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地理(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地理(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28 14:10:17

文档简介

嘉陵一中高 2023级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B A B C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B D B C
二、非选择题:(包括第 17-19题,共计 52分)
17.(1)占用土地,耕地面积减少;破坏地表,水土流失加剧,耕地质量下降;造成地面沉降,影响城市和
乡村发展。(每点 2分,答 3点得 6分)
(2)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以传统工业为主。建议:改造传统工业使之重新焕发生机;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或发展新兴产业);发展以运河文化旅游和台儿庄地区革命传统旅游为基础的服务业。
(每点 2分,答 4点得 8分)
(3)①工业生产角度:加强微山湖流域水污染严重企业的治理,减少污水排放;建设工业污水处理设施,提
高污水治理水平;②农业生产角度: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休闲渔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
面源污染;③交通运输角度:提高航运船舶污水排放标准,减少交通带来的水质污染;④生活角度:加强
湖区沿岸生态环境的保护,沿岸居民搬离湖区,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每点 2分,答 3点得 6分)
18.(1)地势有起伏,局部地势低洼,易积水;降水变率大,地下水位变化大;晴天多,蒸发旺盛,地表积
盐。(每点 2分,答 3点得 6分)
(2)消除局部低洼易积水的部位,减轻土壤盐碱化;形成合理、有序的梯级坡度,便于排涝,保障作物生长;
适当的起伏利于采光、通风,提高作物品质。(每点 2分,答 3点得 6分)
(3)改善土壤性状,补充土壤肥力;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收入,增强市场适应性;补充优质饲料,兼顾粮食
安全。(每点 2分,答 2点得 4分)
19.(1)生活水平提高(油脂、肉类消费量上升),大豆需求量增加;大豆用途多样,需求量大;我国人均
耕地面积有限,为保证主粮自给自足,大豆种植面积难扩大;大豆单产低,农户种植收益少,种植积极性
低;我国种植的大豆品种出油率低,良种被国外垄断。(每点 2分,答 3点得 6分)
(2)节约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提高经济效益;高矮作物搭配,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大豆
的固氮作用可以提高土地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利于作物生长;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绿色环保;增
加作物种类,更好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每点 2分,答 3点得 6分)
(3)复合种植的田间管理难度加大;需要劳动力较多,劳动力不足;传统农机不适合复合种植的需求。(每
点 2分,答 2点得 4分)秘密★启用前
嘉陵一中高 2023 级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
主,绝大部分为双季稻,即包括早稻和晚稻。21
世纪前 20 年,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耕地
季节性撂荒,部分耕地一年只种一季中稻。下图
表示江西省 L 县 2022~2023 年水稻播种面积(公
顷)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L 县耕地季节性撂荒的关键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大 B.种粮收益低 C.耕地严重退化 D.区域性粮食过剩
2.2022-2023 年 L 县耕地季节性撂荒面积变化及其原因是( )
A.撂荒面积缩小,机械化发展 B.撂荒面积缩小,化肥农药推广
C.撂荒面积扩大,劳动力减少 D.撂荒面积扩大,耕地质量下降
下表示意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降雨量 降雨强
径流量 泥沙量 径流量 泥沙量 径流量 泥沙量 径流量 泥沙量
/mm 度
/L /kg /L /kg /L /kg /L /kg
33 弱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强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第 1 页 共 6 页
3.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坡耕地、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D.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
4.相同降雨强度下,不同土地覆被的径流量不同,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
A.供给服务 B.调节服务
C.文化服务 D.支撑服务
5.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每年 3 月到 8 月,湟鱼会逆流而上,进入河流淡水区域产卵,湟鱼
洄游会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由于
缺乏协作,青海湖流域河流开发中出现了一系列问
题。相关资料显示,青海湖湟鱼资源量从 1960 年的
28523 吨,下降到 1970 年的 4957 吨。2004 年湟鱼
在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经过当
地政府多年的努力,在 2015 年底湟鱼资源量恢复到
62100 吨。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
小题。
6.下列关于 1960 年后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快速减少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修建水坝,阻碍湟鱼洄游 ②鸟类过量繁殖,捕食量增多
③周边生态保护,河流水位下降,湟鱼无法洄游 ④人类过度捕捞及污水排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下列关于恢复青海湖湟鱼资源量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拆除水坝 ②修建过鱼通道 ③阻止鸟类捕食 ④封湖育鱼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由于缺乏协作,青海湖流域河流开发中还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①中下游地区过度用水,影响到上游地区的供水 ②上中游地区毁林开荒,导致旱涝灾害加剧
③下游地区过度灌溉,导致土壤酸化 ④工农业发展造成流域水体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 2 页 共 6 页
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指的是区域内吸收、消纳旅游活动所产生各种废弃物而需要的土地面积,其
