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南明区小碧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质量监测九年级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回首逝去的日子,我们相聚在这个校园、这个班级,一起洒下过无数的汗水,我们在文学的殿堂里漫步,一起畅想北国雪后红zhuāng ① 素裹的艳丽景象,欣赏春花的鲜妍;可以读书问学,吹毛求疵地jí qǔ ② 知识,掌握读书求知的要诀,探讨创造的意义;可以感受舒婷博大深沉爱国情感的喷薄,陈毅被困梅山以诗歌抒写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伟大人格;可以从刘姥姥进贾府后的一场筵席窥见一个封建大家族的奢华,也可以从马帮汉子身处奇险环境,溜索时身手jiǎo ③ 健,从容不迫的阳刚之美,领略人类在自然面前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本色。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鲜妍 B.吹毛求疵 C.筵席 D.从容不迫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①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②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③四面歌残终破楚,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④纷纷暮雪下辕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 ,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⑥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⑦当洪水来袭,北京门头沟处于危难之际,消防指战员临危受命,挺身而出,奋战在抗洪最前线。他们的行为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出师表》中
的“ , ”。
⑧国庆节期间,小文一家到大西北旅游,当看到秋风乍起、大雁南飞的景象时,小文不由得吟咏起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 ,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艾青堪称“土地的歌者”,“土地”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和大地母亲深深的爱。
B.《论教养》《我的叔叔于勒》《谈创造性思维》的作者分别是苏联的利哈乔夫、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罗迦·费·因格。
C.《送东阳马生序》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君则的一篇赠序。
D.端午节吃粽子、挂菖蒲、喝菊花酒,重阳节登高望远、喝桂花酒,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这些都是传统节日里约定俗成的活动。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常能在孩子身上看到父母的影子。下列各组人物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3分)
A.刘四爷与虎妞(《骆驼祥子》) B.鲁编修与鲁小姐(《儒林外史》)
C.里德太太与约翰·里德(《简·爱》) D.宋江与宋清(《水浒传》)
7.阅读经典,越读越有力量。请从下列名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说说你从他(她)的经历或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力量。(不少于50字)(2分)
备选人物:A.简·爱(《简·爱》) B.沈琼枝(《儒林外史》)
(二)现代文阅读
贴在岩壁上的“生活费”
徐立新
周末,在县城读书的他,提前一周回到山里的老家,由于买了一双好几百块钱的名牌运动鞋,他把这个月的生活费超前花光了,只得回来重新朝家里要。
得知他回来要钱,母亲欲言又止,脸上露出不满的神色。“明天我就上山采岩耳”,与母亲不同,父亲并未因他乱花钱而不高兴,反而异常兴奋地对他说,“城里一家饭店昨天朝我要6斤岩耳,给的价格比平时高!”
父亲是一名“耳客”,农闲时,专门在悬崖绝壁上采摘一种地衣植物——“岩耳”。岩耳含高蛋白质和对身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山珍。
之前,父亲并不是耳客,他曾在一个工地上干活,可由于长期沾凉水,以及恶劣的饮食,最终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再也不能干重活,只好回到家里,开始一边务农,一边采岩耳和卖岩耳,以此来支撑一家人的生活,并供他上学。
由于平时要在县城里上学,节假日还都上补习班,因此他从未有机会得见父亲是如何采岩耳的,只是听母亲说过,采岩耳很危险。
第二天,他决定陪同父亲一起上山。爬上山顶后,父亲将拇指粗的尼龙绳系在身上,扣上自制的保险锁,再将绳子的另一端拴在一棵树上。 做完这些后,父亲开始拉着绳子,在险崖绝壁上一点点地下降,一边来回移动,一边采岩耳,他的脚下便是万丈深渊。
父亲在崖壁上的每一秒,都让他提心吊胆不已,他几乎不敢去看父亲,生怕父亲出意外……
好在,几小时后,父亲平安回到地面上,“只采到了半斤多。”父亲叹了口气道,“大的岩耳越来越少了,3年长一个疤,5年铜钱儿大,30年才长巴掌大,老耳客们说的一点都不假。”
下午,父亲决定带他去另一个崖壁上采,“那上面有很多岩耳,几年前,我就蓄着一直没采,现在应该都长大了。”
这次的岩壁比上午的更高耸,更陡峭,父亲在上面忙碌了很久,但也只采回了一斤多。他不解地问父亲:“您不是说上面有很多吗?为何不全采下来,趁着高价,多卖些钱?”
