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8 17:5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二则》是中学阶段较早学习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也是本单元最后一篇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的课文。文章主要表现陈太丘之子元方的聪颖机智,方正有礼,小小年纪就懂得维护父亲的尊严。“无礼”“无信”是本文核心词,作者用友人和元方的对话来说明“礼”和“信”的重要。这篇文章区别于本单元其他几篇文章之处在于——它不只写亲情,还告诉人们做人必须明礼诚信。
学情分析:
本文是学生升入七年级后学习的第一课文言文。在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不能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 积累并识记“期”“委”“乃”等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3. 品析人物形象,欣赏古代少年的智慧和优秀品格。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中人物性格,特别是元方的机智勇敢、坚持原则,以及友人知错能改的态度,让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石。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鼓励学生将古人的智慧与现代社会现象相结合,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使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
如果开展古代“十佳少年”评选活动,孔融、曹冲、司马光以及《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陈元方同学纷纷入围。而你恰好是陈元方的粉丝,你会怎么帮他呢?今天,咱们一起走进“十佳少年”评选活动现场,为陈元方同学拉票。
教师板书课题:陈太丘与友期行(出示课件)
教师:为给陈元方拉票,我们将要完成以下三个环节:讲好少年的故事,赞好少年的品质,扬好少年的家风。 教师(出示课件)
二、讲好少年的故事
(出示课件)任务要求:(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变化;(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3)根据文章,讲一讲陈元方的故事。
1、朗读课文
(1)教师示范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变化。
(3)全班齐读,教师指导。
2、疏通文意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小组接龙翻译课文,解决疑难字词。
期:约定 舍:舍去 去:离开 乃:才 不:同“否” 委:舍去
引:拉 顾:回头看
教师点拨
(2)解决疑难字词后,择一学生翻译全文,教师纠正。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朋友没有到,陈太丘丢下友人离开了。他离开以后,他的朋友才到。陈元方这年七岁,在家门外嬉戏。朋友问他:“你的父亲在吗?”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相约同行,丢下我走了。” 陈元方说:“您与我拉票环节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了您却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客人很惭愧,下了车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
3、学生用自己的话向他人讲述本则故事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正午同行,因友超时未到太丘先离开。友到后当着元方面辱骂太丘,元方斥责他无信无礼,友人惭愧,元方进家不理。
小组合作:根据文章内容,为陈元方制作一个课本剧,制作完成后每组选派三名同学(旁白,元方、友人)进行故事的表演,比比看哪组元方的故事讲得更生动。
旁白: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离开了,离开以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玩耍。
友人:(停下车,看向元方,漫不经心地)问:“你父亲在吗?”
元方:(停止玩耍,礼貌地)回答:“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都不到,他已经离开了。”
友人:(挥了挥袖子,生气地)说:“你父亲简直不是人啊!和人约好同行,却丢下我离开了。”
元方:(昂起脖子,指着友人,据理力争地)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到了正午你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旁白:友人感到十分惭愧,下车想要拉住元方,元方径直走进家门,连头也没回。
三、赞好少年的品质
任务要求:
1、本环节是拉票的关键,需要你赞一赞陈元方有哪些好的品质值得成为“十佳少年”。
2、《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人物形象
(1)你认为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教师预设:(出示课件)
学生 1:从元方反驳父亲友人可以看出元方懂礼识义
学生 2:父亲友人拉元方,元方“入门不顾”看出他性格直率,好恶分明,情感易外露
学生 3:也可以看出他正直不阿
教师点拨:七岁的元方遵循的道义,除了“信”和“礼”,其实还有对父亲的“孝”。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教师:咱们从文中对话可以得知。(出示课件)
教师点拨:从“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可以看出友人
学生:言而无信,不守信用
教师点拨:从“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可以看出友人
学生:缺乏修养、没有礼貌
教师点拨:从“友人惭,下车引之。”可以看出友人
学生:知错能改
教师小结:始终用“君”来称呼对方,对对方以礼相待,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孩子。当对方责骂自己父亲的时候,能反应迅速,据理力辩,维护父亲尊严,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聪明机智、不卑不亢的孩子,懂得维护家人的尊严。友人“惭”“下车引之”的态度和行为,侧面写出了元方的能言善辩。
元方的人物形象
讲信守礼 机智聪明
重孝率真 维护亲人
陈太丘的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期日中,过中不至。” 言而无信
“友人便怒。” 暴躁易怒
“非人哉!” 粗鲁、缺乏修养
“对子骂父。” 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知错能改
四、扬好少年的家风
任务要求:(1)了解陈家家风的养成(2)学习陈元方对敬辞和谦辞的使用(3)
做方正少年,重亲情,传家风,扬国风
1、陈家家风的养成
教师:好少年的优秀,往往是学习长辈好榜样,即良好家风传承的结果。家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是一代代相传下来的家族成员的精神风貌和整体气质。世说新语㈠·德行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 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译文】陈元方的儿子陈长文,有杰出的才能,他和陈季方的儿子陈孝先各自论述自己父亲的事业和品德,两人争执不下,便去问祖父太丘长陈寔。陈寔说:“元方很难当哥哥(卓尔不群,他人难为其兄),季方也很难当弟弟(俊逸出众,他人难为其弟)。”
教师:难兄难弟。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不相上下,难分伯仲。实际上呀,元方的个人成就是高于季方的。同学们想一下,如果爷爷陈寔做出高下的评判,两个小孙子会怎样?
学生 1:可能会打架
学生 2:可能损害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教师:所以我们看到,在陈家的家风里,信是重要的,礼是重要的,孝也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爱,是家庭的团结友爱,是孩子敬重父母,而父母呵护孩子的成长。这也是本单元亲情主题的体现。
2、学习敬辞和谦辞
(1)陈元方的优秀品质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们一起学习他对敬辞和谦辞的使用,参考课本 P32,完成以下练习。
(2)扬家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家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是一代代相传下来的家族成员的精神风貌和整体气质。好少年的优秀,往往是学习长辈好榜样,即良好家风传承的结果。
做方正少年,讲诚信,懂礼貌。
学会使用敬词和谦辞。
在坚守原则的基础上维护家人,重视亲情,传扬优秀家风。
五、课后作业
鲁迅称《世说新语》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刘义庆笔下,关于少年儿童形象的描写共有七十则左右,阅读《世说新语》这本书,找寻其他类似的小故事,记下来。
六、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
信 礼 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