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思品鉴:赏技析巧之旅
教材分析本
教学设计是对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合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本单元以“四季美景”为主题,用优美的语言抒发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包括《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三篇写景抒情散文和《古代诗歌四首》四首写景抒情诗歌。
单元导语提出:要揣摩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三篇写景抒情散文中出现的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春》中的联想、想象、虚实结合等写作手法;《济南的冬天》中出现的移步换景一系列手法非常适合让学生学习赏析,并尝试运用到写作中。同时,本单元四课皆为抒情性较强的文章,可以教学生通过品析写景语言,由景及情,分析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时有通过景物表征感悟作者情感的主观能动意识,但受阅读鉴赏经验所限,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审美和鉴赏的过程中,其深度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紧扣以上学情,本节课设计了析手法摹写、赏炼字之美、抒情感表达三大任务,在学习任务的同时让学生尝试学以致用,将所学技巧落实在文字上,用写一段小散文的形式,在实践中体验中深度涵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时目标
1、赏析第一单元出现的修辞、炼字等写作技巧。
2、归纳总结由景及情的方法。
3、能运用所学写景技巧,进行写景散文写作。
教学重难点:
赏析写作方法,品悟文字之美。让学生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体会文学语言的表达技巧,老师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感官描写、顺序描写等写作手法入手,去品析有代表性的句子,由景及情去感悟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及评价任务
教学过程 评价任务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城市形象,展现各地独特魅力,促进文化交流与旅游发展,现面向全国开展“最美城市”评选活动。 评选标准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城市风貌、人文氛围、创新发展等多个方面。 作为泰安的市民,我们准备设计一个“声影泰安”有声明信片,为宣传泰安做出应有贡献。 为给“声影泰安”有声明信片设计朗读脚本,以第一单元写景语言为例,学习写景技巧,为撰写明信片配文做好准备。 一、回顾导入 提问:本单元课文多写景抒情散文,给人以美的感受,学习了本单元,大家觉得美在哪里?学生自由回答,回顾所学内容。 二、写作技巧 1、析手法摹写 (1)学生默读第一单元课文,边读边画,用荧光笔画出本单元课文中运用了写作手法的语句,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不同的手法,画出句子后,在课本空白处进行简单的赏析批注。 (2)学生举手回答,找出本单元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对该修辞进行赏析。 示例:我选择的是《 》中的“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景物 的特点。 (3)根据刚刚分析的修辞,对这些修辞的作用做简要总结。 ①、比喻:使景物描写生动形象。 ②、拟人:使景物描写具有人的行为和情态。 ③、排比:增强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的效果。 ④、引用:增强文章的诗意效果。 (4)在课文中找出本单元课文运用的其他手法,如感官描写、顺序描写、联想想象等,并做简要赏析,填写表格内容。 写作手法文中示例赏析顺序描写《济南的冬天》 “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按照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写出了冬天雪后济南小山的概貌 感官描写“春雨” 《雨的四季》从视觉、嗅觉、听觉的角度描绘了春雨洗淋后世界的面貌联想想像“春花图” 《春》由春天的繁花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突出了花香的迷人
2、赏炼字之美 赏析“钻”字和“卧”字的妙处。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春》 答:“钻”字拟人化,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力量、韧劲,更有生机勃勃之感。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着点儿雪。 ——《济南的冬天》 “卧”字拟人化,与“安适地睡着”相呼应,描绘出一幅安静闲适的景象,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 3、抒情感表达 (1)借助表格,对比《春》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两处春景描写,感受作者藏在文中的情感。 对比春景文题写景句修饰词给人的感觉《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2)结合写作背景,找出文中的抒情句,体悟两处春景中作者的情感。 同样是写春天的景色,感觉却如此不同。结合写作背景,感悟别样心情。 《春》创作于1933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一年之计在于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由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十分同情和关切,写下这首诗远道寄给他。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小组讨论,进行由景及情的方法总结,几分钟后由小组派代表分享。 三、学以致用 尝试用本节课所学技巧,任选四季中的一个季节,写一段写景小散文,要求字数 150—200 字。6 分钟中学生写完放在展台上展示,找同学上黑板勾画标注,赏析其中运用的写景技巧。 四、课堂小结 师生合读一段现代诗的任务,归纳总结写景所需技巧,梳理本节课思路。老师读红色字体,学生齐读黑框里的四句,两位学生分别读春夏和秋冬剩下的句子。 五、课后作业 深入阅读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品味其中的修辞、感官等写作手法,在景色描写中体悟作者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回顾知识,老师做总结。 学生举手赏析并有感情朗读,老师给予综合评 价。 学生简要赏析,填写表格内容。 老师进行总结评价。 学生观看视频进行炼字,老师引导评价。 学生阅读课文,填写表格,老师给予评价。 老师结合写作背 景,引导学生通 过读品味不同情 感。 生生赏析评价。 师生合作,总结 本节课所学写景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