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第三中学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
新加坡是亚洲发达国家,国土面积735.2平方千米。2024年,新加坡人口约为604万人,比2023年增加2.0%,同时居民整体生育率跌至历史新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下图示意新加坡人口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新加坡人口的主要特征有( )
A.外籍劳工少 B.人口密度大
C.社会养老负担轻 D.少儿人口比重大
2.影响新加坡非居民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 B.气候 C.文化 D.交通
3.为应对人口问题,新加坡政府应该( )
①鼓励生育②吸引移民③美化环境④发展经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部,安第斯山脉纵贯南北,把秘鲁分为3个部分:西部沿海地区、中部安第斯山区、东部亚马孙雨林区。沿海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占全国的11%,人口占全国的52.1%;中部山区面积占全国的29%,人口占全国的36.9%;东部林区面积占全国的60%,人口占全国的11%。下图示意秘鲁的位置与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秘鲁沿海地区人口多于安第斯山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 B.气候 C.地形 D.面积
5.亚马孙雨林区人口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流量小 B.地形起伏大 C.降水不足 D.气候湿热
6.与秘鲁渔区形成密切相关的海水运动是( )
A.海啸 B.海浪 C.洋流 D.潮汐
下图示意2018-2023年安徽省人口统计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2018-2019年安徽省( )
A.人口均为净迁出 B.外出人口减少
C.返乡人口大幅增加 D.人口快速增长
8.2018-2023年安徽省( )
A.人口自然增长率缓慢上升 B.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稳定
C.人口总量不断减少 D.人口总量先增后减
9.安徽省人口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年龄结构老化 B.经济发展速度变缓
C.生活压力不断加重 D.人均寿命有所缩短
政府在家庭福利上的支出是指政府为了提高家庭福利水平而进行的各种支出,包括现金补贴、实物补贴、服务补贴等多种形式。下图示意2019年世界部分国家家庭福利支出占国家GDP的比重与2021年总和生育率(指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家庭福利支出对人口出生率影响较小的国家是( )
A.捷克 B.荷兰 C.土耳其 D.冰岛
11.图示信息说明( )
A.西班牙家庭规模小型化明显 B.丹麦妇女晚婚晚育现象最突出
C.芬兰家庭福利支出效果最好 D.福利支出与出生率呈正相关
塔中镇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方圆150千米被黄沙覆盖,附近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塔中镇在古代是丝绸之路上一个小小的驿站,2015年设镇,区域内人口有2万余人,90%为流动人口,现有多条公路经过(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制约塔中镇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石油 C.耕地 D.水源
13.与古时驿站相比,现在塔中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可能得益于( )
A.淡水资源增加 B.交通条件的改善
C.石油资源的开发 D.宜垦土地面积扩大
14.塔中镇90%的人口为流动人口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物资匮乏 B.工资水平较低
C.对外联系不畅 D.自然环境恶劣
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地处天目山北麓,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三面环山,一条小溪从村中流过。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村内有丰富的石灰岩资源,曾是安吉县规模最大的石灰岩开采区。下图为余村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余村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 )
A.山坡地带 B.冲积扇扇顶 C.山间盆地 D.河流下游
16.影响余村村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
A.矿产 B.地形 C.气候 D.土壤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是青藏高原上的内流湖,湖面海拔4718米,面积约1980平方千米,为中国第三大咸水湖。纳木错通常在10月或11月进入结冰期,次年4月进入解冻期,5月湖冰完全融化。纳木错的北面是起伏较小的高原丘陵,南面和东面分别是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纳木错流域及其附近地区植被覆盖率一般在20%~50%,植被平均高度为12~16厘米,多大风。下图示意纳木错及周边区域地理事物。
(1)指出纳木错湖水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及主要水循环环节。
(2)从热力环流的角度,说出a气象站观测到的湖陆风最强的季节(冬季/夏季),并说明判断理由。
(3)简析纳木错流域多大风的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山多、森林覆盖率高,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这里不仅风景秀丽,还是世界唯一长寿人口持续增长的长寿乡。县内甲篆乡平安村的巴盘屯(如图)又称长寿村,因独特的自然环境等,吸引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居人口。
(1)说出巴盘屯的农业用地类型。
(2)指出巴盘屯人口空间分布的特征,并分析原因。
