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化学试题
1.(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实验安全提示 是确保实验室操作安全的重要措施。下列实验安全提示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A.护目镜 B.洗手
C.用电 D.锐器
【答案】C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该图标表示护目镜,不符合题意;
B、该图标表示洗手,不符合题意;
C、该图标表示排气扇,符合题意;
D、该图标表示锐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各图标的名称分析。
2.(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中国“天宫”空间站中的梦天舱燃烧科学柜采用a作燃料成功实施首次在轨点火实验。a完全燃烧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参与反应的a和b分子的个数比为1:1
C.a分子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
D.反应生成c、d的质量比为11:9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a与b分子的个数比为1:2,符合题意;
C、a的化学式为CH4,a分子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不符合题意;
D、反应生成c、d的质量比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B、根据图示写出反应方程式,由方程式确定分子个数比分析;
C、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原子个数比分析;
D、根据物质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比分析。
3.(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汕尾盛产的紫菜是一种硒含量丰富的食品。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7g B.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
C.硒原子的中子数为34 D.硒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7,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B、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硒原子序数=质子数=34,符合题意;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硒原子中子数≈79-34=45,不符合题意;
D、硒元素名称带“石”,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分析;
B、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分析;
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D、根据名称带“石”属于非金属元素分析。
4.(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维生素C(C6H8O6)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D.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0.9%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由维生素C化学式可知,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维生素C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每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5.(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过氧化钙(CaO2)作为供氧剂,能增加水中溶解氧,改善水质,常用于鱼池急救、越冬等。过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A.+4 B.0 C.-1 D.-2
【答案】C
【知识点】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过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设氧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1。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分析。
6.(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在科学实验中,科研人员在20℃、1个标准大气压和其他一定的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水就可以结成冰,称为“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冰”是一种混合物
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D.结成“热冰”后,水分子停止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热冰”由水的固态,只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在20℃、1个标准大气压和其他一定的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水就可以结成冰,称为“热冰”,改变条件,“热冰”可能会融化,不符合题意;
C、“热冰”与水状态不同,均是由水分子构成,分子构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符合题意;
D、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结成“热冰”后,水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分析;
B、根据热冰的形成条件分析;
C、根据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分析;
D、根据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分析。
7.(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滴加液体 B.量取液体
C.检查气密性 D.倾倒液体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8.(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对下列家务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B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
C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氧气易溶于水
D 使用煤炉时,用扇子往炉中扇风 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是厨余蔬菜、果皮垃圾经过一段时间发生缓慢氧化后腐烂变成天然的肥料,不符合题意;
B、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采用的是隔绝氧气使油熄灭的原理,不符合题意;
C、氧气不易溶于水,符合题意;
D、 使用煤炉时,用扇子往炉中扇风,能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氧气,使煤炉燃烧更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垃圾堆肥发生的缓慢氧化分析;
B、根据隔离氧气的灭火原理分析;
C、根据氧气的不易溶解性分析;
D、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
9.(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易晾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B.液化石油气被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间间隔变小
C.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D.金刚石硬,石墨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易晾干,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不符合题意;
B、分子间存在间隔,液化石油气被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水结成冰,分子也不会停止运动,符合题意;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10.(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加强安全学习是同学们的一项必修课。下列措施不当的是
A.发现煤气泄漏立即点燃打火机检查
B.人居社区配制消防设备和设置消防通道
C.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
D.加油站、面粉厂附近严禁烟火
【答案】A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1.(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2024年12月22日,恩平温泉半程马拉松鸣枪。志愿者准备了氯乙烷喷雾剂(主要成分为C2H5Cl)以防运动损伤。下列有关氯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三种元素组成 B.含有8个原子
C.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4:5 D.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氯乙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符合题意。
B、氯乙烷是由氯乙烷分子构成的,1个氯乙烷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C、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5,不符合题意。
