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模拟测试(一)(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模拟测试(一)(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9 21:4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模拟测试(一)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 18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 )(3分)
A.胡同(tòng) 疮疤(chuāng) 哀悼(dào) 奔丧(sāng)
B.骷髅(kū) 晌午(shǎng) 憎恶(zèng) 琐屑(xiè)
C.涎水( xián ) 守寡(guǎ) 颓唐(tuǐ) 糟糕(zāo)
D.取缔( dì) 粗拙(zhuō) 诘问(jié) 惦记(diàn )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门槛 愧怍 霹雳 情有可圆
B.掳走 震悚 剪裁 从容不迫
C.猝然 攥紧 惶急 穷困潦倒
D.尴尬 伛偻 自矜 爬山越岭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B.先是跳一级台阶,蹦、蹦、蹦!后来,我就跳二级台阶,蹦、蹦!再后来,我跳三级台阶,蹦!
C.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D.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
4.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B.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干干净净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C.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D.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将“发挥”改成“发扬”。
B.可是我害怕得模糊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将“模糊”改为“糊涂”。
C.宋词或许可能是一杯谁喝谁醉的美酒。
删掉“或许”或“可能”。
D.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学校决定举办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征文。
在“征文”后加“活动”。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
B.《台阶》是当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说,小说以“台阶”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位父亲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建成了九级台阶的新屋的故事。
C.《老王》的作者是杨绛,她的散文集有《杨绛散文》。沈从文是她的丈夫,其小说代表作是《围城》,学术著作有《谈艺录》《管锥编》等。
D.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之一。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 20~21题。(4分)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7.本诗一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2分)

8.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12分)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 ”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 ”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公亦以此自矜 ( )
(2)但微颔之 ( )
(3)及守荆南回 ( )
(4)岂汝先人志邪 (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尔安敢轻吾射 安能辨我是雄雌
B.但微颔之 但当涉猎
C.睨之,久而不去 旦辞爷娘去
D.但手熟尔 尔安敢轻吾射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分)

(2)坐客罔不叹服。(2分)

12.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2分)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那年我12岁。那是家里很不顺的一年,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道。先是祖父去世;然后父亲在工作中受伤,中指被车床绞断;随后是哥哥闯了祸,和几个小混混一起偷铁被派出所抓去,坐了班房还要罚款;紧接着是姐姐被一个男人欺骗了感情,整日里神情恍惚。这些事情几乎是一起涌过来的,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的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②父亲在医院里并不知晓家里发生的其他变故,母亲刻意提醒我们,因为祖父的去世,父亲的心情一直没有缓过来,所以家里的事情必须对他隐瞒,让他安心养伤。
③母亲把亲成朋友甚至邻居家蹚了个遍,总算凑够了钱交了罚金。毕竟偷盗数额较小,派出所一通教育之后,就把哥哥放了回来。母亲并没有立即打骂,只是让他跪在院子里思过。哥哥双膝跪着,心却直挺着,倔强地吸着嘴不肯服软:“我去偷东西,不也是寻思着给弟弟妹妹们买点儿好吃的吗?
④“就是饿死,也不能白拿别人东西,何况是偷!”母亲终于爆发,气得脸色惨白如月,“人要清清白白,你就在这月亮地里好好反省反省吧。”
⑤那晚的月光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
⑥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要去医院给父亲送吃的,很远的路,我和母亲走走停停。
⑦歇脚的当口儿,我看见母亲对着夜空轻叹了一口气,仿佛是对上苍许着愿望,又仿佛是在向无边的黑夜倾诉着憋闷和委屈,眼角似乎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母亲毕竟是女人,太多的事让她有些难以承受,可是她坚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⑧乌云一层一层压过来,有些让人室息。母亲也一直沉默着,让人不免担心一个闪电会不会将我们引爆。我想牵个话头出来,可是张开的嘴却被一阵风塞住。
⑨忽然间,天上的乌云裂开一个缝隙,月亮像获得自由的鸟儿,“嗖”一下窜出来!一缕一缕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母亲终于露出一丝笑容。“‘黑蘑菇’总有散开的时候。”并催促我说,“快,咱就一直跟着月亮走。”
⑩人生是由各种烦恼的碎片组合而成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断拼接的过程。人生中那些艰难之事,于我早已不再新鲜。每每历经苦之风暴来袭,我都不会选择躲闪,而是勇敢地扎进去。我记住了母亲的那句话,也相信乌云总有散开的时候,月亮出现,一切就都有了转机和希望。
跟着月亮走吧。
这些年,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母亲总是喜欢在月亮地里对我们进行说教。母亲的“月光疗法”对我们健康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殊不知,母亲才是最温暖、最贴心的那缕月光,我们一生都栖息在她的光华里。
母亲用强大的母爱叮嘱我,一切烦忧都不必过于介怀。跟着月亮走吧,自会走到柳暗花明处,自会走到鸟语花香间。
13.文章围绕母亲的“月光疗法”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14.请赏析第①段加点词语的妙处。(3分)
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的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15.请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⑨段画横线句子的作用。(3分)
一缕一缕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
16.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17.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___________________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3分)
18.赏析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3分)
19.结合全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4分)
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20.“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一个句子。(4分)
示例:“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四、作文(40分)
21.按照要求作文。(40分)
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的有许多许多……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②可以选择你最能够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