“是有不少,但很多都很小,”父亲回应道,“还得继续蓄着,我们不能因价高就不顾后果地去采,否则山上的生态就会遭到破坏。”
这天下来,父亲总共只采到了2斤岩耳,跟饭店要的量还差很远。
晚上,辛苦了一天的父亲很快便睡着了。他开始问母亲父亲采岩耳都遇到过什么险情。母亲告诉他,有一次,拴住父亲的尼龙绳缠到远处一块凸起的岩石上,任凭父亲怎么移动、回荡,绳子就是动不了,致使父亲被悬挂在岩壁上达两小时,最后才一点一点地被解开。等父亲着地后,才发现绳子已经被磨断三分之二,差点就完全断掉,那样自己就会葬身峡谷之中。
母亲还告诉他:“老耳客中流传一句俗语——‘挖煤客’是埋了没死的,‘岩耳客’是死了没埋的。由于太危险,现在已无人愿意当‘耳客’了,除了你爸。”
第二天,父亲将岩耳送到县城里去,顺带用摩托车捎上了他。2斤岩耳,饭店老板给了父亲600元,父亲留下了50元,剩下的全给了他。
“你先用着,没了就回来跟爸要。”说完,父亲便骑上摩托车走了。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回想起母亲昨晚跟他说的那些事情,他感到特别沉重。
这些贴在万丈崖壁上的“生活费”,他再也不能轻易就花掉。
8.下列情节在文中未出现的一项是( )(3分)
A.他把这个月的生活费超前花光了。 B.父亲曾被悬挂在岩壁上达两小时。
C.他跟父亲一起下崖采岩耳。 D.城里一家饭店向父亲购买岩耳。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回来重新朝家里要钱,是因为他把这个月的生活费超前花光了。
B.第七段画横线句子中“提心吊胆”一词具体地表现了父亲的害怕程度之深。
C.父亲不会为了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果地去采岩耳,是一个爱护自然环境的人。
D.父亲卖岩耳的600元只留下了50元,剩下的全给了他。
10.根据文章内容,请填写表格内容。(4分)
情节 生活费超前花光,回家要钱 陪父亲采岩耳 父亲下午到更高耸陡峭的地方采了一斤多岩耳 ③ 之后对于生活费的态度
情感 无奈 ① ② 沉重 ④
11.文章结尾写“这些贴在万丈崖壁上的‘生活费’,他再也不能轻易就花掉”,请结合全文分析为何他“再也不能轻易就花掉”。(4分)
头可低,腰须挺
柳雪敏
古希腊时候,有人问苏格拉底:“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你知道天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吗?”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说:“3尺!”那个人很疑惑:“我们每个人的个子就有5尺高呢,天与地之间怎么才3尺,那岂不是会把天戳个窟窿?”苏格拉底笑着说:“所以呀,凡是高度超过3尺的人,就要懂得低头。”懂得低头,是一种生存智慧,是一种精神境界。
懂得低头,才能不碰头
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生活中的屋檐,有形的,无形的,随处可见。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高昂着头,势必会碰得头破血流。富兰克林有一次去拜访一位老师,当时的他年轻气盛,踌躇满志,走路从来都昂首阔步。结果,一进门就“咣”的一声,撞在门框上,脑子嗡嗡作响。老师见此情景,问他疼吗,富兰克林不好意思地说:“疼。”老师语重心长地看向他:“ ”适时低头,就是提醒自己,不要骄傲自大,要时刻保持谦逊和敬畏。懂得低头,才能看见自己的渺小和不足,才能永远不失谦逊。
懂得低头,才有机会抬头
有句谚语:退一步才能跳得更远,蹲下去才能站得更高。很多时候,你不低头,日后就抬不了头。低了头,才能有机会重新抬头。南北朝时期,东魏的高洋,尚未称帝,其兄长高澄觊觎高洋妻子的美貌,几次三番想调戏,对高洋能娶到这样的娇妻,心有不服。为了不让兄长心生嫉恨,高洋总是做出一副愚笨木讷的样子,还时常流着鼻涕傻笑,背地里让他的妻子尽量打扮丑一些。后来,高澄被人刺杀,高洋做了丞相。他一改往日痴痴呆呆的憨相,大会文武官员,谈笑风生,即位后,简净宽明,政通人和。懂得低头,就是自己处于低位或弱势时,不跟强手硬碰硬,而是懂得做小伏低,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忍一时风平浪静。识时务者为俊杰,每一个俊杰,都深深懂得低头那一瞬间的迂回之术。这是高瞻远瞩的智慧,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这是海纳百川的襟怀。
懂得低头,头才能越抬越高
五代时,南唐有一位画家,名叫钟隐。他少小成名,画功了得,唯独在花鸟这方面仍有欠缺。后来,他多方打听,得知有一位大师郭乾晖,是画花鸟的名家,于是想去拜师学艺。钟隐听说郭大师家里要买家奴,就灵机一动,把自己装扮成仆人的样子,应聘到郭府去当奴仆。后来,郭乾晖从别处知道了自己家的这个仆人,竟然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画家钟隐,他非常震惊。于是赶紧把钟隐请到书房,对他说:“你为了学画,竟然到我家屈身为奴,实在让我惭愧!多年来,我从不收徒,今天遇到你这样谦虚好学的年轻人,我必须破例成全你,日后你一定会前途无量的。”懂得低头,就是为了目标,要隐藏实力,放低姿态。只有把姿态放低,才能学到真本领,让自己越来越强。这是对目标的执着和虔诚。越执着,越虔诚,越会把头低得更低。因为心中有更高远的目标在牵引,给予人信心和底气。
可能有人会说,一直低头,未免活得有些窝囊。实则不然。低头,低的是姿态,是一时,不是骨气,不是一世。苗家有一种房屋建筑,很有哲学意味。一个不大的屋子里,常常有几十个高低不一的房檐和门槛。平日里,苗家人背着大背篓,出出进进,很少撞到屋檐,或者被门槛绊倒。可是外乡人初来乍到,不是碰到头,就是脚下摔跤。苗家人经常说一句话:“要想在这屋子里行走自如,就必须牢记,头可低,腰须挺。”低头,是为了避开头顶的屋檐,看清脚下的门槛。挺腰,是为了不让背篓里的东西掉出来。人生最好的姿态,大概就是:该低头时,勇敢低头,但一定要清楚,低是为了更高。
