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省金华市小升初语文押题试卷
一、基础知识(30分)
1.准备一 设计标语;金小圈与组员设计了本次活动的标语,请你将它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做到正确、端正、整洁。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2.读语段,看拼音,写字词。
周瑜dù jì 诸葛亮的才干,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在鲁肃sī zì 拨来的二十条船上放好草把子,再用青布幔子zhē 起来,趁清晨大雾逼近cáo 军的shuǐ zhài nà hǎn ,并léi gǔ ,以此借得十万多支箭。
3.同学们边读课文,边认识生字。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兵卒(cù) 倔强(qiáng)
B.嘱咐(shǔ) 搓手(cuō)
C.吭声(kēn) 扒开(pā)
D.嘴唇(chún) 晋察冀(jìn)
4.下面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黄沙百战穿金甲(磨破。)
B.南望王师又一年(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C.漫卷诗书喜欲狂(水涨,淹。)
D.却看妻子愁何在(回头看。)(妻子和孩子。)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清晨,朝阳升起,万物生机勃发;傍晚,夕阳西下,大地处处染上金黄。
B.羊群聚集在一起,像片片白云;羊儿散开去,又像一只只蝴蝶落入草丛。
C.昨天早晨,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就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
D.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妈妈给我买了很多零食,有巧克力、薯片、文具盒等
B.我愿意为集体多做好事。
C.在元旦联欢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D.这顶帽子没穿几天,丢掉怪可惜的。
7.下面是小语同学对其他指南工具“指南鱼”制作流程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
人们将薄铁片剪裁成鱼形,放在炭火中烧制,待烧制通红后取出,接着佼鱼尾指向正北方位,最后把鱼尾浸泡在水中。这样,一个“指南鱼”就制成了。
A.剪裁→放在→取出→指向→浸泡
B.剪裁→放在→指向→取出→浸泡
C.剪裁→烧制→取出→指向→浸泡
D.剪裁→烧制→指向→取出→浸泡
8.按要求写句子。
(1)蟋蟀振动翅膀。(扩句,至少扩写两处)
(2)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缩句)
(3)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我们去听听秋天刺耳的声音。(修改病句)
(4)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仿写拟人句)
9.根据课内所学内容填空。
(1)燕子去了, ;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 。
(2)《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按被捕前、 、 、 的顺序叙述的。
(3) ,子欲养而亲不待。
(4) ,近山识鸟音。
(5)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万物生光辉。
10.想一想,连一连。
《鲁滨逊漂流记》 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 塞尔玛 拉格洛夫
《骑鹅旅行记》 解救“星期五” 马克 吐温
《汤姆 索亚历险记》 从狐狸口中救下一只大雁 丹尼尔 笛福
二、阅读理解(2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基础设施硬联通,“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到2022年,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随着城市的发展,资源要素突破城市边界,在地理空间邻近的数个城市之间集聚、扩散,优化配置,推动城市之间互联互通,继而形成城市群。”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分析,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有人口8000多万,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软硬联通并举,是高质量建设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必然路径。
蓝图徐徐铺展,建设热火朝天。
看海上,黄埔大桥、南沙大桥、广深港高铁、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依次屹立,深中通道、狮子洋通道等4条通道加快建设,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8000万标箱。
看陆上,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四网融合”,运营里程近2500公里,大湾区公路网络不断完善,“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形成;5座国际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超过2亿人次,世界级机场群布局进一步完善。
随着莲塘/香园围口岸、新横琴口岸、青茂口岸相继开通,“一站式通关”“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便利落实,实现了2/3出入境旅客通过自助方式通关、基本实现排队不超过30分钟。广佛、深港、珠澳之间,“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大湾区崛起世界级城市群》)
【材料二】
广州地铁7号线文化特色
