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青春之光 课前预习单(原卷版+解析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青春之光 课前预习单(原卷版+解析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8 10:16:3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 青春之光 课前预习单
◎基础知识
1.字词清单
读准字音 瓢泼( piáo ) 熟络( luò ) 心扉( fēi ) 执拗( niù ) 噩耗(è ) 毛坯( pī ) 心急如焚(fén ) 直言不讳(huì) 围追堵截(jié ) 灌溉(ɡài) 水渠( qú ) 掀翻(xiān)山坳(ào ) 静谧(mì ) 驻村(zhù) 抖擞(sǒu ) 风雪载途(zài ) 崎岖( qí qū ) 硝烟( xiāo) 铆( mǎo )
2.理解词语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进退两难:进退都不好,形容处境困难。
坐立不安:形容心绪不宁,烦躁焦急的样子。
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围追堵截:指对敌方采取合围、追击、拦截的战术。
五雷轰顶:比喻遭到巨大的打击。
争分夺秒: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
初来乍到:初次来到某个地方。
◎文学常识
1.了解人物
黄文秀,女,壮族,中共党员。
1989年4月出生,广西田阳人,硕士学历,生前系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派驻乐业县百坭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她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主动回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2018年初主动请缨到百坭村任第一书记,工作表现突出。2019年6月16日晚,黄文秀冒着暴雨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遭遇山洪,不幸因公牺牲,年仅30岁。
黄文秀同志先后获得“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五四奖章。
2.作者简介
祝红蕾,山东潍坊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用笔名苏小蝉。先后在《青年文学》《山东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200余万字。被评为“齐鲁文化之星”“山东十佳青年散文作家”等。
3.文体知识
1.概念:报告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结合了 和 的特点,旨在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物活动。
2.特点:
(1) :报告文学的核心在于其真实性。它必须基于真实发生的事件,不允许虚构或夸大其词。
(2) :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包括生动的情节描述、典型的细节刻画以及抒情和议论性的表达方式。
(3) :报告文学中对事件的选择和叙述方式上,要求作者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并呈现事件的核心要素。
参考答案:
1.新闻、文学
2.(1)真实性(2)文学性(3)新闻性
◎整体感知
1.抓住小标题,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出重要的提示性词语和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小标题 时间 (村民)情感 主要内容
“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 2018年3月26日
两个月的时间
“我心中的长征” 2018年底
“仿佛她还在一样” 2019年6月18日中午
参考答案:
小标题 时间 (村民)情感 主要内容
“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 2018年3月26日 质疑、排斥 初到百坭村的困境与坚持
两个月的时间 接纳
“我心中的长征” 2018年底 服气、喜爱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艰辛历程
“仿佛她还在一样” 2019年6月18日中午 悲痛、不舍、怀念 牺牲后村民的悲痛与缅怀
2.列举黄文秀取得的成效
砂糖橘产业取得良好发展,带动村民增收;
改善基础设施,帮助全村88户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下降到2.71%,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翻倍。
◎体会人物精神。
1.课文写到了关于黄文秀的哪些事例?表现了她怎样的精神?