D、氯乙烷中碳、氢、氯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1×5):(35.5×1)=24:5:35.5,则氯元素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C、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12.(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化工生产中常利用碳酸钙、碱石灰等作为吸收剂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处理。实验测得燃煤(含S等)烟气中SO2的含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ppm是一种浓度的表示方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燃煤产生SO2的化学方程式是为S+O2SO2
B.碱石灰的脱硫效果比碳酸钙好
C.延长时间至500s可使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效果更好
D.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三次实验中原煤的质量需相同
【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
【解析】【解答】A.煤中含有硫,硫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SO2,化学方程式为S+O2SO2,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可知,原煤/碱石灰对应的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是最低的,表明碱石灰对二氧化硫的吸收效果比碳酸钙好,不符合题意;
C.由图示可知,在300s时原煤/碱石灰中二氧化硫论题为0,则延长时间到500s,也不能改变吸收二氧化硫的效果,符合题意;
D.对比实验需保证变量的唯一性,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三次实验中原煤的质量必须相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分析;
B、根据图示确定碱石灰、碳酸钙的脱硫效果分析;
C、根据碱石灰300s二氧化硫浓度降低至0分析;
D、根据对比实验的变量的唯一性分析。
13.(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甲醚被誉为“21世纪的新型清洁、高效燃料”,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可用作公交车燃料,甲醚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四种物质都由原子构成
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数目均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23:27
D.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保持不变
【答案】C
【知识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由图示可知,图中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方程式为CH3OCH3+3O22CO2+3H2O,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改变,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C、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12×2+16+1×6):(3×18)=23:27,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有单质参与,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不为0,该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所给物质由分子构成分析;
B、根据所给图示确定方程式,由方程式确定分子个数分析;
C、根据物质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比分析;
D、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不为0分析。
14.(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如图是我们学过的四种制取氧气途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绿色化学的理念,途径①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
B.利用途径②制取氧气,氧气应在电源正极收集
C.实验室利用途径①和③制取氧气所用装置相同
D.四种途径制取氧气都是分解反应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电解水实验;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15.(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1个二氧化硫分子:SO2
B.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金属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
D.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H
【答案】A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解析】【解答】A、化学式表示一个分子,1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为SO2,符合题意;
B、氖原子的质子数为10,核外电子数也是10,结构示意图为:,不符合题意;
C、金属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0,表示为,不符合题意;
D、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表示为H2,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学式表示一个分子分析;
B、根据氖原子质子数=电子数=10分析;
C、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分析;
D、根据氢分子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分析。
16.(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学习小组开展实践活动,利用图1装置完成了制备气体的探究。
(1)仪器a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若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则收集装置可用 (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C装置相对于A装置在制取气体时的优点是 。
(5)实验室可用图2装置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实验时,分别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注入盛有催化剂的小试管中,测量并记录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实验数据只需记录产生的氧气体积
b.实验中所用MnO2、CuO的质量相等
c.实验过程中发现U形管内右侧液面上升说明过氧化氢分解吸收热量
【答案】(1)长颈漏斗
(2)B;E或F;
(3)F;
(4)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5)b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由图示可知,仪器a为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所以发生装置选B;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方式可选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故收集装置选择E或F;
(3)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可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装置可选F,气体从n口进入,空气从m口逸出;
实验室使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的方式制取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
(4)由于C装置中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可通过将干燥管浸入或移出烧杯中的液体的方式随时分离,所以C装置相对于A装置在制取气体时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5)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实验数据需记录产生的氧气体积和时间,故a不正确;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实验中所用MnO2、CuO的质量必须相等,故b正确;实验过程中发现U管内右侧液面上升,说明过氧化氢分解放出热量。故c不正确。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原理及发生装置特点,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可溶于水,实验室使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的方式制取二氧化碳分析;
(4)根据能控制药品接触和分离的操作可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分析;
(5)根据有气体生成的变化可通过比较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时间或比较相同时间产生气体体积, U形管内右侧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压强增大分析。
(1)由图示可知,仪器a为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所以发生装置选B;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方式可选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故收集装置选择E或F,故填B;E或F;;
(3)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可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装置可选F,气体从n口进入,空气从m口逸出,故填F;