(3)评价旅居人口对巴盘屯的影响。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某城市常年盛行西南风,下图示意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内有高级居住区,甲、乙、丙为城市主要功能区。
(1)指出甲代表的功能区类型,并说出该功能区在城市中的空间分布特征。
(2)指出A、B、C、D四处中最适宜建设高级居住区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3)简述丙功能区布局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
【答案】1.B 2.A 3.B
【解析】1.从图中可知,非居民人口有186万,且非居民人口中各类工作准证占比较大,说明外籍劳工数量并不少,A错误。新加坡国土面积735.2平方千米,人口约为604万,经计算人口密度较大,B正确。材料提到新加坡居民整体生育率跌至历史新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这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会加重,C错误。图中未直接显示少儿人口比重相关信息,且根据生育率创新低可知,少儿人口比重不会很大,D 错误。故选B。
2.新加坡是亚洲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外籍人员来此工作,所以经济是影响新加坡非居民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A正确。气候对人口迁移有一定影响,但相比经济因素,不是影响非居民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B错误。文化因素对人口迁移有一定作用,但不是决定非居民人口数量的关键因素,C错误。交通是人口流动的条件之一,但不是吸引非居民人口来新加坡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3.新加坡生育率创新低,鼓励生育可以提高出生率,增加劳动力人口和少儿人口数量,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①正确。由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吸引移民能够补充劳动力,缓解劳动力短缺和养老负担,②正确。美化环境主要改善的是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对解决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等人口问题没有直接作用,③错误。发展经济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吸引更多人才,也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问题带来的压力,④正确。故选B。
【知识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人文地理环境因素(经济、政治、宗教、文化、政策、历史)。
【答案】4.C 5.D 6.C
【解析】4.结合材料可知,西部沿海为狭长的热带沙漠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水源短缺,所以A、B错误,安第斯山区位于东部热带雨林和西部热带沙漠区之间,为山地气候,且山地面积广布,所以D错误;但山地地区地形崎岖,不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而西部沙漠为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C正确,所以选C。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马孙雨林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雨林广布,蚊虫肆虐,自然条件恶劣,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C错误,D正确;受气候影响,河流降水补给量大,流量大且稳定,A错误;流域内多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B错误,所以选D。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秘鲁渔区的形成主要是是受东南信风影响,沿岸海区盛行离岸风,表层海水吹离海岸,导致底层海水上升补充,形成上升补偿流。这种上升流将海底富含营养盐类的淤泥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鱼类饵料丰富,所以形成渔场,故受洋流影响,C正确;海啸、海浪和潮汐均不会影响鱼类的分布,不属于影渔场的形成因素,A、B、D错误,所以选C。
【知识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水资源和土壤、森林矿产资源等,人文因素包括:经济、政策、交通、宗教、军事等。
【答案】7.A 8.D 9.A
【解析】7.2018-2019年安徽省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说明有一部分户籍人口外出,不在安徽常住,即人口均为净迁出,A正确。仅从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据,无法直接判断外出人口是增加还是减少,B错误。若返乡人口大幅增加,常住人口应更接近甚至超过户籍人口,与图中情况不符,C错误。从图中数据可知,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变化幅度都不大,人口并非快速增长,D错误。故选A。
8.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从图中可以看出,2018-2023年,出生率整体下降,死亡率整体上升,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下降趋势,A、B错误。常住人口在2018-2019年有所增加,之后有减少趋势,说明人口总量先增后减,C错误,D正确。故选D。
9.随着时间推移,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老化,老年人口比重增加,而老年人口的死亡率相对较高,所以导致人口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正确。材料中未体现经济发展速度与人口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且经济发展速度变缓不一定直接导致死亡率上升,B错误。没有信息表明生活压力不断加重与死亡率上升有直接关联,C错误。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提高,人均寿命通常是延长的,D错误。故选A。