事迹 精神
返乡扶贫:黄文秀牢记初心,毕业后毅然返回家乡。初到百坭村遇到困难时,她也没有改变初衷,始终坚守并践行着自己最初的选择和理想。 不忘初心
不畏困难:面对村民的排斥和质疑,黄文秀想方设法融入村民,并深入走访贫困户,绘制贫困户分布图,积极寻找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带领村民发展砂糖橘等产业,增加收入。 牢记使命
心系村民:帮助村民解决上学、看病等实际问题,帮助村民申请低保、养老补贴和贴息贷款等,将村民的福祉放在首位。
关心灾情:黄文秀在得知村里灾情后,不顾个人安危,立即驱车返回岗位,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倾力扶贫:担任第一书记期间,黄文秀因地制宜,找到全村脱贫的方向——发展砂糖橘种植业,选定产业带头人,请来技术员指导村民,修路通路,建立电商服务站。 勇于担当
推进党建:黄文秀积极加强村党组织的建设,为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
全力以赴,以身殉职: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返回家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舍小家为大家,村里大小事务总能找到她坚毅的身影,直至为扶贫献出年轻美好的生命。 甘于奉献
2.在塑造黄文秀的形象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从他人的反应、环境的变化等方面烘托出了黄文秀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例子 分析
他人的反应 村民态度的转变:村民从最初的排斥、质疑到后来的接纳、信任及喜爱。班统茂由最初的不搭理到后来带头成立砂糖橘种植专业合作社。 侧面表现了黄文秀的真诚热心、执着坚韧和实干精神。
村干部的评价与配合:村支书周昌战初见黄文秀时的质疑、担心转变为高度认可、村干部在黄文秀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时的积极配合,村支部的崭新面貌。 侧面表现了黄文秀的智慧、能力以及踏实肯干、坚韧顽强的品质。
村民的感激和怀念:得知黄文秀牺牲后村民们的反应,如班氏会的喃喃自语、韦乃情的伤心哭泣、孩子们的不舍,以及人们对黄文秀的怀念和感激等。 侧面烘托了黄文秀在村民心中的重要地位和她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环境的变化 百坭村从黄文秀初来时的有“195户是贫困户”“交通不便”“没有路灯”到后来的“88户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文秀刚刚上任时的22.88%下降到了2.71%”,屯与屯之间修了路,点亮了路灯,建起了蓄水池,发展起了砂糖橘种植业等。 这种种变化都从侧面烘托了黄文秀的实干精神、坚韧意志及坚定的理想信念。
◎问题释疑
1.文章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倒叙开篇,设置悬念,渲染了紧张氛围,于洪水肆虐和父亲病重的矛盾冲突中凸显了她舍小家为大家的高贵品质。
顺叙讲述,条理清晰地记叙了黄文秀在百坭村开展扶贫工作的具体事迹。
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25段中“黄文秀几乎天天奔波在路上,崎岖的山路既是通往幸福生活的致富道路,也是她攻坚克难的奋斗之路”这一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是对黄文秀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崎岖的山路”,既指百坭村坎坷不平、难以行走的山间道路,也指黄文秀带领百坭村村民一路向前的艰辛的致富之路。
只有走过那些崎岖的山间道路,融入村民,深入了解当地情况,切实解决脱贫攻坚之路上没有创收产业、道路不通、销路不畅、上学困难、看病困难等种种难题,克服村民的质疑、扶贫工作的复杂劳累等带来的精神上的挑战,黄文秀才能带领村民走上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3.第40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题。
内容上:
①由黄文秀的个人事迹上升至脱贫攻坚工作中扶贫干部这一群体,表现了黄文秀所代表的精神在广大扶贫干部中的普遍性,同时将对黄文秀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扩展到对全国扶贫干部的集体敬意和感激,既升华了情感,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②该段在总结扶贫工作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乡村振兴的美好展望。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本文主体部分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黄文秀带领百坭村村民脱贫,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卓越成就,并和村民建立深厚感情,最终因公殉职的故事。
【课外拓展】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
1.毛相林:他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带领乡亲们在绝壁上凿出一条8千米长的“绝壁天路”,后又带领村民培育水果、发展乡村旅游,改变村民贫困落后的面貌。他40多年不改初心使命,不屈不挠、苦干实干,铸就了“下庄精神”。
2.白晶莹:她积极推动蒙古族刺绣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筹划建立国内最大的蒙古族刺绣扶贫车间,带动科尔沁右翼中旗2.6万名妇女参与蒙古族刺绣产业,带领贫困地区农牧民妇女开拓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3.刘虎:为实现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目标,他在发现身患肺癌的情况下,仍坚持奋战在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一线。他使47万各族群众喝上了“安全水”“幸福水”,自己却因耽误治疗及劳累过度,病情恶化,左眼失明、瘫痪在床。