实验室使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的方式制取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4)由于C装置中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可通过将干燥管浸入或移出烧杯中的液体的方式随时分离,所以C装置相对于A装置在制取气体时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故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5)a、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实验数据需记录产生的氧气体积和时间,故A不正确;
b、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实验中所用MnO2、CuO的质量必须相等,故B正确;
c、实验过程中发现U管内右侧液面上升,说明过氧化氢分解放出热量。故C不正确。
综上所述,故选b。
17.(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不考虑棉花)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搭建A装置时,需要调整试管的倾斜角度,可松开 (选填“”、“”或“”)处的螺丝,待调整后再拧紧。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集满时应观察到 。
(3)实验室若选用C装置作为制取的发生装置,其优点是 ;写出实验室制取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G装置收集,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4)乙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 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是)和水在常温下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非常剧烈,且会放出大量的热。为得到平稳的气流,收集较纯净的乙炔气体应选择的制取装置为 (填装置字母)。
【答案】(1)试管
(2);K2;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
(3)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a
(4)BE或BF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试管。
(2)A装置为加热固体的反应,且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适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铁架台上的K2螺丝是调节试管倾斜程度的,所以搭建A装置时,需要调整试管的倾斜角度,可松开K2处的螺丝,待调整后再拧紧;
F装置为排水法收集装置,集满时应观察到的现象是: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
(3)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活塞开关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当打开活塞时,长颈漏斗中液体下流与多孔隔板上固体接触,反应开始;当关闭活塞时,由于大气压的原因,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多孔隔板上固体分离,反应停止;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G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a口通入。
(4)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反应为固液常温反应,且反应比较剧烈,则发生装置选B,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而控制反应速率;
乙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收集装置选E或F。
【分析】(2)根据A装置为加热固体的反应,且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适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分析。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根据铁架台上的K2螺丝是调节试管倾斜程度的分析。
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3)根据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活塞开关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分析。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G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a口通入分析。
(4)根据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而控制反应速率分析。
根据乙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选择收集装置。
(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试管。
(2)A装置为加热固体的反应,且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适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铁架台上的K2螺丝是调节试管倾斜程度的,所以搭建A装置时,需要调整试管的倾斜角度,可松开K2处的螺丝,待调整后再拧紧;
F装置为排水法收集装置,集满时应观察到的现象是: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
(3)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活塞开关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当打开活塞时,长颈漏斗中液体下流与多孔隔板上固体接触,反应开始;当关闭活塞时,由于大气压的原因,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多孔隔板上固体分离,反应停止;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G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a口通入。
(4)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反应为固液常温反应,且反应比较剧烈,则发生装置选B,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而控制反应速率;
乙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收集装置选E或F。
18.(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蛋雕”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尝试创作蛋雕作品。
【查阅资料】蛋壳的主要成分是。
【操作步骤】【操作分析】
(1)作画步骤中用金属丝在裹蜡的蛋壳上画出图案,使刻痕处蛋壳裸露,说明石蜡的硬度 。
(2)蚀刻步骤中用滴管吸取适量盐酸滴在刻痕处,可观察到刻痕处有 。
【拓展分析】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质量分数
(3)①某同学选择图1标号为 的仪器组装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先在锥形瓶中装入15g鸡蛋壳碎片,然后向 (填仪器名称)中加入80g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鸡蛋壳中除外的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装置中的反应剩余物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②鸡蛋壳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依据图2中数据分析,生成的质量为 。
③该鸡蛋壳中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④下列情况会导致鸡蛋壳中碳酸钙质量分数测量值偏小的是 (填标号)。
A.鸡蛋壳滴加盐酸过量 B.鸡蛋壳碎片太大未反应完
C.锥形瓶中有水蒸气随二氧化碳逸出 D.鸡蛋壳未晾干,有残留的水
【答案】比较小;小气泡产生;abg或fbg;长颈漏斗;;4.4;解:设15g鸡蛋壳碎片中的质量为x,答:鸡蛋壳中的质量分数约为66.7%;BD
【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用金属丝在裹蜡的蛋壳上画出图案,使刻痕处蛋壳裸露”,说明石蜡的硬度比较小;
(2)“滴管吸取适量盐酸滴在刻痕处”,刻痕处蛋壳裸露,所以盐酸与蛋壳(碳酸钙)接触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制二氧化碳是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所以选择abg或fbg装置;反应先加入固体,然后将盐酸倒入长颈漏斗中;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由图示可知,反应前质量为95g,反应后质量为90.6g,质量减少的部分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95g-90.6g=4.4g;
详解见答案
A、鸡蛋壳滴加盐酸过量,碳酸钙完全反应,不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
B、鸡蛋壳碎片太大未反应完,会导致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偏小,从而计算出的碳酸钙的质量偏小,测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C、烧杯中部分水蒸气随二氧化碳逸出,会导致测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从而计算出的碳酸钙的质量偏大,测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
D、鸡蛋壳未晾干,有残留的水,会导致称取的鸡蛋壳的质量偏小,计算出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小,测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分析】(1)根据石蜡的硬度比较小分析;