广州地铁7号线一期工程9座车站一期的文化概念主要为水乡,全线采用蓝绿色系来表达水乡,在统一色系下,每个车站既有相同的元素,又有不同的差异,达到乘客通过车站颜色识别车站的效果。其次,一期工程选择了人文历史底蕴浓厚的石壁、汉溪长隆、南村万博、大学城南4座车站,在站厅站台的立柱上,以玻璃丝印的方式,展示该站周边独特的文化内涵。选取石壁、南村万博、大学城南3座车站,根据各站点的文化底蕴,在站厅层的墙面增加大幅的文化墙,多角度诠释岭南的水乡文化。
其中,大学城南站站厅站台立柱采用玻璃丝印的材质,体现大学城的年轻活力及现代时尚。文化墙的设计概念为“智·岛”,寓意如水一般的智慧交汇,动态十足,青春活力。文化墙以“白色大理石雕刻光面+粗糙面”的形式,结合国学中的蒙学读本《弟子规》,借鉴中国“活字印刷”的艺术手法,以“传承”的思想在文化墙上面立体呈现,富有层次感、识别性强,与学区的教育气质相吻合。
(摘编自“百度百科”《广州地铁7号线·文化特色》)
【材料三】
11.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地铁7号线有广州南站、大洲、陈村北、陈村、锦龙、南涌、美的、北滘公园、美的大道九个站点。
B.随着莲塘/香园围口岸、新横琴口岸、青茂口岸的相继开通,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形成。
C.基础设施硬联通指陆上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四网融合”。
D.地铁7号线的石壁、汉溪长隆、南村万博、大学城南4座车站采用了蓝绿色系来表达“水乡”这一文化概念。
12.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有人口8000多万,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1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写一段话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先进现代的基础设施。
阅读。
【材料一】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
【材料二】王戎自幼聪慧,王戎观虎、不取道旁李等故事可为例证。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他为官后,曾率大军至长江边进攻吴国。吴国灭亡后,王戎渡江安抚新附的吴国百姓,宣扬晋室威德恩惠。向武帝推荐吴国旧臣石伟为官,荆州百姓都对王戎悦服。王戎享年七十二岁。
14.戎,本义:古代兵器的总称。“戎”字组词为:兵戎、戎车、戎马、投笔从戎、 。运用“戎”字组成的一个词描写一个历史人物: 。
15.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子大概的意思。
①尝与诸小儿游。
②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16.结合上述两则材料,王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王戎的故事给你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哪些启示?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棍子告诉我
艾克拜尔·吾拉木
一天,农夫揪着一个青年来到县衙告状。农夫说:“这人在集市上一直跟着我,趁我不注意,把我的银子偷走了。”县令问青年时,青年一口咬定是农夫陷害他。
县令待两人把话说完,拿来两根棍子,说:“这样吧! 这两根棍子一样长,你们每人带一根回家,明天中午你们再拿着棍子来见我。要是农夫自己丢了钱,他拿的棍子就会长出两寸来;要是青年偷了农夫的钱,青年拿的棍子就会长出两寸来。”
两人回到家中,____
第二天,农夫跟青年来到县衙,两人把棍子交给县令。县令将两根棍子并在一起看了看,说:“青年,棍子告诉我是你偷了这位农夫的银子,你必须把钱还给他。”
(选自《阿凡提的大智慧》,有删改)
17.联系上下文,猜一猜农夫和青年回到家中的情形,试着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18.根据短文内容填空,并试着复述故事。
19.短文中的县令是一个 (①诡计多端 ②足智多谋)的人。(填序号)
三、表达运用(45分)
20.习作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同学,将这个同学的特点描写出来,并且通过一两件事例来具体说明他(她)的特点。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书写句子要把每个字写正确,“博学”的“博”是十字旁,左右结构;“审问”的“审”是宝盖头,下面是“申”;“慎思之”的“慎”是竖心旁,右边是“真”;““明辨之”的“辨”中间是点撇;“笃行之”的“笃”是竹字头,下面是“马”;把标点符号写正确。
故答案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题目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作答时要特别注意句子中的易错字,注意形近字的区别,把每个字写正确,写上标点符号。同时注意写完之后认真核对和检查,不要掉字、添字。
2.妒忌;私自;遮;曹;水寨;呐喊;擂鼓
3.D
A.“兵卒” 的 “卒” 应读作 “zú”,而不是 “cù”;“倔强” 的 “强” 在这里是多音字,应读 “jiàng”,“qiáng” 一般用于 “强大”“坚强” 等词,所以 A 选项错误;
B.“嘱咐” 的 “嘱” 应读 “zhǔ”,不是 “shǔ”,所以 B 选项错误;
C.“吭声” 的 “吭” 应读 “kēng”,不是 “kēn”;“扒开” 的 “扒” 应读 “bā”,“pā” 通常用于 “扒手” 等特定词汇,所以 C 选项错误;
D.“嘴唇” 的 “唇” 读 “chún”,“晋察冀” 的 “晋” 读 “jìn”,该选项读音全部正确。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的准确认读能力。意图是通过对常见易错字、多音字读音的考查,让强化对汉字读音的正确记忆,避免受方言、习惯性误读等因素影响,提升对汉字读音规范的掌握程度,为准确阅读和语言表达奠定基础。
4.C
ABD.正确;
C.“漫卷诗书喜欲狂” 中 “漫卷” 是随意地卷起,“漫” 在这里不是 “水涨,淹” 的意思,该选项解释有误。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对古诗中重点字词含义的理解能力。意图在于检验对常见古诗字词释义的掌握程度,避免因对字词理解不准确而误解诗句意思,强化对古代诗歌语言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古诗词的学习和鉴赏能力。