【知识归纳】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的比值,一般用千分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新增人口=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
【答案】10.C 11.A
【解析】10.在图中,观察各点与趋势线的偏离程度,趋势线反映了家庭福利支出占比与总和生育率的大致关系。土耳其的点明显偏离趋势线,即家庭福利支出占比相对较低(约0.6%),但总和生育率却相对较高(约1.7),说明相比其他国家,家庭福利支出对土耳其人口出生率的影响较小。而捷克、荷兰、冰岛的点都相对靠近趋势线,说明家庭福利支出对其人口出生率的影响较为符合整体趋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西班牙的总和生育率较低(约1.2),说明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少,也就意味着家庭规模小型化明显,A正确。图中并没有关于丹麦妇女晚婚晚育现象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该结论,B错误。从图中看,芬兰的家庭福利支出占比(约2.5%)不算最高,且总和生育率(约1.4)也不是在这些国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不能说明其家庭福利支出效果最好,C错误。虽然整体上有一定的正相关趋势,但像土耳其等国家的存在,说明并非严格的正相关关系,存在偏离情况,D错误。故选A。
【知识归纳】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率。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一种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相反,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对人口会产生一种排斥力和离散力,人口机械增长一般为负值。(2)文化因素:这一因素更多地影响着人口的自然增长。(3)医疗卫生因素: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
【答案】12.D 13.C 14.D
【解析】12.气候恶劣确实是塔中镇的自然条件之一,但不是制约人口容量的最关键因素,比如一些寒冷地区也有一定人口容量,说明气候并非决定性因素,A错误。石油是该地区的优势资源,能够吸引人口,但不是限制人口容量的因素,B错误。塔中镇位于沙漠中部,耕地资源匮乏,但在现代社会,食物可以通过运输等方式获取,耕地并非最主要的制约因素,C错误。塔中镇地处沙漠,气候干旱,水资源极为短缺,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水资源的匮乏直接限制了该地区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是制约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D正确。故选D。
13.没有信息表明该地区淡水资源增加,且沙漠地区水资源很难有大幅增长,A错误。交通条件改善能促进人口流动和交流,但不是人口数量增加的最主要原因,单纯交通改善不一定能吸引大量人口长期停留,B错误。塔中镇附近蕴藏丰富石油资源,石油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从而吸引人口聚集,使得现在人口数量相比古时驿站大幅增加,C正确。塔中镇位于沙漠中,自然条件恶劣,宜垦土地面积难以扩大,D错误。故选C。
14.现在交通条件改善,生活物资可以通过运输进入,并非匮乏,A错误。石油资源开发等工作通常能提供相对较高的工资水平,B错误。现有多条公路经过,说明对外联系比古时已有很大改善,C错误。塔中镇位于沙漠中部,方圆150千米被黄沙覆盖,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长期定居,所以大部分人只是为了工作等临时停留,成为流动人口,D正确。故选D。
【知识归纳】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生活消费水平。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答案】15.C 16.B
【解析】15.从景观图和材料可知,余村三面环山,居民点并非主要分布在山坡地带,山坡地势起伏较大,不利于大规模建设居民点,A错误。冲积扇扇顶地势较高,且土壤颗粒较粗,水源条件相对不稳定,图中未显示居民点主要集中在冲积扇扇顶,B错误。余村三面环山,结合景观图可以看出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山间相对平坦的区域,即山间盆地,这里地势平坦,便于建设房屋和发展农业等,C正确。材料仅表明有一条小溪从村中流过,未明确说明存在明显的河流上下游之分,且从图中也无法看出居民点集中在河流下游,D错误。故选C。
16.虽然余村曾是安吉县规模最大的石灰岩开采区,但现在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说明目前矿产对其空间结构影响不大,A错误。余村三面环山的地形条件,决定了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等相对平坦的地方,地形对其空间结构起到了主要的限制和塑造作用,B正确。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整个区域气候条件差异不大,并非影响其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C错误。土壤条件主要影响农业生产等,对整个村庄空间结构的布局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知识归纳】影响聚落空间结构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人文地理环境因素(经济、政治、宗教、文化、政策、历史)。
17.【答案】(1)类型:陆地内循环。
环节:蒸发;降水;下渗。
(2)季节:夏季。
理由:纳木错海拔高,气温低,冬季湖面结冰,湖泊周围陆地被冰雪覆盖,湖陆温差较小,湖陆风较弱;夏季湖冰完全融化,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湖陆温差大,湖陆风强。
(3)纳木错流域海拔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导致局地气压梯度力大,易形成强风;纳木错水域面积大,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夏季湖陆风明显;高原湖区(地表平坦,)植株低矮且植被覆盖率不高,空气流动阻力小,利于风力维持或增强;纳木错北面为高原丘陵,南侧紧靠高大山脉,易形成“狭管效应”,增大风速。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纳木错是青藏高原上的内流湖,湖面海拔4718米,面积约1980平方千米,为中国第三大咸水湖”及所学知识可知,纳木错是内流湖,湖水没有流入海洋,所以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在这个循环中,湖水通过蒸发变成水汽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遇冷形成降水回到地面;降水一部分下渗到地下,所以主要的循环环节有蒸发、降水、下渗。
