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青春,“歌唱”祖国
——九上一单元诗歌朗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新诗“活动·探究”单元,教材选编的六首新诗,均以描写自然之景或特定物象为主,来抒发作者对家国、对人物、对自然、对生命的“爱恋”等情怀。其中《沁园春·雪》是一首词,通过描绘北国壮美的雪景,歌咏祖国壮丽的河山,引出历代英雄人物,以此抒发诗人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周总理,你在哪里》感情真挚浓烈,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借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等形象,表现了周总理为人民、为革命至死不懈的伟大形象,思念之情喷涌而出;《我爱这土地》将自己拟作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大难当前的祖国,表达了对祖国深沉热烈的爱;《乡愁》则将无形的家国之思寄托在具体可感的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之上;《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运用了“云烟”“星子”等一组特色鲜明的景物,歌一咏“四月天”的种种美好,借此赞颂了“你”带来的爱、温暖与希望;《我看》从看到的春天原野的美丽图景写起,由自然万物的生生不息引发对生命的咏叹。第一单元节选五首诗歌作品,其中既有奔放飘逸的《沁园春.雪》,也有形式灵活、情感真挚的现代诗歌。如何引领学生涵咏品味诗歌,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艺术魅力,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解决这个难点的钥匙,就是朗读。引导学生学习朗读技巧,在朗读中品读诗歌的韵律美、画面美、情感美,让诗歌教学回归淳朴与真实,让语文学习不再枯燥而生趣盎然
【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一定的新诗阅读积累,基本能把握情感基调进行朗诵,但是对新诗
的朗诵技巧、情感把握等需要进一步学习、丰富、完善。本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在
了解朗读技巧的基础上,关注新诗的意象、语言,以及所运用的联想与想象,从
中把握诗歌的情感,掌握新诗的感情基调。因此,诗歌朗诵是本专题设计的学习
内容。
【课时目标】
1.了解诗歌意象,读出诗歌意境。
2.在诵读中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3.能够在朗诵时通过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领学生涵咏品味诗歌,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明晰目标,导入新课
古人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言之不足故有诵读。”“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咏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朗诵。为了更好地表达我们对祖国母亲的礼赞,完成诗歌的创写,积极参与投稿。这节课,我们将以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为例来学习朗诵,用声音传递我们对祖国母亲的深情!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齐声朗读
二、探究技法,读出诗情
活动一 了解朗诵,回顾技巧
何为朗诵?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初中阶段学习中,我们都学过哪些朗诵技巧?
(1)语速
情感 庄重、缅怀、沉思、警示、失望、犹豫、 苦恼、沉痛、闲适…… 抨击、斥责、质问、雄辩、 紧张、热烈、急迫、惊奇、 欢快……
语速 语速较慢(符号~~~~ ) 语速较快(符号: )
(2)语调
示例:
地球是圆的。用上扬调读,有疑问的意味,认为地不是圆的;
用降抑调读,语气很肯定,认为地是圆的。
常用语调有四种:
(3)重音。
张老师昨天曾经来过吗?
张老师昨天曾经来过吗?
张老师昨天曾经来过吗?
明确:学生自读三句话,感受重音不同,句意表达不同。
第一句是不确定到底谁过来
第二句是不确定张老师在什么时间来过
第三句式不确定张老师是否来过。
(4)停连。
活动二 聚焦意象,悟读诗情
“诗言志,歌咏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聚焦意象鉴赏诗歌的方法,正好这堂课我们所选的舒婷的这首诗歌是朦胧诗的代表作,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是朦胧诗的三个特点,而意象化是其首要特征。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调动了大量意象,形成一股贯通全诗的意脉。请大家欣赏于芳老师的朗诵,
完成以下任务:
听经典诵读,思考:
1.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对祖国的深厚情感?预设: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飞天、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窝、新刷出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
2.思考朗读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可联系写作背景及意象详细
说明。
预设:由低沉悲痛到激昂高亢
第一、二节诗歌的意象都表达着诉说着祖国曾经的饱经沧桑、满目疮痍,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这些都是中华民族苦难的象征。曾经的祖国,走得太艰难了。诗人将自己与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此时的情感是低沉悲痛的。第三、四节以一系列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意象,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以激昂的情绪表达了祖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如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窝、新刷出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些都是意象新生的象征,象征着我们的祖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祖国的未来一定是一片光明。诗人也将自己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集体中,表达了愿意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的誓言。所以后面的情感变得高亢激昂。
小结:诗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场告白,是诗人一段心路历程的记录。读者在读诗时,不应简单地读出书面的文字内容,而是要结合作者的创作风格、创作背景、诗歌的意象特点等,尽可能地去感受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活动三 创意诵读,个性表达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诵创作,注意情感基调,把握细节处理。一会并分小组进行朗诵展示。(小组准备——小组展示——师生共评)出示评价量表:
三、续写诗歌,礼赞祖国
想一想在中国,能够承载爱国之情的意象还有什么?请用上这些意象续写你对祖国的爱。
预设:
我是你山谷间硕大的天眼
观测出宇宙中繁星的闪烁
我是你蔚蓝深海中傲人的蛟龙
探索你无人知晓的神秘
我是冲破苍穹的火箭
是沉甸甸的稻穗
是飞驰的高铁
踏遍你的大好河山。
——祖国啊!
四、言为心声,“歌唱”祖国
作业:录制一段音频上传,优秀作品将在校公众号上展示。
小结:朗诵是一种工具,它能激浊扬清,丰富感情,促进学习;朗诵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又是表演艺术;朗诵还是一种能力,它集中展现了你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希望同学们的诗心在阅读中绽放摇曳,诗情在朗诵中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