(2)根据蛋壳和盐酸反应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制取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由此选择所需仪器,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减少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由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由此计算碳酸钙质量分数,收集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小或反应物未完全反应等会使结果偏小分析。
19.(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某兴趣小组以“生命之源水”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水的蒸发
(1)如图反映烧杯内的水在不同温度下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则时烧杯内对应的微观示意图为___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任务二】探究水的电解
如图是兴趣小组利用注射器改装的电解水实验装置。两支注射器排尽空气后,均吸取20mL氢氧化钠溶液,接通电源。
(2)实验中观察到两支注射器内均有气泡产生,且左侧液面下降得比右侧液面快,经检验气体成分后,可推知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任务三】探究影响电解水速率的因素
以收集20mL氢气为标准,记录时间和收集氧气的体积,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温度/℃ 15 15 15 30 45
外加电压/V 6 9 12 6 6
氧气/mL 9.9 10.0 9.0 9.6 9.7
时间/s 54.6 23.4 15.0 46.2 35.4
(3)实验①②③可探究________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欲探究温度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组是________(填实验序号)。
(4)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写1点)。
(5)除上述因素外,影响电解水速率的因素还有________(写1点)。
【答案】(1) A
(2) 氢元素和氧元素
(3) 外加电压 ①④⑤
(4) 其他条件相同时,外加电压越大,电解速率越快(或反应温度越高,电解速率越快)
(5) 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合理即可)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
【解析】【解答】(1)温度越高,蒸发越快,与20℃时对应的微观示意图相比,50℃时对应的微观示意图为A。
(2)实验中观察到两支注射器内均有气泡产生,且左侧液面下降得比右侧液面快,左侧产生的气体为氢气、右侧产生的气体为氧气,该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实验①②③的温度相同,外加电压不同,可探究外加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实验①④⑤的外加电压均为6V,且温度互不相同,可用于探究温度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
(4)由表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外加电压越大,电解速率越快;反应温度越高,电解速率越快。
(5)除温度和外加电压外,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也可影响电解水速率(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分子间间隔随温度升高间隔变大分析;
(2)根据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析;
(3)根据所给各实验条件确定出变量,由此得出影响速率的因素分析;
(4)根据表中所给数据分析;
(5)根据反应物浓度会影响反应速率分析。
20.(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某实践活动小组在老师带领下,对空气质量检测等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式学习活动。
活动一:了解空气质量指数所表示的含义
【思考分析】
(1)下图是该小组所在地区某日的空气质量情况,其空气质量状况为 (填“优”“良”或“轻度污染”)
活动二:认识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
【查询网络】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系统可实时、准确地检测室外空气污染物、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2)太阳能板工作时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
活动三:调查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
观察并记录某段时间显示的数据如下表
二氧化氮(μg/m3) 臭氧(μg/m3) 一氧化碳(mg/m3)
22 158 1.3
(3)除显示器显示的内容外,还需要检测的空气污染物有 (写一种)。
活动四:进行实践
同学们对工厂附近的空气质量感到好奇,调研发现该工厂为了获得充足的能量。长期采用燃煤技术。于是同学们猜测该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4)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收集一瓶该工厂的废气,加入 ,振荡。 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
活动五:提出空气质量改进方案
(5)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在校园中能做什么? (写一条)。
【答案】轻度污染;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二氧化硫;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节约用电
【知识点】绿色化学;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1)根据图示信息,数值为108,属于轻度污染。
(2)据图可知,太阳能板工作时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3)表中只有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还需要检测二氧化硫等。
(4)根据查阅资料显示,二氧化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品红溶液褪色,但是废气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要加入品红溶液,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则废气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硫。
(5)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校园里我们要节约用电、双面使用纸张等。
【分析】(1)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分析;
(2)根据太阳能板工作是太阳能转电能分析;
(3)根据空气污染的的种类分析;
(4)根据二氧化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5)根据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分析。
21.(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老师和同学们在开展“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中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如图1)。为了解决鱼塘中氧气不足的问题,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咨询得知,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CaO2),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过氧化钙、过氧化钠均能与水反应放出氧气,12 g Na2O2固体样品和12 g CaO2固体样品与水作用生成氧气(假设样品中其他成分与水不反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加湿仓中水的作用是 。
(2)若给鱼池持续增氧,应选的药品为 ,理由是 。
(3)由图2可知,12 g CaO2固体样品与水作用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4)请计算该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01%。已知:2CaO2+2H2O=2Ca(OH)2+O2↑】
【答案】(1)湿润氧气
(2)过氧化钙;相同质量的过氧化钠样品、过氧化钙样品与水反应,过氧化钙产生氧气的持续时间长,生成氧气的量多
(3)2.22
(4)解:设该样品中CaO2的质量为x。
则该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83.25%。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水的性质和应用;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
【解析】【解答】(1)氧气不易溶于水,因此图1加湿仓中水的作用是湿润氧气;
(2)由图2可知,若给鱼池持续增氧,应选的药品为过氧化钙,理由是相同质量的过氧化钠样品、过氧化钙样品与水反应,过氧化钙产生氧气的持续时间长,生成氧气的量多;
(3)由图2可知,12g固体样品与水作用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22g;
【分析】(1)根据气体从水中通过可湿润气体分析;
(2)根据 过氧化钙样品与水反应产生氧气的持续时间长,生成氧气的量多分析;
(3)根据图示确定产生氧气质量分析;
(4)根据生成氧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的过氧化钙质量,由此计算过氧化钙质量分数分析。
(1)氧气不易溶于水,因此图1加湿仓中水的作用是湿润氧气;
(2)由图2可知,若给鱼池持续增氧,应选的药品为过氧化钙,理由是相同质量的过氧化钠样品、过氧化钙样品与水反应,过氧化钙产生氧气的持续时间长,生成氧气的量多;
(3)由图2可知,12g固体样品与水作用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22g;
(4)计算过程见答案。
