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六单元第2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六单元第2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9.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0 13:2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六单元
第2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的主要内容或成果有( ) ①取消包税制②取消宗教地产的免税权③分配国有土地给新兴地主和农民④确立了土地私有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③分配国有土地给新兴地主和农民不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的主要内容,故排除含有③的选项A、B、D,故本题选C项。
点评:本题考查阿里对土地制度的改革维护的利益阶级,应结合阿里的阶级立场进行思考。
2.穆罕默德·阿里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金钥匙。下列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大力推广改良农具,引种新的农作物品种
B.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
C.围绕军事工业,大力发展本国的民用工业
D.组织翻译大量欧美国家的著作并创办报纸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穆罕默德·阿里学习西方的改革措施,A、C不属于学习西方的措施,可以排除。阿里引进西欧国家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故选B。
点评:阿里改革应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向西方学习是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3.埃及的长绒棉洁白光亮,素有“白金”之称。发展长绒棉是穆罕默德·阿里的功绩之一,他通过这一举措( )
①赚取了大量外汇
②提高了农业效益
③为其他改革措施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④促进了埃及民族工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分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利用长绒棉赚取了大量的外汇,使得农业经济得到发展,经济基础稳定下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以埃及的长绒棉为突破口,引入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时,奥马尔·麦克莱姆曾扬言:“穆罕默德·阿里是我扶上台的,我保证也能把他赶下台。”奥马尔·麦克莱姆是下列哪一阶层或阶级的利益的代表( )
A.马木鲁克 B.宗教长老
C.封建地主 D.外国侵略者
答案:B
解析:分析:为了削弱长老势力,穆罕默德·阿里规定:所有宗教地产不再享有免税权,因此以奥马尔·麦克莱姆为代表的长老,抗议穆罕默德·阿里侵犯他们的利益。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分析能力,宗教长老阶层是埃及的特权阶层 ,随着势力的膨胀,逐渐成为骄奢淫逸的封建主,不仅引起人民的不满,也对穆罕默德·阿里政权构成了威胁。
5.穆罕默德·阿里曾给留学生许下诺言:“首先学成,政府将给他们高薪,提拔他们当工长。”材料表明穆罕默德·阿里( )
A.提高平民的政治地位 B.力主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C.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D.聘请外国技师建立工厂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阿里改革在文化教育方面,实行开放政策,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穆罕默德·阿里下令创办各类学校,聘请外国专家来埃及讲学和传授技术,还选派了大批埃及青年去欧洲留学,其中不少人学成回国后,在军事和政府部门担任要职。由此可知本题选B项。
点评:本题考查阿里对待西方科技知识的态度及其改革的决心。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宣布实行土地国有,他把一部分土地出租给农民,征收统一的土地税;把另一部分土地赐给部下、亲属和官吏,后者做法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消除割据势力
C.扩大了统治基础 D.增加赋税收入
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阿里改革在政治上结束了埃及长期动乱、分裂、割据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在经济上推进了近代化进程,提高了生产力,发展了农业、商业,建立了近代工厂,使长期停滞的埃及社会焕发了生机活力,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材料侧重阿里改革部分满足农民的要求和拉拢部下、亲属和官吏,必然起到了扩大了统治基础的效果。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有人评价说:“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败是必然的,这从他创办的各种工厂中就能体现出来。这些工厂虽然是近代工厂,但工厂里的工人是不自由的。”穆罕默德·阿里创办的各种工厂里的工人主要是( )
A.破产农民 B.雇佣工人
C.强征服役的农奴 D.军队中的士兵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这些工厂虽然是近代工厂,但工厂里的工人是不自由的”,工人之所以不自由,结合所学可知他们是因为他们是强征服役的农奴。故选C
点评:本题从侧面考查阿里改革存在的隐患,应结合埃及社会背景进行思考判断。
8.穆罕默德 阿里对土地改革的措施不包括( )
A.取消包税人的免税地 B.没收违规宗教地产
C.将全国土地平均分配 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答案:C
解析:分析:阿里属于封建统治者,代表着地主阶级的利益,不可能将全国土地平均分配,故C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ABD项都属于阿里对土地改革的措施,故排除。
点评: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阿里的阶级属性进行判断思考。
9.下列对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力扶植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努力建立埃及的民族工业
C.引进西欧国家的技术和设备 D.把军事工业作为发展重点
答案:A
解析:分析:分析题意,考查阿里改革的重要措施,可联系所学解答,在工业建设方面,阿里引进西方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化的国营工厂,而不是私营手工业,所以A项表述错误,其它三项都是阿里改革的重要措施,答案为A。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阿里改革措施的认识和掌握,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10.下列措施属于阿里改革中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
①设立高级国务会议 ②实行地方自治  ③简化地方行政区划 