5.C
A项和B项中的分号都用于分隔两个相对独立但又紧密相关的句子,使用正确;D项中的分号也用于分隔两个并列的分句,使用正确;C项中,“昨天早晨,天气骤然变冷”与“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以及“中午就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是三个连续发生的动作或状态,它们之间应该用逗号进行连接,以表示动作的连贯性。而原句中错误地使用了分号来分隔它们,导致句子的意思被割裂,不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C
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见的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常见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标点的掌握,学生应注意各个标点符号的运用,熟能生巧。
6.B
A:“妈妈给我买了很多零食,有巧克力、薯片、文具盒等。”这句话中,“文具盒”不属于零食。即为分类不当的语病。
B:“我愿意为集体多做好事。”这句话表达清晰,逻辑连贯,没有明显的语病。
C:“在元旦联欢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这句话缺少主语,不清楚是谁“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因此存在成分残缺的语病。
D:“这顶帽子没穿几天,丢掉怪可惜的。”这里“帽子”与“穿”搭配不当,因为“穿”通常用于衣物,而帽子一般用“戴”。所以这里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了修改病句的能力。做题时先要弄清句子属于什么毛病,然后再解答。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7.C
A 、B、D不符合题意。
C、符合题意。根据“将薄铁片剪裁成鱼形,放在炭火中烧制,待烧制通红后取出,接着使鱼尾指向正北方位,然后急速将鱼尾浸泡于水中。这样,一个指南鱼‘就制成了”中“剪裁、烧制、取出、鱼尾指向正北方位、将鱼尾浸泡于水中、就制成了“分析概括: “指南鱼"的制作流程:剪裁→烧制→取出→指向→浸泡→制成。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推荐介绍。作答时要紧扣主题,符合情景,用词要恰当,语句要通顺,不要出现语病和错别字,最后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种题型是小学语文考试常见的题型,平时要加强练习,掌握答题技巧。
8.(1)可爱的蟋蟀欢快地振动翅膀。
(2)秋风掠过田野,送来歌吟。
(3)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我们去听听秋天悦耳的声音。
(4)麦子晃晃身体,“哗哗”,是麦穗成熟的喜悦。
(1)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扩写。扩句就是在简单的句子的基础上,加一些适当的修饰和限制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示例:可爱的蟋蟀欢快地振动翅膀。
(2)本题考查了句子的缩写。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枝叶”,保留使句子意思完整的”主干”部分,把句子缩写成一个最简单的句子,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本句需删去”一阵阵”和”一片丰收的”,保留主干:秋风掠过田野,送来歌吟。
(3)本题考查了病句的辨析。用词不当,应把”刺耳”改为”悦耳”。
(4)本题考查了仿写拟人句。例句把大树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动作”抖抖手臂””道别”,仿照例句,写一个拟人句即可。示例:麦子晃晃身体,“哗哗”,是麦穗成熟的喜悦。
故答案为:(1)可爱的蟋蟀欢快地振动翅膀;(2)秋风掠过田野,送来歌吟;(3)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我们去听听秋天悦耳的声音;(4)麦子晃晃身体,“哗哗”,是麦穗成熟的喜悦。
本题考查扩句、缩句、修改病句、句子的仿写。作答时要注意例句的句式、写法等特点,结合语境,想象要合理,词语运用要正确,语句要通顺,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不要出现语病和错别字。写话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目,目的在促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9.(1)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开的时候
(2)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3)树欲静而风不止
(4)近水知鱼性
(5)阳春布德泽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出自朱自清的《匆匆》。表现出时间一去不复返。
(2)《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和被捕时的情形,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叙述的。
(3)结合题干中诗句的下句是“ 子欲养而亲不待。”,可知诗句的上句是“ 树欲静而风不止”。
(4)结合题干中诗句的下句是“ 近山识鸟音。 ”,可知诗句的上句是“ 近水知鱼性”。
(5)结合题干中诗句的下句是“ 万物生光辉。”,可知诗句的上句是“ 阳春布德泽”。