4.李玉:他是“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是国内“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的首倡者。2012年以来,他率领团队深入全国40多个深度贫困地区,帮扶800余个村、3.5万余贫困户实现彻底脱贫。
5.张小娟:她主动放弃北京工作,回到深度贫困的家乡,遍访全县208个村的所有贫困户,被干部群众称为“藏乡好女儿”“群众知心人”。2019年10月7日,在下乡扶贫返回县城途中,因车辆坠河不幸殉职,年仅34岁。
6.张桂梅:她胸怀梦想、矢志不渝,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拖着病体坚守三尺讲台,2008年建校以来帮助20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
7.赵亚夫:他40多年来坚守科技兴农的情怀,发展高效农业。2013年以来,他和团队积极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走进陕西、贵州、新疆等地,培育农村科技入才1200名。
8.姜仕坤:他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以山地经济为引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晴隆羊”,还使山地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2016年4月,他在出差途中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6岁。
9.夏森:多年来,她一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离休后仍心系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累计捐出自己靠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3.2万元,用于改善贫困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其中100万元设立“夏森助学金”,目前已资助182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10.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她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到家乡,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勇敢挑起了全村脱贫重任,带动全村实现整体脱贫,却在2019年6月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 青春之光 课前预习单
◎基础知识
1.字词清单
读准字音 瓢泼( ) 熟络( ) 心扉( ) 执拗( ) 噩耗( ) 毛坯( ) 心急如焚( ) 直言不讳( ) 围追堵截( ) 灌溉( ) 水渠( ) 掀翻( )山坳( ) 静谧( ) 驻村( ) 抖擞( ) 风雪载途( ) 崎岖( ) 硝烟( ) 铆( )
2.理解词语
心惊肉跳: 。
语重心长: 。
心急如焚: 。
进退两难: 。
坐立不安: 。
直言不讳: 。
围追堵截: 。
五雷轰顶: 。
争分夺秒: 。
初来乍到: 。
◎文学常识
1.了解人物
黄文秀,女,壮族,中共党员。
1989年4月出生,广西田阳人,硕士学历,生前系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派驻乐业县百坭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她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主动回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2018年初主动请缨到百坭村任第一书记,工作表现突出。2019年6月16日晚,黄文秀冒着暴雨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遭遇山洪,不幸因公牺牲,年仅30岁。
黄文秀同志先后获得“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五四奖章。
2.作者简介
祝红蕾,山东潍坊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用笔名苏小蝉。先后在《青年文学》《山东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200余万字。被评为“齐鲁文化之星”“山东十佳青年散文作家”等。
3.文体知识
1.概念:报告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结合了 和 的特点,旨在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物活动。
2.特点:
(1) :报告文学的核心在于其真实性。它必须基于真实发生的事件,不允许虚构或夸大其词。
(2) :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包括生动的情节描述、典型的细节刻画以及抒情和议论性的表达方式。
(3) :报告文学中对事件的选择和叙述方式上,要求作者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并呈现事件的核心要素。
◎整体感知
1.抓住小标题,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出重要的提示性词语和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小标题 时间 (村民)情感 主要内容
“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 2018年3月26日
两个月的时间
“我心中的长征” 2018年底
“仿佛她还在一样” 2019年6月18日中午
2.列举黄文秀取得的成效
◎体会人物精神。
1.课文写到了关于黄文秀的哪些事例?表现了她怎样的精神?