④压制马木路克势力 ⑤打击宗教长老势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分析:阿里改革中政治方面的措施确立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建立了国务会议和咨议会,建立了省、县、乡、村各级行政机构。实行地方自治与加强中央集权相矛盾,因此选C。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11.穆罕默德·阿里上台后,首先改革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没收马木路克和宗教长老阶层的土地 B.废除包税制,将全部包税地收归国有
C.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D.新兴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占据了大部分土地
答案:D
解析:分析:穆罕默德·阿里上台后,首先改革是在保存封建农奴制的基础上进行的。虽然有近代化色彩,但其性质是封建性的。因此选D。
点评: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此种题型也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异,即在试题中有三个备选项是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试题就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的选出来。该题型结构特点是在题干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提示语。
12.穆罕默德·阿里仿效欧洲国家改革行政制度,设立了高级国务会议和咨议会。但由其儿子担任议长,这表明(  )
A.阿里真正认识到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的优越性
B.阿里对欧洲政治体制的认识是肤浅的
C.阿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D.其目的在于推行民主制度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阿里尽管仿效欧洲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但却采用“由其儿子担任议长”模式,说明阿里欧洲政治体制的认识是肤浅的,而其目的依旧在于为何其自身的封建统治,答案选B,A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事实,C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助于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代表的是地主利益。
点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以摆脱殖民压迫,但其改革的根本目的却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所以尽管其改革的举措采用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其实际目标却不是要真正实现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
1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
①目的为了富国强兵 ②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③由最高统治者推行  ④封建性质的改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分析:阿里改革虽然发生在近代工业文明进程中,但却是一场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其实质作用在于加强埃及的封建统治抵御外来侵略,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可以说是近代工业文明冲击下一次积极回应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变革,其改革结果和局限性是必然的。要充分认识埃及阿里改革的客观历史作用。因此选A。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的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14.“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成果”。这反映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哪项措施?( )
A.加强中央集权 B.保护民族工业
C.发展机器生产 D.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答案:B
解析:分析:联系史实分析“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成果”,这里的“自己的劳动果实”代指民族工业的产品,联系所学的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的内容可知,与此相关的措施应该是保护民族工业。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比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异同,结合教材知识从各个方面进行对比。
15.穆罕默德.阿里在政治改革中,规定各部部长都由自己亲自任命,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
A.最高国务委员会没有实权 B. 维护专制集权
C.仿效欧美民主制度 D. 改革了政治机构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A.最高国务委员会没有实权,与材料的联系不大;C.仿效欧美民主制度,这与材料当中部长产生的途径是矛盾的;D. 改革了政治机构,这一说法体现不出本质特点;本题应从穆罕默德.阿里的阶级属性去考虑本质目的,他维护的是封建地主的利益,是封建性质的改革。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关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这一考点。从考察内容上来说,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都是常考内容;从考察的角度来说,重点考查阿里改革对埃及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6.下列哪一史实不符合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或成果( )
A.修建马哈茂德运河 B.设立咨议会,限制了君权
C.创办学校,建立印刷厂 D.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征兵制
答案:B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设立咨议会,限制了君权是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其它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理解。
17.穆罕默德 阿里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的改革措施有( )
①创办近代民族工业②建立省、区县、乡、村四级行政机构
③省长由中央任免 ④实行征兵制,训练新式军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阿里改革的具体领域知识,加强中央集权属于政治方面的改革,所以要排除经济和军事领域内的改革措施。
点评:阿里改革的具体内容是常考内容,应强化基础知识的识记。
18.阿里政权在经济方面改革中重点扶持的是( )
A、农业 B、军事工业 C、对外贸易 D、棉纺织业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其目的。埃及处于内忧外患的环境下,被动的改革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所以经济方面的改革更多的侧重于军事自强。