(2)湖陆风是由于湖泊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冬季时,纳木错湖面结冰,陆地被冰雪覆盖,两者的热力性质相近,导致湖陆之间的温差较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湖陆风较弱。而夏季湖冰融化,湖水比热容大,升温慢,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湖陆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较大的温差,从而产生较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使得湖陆风更强。
(3)纳木错流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升温快,气温高;夜晚地面散热快,气温低,昼夜温差大。较大的昼夜温差使得局地气压变化明显,气压梯度力大,容易形成强风。纳木错水域面积约1980平方千米,面积大,湖陆之间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在夏季,湖陆风明显,增加了大风出现的频率。该流域植被覆盖率一般在20%-50%,植被平均高度为12-16厘米,地表平坦,植株低矮且植被覆盖率不高,对空气流动的阻力小,有利于风力的维持和增强。从地形看,北面是起伏较小的高原丘陵,南面是高大的山脉,地形的约束容易形成“狭管效应”,当空气流经狭窄区域时,流速加快,增大了风速。
18.【答案】(1)耕地;林地;水域;草地等。
(2)特征:人口空间分布不均,集中在山间盆地与河谷地带。
原因:山间盆地与河谷地带地势相对平坦,方便生产和建设;地势较低,交通条件较好;有河流流经,生产生活用水方便。
(3)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加强巴盘屯与外界的联系,提高其知名度;加剧巴盘屯人地矛盾,易引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造成冲击。
【详解】(1)从材料可知,巴马瑶族自治县山多、森林覆盖率高,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巴盘屯作为其中的村落,有适合耕种的“田”即耕地;有大量山地可发展林业,对应林地;图中显示有河流,可发展渔业等,属于水域;此外山区也可能存在草地用于畜牧等,所以农业用地类型有耕地、林地、水域、草地等。
(2)特征:观察图片及结合当地地形可知,巴盘屯位于山区,人口空间分布不均。从图中可看出,在山间盆地与河谷地带相对有较多聚落分布,即人口集中在山间盆地与河谷地带。原因:地形方面,山间盆地与河谷地带地势相对平坦,无论是发展农业生产,还是进行房屋、道路等建设,难度都较小;交通方面,地势较低的地方更便于修建交通线路,交通条件较好,有利于人员往来和物资运输;水源方面,有河流流经,能够为居民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所以人口集中分布于此。
(3)有利影响:大量旅居人口的到来,会在当地进行消费,如餐饮、住宿、购物等,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增加居民收入。旅居人口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会将巴盘屯的信息传播出去,加强巴盘屯与外界的联系,同时也会吸引更多人关注,提高巴盘屯的知名度。不利影响:旅居人口的增加,会使巴盘屯的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增大,加剧人地矛盾。过度的开发和利用资源,易引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不同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存在差异,大量旅居人口的涌入,可能会对当地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造成冲击。
19.【答案】(1)商业区。
分布特征:多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
(2)B处。
理由:B处位于城市边缘、盛行风的上风向,空气清新;靠近风景区,环境好,风景优美;有公路经过,交通便捷。
(3)丙为工业区,远离市区,地价低廉;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能避免或减轻对市区大气的污染;有公路经过,靠近铁路和河流等,交通便捷。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功能区位于城市中心位置,且面积相对较小。商业区需要接近消费人群,城市中心人流量大,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交通便利,便于人员和货物的集散,符合商业区的布局需求,所以甲是商业区。其分布特征为多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因为商业区中的商场、店铺等往往在这些交通便捷、人流量大的地方聚集,呈现点状或条状布局。
(2)高级居住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交通便利。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城市常年盛行西南风,B处位于城市边缘、盛行风的上风向,空气不易受到市区污染物的影响,空气清新;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居住舒适度高,满足高级居住区对环境的要求;有公路经过,方便居民出行,交通便捷 。
(3)根据图上信息可知,丙占地面积较大,且位于远离市区,为工业区;郊区土地价格相对较低,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该城市常年盛行西南风,丙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等污染物不易被风吹向市区,能有效减少对市区大气环境的污染;图中有公路经过,且靠近铁路和河流,公路运输灵活,铁路运输运量大,河流可以提供水运,多种交通方式相结合,便于工业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交通十分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