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济南阳光100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山东省济南阳光100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9 19:5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九年级语文学力调研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
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千净,再选涂
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
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1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共9分)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典范。①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从未停止对诗词创作的探宗,近年来,中国风
歌曲传播迅速,倍受推ch6g,现代歌曲向古典诗词回归的态势日益显著。龙年春晚过后,一首凝聚了古
诗词之美的《上春山》传遍大街小巷,人人传唱。②藏在耿里的诗词,才是繁茂千年的春山。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③读诗词不仅能够授升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愉悦。我国古
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有的清新t引á门淡,描述乌语花查的田园生活:有的气势磅礴,描绘金戈缺马的
征战场面:有的豪放飘逸,展现雄奇瑰丽的想象世界;有的豪迈雄壮,抒写海枯石烂的爱国热忧…
④我们丛支诗中汲取精神养分的同时,还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让中华诗词响
翻在校园内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或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荣4恬b6zhěnB.荣恬b6 chen C.票甜b6 chen D.祟恬b6zhan
2.文段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鸟语花香B,金戈铁马
C雄奇瑰丽D.海枯石烂
3.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B.②
C.③
D.④
.九年级在植树节当天举行了“种下一棵绿树,迎来纯净蓝天”的活动,作为活动的主创人员,你设计了
本次活动宜传材料的三则标语,请找出其中的一个共同特点,并对同学们进行简要说明。(4分)
标语一
标语二
标语三
侣导低碳,让地球不再低叹。
草木茂,花儿笑,空气济新环境好。
节能低碳意义大,关灯节水多步
行。植树行动靠大家,绿水青天将
你迎。
语文试题第1页
5.学校打算在校园醒目位置栽种一棵树作为学校的标志,请你来参谋,你会选择娜种树?请你讲讲选择这
种树的原因或者它的文化内涵。(3分)
备选树木:A杨树B.松树C梧桐树D.银杏树
二、(36分】
(一)文言文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段,完成6~11颗。(共21分)
【甲】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荀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英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
于死者,则凡可以醉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苹食,一豆羹,得之剥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藏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
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要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乐全先生①文集》叙
鸣呼,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
其故,失其守者,其器②小也。公为布衣,则颀然③已有公辅④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
以色假人。虽对人主,必审而后言。毁誉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上不求合于人
主,故虽黄而不用,用而不尽。下不求合于士大夫,故悦公者寨,不悦公者众。然至言天下伟入,则必以公
为首。
(选白苏轼《乐全先生文桌》,有翻减)
【注释】①乐全先生:即北宋名臣张方平。②器:间“气”,气度。图顺(g1)然:挺立修长之貌。④公辅:朝中三公潮
棒,古代的一种官职。⑤徇(xùn)物:曲从世俗。
6)文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亚亦我所恶
恶:讨厌,憎恨。
B.就尔而与之
就:联踏,
C万钾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D.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增加。
7.下列表述误的项是()(3分)
A甲文“人皆有之”和“呼尔而与之”中两个“之”都是体词。
B.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和“万钟于我何加焉”中两个“于”用法与意义相同。
C.乙文作#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D.乙文“公为布衣”与《出师表》的“臣本布衣”中的“布衣”,都指的是平民,
8.下列对甲文理解与分斯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用地喻论证的序式提出“舍生取义”的规点。
B,作者浅显类比,严谨说理,阐述“生”与“义”关系,指出“道义”不能高于“生命”。
C.文中列举“不食嗟来之食”和“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有力论证了保持宝心的寞要性。
D.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这些句式使得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
9.乙文中画横线句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
语文试题第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