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单元测试 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单元测试 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9 16:1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单元测试
1.16世纪,随着新的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法国遂成为复兴研究罗马法的中心。这一转移对罗马法的“世界征服”是至关重要的。启蒙思想家高举“民主、自由、平等”之大旗,以自然法理论为武器,同中世纪以来占据统治地位之神学政治论相抗衡。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为保住大革命胜利果实,在拿破仑直接领导下,《法国民法典》终于诞生了。据此推断,《法国民法典》( )
①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③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
④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如表是是罗马法留在今天的遗产(部分),据此可知,罗马法( )
罗马法遗产在今天内容或影响
陪审制度 仍是现代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保护人制度 现代律师制度的起源
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其法则体现了理性平等正义的思想
A.旨在维护奴隶主利益 B.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的方向
C.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 D.提供了现代法律制度的借鉴
3.汉代《贼律》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其县官脯肉也,亦燔之。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臧(赃),与盗同法。”《唐律疏议》也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上述史料反映了( )
A.古代政府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 B.汉唐政府推行严厉的抑商政策
C.中国古代商人见利忘义问题突出 D.汉唐时官商勾结市场秩序混乱
4.据史料记载,汉代任命品行高尚的人担任三老并颁布“乡约”。明初,朱元璋颁布了“六条圣谕”,要求民众“孝敬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清顺治九年,在明“六条圣 谕”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充实。这表明,封建王朝( )
A.注重道德教化 B.重视基层政权建设
C.加强中央集权 D.强化儒学正统地位
5.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外事裁判官,处理问题基于一系列对所有人都要一致的原则,这些原则因此被称作“万民法”。由此可见,“万民法”( )
A.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成果 B.是帝国对外扩张的产物
C.取代公民法成为主要法律 D.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
6.如图为秦律中的有关规定。据图可知,秦代( )
A.改变了官方的统治思想 B.注重维护儒家的伦理道德
C.确立了严密的法律体系 D.积极塑造基层社会新风貌
7.和汉唐相比,南宋亡国时,臣子慕义,相率蹈节,矢不奴异族者众。门人故吏“与崖山倾覆死忠死节之仁 人志士”“几无可胜计"。造成南宋忠义死节之士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宋代理学的熏染 B.儒学思想佛教化
C.元朝的四等人制 D.商品经济的发展
8.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了无数重整山河的壮丽诗篇,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下列人物属于这一群体的是( )
A.孟泰 B.何凤山 C.杨善洲 D.范旭东
9.恩格斯指出“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据此可知恩格斯认为罗马法( )
①是研究古代西亚历史的重要资料
②维护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③对西方的法律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④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下表是关于唐代法律案件的相关记载。这说明唐朝
(冯甲在亲丧期间)朝祥暮歌,是亵于礼,以哭止乐,斯慰所怀。诉词既款服终,言讼请依科断 敦煌卷子伯2593号
柳公绰,长庆中为刑部尚书,京兆府有姑以小过鞭其妇至死,府上其狱,郎中窦某断以偿死,公绰曰:“尊殴卑,非斗也且其子在,以妻而戮其母,非教也。”竟从公绰所议 《册府元龟》
绰曰:“尊殴卑,非斗也且其子在,以妻而戮其母,非教也。”竟从公绰所议绛州孝女卫氏…其父为乡人卫长则所杀…及长,以砖击杀之…(唐太宗)嘉其孝烈,特令免罪 《旧唐书·烈女传》
A.司法呈现礼法结合的特点 B.统治者遵循明德慎刑的原则
C.国家专注儒学的教化功能 D.道德品质是选官的重要标准
11.罗马共和国后期,万民法逐渐兴起。罗马帝国初期,以盖尤斯为代表的法学主流思想往往将自然法与万民法并列,在他们对法的分类里仅有自然法(万民法)与公民法之分,并认为“自然法(万民法)是自然教导一切动物(包括人)的法律”。这说明( )
A.罗马居民地位趋于平等 B.罗马社会的危机不断暴露
C.法律发展折射社会变迁 D.自然法与公民法存在冲突
12.罗马共和国时期,一般贪污贿赂(危害国家利益)按民法计算,只能处以罚款,最多予以流放;而对些债务处理,却采用司法镇压,如在《十二铜表法》中,有给债务人戴“足枷或镣铐”以及“债务人得被砍成碎块”的规定。这主要反映了罗马法( )
A.与公法相比更加注重私法 B.注重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C.私法内容已经比较完善 D.带有古老落后的习俗
13.查士丁尼组织编纂了一部供青年人学习法律的法典:《法学阶梯》。这本书中强调: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别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这表明罗马法( )
A.保证了社会的诚信和公正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否定了奴隶制对人的压迫 D.有利于社会关系的调节
14.1962年3月,毛泽东针对公安工作指出:“刑法需要制定,民法也需要制定,没有法律不行”。1964年7月完成了民法草案(试拟稿)。这反映出( )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B.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
C.依法治国方针正式形成 D.“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
15.罗马法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但也有一些内容有其局限性。下列罗马法的原则体现局限性的是( )
A.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B.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C.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
D.如果形式没有得到遵守,或者没有完全遵守,就不产生任何法律后果和法律效力。
16.材料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榜样,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让我们学习榜样、汲取力量,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华网评《从榜样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中国精神”主要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下列表中选项内容作为“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与地图中其发源地的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17.2020年5月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下表为新中国编纂民法典重要阶段及发展状况简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阶段 民法典编纂状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世纪初 进入21世纪,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对新中国民法典的曲折发展历程做出合理解释。
参考答案:
1.B2.D3.A4.A5.D6.D7.A8.A9.C10.A11.C12.B13.D14.B15.D16.C
17.五六十年代,两次中断。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受政治运动的干扰。
七八十年代,第三次起草,颁布民法通则。1979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刚起步,国企改革尚未开始,各种民事关系尚未定型,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也不明确;1985年后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客观上需要调整各种民事关系。
九十年代,制定相应的单行法。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解放了思想,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十四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也有了较大发展。
二十一世纪初,起草加快并编纂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中国加入WTO,适应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