俗话说:“智者善屈尊,愚人强伸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适时低头都是一种人生智慧。`低的是头,抬起的是一份坚韧,是一种张力,是一份成熟。
(选自《碧读好书》,有删改)
12.下列材料最适合放在选文中的一项是( )(3分)
A.闻一多昂首挺胸走在示威队伍的前面。
B.爱迪生经千百次实验失败而不改初心。
C.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D.面对秦王威逼,唐雎无所畏惧,拔剑而起。
13.以下哪一句话更适合放在横线处?请说明理由。(3分)
A.人活在世上,要学会适时低头。
B.看吧,忽视头顶屋檐的教训够深刻不?
14.有同学认为文中的三个小标题画蛇添足,没有什么关联性,应该舍弃。结合文段内容,说说你的?思考?。(4分)
15.班上甲、乙两位同学聊起了自己最近的状况,以下是聊天内容,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则聊天内容的?看法?。(4分)
甲:太难了!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听不完的唠叨……哎,我向生活低头了。
乙:别想这么多,累了就休息下,之后再调整心力、整装待发。
(三)古代诗文阅读
书幽芳亭①记
黄庭坚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②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③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④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⑤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⑥,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⑦也。
然兰蕙⑧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⑨,又树蕙之百亩。”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出,莳⑩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
【注释】①幽芳亭:黄庭坚贬居戎州时自建小亭,名为“幽芳亭”。②楚之逐臣:即屈原。③薄丛:荒芜贫瘠的丛林。④不见:不被人知道。⑤萧艾:艾蒿,臭草。⑥蔼然:此指香气轻柔飘逸。⑦含章以时发者:隐藏自己美好的德行,以待时机施展。⑧兰蕙:兰草,蕙草。⑨畹(wǎn):三十亩为一畹。⑩莳(shì):移植、栽种。
16.黄庭坚认为“兰甚似乎君子”,下列选项中“君子”的含义与其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莲,花之君子者也。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7.下列加点的“而”字与“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蹴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B.足肤皲裂而不知(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D.收而攻蕲(司马迁《陈涉世家》)
18.作者先后用“萧艾”“蕙”与“兰”作比较,请分别分析这两处比较的作用。(4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代〕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①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②。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唐代〕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③,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④,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①迥:远。②行杯:传杯饮酒。③坼(chè):分裂,这里指洞庭湖将吴楚两地分隔开来。④无一字:音信全无。
19.以上两首诗中都出现的图景是( )(3分)
A.云月相舞图 B.雁阵高飞图C.湖泊浩渺图 D.关山朔风图
20.两诗均为登楼抒怀之作,诗人心境却不尽相同。第一首诗中诗人登楼远眺,闲适旷达;第二首诗中诗人登上岳阳楼时,又是什么心境呢?请结合诗歌分析。(4分)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九年级的同学已临近毕业,即将告别母校,踏上新的征程。为此,学校组织开展了“青春如诗,岁月如歌”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21.你想参加此次活动中的“难忘的青春”演讲比赛,但你需征得家长的同意。下面是你和妈妈的对话,请在横线上补写相应内容。注意表达得体、连贯、简明。(6分)
你告诉妈妈:①
妈妈说:你现在正是九年级学习的关键阶段,是学习重要还是活动重要?你还是老老实实在家里多做几道题吧!