点评:认清改革的目的性,把握改革的方向性。
19.穆罕默德·阿里建立的第一批近代工业和中国洋务运动时所办的工厂相比,相同点为( )
A.都以军事工业为主 B.都以民用工业为主
C.都以轻工业为主 D.都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为主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通过中国和埃及的近代改革活动,对比两者之间的共性目标。都处于国家危亡时期,军事方面的改革成为重要环节,迫切需要解决外来侵略问题。
点评:中西方改革的对比便于学生把握其中的共同趋势。
20.下列对穆罕默德 阿里经济改革评价最准确的是( )
A、在埃及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工厂 B、培养了大批掌握先进技术的工人
C、造出了可与欧美相比的新式战舰 D、推动了埃及近代化的进程
答案:D
解析:分析:客观认识阿里改革的性质,对于整体评价阿里改革具有重要作用。从文明演进的趋势看,阿里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客观上推动埃及近代化的发展。
点评:近代中西方各国的改革多数是受工业文明的影响被动推井近代化进程,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具体包括:效仿欧洲建立一批世俗小学和技术学校;减少宗教课程,增加现代科学内容;聘请外国教师任教;派遣留学生到欧洲(主要是法国)学习,等等。
—季诚钧、徐少君《埃及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统治集团)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他们在特别重视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时出于自身统治利益的目的,大力提但是“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观。
-杨世武《明治统治集团教育改革刍议》
(1)依据材料一,概括阿里教育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特点: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世俗化。
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推动了埃及的近代化。
(2)与阿里改革相比,日本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有何新特点?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新特点:重视“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
影响:有利于日本民族意识的提高,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加强了思想了控制,使日本政治带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解析:分析:第(1)问,从材料“效仿欧洲建立一批世俗小学和技术学校”可以看出是学习西方和世俗化改革;“增加现代科学内容”可以看出是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些都有利于学习西方的科技及文化,有利于推动埃及的近代化。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回答时要注意问题的要求,抓住日本特点归纳总结其“新特点”: 重视“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联系明治维新后日本历史发展进程及特点分析其“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从教育领域的改革作为切入点,考查阿里改革的近代化趋势,要求学生能够整体把握两国改革的特点进行对比。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穆罕默德·阿里“致力于把埃及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国。他坚信埃及人民要富强起来,必须在国内生产自己所需的一切,而尽可能的减少出口”。
——1837年俄国驻埃及领事村哈梅尔
材料二:穆罕默德·阿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
——埃及人民中流传的一句话
材料三:穆罕默德·阿里是“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指土耳其)的人”,他统治下的埃及成为“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唯一有生命力部分”。
——马克思
材料四:100多年来,国内外史学家对穆罕默德·阿里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说一是。有的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有的认为他是“异族统治的代表”,是一个“十足的暴君”。……综观穆罕默德·阿里的一生,应该说他是埃及近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他比其前辈确乎提供了不少新的东西,建立了许多功勋。
——杨灏城《埃及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动机。
答案:动机:实现埃及的富强,维护埃及的独立。
(2)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里改革对埃及经济军事方面的影响。
答案:影响:经济上:大力发展近代工业,保护民族工业,使埃及民族工业获得很大发展;推动了埃及近代化的进程。军事改革:摆脱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殖民统治,遏制了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使埃及维护了民族独立,成为地中海东部头等强国。
解析:分析:(1)注意材料信息“他坚信埃及人民要富强起来,必须在国内生产自己所需的一切,而尽可能的减少出口”。 可以得出要实现埃及的富强,维护埃及的独立,抵制外国侵略。
(2)结合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影响回答
积极影响:拉开了埃及近代化的序幕,使埃及成为亚非最早开始近代化的国家。
①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结束了长期的混乱状态,实现了国家统一,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②经济上:发展了农业和商业,建立了近代工业,提高了生产力。
③军事上:增强了军事实力,成为地中海东部最强大的国家,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
④文教: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性:改革给人民带来灾难,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了人民的反抗。
点评:评价改革的标准
对于历史上的改革和变法的评价要坚持如下标准:
1、 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
2、坚持历史的标准;
3、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坚持阶级斗争的观点;
4、重视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5、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
6、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作判断,而应视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