1 / 1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化学试题
1.(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实验安全提示 是确保实验室操作安全的重要措施。下列实验安全提示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A.护目镜 B.洗手
C.用电 D.锐器
2.(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中国“天宫”空间站中的梦天舱燃烧科学柜采用a作燃料成功实施首次在轨点火实验。a完全燃烧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参与反应的a和b分子的个数比为1:1
C.a分子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
D.反应生成c、d的质量比为11:9
3.(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汕尾盛产的紫菜是一种硒含量丰富的食品。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7g B.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
C.硒原子的中子数为34 D.硒属于金属元素
4.(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维生素C(C6H8O6)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D.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0.9%
5.(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过氧化钙(CaO2)作为供氧剂,能增加水中溶解氧,改善水质,常用于鱼池急救、越冬等。过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A.+4 B.0 C.-1 D.-2
6.(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在科学实验中,科研人员在20℃、1个标准大气压和其他一定的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水就可以结成冰,称为“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冰”是一种混合物
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D.结成“热冰”后,水分子停止运动
7.(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滴加液体 B.量取液体
C.检查气密性 D.倾倒液体
8.(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对下列家务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B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
C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氧气易溶于水
D 使用煤炉时,用扇子往炉中扇风 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
A.A B.B C.C D.D
9.(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易晾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B.液化石油气被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间间隔变小
C.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D.金刚石硬,石墨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0.(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加强安全学习是同学们的一项必修课。下列措施不当的是
A.发现煤气泄漏立即点燃打火机检查
B.人居社区配制消防设备和设置消防通道
C.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
D.加油站、面粉厂附近严禁烟火
11.(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2024年12月22日,恩平温泉半程马拉松鸣枪。志愿者准备了氯乙烷喷雾剂(主要成分为C2H5Cl)以防运动损伤。下列有关氯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三种元素组成 B.含有8个原子
C.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4:5 D.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12.(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化工生产中常利用碳酸钙、碱石灰等作为吸收剂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处理。实验测得燃煤(含S等)烟气中SO2的含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ppm是一种浓度的表示方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燃煤产生SO2的化学方程式是为S+O2SO2
B.碱石灰的脱硫效果比碳酸钙好
C.延长时间至500s可使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效果更好
D.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三次实验中原煤的质量需相同
13.(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甲醚被誉为“21世纪的新型清洁、高效燃料”,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可用作公交车燃料,甲醚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四种物质都由原子构成
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数目均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23:27
D.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保持不变
14.(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如图是我们学过的四种制取氧气途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绿色化学的理念,途径①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
B.利用途径②制取氧气,氧气应在电源正极收集
C.实验室利用途径①和③制取氧气所用装置相同
D.四种途径制取氧气都是分解反应
15.(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1个二氧化硫分子:SO2
B.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金属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
D.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H
16.(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学习小组开展实践活动,利用图1装置完成了制备气体的探究。
(1)仪器a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若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则收集装置可用 (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C装置相对于A装置在制取气体时的优点是 。
(5)实验室可用图2装置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实验时,分别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注入盛有催化剂的小试管中,测量并记录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实验数据只需记录产生的氧气体积
b.实验中所用MnO2、CuO的质量相等
c.实验过程中发现U形管内右侧液面上升说明过氧化氢分解吸收热量
17.(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不考虑棉花)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搭建A装置时,需要调整试管的倾斜角度,可松开 (选填“”、“”或“”)处的螺丝,待调整后再拧紧。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集满时应观察到 。
(3)实验室若选用C装置作为制取的发生装置,其优点是 ;写出实验室制取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G装置收集,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4)乙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 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是)和水在常温下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非常剧烈,且会放出大量的热。为得到平稳的气流,收集较纯净的乙炔气体应选择的制取装置为 (填装置字母)。
18.(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蛋雕”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尝试创作蛋雕作品。
【查阅资料】蛋壳的主要成分是。
【操作步骤】【操作分析】
(1)作画步骤中用金属丝在裹蜡的蛋壳上画出图案,使刻痕处蛋壳裸露,说明石蜡的硬度 。
(2)蚀刻步骤中用滴管吸取适量盐酸滴在刻痕处,可观察到刻痕处有 。
【拓展分析】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质量分数
(3)①某同学选择图1标号为 的仪器组装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先在锥形瓶中装入15g鸡蛋壳碎片,然后向 (填仪器名称)中加入80g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鸡蛋壳中除外的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装置中的反应剩余物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②鸡蛋壳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依据图2中数据分析,生成的质量为 。