你向妈妈解释道:② 听完你的话,妈妈点了点头。
22.下面是主持人撰写的活动开场白。序号①—⑥的内容中有两处错误,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①时间的流逝是那样悄无声息,回首往昔,眼前浮现的是同学们盈盈的笑窝和欢闹的画面。②也许,九年级对许多同学的印象是成堆的习题、无休止的考试……③可是,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可曾留意过九年级的美丽?九年级之美在于专注,为了梦想,我们心无旁骛。九年级之美在于执着,为了梦想,我们[JP3]孜孜不倦。④任凭云卷云舒,时光流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箴言永不磨灭。?⑤青?春的欢歌笑语与年少的烦恼无奈编织成了这段如诗的旅程。⑥而今即将分别,不禁心生怅然……
23.为青春喝彩,为青春呐喊。下面不适合作为学校组织的关于“难忘的青春”演讲比赛评分细则的一项是( )(3分)
A.过程中言行得体,尊重对方 B.明确地表达观点,思路清晰
C.着力于锤炼语言,感染力强 D.保持饱满的情绪,语言连贯
五、写作能力(60分)
24.]人生,是一程又一程的旅途。在你人生的旅程中,一定有段难以忘怀的一程。这一程,山高水长;这一程,情深意浓。文化,在这一程展现魅力;国家,在这一程彰显实力。
请以“这一程,真美”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
(1)明确“这一程”的具体经过,“真美”在哪里。
(2)详略得当,叙事要流畅,细节要动人,体验和感悟要富有哲理。
(3)写你最熟悉的内容,有逻辑地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发现、感悟、思考等。
(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5)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答案:
1.略
2 ①装 ②汲取 ③矫
3.(B)【解析】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是贬义词,与语境不符。故选B。
4.①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③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④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⑥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⑦当洪水来袭,北京门头沟处于危难之际,消防指战员临危受命,挺身而出,奋战在抗洪最前线。他们的行为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⑧国庆节期间,小文一家到大西北旅游,当看到秋风乍起、大雁南飞的景象时,小文不由得吟咏起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5.(D)【解析】D.端午节喝雄黄酒,重阳节喝菊花酒,中秋节喝桂花酒。
6.(D)【解析】D.宋江与宋清两人是兄弟且个性不一,不符合题目观点。
7. 示例一:A.简·爱。我从简·爱的经历中获得了直面挫折的力量。面对命运的压迫,简·爱从未屈服,无论是舅母的欺侮、孤儿院院长的冷酷对待,还是罗切斯特已婚事实的打击,她都勇敢面对,最终拥有了自己的幸福。示例二:B.沈琼枝。我从沈琼枝的经历中获得了自尊自强的力量。因不从盐商宋为富,沈琼枝遭到迫害,流落金陵,只能以卖诗沽绣为生。尽管面临许多困难和误解,沈琼枝依然自尊自强,最终以自己的才华和勇气打动县令,赢得了自由。
8.(C)【解析】C.他没有跟父亲一起下崖采岩耳,而是在山顶上等父亲。
9.(B)【解析】B.“提心吊胆”一词体现了他的害怕程度之深以及对父亲在崖壁上采岩耳时人身安全的担忧。
10.