事迹 精神
返乡扶贫:黄文秀牢记初心,毕业后毅然返回家乡。初到百坭村遇到困难时,她也没有改变初衷,始终坚守并践行着自己最初的选择和理想。
不畏困难:面对村民的排斥和质疑,黄文秀想方设法融入村民,并深入走访贫困户,绘制贫困户分布图,积极寻找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带领村民发展砂糖橘等产业,增加收入。
心系村民:帮助村民解决上学、看病等实际问题,帮助村民申请低保、养老补贴和贴息贷款等,将村民的福祉放在首位。
关心灾情:黄文秀在得知村里灾情后,不顾个人安危,立即驱车返回岗位,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倾力扶贫:担任第一书记期间,黄文秀因地制宜,找到全村脱贫的方向——发展砂糖橘种植业,选定产业带头人,请来技术员指导村民,修路通路,建立电商服务站。
推进党建:黄文秀积极加强村党组织的建设,为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
全力以赴,以身殉职: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返回家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舍小家为大家,村里大小事务总能找到她坚毅的身影,直至为扶贫献出年轻美好的生命。
2.在塑造黄文秀的形象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从他人的反应、环境的变化等方面烘托出了黄文秀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例子 分析
他人的反应 村民态度的转变:村民从最初的排斥、质疑到后来的接纳、信任及喜爱。班统茂由最初的不搭理到后来带头成立砂糖橘种植专业合作社。
村干部的评价与配合:村支书周昌战初见黄文秀时的质疑、担心转变为高度认可、村干部在黄文秀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时的积极配合,村支部的崭新面貌。
村民的感激和怀念:得知黄文秀牺牲后村民们的反应,如班氏会的喃喃自语、韦乃情的伤心哭泣、孩子们的不舍,以及人们对黄文秀的怀念和感激等。
环境的变化 百坭村从黄文秀初来时的有“195户是贫困户”“交通不便”“没有路灯”到后来的“88户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文秀刚刚上任时的22.88%下降到了2.71%”,屯与屯之间修了路,点亮了路灯,建起了蓄水池,发展起了砂糖橘种植业等。
◎问题释疑
1.文章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25段中“黄文秀几乎天天奔波在路上,崎岖的山路既是通往幸福生活的致富道路,也是她攻坚克难的奋斗之路”这一句话的理解。
3.第40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结构上:
内容上: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外拓展】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
1.毛相林:他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带领乡亲们在绝壁上凿出一条8千米长的“绝壁天路”,后又带领村民培育水果、发展乡村旅游,改变村民贫困落后的面貌。他40多年不改初心使命,不屈不挠、苦干实干,铸就了“下庄精神”。
2.白晶莹:她积极推动蒙古族刺绣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筹划建立国内最大的蒙古族刺绣扶贫车间,带动科尔沁右翼中旗2.6万名妇女参与蒙古族刺绣产业,带领贫困地区农牧民妇女开拓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3.刘虎:为实现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目标,他在发现身患肺癌的情况下,仍坚持奋战在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一线。他使47万各族群众喝上了“安全水”“幸福水”,自己却因耽误治疗及劳累过度,病情恶化,左眼失明、瘫痪在床。
4.李玉:他是“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是国内“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的首倡者。2012年以来,他率领团队深入全国40多个深度贫困地区,帮扶800余个村、3.5万余贫困户实现彻底脱贫。
5.张小娟:她主动放弃北京工作,回到深度贫困的家乡,遍访全县208个村的所有贫困户,被干部群众称为“藏乡好女儿”“群众知心人”。2019年10月7日,在下乡扶贫返回县城途中,因车辆坠河不幸殉职,年仅34岁。
6.张桂梅:她胸怀梦想、矢志不渝,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拖着病体坚守三尺讲台,2008年建校以来帮助20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
7.赵亚夫:他40多年来坚守科技兴农的情怀,发展高效农业。2013年以来,他和团队积极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走进陕西、贵州、新疆等地,培育农村科技入才1200名。
8.姜仕坤:他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以山地经济为引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晴隆羊”,还使山地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2016年4月,他在出差途中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6岁。
9.夏森:多年来,她一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离休后仍心系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累计捐出自己靠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3.2万元,用于改善贫困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其中100万元设立“夏森助学金”,目前已资助182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10.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她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到家乡,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勇敢挑起了全村脱贫重任,带动全村实现整体脱贫,却在2019年6月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