7.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魏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对阿里改革评价很高。《海国图志》一书对埃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作了全面介绍,对阿里内政和对外扩张作了评述。魏源说: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材料二 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
——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三 真正的独立需要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四 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在取得埃及政权后,他表面上装着向素丹称臣纳贡,内心里却想摆脱素丹的统治……穆罕默德·阿里的最终宿愿是以埃及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阿拉伯帝国,以取代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帝国。
——《埃及近代史》杨灏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
答案:①创办近代工业;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③仿效欧洲国家改革行政制度;④学习西方改革军事。
(2)根据材料三、四回答,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改革的核心是军事改革。采取的措施:①创办了埃及军官学校,从国外聘请教官,培养军官。②招募士兵,加强训练。③不断扩建军营,加紧征兵,使军队数量迅速增加。④大力发展海军。
(3) 穆罕默德·阿里在工业方面的改革措施与中国的洋务运动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 ①从根本目的看,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②从改革过程看,虽然引进了西方的技术、设备,但采用的是封建官僚式的管理体制,导致管理不善,生产混乱。
③从外部原因看,外商不愿传授先进的技术,破坏生产,引进的设备也比较陈旧。
④从发展进程看,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正处于上升时期,他们不断侵略东方国家,致使改革不能成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阿里向西方学习知识改革的体现,同时结合中国的洋务运动进行对比考查,寻找两者之间的共同之处,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两国改革的具体内容进行思考总结归纳。
点评:阿里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相比,都是出于本国民族危机的时候进行的,具有相似的历史背景。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穆罕默德·阿里)取得的成就很多,都是革命的。他开始兴修近代的灌溉系统;引进棉花的栽培,棉花迅速地成为国家最大的资源;重新开辟亚历山大港;鼓励对外贸易;派学生到国外去学习;开办各种学校……;建立一所翻译学校,在1835至1848年间将大约2000本欧洲的著作译成阿拉伯语。穆罕默德·阿里还聘请外国专家帮助他建立中东第一支新式的陆海军。他甚至勇敢地试图在埃及建立一个近代化的工业结构,而且他的确在开罗和亚历山大兴建了大量的工厂。不过,这些企业最后由于国内的不足之处和欧洲诸强国的反对而失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穆罕默德·阿里的政治改革使他成为埃及的封建独裁者。”
(1)据材料一说明穆罕默德·阿里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措施:鼓励对外贸易;派学生到国外去学习;开办各种学校;翻译欧洲著作;聘请外国专家帮助建立新式的陆海军;在埃及建立近代化的工业结构等。(答出四点即可)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根本目的,并分析改革的性质。
答案:根本目的: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建立强大的帝国,富国强兵。
性质:是封建统治阶级图强自救的改革,并未根本改变封建制度。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认识。
答案:认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促进了埃及近代化,但政治改革未能适应近代化要求,最终导致改革失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阿里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其性质意义,属于基础知识考查范围,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和材料内容可以自主总结答案,第三问提升学生对改革的认识程度,可以辩证客观认识论证。
点评:基础知识的考查属于选修模块较为常见的题型,难度较低,便于学生掌握。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穆罕默德·阿里率领埃及人民抵御了英、法的殖民主义侵略,但是他也经受了西方工业文明的洗礼。他审时度势,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真正的独立需要有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材料二 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对阿里改革评价很高。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对埃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作了全面介绍,对阿里内政和对外扩张作了评述。魏源说,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阿里改革性。
答案:虽然阿里改革增强了国力,促使埃及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初步建立了近代化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体系,但它毕竟确立起了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所以它仍是带有封建性的改革。
(2)材料二中魏源对阿里的评价中所说的“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案:分别指消灭马木路克势力和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措施。
(3)试举例说明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
答案:向西方学习,如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人才、资金,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选派青年学生去欧洲留学;实行征兵制,按照西欧国家特别是法国军队的模式,组织和训练新式军队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紧扣教材,抓住阿里改革中涉及向西方学习的措施加以分析,另一方面要对材料进行整合从文中获取信息,解读所给问题与前者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点评:采用中国近代历史观点立场切入,便于形成对比思考,同时可以实现不同改革内容之间的交流与感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