸糕;磨米;切糕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使读者对磨米的场景和“切”糕方式印象深刻
21.本题考查图文理解。第三幅图画的是“我”围着石磨转圈圈。结合全文看来,第④—⑤自然段重点写的是磨米,所以,第三幅图最符合选文九层糕制作过程。
故答案为:C
22.本题考查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有:预测、提问、做批注等等。这里可以带着问题去读。如:“我”帮父亲磨米的?当时的心情怎么样?然后抓住文中句子“我则将米一勺一勺地“喂”入磨眼,一圈,两圈……”“这时候,我也会一时兴起去帮忙,但父亲不一会儿又接过磨杆,推着磨盘一圈圈地打转”等句子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我则将米一勺一勺地“喂”入磨眼,一圈,两圈;带着问题阅读文章;“我”参与磨米时的激动、兴奋
23.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九层糕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食品之一,每逢这个节日,家家都会制作。在那个特定的节日里,一家人围在一起制作九层糕,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浓的亲情。这种节日氛围和家庭团聚的欢乐场景,成为了儿时回忆中最美好的部分。“我”对九层糕的怀念不仅是对美食的回忆,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表达了“我”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思念。
故答案为:九层糕代表着“我”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我”对九层糕的怀念不仅是对美食的回忆,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表达了“我”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思念。
24.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结合生活常识来理解即可。 “九”具有长长久久的寓意。“糕”具有步步高升的寓意。所以,传统美食九层糕的寓意应该是:长长久久,步步高升。
故答案为:长长久久,步步高升
25.情 世界上有许多文字,但我最喜欢的是汉字,因为每个汉字都是不同的,不管看到哪个汉字,都可以让我浮想联翩。有的看起来外部松散,内部紧凑。有的看起来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还有的看似龙蛇盘绕.…….在无数个汉字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情”。为什么呢 我给你们讲讲。
记得前年某一天,“叮叮叮,叮叮叮……”随着铃声响起,大家都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跑向校门。看着窗户上的雨水,我叹了一口气“哎!又没带伞,要等妈妈送伞的话,要等好久。嘿嘿,没带伞吧 ”我随着声音向左边看去,啊!原来是我同桌作文,也是我在班上的死敌,他现在一脸贼笑,像是嘲笑我,我当然要守住面子“切”,要你管啊 “要不要我送你?反正我离你家不远。”他说,“你……你确定 ”我想起了我们天天打斗的情景,感觉这一切不太可能“要不要啊?都是男的,想那么多干嘛 ”他这一句把我给打醒了“好,好,好,可以。”我们走在路上,我心想:没想到我们是死敌,他还能这样对我,这就是友情吗
友情,不如爱情甜蜜,不如亲情幸福,但是和朋友一起玩一起学,真的很开心。但不管是什么“情”都可以让人开心所以,我喜欢这个字“情”。
本题是自命题的作文。要求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汉字完成一篇习作。可以写生活中发生的事,也可以写想象的故事。
开头:看到这个要求,首先你想到哪一个字,这个字能联系什么样的故事。
此处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写若是想到汉字你认为最有趣的是什么。(也可以写关于自己名字的小故事)
正文:具体描述有趣的原因以及此汉字的故事。可以写为什么选择这个汉字,自己与这个汉字的渊源以及有趣的事情。
结尾:照应开头或者题目,总结升华。
可以从自己觉得有趣的字升华主题到中华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进行全文总结。
文章围绕“情”字展开,通过讲述与同桌之间从敌对到因同桌送伞而产生对友情感悟的小故事,真实地表达出自己对“情”的喜爱以及不同“情”带给人的美好感受,这种情感的流露自然且动人,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