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生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九人口课时22人口迁移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艺考生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九人口课时22人口迁移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31 17:18:26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课时训练22 人口迁移
一、选择题                      
(2021·广东肇庆第三次统测)近年来,广州市成为我国最热门的人口迁入城市之一。迁入广州市的人口主要来自广东省其他城市,占迁入人口总量的70.27%,其次是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别占广州迁入人口总量的8.49%、6.2%。据此完成1~2题。
1.广州市人口迁移特点反映出广东省 (  )
A.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B.人口由密集区向稀疏区扩散
C.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
D.服务业成为主导型产业
【答案】 A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迁入广州市的人口主要来自广东省其他城市。根据社会经济因素是引发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可知,广州市与广东省的其他城市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A正确。不能够反映出人口由密集区向稀疏区扩散、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期、服务业成为主导性产业,B、C、D错误。故选A。
2.近年来,迁入广州市的人口结构中 (  )
A.青壮年劳动力数量减少
B.省外人口迁入率下降
C.老年人口迁入数量增加
D.科技人才的比重上升
【答案】 D
【解析】 第2题,近年来,广东省积极调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迁移,通过“腾笼换鸟”,引进高科技产业,取得显著效果;广州市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城市,高科技产业分布集中,故而近年来,迁入广州市的人口结构中科技人才的比重提高,D正确。主要迁入的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A、C错误;据材料,无法得知省外人口迁入率的变化,B错误。故选D。
【名师点睛】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各年龄段以及各类型人口迁移比例会有影响。
(2021·广东惠州三模)随着农业劳动力的流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突出。下图示意我国各年龄组分阶段农业劳动力净转出占当年净转移总量比重。据此完成3~4题。
3.2005年以前,农村 (  )
A.年轻及老年劳动力均增加
B.年轻及老年劳动力均减少
C.年轻劳动力增加,老年劳动力减少
D.年轻劳动力减少,老年劳动力增加
【答案】 D
【解析】 第3题,据图可知,2005年以前年轻劳动力转移占比高,而老年劳动力转移占比低,甚至是负数,年轻劳动力主要是由农村转向经济发达地区,从而推知农村年轻劳动力减少,老年劳动力增加,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图示时段内年轻劳动力转移趋势的变化,反映 (  )
A.城市就业机会减少 B.农业劳动强度增加
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答案】 D
【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年轻劳动力转移占比越来越低,突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就业环境越来越好,城乡差距在不断缩小,D正确。中国经济仍然在高速发展,城市就业机会仍然较多,A错误。农业现代化促进机械化,降低了劳动强度,B错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整治,城市环境近几年越来越好,C错误。故选D。
 【名师点睛】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2021·湖南适应性测试)近年,不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回流返乡,带回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据此完成5~6题。
5.促进近年人口回流的主要因素是 (  )
①户籍制度 ②惠农政策
③婚姻家庭 ④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第5题,近年来,户籍制度放宽了农民向城市迁移的政策,但不会促进人口回流,①错误;婚姻家庭也不是近年来才有,③错误;由于近年来我国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导致人口回流明显,②④正确。故选C。
6.人口回流 (  )
①增大就业压力 ②增加土地撂荒
③缓解农村“空心化” ④助推乡村振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第6题,人口回流,带来了资金和技术,这些人中,部分创业有利于带动就业,①错误;人口回流,增加了农村劳动力,②错误;有利于缓解农村“空心化”和助力乡村振兴,③④正确。故选D。
(2021·天津卷)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输入地的地区分布正在悄然变化。下图为2010~2019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输入地的地区分布变化图。据此完成第7题。
7.分析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流动的特点,并推断其原因是(  )
A.向中西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B.向东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东部地区的高新产业发展迅速
C.向中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中部地区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善
D.向西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民工流动比例上升,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使其就业岗位增加,A正确。我国农民工向东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下降,B错误。我国农民工向西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与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关系较小,D错误。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善的表述过于绝对,C错误。故选A。
(2021·莆田模拟)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国内流动人口的返乡回流现象逐渐显现。通过分析近几年不同省区作为流入地的流动人口回流意愿,发现东南沿海地区流动人口回流意愿较高。据此完成8~10题。
8.回流意愿较高的流动人口的特征有 (  )
A.年龄较小、受教育水平较高、有配偶
B.年龄较小、受教育水平较低、无配偶
C.年龄较大、受教育水平较低、无配偶
D.年龄较大、受教育水平较高、有配偶
【答案】 C
【解析】 第8题,回流的劳动群体多为受教育水平较低,在城市寻求工作的群体,随着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对劳动力的需求转型,使得其回流意愿较高,这部分群体的年龄偏大(年龄小的群体留在大城市的意愿更强),无配偶(有配偶的人口迁移考虑的因素更多,迁移难度更大),C正确。故选C。
9.东南沿海地区流动人口回流意愿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产业升级,当地的劳动力需求转型
B.经济发达,日常生活成本居高不下
C.山河阻隔,地区间语言文化差异大
D.城区扩张,人居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答案】 A
【解析】 第9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当地的劳动力需求转型,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降低,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促使流动人口回流意愿较高,A正确;生活成本高以及人居环境下降等均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B、D错误;目前而言,语言文化差异导致人口回流的可能性很小,C错误。故选A。