③该鸡蛋壳中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④下列情况会导致鸡蛋壳中碳酸钙质量分数测量值偏小的是 (填标号)。
A.鸡蛋壳滴加盐酸过量 B.鸡蛋壳碎片太大未反应完
C.锥形瓶中有水蒸气随二氧化碳逸出 D.鸡蛋壳未晾干,有残留的水
19.(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某兴趣小组以“生命之源水”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水的蒸发
(1)如图反映烧杯内的水在不同温度下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则时烧杯内对应的微观示意图为___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任务二】探究水的电解
如图是兴趣小组利用注射器改装的电解水实验装置。两支注射器排尽空气后,均吸取20mL氢氧化钠溶液,接通电源。
(2)实验中观察到两支注射器内均有气泡产生,且左侧液面下降得比右侧液面快,经检验气体成分后,可推知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任务三】探究影响电解水速率的因素
以收集20mL氢气为标准,记录时间和收集氧气的体积,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温度/℃ 15 15 15 30 45
外加电压/V 6 9 12 6 6
氧气/mL 9.9 10.0 9.0 9.6 9.7
时间/s 54.6 23.4 15.0 46.2 35.4
(3)实验①②③可探究________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欲探究温度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组是________(填实验序号)。
(4)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写1点)。
(5)除上述因素外,影响电解水速率的因素还有________(写1点)。
20.(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某实践活动小组在老师带领下,对空气质量检测等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式学习活动。
活动一:了解空气质量指数所表示的含义
【思考分析】
(1)下图是该小组所在地区某日的空气质量情况,其空气质量状况为 (填“优”“良”或“轻度污染”)
活动二:认识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
【查询网络】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系统可实时、准确地检测室外空气污染物、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2)太阳能板工作时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
活动三:调查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
观察并记录某段时间显示的数据如下表
二氧化氮(μg/m3) 臭氧(μg/m3) 一氧化碳(mg/m3)
22 158 1.3
(3)除显示器显示的内容外,还需要检测的空气污染物有 (写一种)。
活动四:进行实践
同学们对工厂附近的空气质量感到好奇,调研发现该工厂为了获得充足的能量。长期采用燃煤技术。于是同学们猜测该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4)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收集一瓶该工厂的废气,加入 ,振荡。 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
活动五:提出空气质量改进方案
(5)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在校园中能做什么? (写一条)。
21.(2025九下·电白开学考)老师和同学们在开展“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中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如图1)。为了解决鱼塘中氧气不足的问题,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咨询得知,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CaO2),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过氧化钙、过氧化钠均能与水反应放出氧气,12 g Na2O2固体样品和12 g CaO2固体样品与水作用生成氧气(假设样品中其他成分与水不反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加湿仓中水的作用是 。
(2)若给鱼池持续增氧,应选的药品为 ,理由是 。
(3)由图2可知,12 g CaO2固体样品与水作用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4)请计算该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01%。已知:2CaO2+2H2O=2Ca(OH)2+O2↑】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该图标表示护目镜,不符合题意;
B、该图标表示洗手,不符合题意;
C、该图标表示排气扇,符合题意;
D、该图标表示锐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各图标的名称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a与b分子的个数比为1:2,符合题意;
C、a的化学式为CH4,a分子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不符合题意;
D、反应生成c、d的质量比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B、根据图示写出反应方程式,由方程式确定分子个数比分析;
C、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原子个数比分析;
D、根据物质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比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7,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B、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硒原子序数=质子数=34,符合题意;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硒原子中子数≈79-34=45,不符合题意;
D、硒元素名称带“石”,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分析;
B、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分析;
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D、根据名称带“石”属于非金属元素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由维生素C化学式可知,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维生素C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每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过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设氧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1。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热冰”由水的固态,只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在20℃、1个标准大气压和其他一定的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水就可以结成冰,称为“热冰”,改变条件,“热冰”可能会融化,不符合题意;
C、“热冰”与水状态不同,均是由水分子构成,分子构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符合题意;
D、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结成“热冰”后,水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分析;
B、根据热冰的形成条件分析;
C、根据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分析;
D、根据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8.【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是厨余蔬菜、果皮垃圾经过一段时间发生缓慢氧化后腐烂变成天然的肥料,不符合题意;
B、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采用的是隔绝氧气使油熄灭的原理,不符合题意;
C、氧气不易溶于水,符合题意;
D、 使用煤炉时,用扇子往炉中扇风,能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氧气,使煤炉燃烧更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垃圾堆肥发生的缓慢氧化分析;
B、根据隔离氧气的灭火原理分析;
C、根据氧气的不易溶解性分析;
D、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易晾干,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不符合题意;
B、分子间存在间隔,液化石油气被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水结成冰,分子也不会停止运动,符合题意;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10.【答案】A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1.【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氯乙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符合题意。