故答案为:(1)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开的时候;(2)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3)树欲静而风不止;(4)近水知鱼性;(5)阳春布德泽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有名言警句,有现代诗文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识记与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10.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 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并拯救了野人“星期五”作为自己的同伴,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
《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首次出版于1907年。该作品讲述了一个叫尼尔斯的十四岁小男孩的故事。他家住在瑞典南部,不爱读书学习,总是调皮捣蛋,好捉弄小动物。一个初春,尼尔斯的父母有事外出,他在家里因为捉弄个小精灵而被对方用妖法变成了拇指般大的小人儿。正在这时,一群大雁从空中飞过,家中一只雄鹅也想展翅跟随大雁飞行,尼尔斯为了不让雄鹅飞走,紧紧抱住鹅的脖子,不料却被雄鹅带上高空。从此,他骑在鹅背上,跟随着大雁走南闯北,周游各地,历时八个月才返回家乡。尼尔斯从狐狸的口中救出一只大雁,领头雁大受感动,决定带着他横穿法国。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876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汤姆把当海盗的想法告诉了哈克。哈克说海盗都是些胆大的人,他们约定半夜到墓地去试试胆量。汤姆假睡骗过姨妈,同哈克一同来到墓地。根据阅读内容简介连线即可。
经典名著是指那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11.D
12.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客观地反映了事实情况,增强了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这一论点的说服力,使文章语言更准确、科学。
13.粤港澳大湾区软硬联通并举,实现了海上桥梁互通,陆上“四网融合”,世界级机场群布局进一步完善,再加上口岸的相继开通和相关通关政策的便利落实,广佛、深港、珠澳之间“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广州地铁7号线一期工程以“水乡”为文化概念,极具文化特色。
做阅读理解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通读全篇,大致了解。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②审清题意,回读原文。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回读原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③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组织好语言作答。
1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客的理解。
A.根据材料三图片的标题“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可知,选项列举的只是“西延顺德段”的站点,而并非7号线全部站点。
B.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内容可知,广佛、深港、珠澳之间“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C.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对“基础设施硬联通”的解释过于片面。
故答案为: D
1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有人口8000多万,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由“ 11个城市有人口8000多万,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客观地反映了事实情况,增强了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这一论点的说服力,使文章语言更准确、科学。
故答案为: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客观地反映了事实情况,增强了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这一论点的说服力,使文章语言更准确、科学。
1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 , 介绍粤港澳大湾区 软硬联通并举,实现了海上桥梁互通,陆上“四网融合”,世界级机场群布局进一步完善,再加上口岸的相继开通和相关通关政策的便利落实,广佛、深港、珠澳之间“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广州地铁7号线一期工程以“水乡”为文化概念,极具文化特色。
故答案为:粤港澳大湾区软硬联通并举,实现了海上桥梁互通,陆上“四网融合”,世界级机场群布局进一步完善,再加上口岸的相继开通和相关通关政策的便利落实,广佛、深港、珠澳之间“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广州地铁7号线一期工程以“水乡”为文化概念,极具文化特色。
14.戎装;班超从小立下投笔从戎的志向,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西域人们带来了和平与繁荣。
15.①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出去玩耍。②孩子们都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行动。
16.在生活中,我要学习王戎仔细观察,遇到事情冷静思考,不从众。长大后要为百姓服务。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言文的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难点,阅读时要注意古今异义及阅读习惯的不同。
