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客 至
杜甫
古代著名诗人都有自己的诗歌风格,比如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杜牧的含蓄绰约等,他们的绝大部分诗歌都表现出这种风格。那么,有没有他们自己风格之外的作品?试举例说明。
示例: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但他也写过婉约词,比如他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客至》是不是也是这种风格呢?
新课导入
本课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本诗背景
2.梳理诗歌,掌握诗歌知识
3.了解本诗深刻含义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知人论世
壹
背景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写作背景
此诗是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
这是一首工整而流畅的七律。前两联写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后两联写待客,见村家真率之情。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但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背景介绍
“春水、群鸥、花径……这些都是眼前寻常事物,杜甫用的也是写实手法,但整首诗勾勒出的,却是一幅极美的生活画卷。”一首《客至》,是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最喜欢的杜诗之一。他觉得,杜甫在诗中表达出来的欣喜,按捺不住从字里行间都漫出来了,令人读着都满心欢喜。“所以,从古至今,对这首诗的评价都是很高的。杜甫之后,很少有人有这样的功力。”
在杜甫的眼中,随处都有诗意,生活就是诗歌。“说什么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其实不然,诗也在眼前,不在远方。”阿来笑道。
背景介绍
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说,在成都期间,杜甫形成了一种新的律诗风格。“在此类诗中,经常出现快乐自得的形象,老狂士在小农舍中过着朴素的生活,周围是优美的自然风景。”宇文所安正是把这首《客至》当成这类诗的典型。他说:“轻快的笔调加上完美的形式,使这首诗备受赞赏,几乎所有重要诗人都模仿过它的首联。”而阿来认为,不仅仅是首联,杜甫这种写实能力,几乎无人能及,“很多人写美,会夸张出一些场景,但杜甫,写的就是身边的寻常景象。他的诗,就像他的日记,所有的生活情境都详实地记录下来,后人评价杜甫诗是‘诗史’,其实他首先写的是个人经历,个人所经历的历史。个人经历映照着时代,所以构成更宏阔意义上的诗史。”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刘克庄《后村诗话》:此篇(按指《客至》)若戏效元白体者。
锺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二语严,门无杂宾,意在言外矣(“花径不曾”二句下)。谭云:“肯与”二字形容贵客豪宾,入妙(“肯与邻翁”二句下)。
李沂《唐诗援》:天然风韵,不烦涂抹。
陆时雍《唐诗镜》:村朴趣,村朴语。
黄生《唐诗摘钞》:经时无客过,日日有鸥来。语中虽见寂寞,意内愈形高旷。前半见空谷足音之喜,后半见贫家真率之趣。
初读诗歌
贰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诗歌释义
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相过,即探望、相访。
舍:指家。
但见:只见。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市远:离市集远。
诗歌释义
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无兼味,谦言菜少。
樽:酒器。
旧醅:旧醅:旧酿之酒。醅,没有过滤的酒,也泛指酒。
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余杯:余下来的酒。
诗歌释义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翻译: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不曾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
诗歌释义
诗歌释义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翻译: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隔年的陈酒招待。
如肯与邻家老翁举杯对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
赏析文本
叁
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诗歌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赏析文本
“皆”字暗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群鸥“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为下文的“迎客”作了渲染铺垫。
首联中哪两个词有开阔意境的功效?请具体说明。
赏析文本
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因此“群鸥日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同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
诗人为什么选择“群鸥”作为意象?
赏析文本
“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但见”寓情于景,表现了作者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也为贯穿全诗的客至而心喜的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但见”二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赏析文本
对偶。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请客意,今日“君”来,更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真切。
颔联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赏析文本
不矛盾。它们展现了真实而质朴的乡村生活,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请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意,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真诚相通的融洽气氛。
颈联中“无”“只”二字是否矛盾 为什么
赏析文本
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这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尾联中诗人邀请邻翁共饮作陪有什么作用
赏析文本
喜
寓情于景、细节描写。
诗人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
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表达情感?
赏析文本
选取了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
作者待客选取了哪些细节?
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
赏析文本
全诗四联,诗人的感情发展变化的过程:
孤独——欣喜——融洽——兴奋。
诗用第一人称,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的沉郁顿挫风格确实不大一样。
赏析文本
诗歌总结
文本梳理
肆
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即探望、相访。
文本梳理
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文本梳理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文本梳理
颈联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仿佛看到作者迎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文本梳理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文本梳理
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显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文本梳理
拓展延伸
伍
比较阅读杜甫的《宾至》,思考:诗人为什么分别用“客”“宾”为标题?
宾 至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拓展延伸
《客至》
《宾至》
居住环境
客至心情
如何待客
主客关系
诗人情感
春意盘然清幽、僻静
偏僻
惊喜
惊讶、冷淡
兴奋欢快兼有歉疚
客套尽礼数
真诚深厚、亲切融洽
客套拘谨
喜
累
客是相知之客,宾是贵介之宾。
拓展延伸
客至: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主要描述的是两位挚友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
宾至:在写法上处处以宾主对举,实际上突出的是诗人自己。虽始终以宾主对言,却随处传达出主人公的简傲自负神态。可见此客为诗人尊而不亲甚或不喜见之人。
拓展延伸
巩固练习
陆
1.杜甫在《客至》中描绘了怎样的春日景象?请默写出诗中相关的两句。
答案: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2.请默写出《客至》中描述诗人家境的两句诗。
答案: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3.杜甫在《客至》中如何表达对客人的款待之情?
答案: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情景默写
4.请默写出《客至》中表达诗人对客人到来感到高兴的两句诗。
答案: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情景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