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写作 《热爱写作,学会观察--笔耕墨耘 实践写作之旅》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写作 《热爱写作,学会观察--笔耕墨耘 实践写作之旅》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8 12:4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热爱写作,学会观察---笔耕墨耘 实践写作之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季美景”,本单元所选的课文《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和《古代诗歌四首》分属于现当代散文和古诗词。
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学会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读优美的诗文,揣摩和品味精彩传神的文学语言,并且模仿和借鉴文章的语言表达进行创作。朱自清的《春》,以生动形象的笔法,通过使用大量的比喻,从春风、春草、春花、春雨和春天里的人等多个角度,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歌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将济南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拟人化,描写和赞美济南在冬天的温晴。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则不限于一时一地,而是描写大自然四季里多姿多彩的雨的形象。四首古代诗词,或观沧海,或泛江河,或别友人,或诉秋思,所描写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感情各异,但是都运用了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这三篇文章和四首古诗词既描绘了不同季节的景色,又在语言上各有特色,很适合学生进行朗读和写作模仿。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初中语文知识充满极强的好奇心,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也有很强的欲望,但是由于语文教材的难度有很大的提升,对于初一新生,所以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意志力,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花季般的年龄,内心充满诗情画意,对于诵读诗歌、散文、文言文等方面,有较强的感悟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多去朗读,真正打开语文学习的大门。
课时目标
1.学会观察景物,明确写景作文的写作方法。
2.能运用各种写作手法,描绘景物,通过朗读表情达意。
3.感受泰安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运用声音文字,描绘家乡之美。能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描绘家乡,并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及评价任务
教学过程 评价任务
一、导入新课: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城市形象,展现各地独特魅力,促进文化交流与旅游发展,现面向全国开展“最美城市”评选活动。评选标准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城市风貌、人文氛围、创新发展等多个方面。作为泰安的市民,我们准备设计一个“声影泰安”有声明信片,为宣传泰安做出应有贡献。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的任务是制作一张“声影泰安”的有声明信片,相信大家在前两节课的学习当中,已经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分析了写作的手法,今天就让我们完成明信片的制作。那既然是声影明信片,就需要我们选择每个人心中最喜爱的泰安景色作为明信片封面,并用之前学习到的写作手法将其描绘出来,最后录制音频二维码,让游客能通过明信片领略泰安的美景。既然要描绘景色,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观察。 二、学会观察 1.朗读屏幕中的文章(徐志摩《泰山日出),边读边思考这段 文字展现了怎样的自然景象? 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 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 云海也活了;眠熟了的兽形涛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头摇尾的向着我们。朝露染青的馒形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这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莅…… 预设:日出的景象,抓住其中的典型事物云海和云海的的特点推断。(板书:抓特征) 2.观看泰山日出影像,思考其中有哪些景物?为这些景物排排写作顺序。 预设:云海、太阳、泰山、人群、蓝天。顺序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板书:明顺序) 3.观察屏幕中日出前后的三组图片,同桌交流讨论各自的特点。 4.写法抢答环节,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句子,由学生说出来写作手法。之后共同总结手法,学生齐读写景方法。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窝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比喻、拟人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引用、比喻、触觉 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排比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拟人、直抒胸臆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虚实结合、嗅觉 写作方法回顾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表现手法感官角度、虚实结合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1)选取典型景物,抓住主要特征。 (2)合理安排顺序,条理清晰可见。 (3)巧用各种修辞,生动形象灵动。 (4)直接间接抒情,情景一起交融。 5.回到泰山日出的图片,学生用话语描述这副美景,其他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师朗读原创小诗,由学生赏析。 二、绘出美景 欣赏一组泰安风景图,欣赏完后,由学生选取其中的一张喜爱的图片作为明信片封面,根据刚刚归纳的方法,用生动的语言将其描绘出来,字数 200 左右。 学生完成后,分享自己的作品,老师和其他学生评价。 三、美文美读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评价,组内选一篇优秀作品,为 作品设计朗读脚本,包括停连、重音、节奏等,分工合作完成 朗读音频。 朗读评价量表评价维度评价要素生评师评声音效果 声音是否洪亮,重音有无展现节奏把握停连处理情况,节奏是否分明语气语调是否符合文本的风格特色情感表达有没有读出情感
2.教师出示泰山图片,配上杜甫的《望岳》,师生共读古诗, 形成音频二维码,共同完成“声影泰安”明信片制作。 本环节通过生生评价、教师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景物,明确写景作文的写作方法。 学生完成写作后,由其他学生根据黑板中的抓特征、明顺 序、展手法、融情感 来评价作
作业设计 1、借助朗读符号的标注,将《春》朗读的语气、节奏、情感变化组织 起来,美读课文并背诵。 2、有感情读李健吾《雨中登泰山》,感受文中美景和作者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