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8 10:5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导入新课

一角:高山族和满族
一元:瑶族和侗族
两元:彝族和维吾尔族
五元:回族和藏族
两角:布依族和朝鲜族
五角:苗族和壮族
旧版人民币上的民族密码
学习目标
1
2
3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知道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用教材有关照片及其说明文字,加强对“民族团结”的感性认识。(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树立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意识,确立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家国情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01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前提:
实行地区:
国家统一领导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内容
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地位
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思考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什么?
自治
独立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原因:
西汉
唐朝
元朝
清朝
西域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新疆:伊犁将军
西藏:驻藏大臣
台湾:台湾(府)省
西藏:宣政院
台湾:澎湖巡检司
文成公主入藏
张骞出使
西域
魏晋南北朝
北魏孝文
帝改革
土尔扈特部东归
回族形成
①历史传统:我国历史上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结合以下材料,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原因: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相互交叉的……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区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我国民族分布图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国家博物馆
《复兴之路 》展览
结合以下材料,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②现实情况: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确立过程:
1949
1954
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载入宪法
198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制度化
法律化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实施情况:
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生活在自治地方 。
阅读P60第三段和P61地图,我国已建立了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最晚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意义:
材料研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②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发展:
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强调以铸牢 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
概念解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
共同繁荣发展
02
二、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云南景颇族·原始社会
云南佤族·原始社会
西藏·农奴制
彝族·奴隶社会
制度落后
生产力低下
教育落后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
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30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
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
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
保留原始公社生产方式残余的,有60万人口。
二、共同繁荣发展
2.措施:
结合课本62-63页,找出这四个方面的措施。
战略
二、共同繁荣发展
2.措施:
政治上
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民主改革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和奴隶成为自己命运和社会的主人。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实现了西藏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
二、共同繁荣发展
2.措施:
经济上
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遣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物资、资金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优惠政策
人才
技术资金
物资
二、共同繁荣发展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到西藏工作。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腔热血洒高原
援藏干部——孔繁森
知识拓展:
聊城人民的骄傲——孔繁森
二、共同繁荣发展
经济上
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
2.措施:
销售地方特产
发展畜牧业
发展旅游业
意义: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二、共同繁荣发展
文化上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2.措施: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
柯尔克孜族史诗
《玛纳斯王传》
②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③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①按照自愿原则,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
④意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蒙古文
藏文
维吾尔文
壮文
二、共同繁荣发展
2.措施:
西气东输
西电东输
青藏铁路线路图
青藏铁路
涉及6个省:四川、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
5个自治区;1个直辖市重庆;(还包括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
战略上
20世纪末,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同时还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
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有利于实现民族大团结,社会稳定。
二、共同繁荣发展
2.措施:
战略上
②兴边富民行动
兴边富民行动,是1999年由国家民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倡议发起的一项边境建设工程。
采取特殊措施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兴边富民行动为新疆的各族群众带来了实惠
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利用兴边富民资金大力发展医药种植产业
新疆阿图什市人民医院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开设健康扶贫病床
二、共同繁荣发展
VS
2020年5月25日,美国非裔男子,乔治 弗洛伊德遭警方暴力执法,被跪压致死。弗洛伊德之死引起了美国国内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民族风雨同舟、和衷共济,一次又一次地克服新冠疫情,展现出团结奉献、共克时艰的中国力量。
通过对比中美两国不同的民族政策所导致的后果,你能得出怎样结论?
民族对立阻碍国家发展民族团结促进国家发展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我国的民族团结做出哪些努力呢?
1.奉行民族平等的原则,尊重班级里少数民族的同学,尊重他们不同的生活习俗;
2.向身边的人们宣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课堂小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民族大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共同繁荣
发展
实施共同繁荣发展的背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
保障权利
维护统一
共同繁荣
发展的不平衡
实施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提出
法律地位确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五个民族自治区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人民当家作主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历史因素
现实因素
经济上
政治上
文化教育上
国家战略上
随堂训练
1.(2024 青岛)原产于古安息国的石榴,汉代时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因其“多子(籽)多福”的寓意广受欢迎。如今,粒粒晶莹又抱作一团的石榴籽,成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象征。下列为我国这种民族关系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一国两制”的构想
2.(2024 乐业县一模)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实行(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三权分立制度
A
C
随堂训练
3.(2024 柳州一模)我国不断搭建民族文化展示平台,如做大民族特色节庆、举办民族歌舞展演、举行民族体育赛事活动等,让民族文化资源逐渐与民众生活相交融。这表明我国注重(  )
A.彰显各民族大团结 B.促进民族文化传承
C.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D.加快边疆经济发展
4.(2024 临沂二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是为了(  )
A.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B.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C.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