14.本题考査组词造句。戎:戎装、兵戎相见、从戎、戎机、西戎、戎衣、戎马生涯、戎甲、戎行。戎装:意思是军装,关羽身穿戎装,手持长剑,神态威武。
故答案为:戎装、班超从小立下投笔从戎的志向,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西域人们带来了和平与繁荣。
15.本题考查句子理解。①尝与诸小儿游。联系上下文可知,意思是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②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联系上下文可知,意思是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故答案为:①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出去玩耍。②孩子们都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行动。
16.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从材料一“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可知,王戎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观察的人。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像王戎一样,仔细观察、勒于思考,要有独立的原则和判断力。
故答案为:在生活中,我要学习王戎仔细观察,遇到事情冷静思考,不从众。长大后要为百姓服务。
17.农夫想:“我根本没有陷害别人,所以棍子不会长出来。”而青年看着手中的棍子想:“我说了谎,这根棍子就会长出两寸,我还是先砍掉两寸吧!”于是,他就拿刀把棍子砍了两寸下来。
18.青年偷走他的银子;一口咬定农夫陷害他;用两根棍子试探二人;把棍子砍短两寸;青年偷了银子
19.②
做阅读题时,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认真对待,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
17.农夫和青年回到家中的情形可以这样描述:农夫回到家,心中坦荡,认为棍子不会有任何变化。而青年则心虚,担心棍子会变长,于是他决定先下手为强,用刀将自己手中的棍子砍短了两寸,以应对第二天的考验。
故答案为:农夫想:“我根本没有陷害别人,所以棍子不会长出来。”而青年看着手中的棍子想:“我说了谎,这根棍子就会长出两寸,我还是先砍掉两寸吧!”于是,他就拿刀把棍子砍了两寸下来。
18.根据短文内容填空并复述故事:农夫告状,青年偷走他的银子;青年一口咬定农夫陷害他;县令用两根棍子试探二人;青年把棍子砍短两寸;县令宣判青年偷了银子。
故答案为: 青年偷走他的银子;一口咬定农夫陷害他;用两根棍子试探二人;把棍子砍短两寸;青年偷了银子
19.此题考查的是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诡计多端”形容胶诈的计策有很多;是贬义词。“足智多谋”指智谋很多,形容善于料事和用计,是褒义词。短文中的县令用一根棍子就判断出青年是小偷,说明他是一位足智多谋的人。
故答案为:②
20.我的同学“小书虫”
在我的同学中,有一个特别的存在,他就是被大家称为“小书虫”的晓阳。
晓阳长得斯斯文文的,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总是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他身材瘦瘦小小的,仿佛一阵大风就能把他吹走,但只要一提到书,他就像充满了能量一样。
晓阳对书的痴迷程度简直超乎想象。记得有一次课间休息,同学们都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在操场上奔跑玩耍,而晓阳却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从书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我跑过去叫他一起去玩,他就像没听见似的,眼睛紧紧盯着书本,沉浸在三国的世界里。我凑到他耳边大声说:“晓阳,出去玩啦!”他这才抬起头,一脸茫然地看着我,说:“啊?我正看到精彩的地方呢,你们先去玩吧。”说完又低下头继续看书了。
还有一次,学校组织去图书馆看书。一进图书馆,晓阳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眼睛放光。他迅速跑到书架前,挑选了一本《昆虫记》,然后找了个角落坐下,认真地读了起来。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嘴角上扬,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直到图书馆要闭馆了,管理员老师提醒大家离开,他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
晓阳就是这样一个热爱读书的同学,他对书的热爱就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在他的心中燃烧,也感染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本次习作为自命题作文,要求抓住人物特点,写一个你喜欢的同学,写时都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去写。让人一读,眼前即可浮现出所写的人。写时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描写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这篇习作成功地刻画了一位热爱读书的同学形象。题目“我的同学‘小书虫’”直接点明人物特点,引起读者兴趣。在人物外貌描写上,通过“斯斯文文”“戴着黑框眼镜”“眼睛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等描述,初步勾勒出晓阳的形象。文章主体部分通过课间休息和在图书馆这两件具体事例,生动地展现出晓阳对书的痴迷。如课间时对周围环境的无视、图书馆里的专注神态描写,都很好地突出了“小书虫”这一特点。结尾总结晓阳热爱读书的特点,并指出他对周围人的感染,升华了主题。整体语言流畅,字数符合要求,是一篇不错的写人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