10.东南沿海地区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相对较强的小城市需要
(  )
A.疏解流动人口,预防出现城镇化问题
B.促增长、强保障,引导人口就地城镇化
C.开展回流人员技能培训,补充本地农村劳动力
D.鼓励流动人口返乡创业,减轻本地的社会负担
【答案】 B
【解析】 第10题,东南沿海地区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相对较强的小城市应该促增长,强保障,引导人口就地城镇化,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B正确;小城市的人口数量较少城市化问题少,A错误;回流人员在大城市工作多年,其技能水平高,C错误;流动人口返乡创业,当地的人口数量增多,社会负担可能加重,D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
11.(2021·浙江温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生态移民是重要的扶贫措施之一。近年来,宁夏地区的生态移民主要方向是从南部山区迁往北部平原地区。下图为宁夏简图。
(1)宁夏南部山区的农村较贫困,从土地资源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 地形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低;人均耕地少。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第(1)题,读图可知,宁夏南部以山地地形为主,耕地面积小,地势崎岖,土层浅薄,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所以经济贫困。
(2)简述宁夏北部城市作为生态移民迁入地的主要有利条件。
【答案】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环境承载力较大;经济发达,就业岗位充足;基础设施完善。
【解析】 第(2)题,宁夏北部城市平原面积较大,地势平坦开阔,耕地面积较大;城市经济发展程度高,能够为移民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承载力更高。
(3)宁夏南部山区某村整体迁入北部人烟稀少的甲地而不是城市周边地区,从社会经济效益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 甲地后备土地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大);甲地接近灌溉区,利于发展灌溉农业;促进移民就业;提高移民收入;有利于社会稳定。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甲地有多条河流流经,利于灌溉,而且人烟稀少,说明可耕作的土地面积较广,南部山区的农民迁入甲地既可以促进甲地的农业生产,又能够解决迁入农民的生计问题,提高经济收入。(共26张PPT)
课时22 人口迁移
专题九 人 口
一、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 
考试说明 教学要求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二、知识网络
三、应试指导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本章内容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对本考点进行考查。由于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比较突出,预计今后高考中本部分内容将会是不可回避的重点内容。从命题形式上看,多以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构成图或表格等方式提供数据,考查学生析图能力。从考核内容上看,多集中在人口增长、分布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及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质量上。
2022年 全国乙卷
2021年 无
2020年 新课标卷Ⅲ4~6题,人口数量变化
【课堂导学】
四、要点精讲
1.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国内范围内发生改变。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人口迁移的影响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的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缩小了地区差异等。
4.我国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积极方面 消极方面
①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③促进了城乡的文化交流;④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⑤缓解农村的人地矛盾 ①加大了城市交通、住房的压力;②加大了城市教育的压力;③增加了实施计划生育的难度;④会影响城市的社会治安;⑤落后地区的人才和劳动力流失
【典题展示】 (2021·湖南卷)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意1990~201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
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
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变化的相关知识和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第(1)题,根据图片信息,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A项错误。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一直在上升,B项错误。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先上升后下降,C项错误。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D项正确。故选D。
(2)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
①“三农”政策利好
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第(2)题,根据题意,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是因为国家“三农”政策利好,外出务工人数开始减少,①正确。出生人口变化并不会迅速影响到外出务工人数,②错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产业受到影响,外出务工人数开始有所下降,③正确。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有所上升的,尤其是我国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持续上涨,④错误。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
五、能力摸底
(2021·广东肇庆第三次统测)近年来,广州市成为我国最热门的人口迁入城市之一。迁入广州市的人口主要来自广东省其他城市,占迁入人口总量的70.27%,其次是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别占广州迁入人口总量的8.49%、6.2%。据此完成1~2题。
【答案】 A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迁入广州市的人口主要来自广东省其他城市。根据社会经济因素是引发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可知,广州市与广东省的其他城市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A正确。不能够反映出人口由密集区向稀疏区扩散、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期、服务业成为主导性产业。B、C、D错误。故选A。
1.广州市人口迁移特点反映出广东省 (  )
A.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B.人口由密集区向稀疏区扩散
C.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
D.服务业成为主导型产业
2.近年来,迁入广州市的人口结构中 (  )
A.青壮年劳动力数量减少
B.省外人口迁入率下降
C.老年人口迁入数量增加
D.科技人才的比重上升
【答案】  D
【解析】 第2题,近年来,广东省积极调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迁移,通过“腾笼换鸟”,引进高科技产业,取得显著效果;广州市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城市,高科技产业分布集中,因此近年来,迁入广州市的人口结构中,科技人才的比重提高,D正确。主要迁入的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A、C错误;省外人口迁入率不确定,B错误。故选D。