B、氯乙烷是由氯乙烷分子构成的,1个氯乙烷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C、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5,不符合题意。
D、氯乙烷中碳、氢、氯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1×5):(35.5×1)=24:5:35.5,则氯元素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C、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12.【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
【解析】【解答】A.煤中含有硫,硫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SO2,化学方程式为S+O2SO2,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可知,原煤/碱石灰对应的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是最低的,表明碱石灰对二氧化硫的吸收效果比碳酸钙好,不符合题意;
C.由图示可知,在300s时原煤/碱石灰中二氧化硫论题为0,则延长时间到500s,也不能改变吸收二氧化硫的效果,符合题意;
D.对比实验需保证变量的唯一性,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三次实验中原煤的质量必须相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分析;
B、根据图示确定碱石灰、碳酸钙的脱硫效果分析;
C、根据碱石灰300s二氧化硫浓度降低至0分析;
D、根据对比实验的变量的唯一性分析。
13.【答案】C
【知识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由图示可知,图中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方程式为CH3OCH3+3O22CO2+3H2O,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改变,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C、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12×2+16+1×6):(3×18)=23:27,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有单质参与,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不为0,该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所给物质由分子构成分析;
B、根据所给图示确定方程式,由方程式确定分子个数分析;
C、根据物质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比分析;
D、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不为0分析。
14.【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电解水实验;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15.【答案】A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解析】【解答】A、化学式表示一个分子,1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为SO2,符合题意;
B、氖原子的质子数为10,核外电子数也是10,结构示意图为:,不符合题意;
C、金属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0,表示为,不符合题意;
D、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表示为H2,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学式表示一个分子分析;
B、根据氖原子质子数=电子数=10分析;
C、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分析;
D、根据氢分子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分析。
16.【答案】(1)长颈漏斗
(2)B;E或F;
(3)F;
(4)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5)b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由图示可知,仪器a为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所以发生装置选B;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方式可选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故收集装置选择E或F;
(3)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可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装置可选F,气体从n口进入,空气从m口逸出;
实验室使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的方式制取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
(4)由于C装置中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可通过将干燥管浸入或移出烧杯中的液体的方式随时分离,所以C装置相对于A装置在制取气体时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5)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实验数据需记录产生的氧气体积和时间,故a不正确;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实验中所用MnO2、CuO的质量必须相等,故b正确;实验过程中发现U管内右侧液面上升,说明过氧化氢分解放出热量。故c不正确。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原理及发生装置特点,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可溶于水,实验室使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的方式制取二氧化碳分析;
(4)根据能控制药品接触和分离的操作可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分析;
(5)根据有气体生成的变化可通过比较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时间或比较相同时间产生气体体积, U形管内右侧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压强增大分析。
(1)由图示可知,仪器a为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所以发生装置选B;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方式可选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故收集装置选择E或F,故填B;E或F;;
(3)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可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装置可选F,气体从n口进入,空气从m口逸出,故填F;
实验室使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的方式制取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4)由于C装置中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可通过将干燥管浸入或移出烧杯中的液体的方式随时分离,所以C装置相对于A装置在制取气体时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故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5)a、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实验数据需记录产生的氧气体积和时间,故A不正确;
b、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实验中所用MnO2、CuO的质量必须相等,故B正确;
c、实验过程中发现U管内右侧液面上升,说明过氧化氢分解放出热量。故C不正确。
综上所述,故选b。
17.【答案】(1)试管
(2);K2;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
(3)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a
(4)BE或BF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试管。
(2)A装置为加热固体的反应,且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适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铁架台上的K2螺丝是调节试管倾斜程度的,所以搭建A装置时,需要调整试管的倾斜角度,可松开K2处的螺丝,待调整后再拧紧;
F装置为排水法收集装置,集满时应观察到的现象是: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
(3)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活塞开关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当打开活塞时,长颈漏斗中液体下流与多孔隔板上固体接触,反应开始;当关闭活塞时,由于大气压的原因,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多孔隔板上固体分离,反应停止;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G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a口通入。
(4)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反应为固液常温反应,且反应比较剧烈,则发生装置选B,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而控制反应速率;
乙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收集装置选E或F。
