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前准备:
准备好默写纸、双色笔、教材和学案
课前检测:5分钟
2分钟记忆:工业革命的影响
2分钟默写
1分钟:小组代表展示
影响
生产力:“蒸汽时代”
生产组织:工厂制度
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VS工业无产阶级
社会生活:城市化进程加快、休闲娱乐、体育运动、文化教育
社会问题: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等
世界联系:日益增强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学习目标】
1.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大机器生产,生产力的巨大进步。
2.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理解工厂和工厂制度(劳作方式)的出现。依据教材概括工厂制度的特点,能够辩证分析工厂制度的影响。
3.理解工厂制度对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的推动作用。
4、阅读史料,多角度辩证分析生产方式变化导致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
二、工业革命引起生活方式的变化
子目关系:
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
学习任务1:阅读教材P25,归纳概括机器大生产的背景及影响?
一、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
背景:
影响:
生产专业化: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
工业革命的推动: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
带来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工厂出现了,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随着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
决定
知识回顾: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纲下P58)
一、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
学习任务2:阅读教材P25-P26,归纳概括工厂制度特点?
假如你是工厂主(资本家)?你如何管理你的工厂,呈现怎样的特点
①时间:为保证机器的昼夜运行,工人实行倒班制。
②管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迫使工人服从管理。
③生产:生产流水线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
④原料: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现代工厂制度建立以来,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分离;例如在一家工厂,老板(资本家)拥有厂房、设备等生产资料,工人(劳动者)只有通过在工厂里按照老板的要求工作,才能获取工资。这种分离也使得资本家能够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重要体现。
要求:自主研做,写在学案上
讨论完善,选出1名代表
代表展示,其他同学质疑补充(展示分值3分,可酌情加减1分。补充优异者可按条加1分)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25-P26和材料(学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工厂制度的影响?
假如你是工厂主(资本家)?作为资本家,这么管理会给工厂带来哪些影响呢?
一、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
材料1:在工厂制度下,近代的标准化生产出现了,它以机器大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十九世纪中期,英国人在机器制造业领域中第一个使用螺纹牙型标准。标准化生产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科学管理。
材料2:工厂制度催生了女性劳动力需要,随着机器的引入和工厂的兴起,大量廉价的劳动力需要催生了对女性工人的需要。
材料3:农业人口非农业化、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设施水平及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材料4:大量的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工厂,成为工人,推动了产业转型。
材料5:在工厂里,工人视为机器,不断地工作,在工人住宅区,房屋简陋,天空浓烟密布,街道狭窄拥挤。在英国,有的工人家庭祖孙三辈挤在一间矮小的房屋里。兰开夏有的工人家“是一间又湿又低的地下室,家具就只有两把旧椅子、一张三条腿的圆桌,一只箱子,没有床,只是墙角有一堆陈麦秸,上面盖有两条脏床单。
积极:①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标准化生产模式诞生。
②促进家庭领域与社会生产领域分化,妇女走出家庭加入社会生产,社会地位提高;
③随着工厂数量和规模的扩大能够进一步,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④促进了经济发展,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人类由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
⑤消极:将工人异化为机器,压抑人性。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尖锐。
合作探究:
(1)背景:
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2)表现:
①兴起——洋务企业:(官方)
19 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民间)
学习任务3:结合教材P26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工厂制度引入中国的背景、表现?
一、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
知识扩展:近代中西方企业的异同点
相同点:
都采用工厂制度和机器生产,推动经济近代化。
不同点:
(1)西方: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属于“内生型”,并通过殖民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传播到世界各地,
客观上推动各国近代化。
(2)中国:中国近代企业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刺激下产生的,属于“外发
型”。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下,肩负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带有
救亡图存的色彩。
一、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
假如你是工厂主(资本家)?在资本家看来轰鸣的机器声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它能带来无穷的财富……不仅仅在生产方面,社会生活也被这场工业革命深刻的改变了!
积极影响:
1、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2、交通运输业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
3、促进乡村的改变。
4、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
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消极影响: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都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
二、工业革命引起生活方式的变化
学习任务4:阅读教材P26-P28,归纳概括出工业革命对生活方式产生哪些影响?
1、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B
2、据记载,以机器为核心的工厂曾引起了激烈的武装抗议。1811-1816年间,英国爆发了卢德运动。手工业工人认为机器是他们低工资和失业的罪魁祸首,他们结成组织,捣毁纺织机器。在被镇压后,运动很快销声匿迹。这表明( )
A.英国工厂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
B.工业化进程中阶级矛盾有所激化
C.手工业工人不能接受技术革新厌
D.工人们追求建立平等公正的社会
B
D
3、(2022·湖南卷)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机器大生产导致了小农经济破产
B.个体手工业阻碍机器大生产发展
C.“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
D.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
4、(2022·广东卷)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
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
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B
5、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重要企业,其章程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总经营业务。这段材料反映了( )
A.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
C.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主要来自民间资本
D.近代企业制度在洋务民用企业中有所显现
D
6、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这主要反映了( )
A. 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 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
C. 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
D. 工厂制度下对生产组织形式的优化
D
7、19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职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这表明( )
A.工人权利缺乏保障 B. 使用童工现象普遍
B.工厂制度效率低下 D. 工人工资明显减少
A
8、范旭东是民国时期的“化工大王”。他认为:“做首领的人,不着重运用头脑,促进全局,而运用手脚,料理日常公事,效能必不会提高。”他在天津永利碱厂中注重财务管理和建立分科层制度,并实行每天八小时工作制,提高了企业效益。据此可知,范旭东( )
A. 推动了工厂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B. 是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代表人物
C. 以挽救民族危亡为主要出发点
D. 借鉴了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
D
9.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拓,大西洋沿岸地区“手工工场不论在哪一生产部门出现后,几个月内就使成千上万个封建手工业行会或独立的小手工业破产”。材料表明( )
A.欧洲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B.新航路开辟造成西欧国家实力衰退
C.价格革命已经深入手工业部门
D.商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D
10、18世纪后半期,韦奇伍德的陶瓷不仅迅速占据了英国市场,而且不到20年就将中国瓷器逐渐挤出欧洲,其出口率达到总销量的80%。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通用部件标准化生产
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制陶业工厂制的建立
D.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
C
11.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B
12.史料记载: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这反映了( )
A.经济活动影响着政治地位的变化
B.经济发展引起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C.工业革命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大机器生产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