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14.《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14.《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8 13:0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文言文云二则》练习题
我能写好字。
读拼音,写词语。
jiù yuán xué yì hóng hú
biàn dòu dōng yóu pán yú
辨字组词。
弈( ) 辨( ) 援( ) 盂( )
奕( ) 辩( ) 缓( ) 孟( )
填一填。
“辩”与“辨”的读音相同,都读 ,两个字形部首也相同,都是 ,但这两个
字的字义不同,其中 对不同事物的区别,可组词为 ,“ ”是用语提出不同的
观点,可组词为 。与它们的字音和部首都相同的还有 。
翻译句子。
孰为汝多知乎?
为是其知弗若与?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根据课文填空。
写出“之”大句了中的意思:①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 ,一个 ,告诉我们

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
的品质。
给加点字“为”选择正确的读音。
wéi wèi
惟弈秋之为听。( ) (2)为是其智弗若与?( )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 (4) 孰为汝多知乎? ( )
给“之”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一人虽听之。( )
(3)思援弓缴而射之。( )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代词,指他,专心致志的那人人。 B、代词,代指鸿鹄。
C、助词,相当于“的”。 D、代词,指弈秋的教诲。
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
日初出大如车辙,及日中则如痰盂。( )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 )
为是其智 弗若与?曰:非然也。( )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下列句子应读出什么语气?请选一选 。
①反问。 ②反问,带有嘲讽,表现出小孩子的天直可爱。③肯定,表达自己的看法。
我以日始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为是其智弗若与?( )
孰为汝多知乎。( )
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鼗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 :非然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惟弈秋之为听。
另一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用原文回答)
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②人大
姓文不识③,空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
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⑤以给书,遂成大学⑥。
【注释】 ①引:引来 ,使出现。②邑:同乡。③文不识:人名。④与:帮助。
⑤资:借。⑥大学:有学部的人。
“邻居有烛而不逮”中的“逮”的读音是 ,意思是 ,根据这个意思还
可组词为 。
对“衡乃穿壁引其光”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匡衡于是穿墙而过,去吸引邻居家的火光。
匡衡于是翻墙过去,把邻居家的火光引了过来。
匡衡于是在墙上凿了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
把“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改写成现代汉语是 。匡衡这样做的原因用现
代汉语来说是 。
读了《凿?偷光》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呢?
附参考答案
一、我能写好字。略
二、看拼音写词语。救援,学弈,鸿鹄,扁豆,东游,盘盂,
三、组词。学弈,神采奕奕,辨别,辩论,救援,缓慢,盘盂,孟子。
四、填一填,biàn ,辛,辨,辨别,辩,辩论,辫,
五、翻译句子。1、孰为汝多知乎? 2、因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如别人吗?
3、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六、课文内容填空。
1、句子中“之”的意思,(1)代词,指鸿鹄, (2)代词,指代前文中专心学习 人。
2、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告诉我们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表现 孔子实事求是。
七、选正确读音,(1)wéi ,(2)wéi ,(3)wéi ,(4)wéi
八、选择“之”字意思。(1)C,(2)D,(3)B,(4)A
九、描写方法,(1)比喻,(2)夸张,比喻,(3)设问,(4)语言描写
十、应读什么语气。(1)③(2)①(3)②
十一、阅读理解,(一)1、教诲,这样,引,拉,聪明才智。 2、只听弈秋的教导,3,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有所收获的道理。
(二)1、dǎi,意思是“照亮到”,根据这个意思可以组成词语“力所不逮”。
2、C 3、到别人家去做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匡衡这样做的原因是
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