土地类型通常分为林地、化石能源地以及建成地三类。1979 年,黄山风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初期阶段旅
游废弃物生态足迹持续增长,而人均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下降,且当地每万元旅游生产总值所产生的旅
游废弃物生态足迹一直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中林地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处理废弃物提供能源 B.为废弃物处理设施提供土地
C.以分解作用消纳废弃物 D.吸收旅游活动中产生的 CO
10.黄山风景区开放初期人均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游客数量快速增长 B.旅游管理迅速完善
C.环境治理力度加大 D.污染防治措施缺乏
1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黄山风景区( )
A.旅游生态效率较低,经济效益较好 B.旅游生态效率较低,经济效益较差
C.旅游生态效率较高,经济效益较好 D.旅游生态效率较高,经济效益较差
二氧化碳“超级充电宝”为整个系统充注二氧化碳,在风光发电量过剩时,将低压储气罐中的二氧
化碳压缩到高压储气罐,储存释放的热
量。用电时再把高压二氧化碳加热,利
用其膨胀过程发电。图示意二氧化碳
“超级充电宝”储能原理。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
12.利用二氧化碳“超级充电宝”储 能( )
A.技术要求较低 B.没有地域限制
C.对环境影响小 D.碳排放量较大
13.二氧化碳“超级充电宝”有利于保障能
源安全的表现是( )
A.提高发电效率 B.保障电网平稳 C.减少电力输送 D.降低用电成本
生态足迹是人类活动所消耗的各类用地(包括耕地、草地、水域、林地、建筑用地、化石燃料用地
六类)的总和,用来评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天山北坡经济带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
地南缘,是国家级重点开发地区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生态足迹的总量取决于( )
①土地资源数量 ②土地利用结构 ③人均消费水平 ④人口数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 3 页 共 6 页
15.天山北坡经济带能源生态足迹很大,主要由于该地( )
A.能源资源储藏量大 B.工业结构以能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
C.能源资源消费量大 D.人口空间分布与能源空间分布一致
16.通过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足迹的动态研究,可以( )
A.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B.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C.合理调整经济结构 D.适度降低消费水平
二、非选择题:(包括第 17-19 题,共计 52 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材料一枣庄地处鲁南,曾经是一个以煤炭、电
力、建材工业为主的工矿业城市,有“鲁南煤城”和“建
材之乡”之称。随着煤炭等矿产资源的日益消耗,“资
源诅咒”日显突出,为此枣庄市开启了城市转型之
路。下图为枣庄市区域略图。
材料二微山湖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是我国北
方最大的淡水湖,同时也是京杭大运河枢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和重要调蓄湖。曾经,这里竭
泽而渔,污染严重,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通过大力治理、修复和保护,微山湖再现草长莺飞
的景象,湖区群众实现了从“靠湖吃湖”到“靠湖养湖”的转变。微山湖上,一首生态保护的新曲唱响,高
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1) 分析枣庄煤炭开采给当地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6 分)
(2) (2)从产业结构因素指出资源枯竭城市枣庄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8 分)
第 4 页 共 6 页
(3) 微山湖是京杭大运河的主航道,更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渠道。近年来,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
想,微山湖地区人民牢记使命,勇挑重担,舍小家、顾大局,确保了微山湖一湖清水进北京。推测当地
政府为此采取的主要政策。(6 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公园原为无序起伏的荒坡,地势较低的洼地土壤盐碱化严重,甚至在地势较高
的部位也出现地表积盐的现象。荒坡土地弃耕多年,农业生产价值较低。为开发荒坡土地,当地在复耕
之前首先进行微地貌改造,随后间作紫花苜蓿和燕麦。紫花苜蓿是目前全球被利用最广泛、种植最多的
优质牧草,燕麦为禾本科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作物。下图示意该地微地貌改造前后对比。
(1) 简述洼地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原因。(6 分)
(2) 分析在复耕之前,该地微地貌改造成梯级缓坡地的目的。(6 分)
(3) 说明当地间作紫花苜蓿和燕麦的生态、经济意义。(4 分)
第 5 页 共 6 页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我国用有限的耕地养活了世界 20%的人口,实现了主粮的自给自足。但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我国
近年大豆的自给率降到 20%以下,大豆出油率、单产都比进口大豆低。
大豆、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大宗油料、粮食、饲料作物,常年需求大豆 1.1 亿吨、玉米 3.3 亿吨,
以净作生产方式满足国内消费需求,需用近 15 亿亩耕地,但依靠大幅度增加净作面积提高大豆、玉米自
给率难度较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改变单一作物种植为高低作物搭配间作,以黄淮种植区为例,采
取“两行玉米+四行大豆”的间作模式,通过缩短玉米间距的方式,来达到“玉米不减产,大豆额外赚”
的目的,是传统间套种技术的创新发展。2022 年起全国 16 个省份将推广该模式 1500 万亩以上。图 a 为
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示意图,b 为净作玉米种植示意图,c 为黄淮海某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区大豆机械收
割的景象。
(1) 简析我国大豆相对于其他粮食作物自给率低的原因。(6 分)
(2) 相较传统的净作生产方式,分析黄淮种植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优势。(6 分)
(3)指出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方式可能遇到的问题。(4 分)
第 6 页 共 6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