(2021·安徽安庆二模)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表明: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流出人口目的地按比重排序由高到低依次是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东、上海和海南,在分布格局上存在着明显的群体差异。下图示意东北地区2005~2017年常住人口增长情况。读图,完成3~5题。
3.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  )
A.波动下降 B.先增后减
C.波动上升 D.先减后增
【答案】 B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图示时间内,2014年之前,东北地区常住人口年增长量均大于0,说明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年增加,至2014年达到最大值,之后因常住人口年增长量为负值,说明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数量在逐年减少。故选B。
4.京津冀成为东北地区人口流出主要目的地的原因是 (  )
A.距离较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荟萃
C.地形平坦开阔,乳畜业较发达
D.煤铁资源丰富,劳动力需求大
【答案】 A
【解析】 第4题,据题干材料可知,东北地区流出人口主要目的地是京津冀地区,但海南也有分布,这说明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外出流动的原因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距离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流动人口在对目的地进行选择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距离较近的地区,远距离的迁移是基于大工商业中心和环境气候的吸引。故选A。
5.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会导致其 (  )
A.城镇化加快 B.老龄化减轻
C.劳动力缺乏 D.旅游业发达
【答案】 C
【解析】 第5题,东北地区人口流出的主要原因是务工(工作)和经商,且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伴随着常住人口数量的不断减少,将会导致东北地区劳动力缺乏、人口老龄化会加剧,同时也会影响其城镇化的进程和旅游业的发展。故选C。
六、课堂评价
(2021·广东惠州三模)随着农业劳动力的流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突出。下图示意我国各年龄组分阶段农业劳动力净转出占当年净转移总量比重。据此完成1~2题。
1.2005年以前,农村 (  )
A.年轻及老年劳动力均增加
B.年轻及老年劳动力均减少
C.年轻劳动力增加,老年劳动力减少
D.年轻劳动力减少,老年劳动力增加
【答案】 D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2005年以前年轻劳动力转移占比高,而老年劳动力转移占比低,甚至是负数。年轻劳动力主要是由农村转向经济发达地区,从而推知农村年轻劳动力减少,老年劳动力增加。故选D。
2.图示时段内年轻劳动力转移趋势的变化,反映 (  )
A.城市就业机会减少 B.农业劳动强度增加
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答案】 D
【解析】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年轻劳动力转移占比越来越低,突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就业环境越来越好,城乡差距在不断缩小,D正确。中国经济仍然在高速发展,城市就业机会仍然较多,A错误。农业现代化促进机械化,降低了劳动强度,B错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整治,城市环境越来越好,C错误。故选D。
(2021·湖南适应性测试)近年,不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回流返乡,带回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据此完成3~4题。
3.促进近年人口回流的主要因素是 (  )
①户籍制度 ②惠农政策
③婚姻家庭 ④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第3题,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所以②④是促进近年人口回流的主要因素。故选C。
4.人口回流 (  )
①增大就业压力 ②增加土地撂荒
③缓解农村“空心化” ④助推乡村振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第4题,人口回流带回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可以创业,所以不会增大就业压力;人口回流能减轻土地撂荒和缓解农村空心化现象;利用资金和技术能够助推乡村振兴。故选D。
(2021·天津卷)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输入地的地区分布正在悄然变化。下图为2010~2019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输入地的地区分布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题。
5.分析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流动的特点,并推断其原因是(  )
A.向中西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B.向东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东部地区的高新产业发展迅速
C.向中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中部地区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善
D.向西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民工流动比例上升,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使其就业岗位增加,故A正确。我国农民工向东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下降,故B错误。我国农民工向西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与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关系较小,故D错误。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善的表述过于绝对,故C错误。故选A。
(2021·莆田模拟)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国内流动人口的返乡回流现象逐渐显现。通过分析近几年不同省区作为流入地的流动人口回流意愿,发现东南沿海地区流动人口回流意愿较高。据此完成6~8题。
6.回流意愿较高的流动人口的特征有 (  )
A.年龄较小、受教育水平较高、有配偶
B.年龄较小、受教育水平较低、无配偶
C.年龄较大、受教育水平较低、无配偶
D.年龄较大、受教育水平较高、有配偶
【答案】 C
【解析】 第6题,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现在更偏向于发展高新技术等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分析出年龄较大,受教育水平低下,没有稳定婚姻状态的人更倾向于回流。故选C。
7.东南沿海地区流动人口回流意愿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产业升级,当地的劳动力需求转型
B.经济发达,日常生活成本居高不下
C.山河阻隔,地区间语言文化差异大
D.城区扩张,人居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答案】 A
【解析】 第7题,产业转型升级,密集劳动型产业向外转移,就业机会少,这是回流意愿高的原因,而B、C、D不是主要原因。故选A。
8.东南沿海地区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相对较强的小城市需要(  )
A.疏解流动人口,预防出现城镇化问题
B.促增长、强保障,引导人口就地城镇化
C.开展回流人员技能培训,补充本地农村劳动力
D.鼓励流动人口返乡创业,减轻本地的社会负担
【答案】 B
【解析】 第8题,流动人口回流会使劳动力大量损失不利于小城市发展,当地政府可以加强保障,引导人们就地城镇化,故选B。城市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因此不选A。C、D选项不利于小城市的发展。故选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