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为人民服务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2 为人民服务 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8 19:5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10 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目标: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积累掌握重点字词句。
2.理解并分析文章的主要
内容。
3.初步感知演讲稿(议论
文)的特点。
毛泽东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1893年12月26日生于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
1944年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张思德举行了追悼会。毛主席亲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下午1时以后,毛主席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祭台,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不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
——1944年9月21日,《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以新闻稿的形式在延安《解放日报》第一版上发表。 ——1945年4月,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被鲜明地概括为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并写进“七大”报告。 ——1945年9月,毛泽东同志给《大公报》题词:“为人民服务”。 ——1953年,《为人民服务》正式成文,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张思德:小名谷娃子人,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加入红军。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 1935年,他跟随红军退出根据地,开始长征,负过伤。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共产党,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张思德接受上级的烧炭工作。 9月5日带领4个战士到安塞县烧炭。中午时分,窑洞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
张思德简介
hóng
鸿毛 鼎 铭
追悼会 哀 思
dǐng míng
dào
āi sī

zànɡ
本义是人死后用草覆盖埋葬,后指用棺木将死者埋入土中。
“死”写扁点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这是“丿”,不要写成“丨”
丿

不要多加“一”

tài
不要写成“水”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泰山
五岳之首。
本文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巍峨的泰山一直是我们向往的地方。
课文中有一些难理解的词语,你能理解吗?
鸿毛
大雁的毛。
本文比喻事物微不足道。
有的人认为有些事轻于鸿毛,便不去做。
五湖四海
泛指全国各地。
本文指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上大学的哥哥说他们班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
解释下列词语:
固有:
泰山:
鸿毛:
精兵简政:
五湖四海:
死得其所:
寄托:
哀思:
追悼:
本来有的。固:本来。
山名,在山东省。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大雁的毛。比喻事物微不足道。
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本文指全国各地。
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所,处所,地方。
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种事物上)。
悲哀思念的感情。
怀念死者,表示哀悼。
◆思考讨论:
演讲的听众是谁?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
◆思考讨论:
演讲的听众是谁?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
听众是根据地的军民。
围绕的中心是:为人民服务。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我们应该追悼他,学习他,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分五层讲;意思分别是:
1、指出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队伍中的一员。
2、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3、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指出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5、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托哀思,团结起来。
第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
句与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别说队伍的性质、任务 、这次追悼的人物。
有三句。
并列关系。
1、中心句: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小结: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
1、这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
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
通过举例(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例子)加以论述。
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第三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这个条件,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
3、每句说的是什么?
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紧密。先讲不 怕批评再讲不讲究批评的对象和方式方法。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1、“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2、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
3、分两层并概括各层层意
4、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个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说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目标取得全民族的解放。因为我们的目标 是为人民服务。
1、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开追悼会的制度是什么?)
不管是谁死了,只要他是做过一些的益的工作,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2、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
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品味语言:
1、谈谈加点词的含义: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是为着人民解放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找一找文中关联词,谈谈这些关联词作用。(第三段为例)。


”完全“,就是百分,也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间,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


一、第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句与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将“人固有一死,或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译为现代文。为什么毛泽东同志说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
三、第三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有三句;分别说队伍的性质、任务 、这次追悼的人物; 并列关系。
答: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因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死的。
答: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事例论证法: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例子。
四、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个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说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答:目标是彻底地、完全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因为我们的目标 是为人民服务。
五、第五段说到开追悼会的制度是什么?开追悼会的目的是什么?
答:不管是谁死了,只要他是做过一些的益的工作,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目的是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本文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中心思想
《为人民服务》背后的真实故事
1944年9月21日,在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上,发表了根据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同志的会议上所作的讲话整理的文章《为人民服务》。60年过去了,但“为人民服务”这5个光辉大字,却愈发显示出永恒的魅力!毛主席参加一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并即席讲话半个多小时,肯定是有着深远思考的。张思德是毛主席内卫班战士,毛主席不仅认识和了解张思德,而且在张思德调到内卫班之前,毛主席同张思德有过两次不寻常的邂逅。
飞身顶大梁惊动毛主席
一次是1942年春天,上级决定在杨家岭建一座大礼堂。施工发生危险时,张思德一个箭步冲过去,飞身跨上架顶,用肩头死死顶住大梁,使梁下的工人和战士避免了一场大祸。这时,战友们也跟着张思德冲上去了,张思德眼尖手快,他从战友手中要过斧头,“啪、啪、啪”几下,只听见“咔”的一声,大梁牢牢地对准柱榫,可是当张思德抡最后一斧头时,由于用力过猛,一个趔趄从架子上摔下来。“班长,张思德!”工人和战友们不约而同地大喊起来……这喊叫声,惊动了正好路过这里的毛主席。毛主席快步如飞地走过来。一见是一位战士摔伤了,便立即指示派人去枣园请医生过来,并高声地说:“决不能有一分一秒的耽误!”几位战士按毛主席的吩咐,把受伤的张思德抬到毛主席的窑洞里。当把张思德抬到毛主席的躺椅上时,毛主席仔细一看,认出了是张思德,便亲切地叫了一声:“老朋友,是你呀,张思德同志!”
冰窟窿推车感动毛主席
战士们很纳闷,毛主席咋就知道张思德的名字呢?原来,在此之前,由于“推车”一事,张思德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是一年前冬天的一个上午,张思德一行3人,从杨家岭前往新安场,途中路过石砭时,他们见毛主席的小汽车正陷进磨沟的冰窟窿里,张思德和另两位战友立即跑去推车。这时,毛主席和警卫员也下了车,他们5人都在用力推车,可是,只见车子后轮在冰上原地打转,没有向前挪动一点点。张思德见此,立即把鞋袜一脱,跳进冰水中,两手抱起大石头,对准车轮前的冰坨子猛砸,又喊旁边的战友搬一些小石头来,把冰坨子砸碎,将碎石头垫在车轮子底下。
冰窟窿推车感动毛主席
司机见车轮子前已垫起了一层碎石子,便将车子发动,“咕咚”一声,车轮子便从冰窟窿中滚了出来,顺利地上了路。毛主席用双手一边给张思德暖和冻红了的手,一边叫大家给他搓腿,以防冰水把脚冻坏。毛主席细细地端详了张思德几眼,问了张思德的名字,从怀里掏出笔记本,把张思德的名字记在本子上。临走时,拍了拍张思德的肩膀,风趣地说:“小同志,你是见路不平,舍身相助,这种精神,值得学习哩!”
因张思德事迹的触发,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加清晰更加完善起来。后来,毛主席就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倡导推广到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去了。
1、完成导学案1、2页。
2、背诵课文。
3、搜集与积累“为人民服务”的英雄模范人物及其事迹。
(九八年抗洪公益歌曲) 泥巴裹满裤腿 汗水湿透衣背 我不知道你是谁 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 为了春回大雁归 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 望穿天涯不知战友何时回
你是谁 为了谁 我的战友你何时回 你是谁为了谁 我的兄弟姐妹不流泪 谁最美谁最累 我的乡亲我的战友 我的兄弟姐妹
祖海--为了谁.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