情节 生活费超前花光,回家要钱 陪父亲采岩耳 父亲下午到更高耸陡峭的地方采了一斤多岩耳 ③接过父亲用岩耳换来的生活费 之后对于生活费的态度
情感 无奈 ①担心 ②不解 沉重 ④珍惜
11.①那是父亲冒着生命危险采岩耳换来的钱,来之不易;②岩耳少而珍贵,生长又缓慢,不能不顾后果地采摘,否则会破坏山上的生态;③他懂得了这些钱承载了父母对他的爱,他感到这些钱的沉重。(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12.(C)【解析】C.“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论证了文中的“低头,低的是姿态”“适时低头是一种人生智慧”。
13.示例:A句(1分)。从老师的身份、“语重心长”的语气、后文“适时低头”的表述来看,A句更为沉稳,符合人物身份,也与后文紧密关联(1分)。B句的语气调皮,内容衔接不够恰当(1分)。
14.示例:不能舍弃(1分)。三个小标题是文章的分论点(1分),是递进关系,与其后面的论据融为一体(?1分?),是文章逻辑清晰的体现(1分)。
15.示例:适时低头是为了更好地抬头,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低头”,只能是一时短暂的休憩,应借机调整心力、整装待发,迎来更好的自己。(结合文章内容1分,看法3分)
16.(D【解析】“兰甚似乎君子”与A、B、C项中的“君子”指有才德的人,D项中的“君子”指能行仁政的君主。故选D。
17.(D)【解析】“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中“而”表承接关系。A.表修饰关系;B.表转折关系;C.表修饰关系;D.表承接关系。
18.①作者先比较了兰花与萧艾,它们虽外形相似,但是它们的香气有很大的差异,以此来突出兰花浓郁的香味和美好的德行。②作者又比较了兰与蕙,形象地指出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虽然它们的栽种环境相同,但两者开花的多少与香味浓淡却完全不同。花少,象征低调,不张扬;香味浓郁,则喻君子品性高洁。(一点2分)
【参考译文】如果一个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过其他的士人,那么就称之为国士;如果一个女子的姿色超过其他的女子,那么就称之为国色;如果兰花的香味胜过其他所有的花,那么就称之为国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认为它高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来年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人知道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蕴藏香味,形态美好,但平时与艾蒿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它的香气芬芳,盈满屋舍,这就是所说的隐藏自己美好的德行,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然而兰和蕙的才能和品德不相同,世人很少有能分辨出来的。我自己长期在外做官,于是完全知道兰和蕙的区别。大概兰花好似君子,蕙好像士大夫,大概山林中有十株蕙,才有一株兰。《离骚》中说:“我已经培植兰花九畹,又种下蕙百亩。”因此(我)知道不只是今人,楚人以蕙为贱、以兰为贵很久了。兰和蕙到处都能生长,即使栽种在砂石的地方也枝繁叶茂,如果用热茶水浇灌就香气芬芳,这是它们相同的地方。等到它们开花,一枝干上有一朵花而香气扑鼻的是兰花,一枝干上有五七朵花但是香气不足的就是蕙。虽然蕙比不上兰花,但是与椒相比却远在椒之上。兰花之香被世人认为是国香。[HT]
19.(C)【解析】结合“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诗句可知,两首诗中都描绘了浩瀚的湖水。故选C。
20.杜甫登楼见洞庭湖泊浩渺,分割吴楚,气势盛大,而自己却老病独身,亲友音信全无,内心落寞(2分)。北方边关战事又起,倚栏眺望,诗人却无能为力,只能“涕泗流”,尽显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2分)。
21.①【示例】妈妈,我们学校现在组织“难忘的青春”演讲比赛活动,我想参加。可以吗?
②【示例】妈妈,现在确实是九年级学习的关键阶段,但学习不仅是为了做题,演讲比赛能够培养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老师也告诉我们要提升综合素养,才能适应时代发展。
22.第②句语序不当,修改为“也许,许多同学对九年级的印象是成堆的习题、无休止的考试……”;第③句标点符号有误,应将“心无旁骛”后的句号改为分号。
23.(A)【解析】A.“过程中言行得体,尊重对方”是对辩论赛的评分细则要求,演讲是单人逐个进行的,不存在“尊重对方”的问题。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