【分析】(2)根据A装置为加热固体的反应,且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适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分析。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根据铁架台上的K2螺丝是调节试管倾斜程度的分析。
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3)根据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活塞开关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分析。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G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a口通入分析。
(4)根据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而控制反应速率分析。
根据乙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选择收集装置。
(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试管。
(2)A装置为加热固体的反应,且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适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铁架台上的K2螺丝是调节试管倾斜程度的,所以搭建A装置时,需要调整试管的倾斜角度,可松开K2处的螺丝,待调整后再拧紧;
F装置为排水法收集装置,集满时应观察到的现象是: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
(3)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活塞开关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当打开活塞时,长颈漏斗中液体下流与多孔隔板上固体接触,反应开始;当关闭活塞时,由于大气压的原因,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多孔隔板上固体分离,反应停止;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G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a口通入。
(4)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反应为固液常温反应,且反应比较剧烈,则发生装置选B,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而控制反应速率;
乙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收集装置选E或F。
18.【答案】比较小;小气泡产生;abg或fbg;长颈漏斗;;4.4;解:设15g鸡蛋壳碎片中的质量为x,答:鸡蛋壳中的质量分数约为66.7%;BD
【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用金属丝在裹蜡的蛋壳上画出图案,使刻痕处蛋壳裸露”,说明石蜡的硬度比较小;
(2)“滴管吸取适量盐酸滴在刻痕处”,刻痕处蛋壳裸露,所以盐酸与蛋壳(碳酸钙)接触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制二氧化碳是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所以选择abg或fbg装置;反应先加入固体,然后将盐酸倒入长颈漏斗中;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由图示可知,反应前质量为95g,反应后质量为90.6g,质量减少的部分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95g-90.6g=4.4g;
详解见答案
A、鸡蛋壳滴加盐酸过量,碳酸钙完全反应,不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不符合题意;
B、鸡蛋壳碎片太大未反应完,会导致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偏小,从而计算出的碳酸钙的质量偏小,测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C、烧杯中部分水蒸气随二氧化碳逸出,会导致测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从而计算出的碳酸钙的质量偏大,测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
D、鸡蛋壳未晾干,有残留的水,会导致称取的鸡蛋壳的质量偏小,计算出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小,测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分析】(1)根据石蜡的硬度比较小分析;
(2)根据蛋壳和盐酸反应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制取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由此选择所需仪器,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减少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由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由此计算碳酸钙质量分数,收集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小或反应物未完全反应等会使结果偏小分析。
19.【答案】(1) A
(2) 氢元素和氧元素
(3) 外加电压 ①④⑤
(4) 其他条件相同时,外加电压越大,电解速率越快(或反应温度越高,电解速率越快)
(5) 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合理即可)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
【解析】【解答】(1)温度越高,蒸发越快,与20℃时对应的微观示意图相比,50℃时对应的微观示意图为A。
(2)实验中观察到两支注射器内均有气泡产生,且左侧液面下降得比右侧液面快,左侧产生的气体为氢气、右侧产生的气体为氧气,该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实验①②③的温度相同,外加电压不同,可探究外加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实验①④⑤的外加电压均为6V,且温度互不相同,可用于探究温度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
(4)由表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外加电压越大,电解速率越快;反应温度越高,电解速率越快。
(5)除温度和外加电压外,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也可影响电解水速率(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分子间间隔随温度升高间隔变大分析;
(2)根据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析;
(3)根据所给各实验条件确定出变量,由此得出影响速率的因素分析;
(4)根据表中所给数据分析;
(5)根据反应物浓度会影响反应速率分析。
20.【答案】轻度污染;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二氧化硫;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节约用电
【知识点】绿色化学;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1)根据图示信息,数值为108,属于轻度污染。
(2)据图可知,太阳能板工作时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3)表中只有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还需要检测二氧化硫等。
(4)根据查阅资料显示,二氧化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品红溶液褪色,但是废气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要加入品红溶液,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则废气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硫。
(5)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校园里我们要节约用电、双面使用纸张等。
【分析】(1)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分析;
(2)根据太阳能板工作是太阳能转电能分析;
(3)根据空气污染的的种类分析;
(4)根据二氧化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5)根据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分析。
21.【答案】(1)湿润氧气
(2)过氧化钙;相同质量的过氧化钠样品、过氧化钙样品与水反应,过氧化钙产生氧气的持续时间长,生成氧气的量多
(3)2.22
(4)解:设该样品中CaO2的质量为x。
则该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83.25%。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水的性质和应用;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
【解析】【解答】(1)氧气不易溶于水,因此图1加湿仓中水的作用是湿润氧气;
(2)由图2可知,若给鱼池持续增氧,应选的药品为过氧化钙,理由是相同质量的过氧化钠样品、过氧化钙样品与水反应,过氧化钙产生氧气的持续时间长,生成氧气的量多;
(3)由图2可知,12g固体样品与水作用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22g;
【分析】(1)根据气体从水中通过可湿润气体分析;
(2)根据 过氧化钙样品与水反应产生氧气的持续时间长,生成氧气的量多分析;
(3)根据图示确定产生氧气质量分析;
(4)根据生成氧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的过氧化钙质量,由此计算过氧化钙质量分数分析。
(1)氧气不易溶于水,因此图1加湿仓中水的作用是湿润氧气;
(2)由图2可知,若给鱼池持续增氧,应选的药品为过氧化钙,理由是相同质量的过氧化钠样品、过氧化钙样品与水反应,过氧化钙产生氧气的持续时间长,生成氧气的量多;
(3)由图2可知,12g固体样品与水作用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22g;
(4)计算过程见答案。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