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院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数学试卷(4班用)
命题人:汪洪洋 审核人:解金雷 分值:16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5×14=70分)
1.命题的否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已知集合A={-3,-1,1,2},集合B=[0,+∞),则A∩B=________.
3.设,其中是虚数单位,则 .
4.已知函数,则曲线在处的切线斜率为______________.
5.已知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如下:
1 2 3 4
P m
则m=_____________.
6.圆内接矩形中正方形的周长最大,类比到空间中的结论为球的内接长方体中___________
的表面积最大.
7.函数的值域为______________.
8.已知函数,若在时取得极值,则.
9.不等式的_______________条件.
(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10.设,已知.
11. 如图,用6种不同的颜色把图中A、B、C、D四块区域分开,若相邻区域不能涂同一种颜色,则不同的涂法共有________种.
12.在的展开式中,的系数是____________.
1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第一步,左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数列1,2,2,3,3,3,4,4,4,4,…中,第100项是_______________.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14分)已知向量.
(1)求的值;
(2)求的值.
16.(14分)已知函数f(x)=x3+x2-2x+,
(1)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极值;
(2)在区间[-3,3]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17.(15分)甲、乙两人参加一次考试,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知在备选的10道试题中,甲能答对其中6题,乙能答对其中8题.若规定每次考试分别都从这10题中随机抽出3题进行测试,至少答对2题算合格.
(1)分别求甲、乙两人考试合格的概率;
(2)求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合格的概率.
18.(15分)已知函数是奇函数.
(1)求实数的值;
(2)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并给出证明.
19.上海与周边城市的城际列车大大缓解了交通的压力,加速城市之间的流通.根据测算,如果一列火车每次拖4节车厢,每天能来回16次;如果每次拖7节车厢,则每天能来回10次.每天来回次数t是每次拖挂车厢个数n的一次函数,每节车厢一次能载客110人.
(1)、试求t与n的函数关系式;
(2)、试问每次应拖挂多少节车厢才能使每天营运人数最多?并求出每天最多的营运人数.(注:营运人数指火车运送的人数).
20.(16分)设函数y=f(x),对任意实数x,y都有f(x+y)=f(x)+f(y)+2xy.
(1)求f(0)的值;
(2)若f(1)=1,求f(2),f(3),f(4)的值;
(3)在(2)的条件下,猜想f(n)(n∈N*)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5*14=70)
1、,2、,3、-12, 4、-16, 5、, 6、正方体
7、, 8、5, 9、充分不必要, 10、,11、480, 12、1890
13、,14、14
二、解答题:(14+14+15+15+16+16)
15、解:(1),即
又,.
(2) .
16、解: ∵f(x)=x3+x2-2x+,
∴f′(x)=x2+x-2.
令f′(x)=0得x=-2或x=1.
(1)列表:
-2 (-2,1) 1
+ 0 - 0 +
↗ 6 ↘ ↗
由表可知
(2)列表:
x -3 (-3,-2) -2 (-2,1) 1 (1,3) 3
f′(x) + 0 - 0 +
f(x) ↗ 6 ↘ ↗
由上表知,在区间[-3,3]上,当x=3时,f(x)max=,当x=1时,f(x)min=.
17、解析 (1)设甲、乙考试合格分别为事件A、B,甲考试合格的概率为P(A)=,
乙考试合格的概率为P(B)=.
(2)A与B相互独立,且P(A)=,P(B)=,则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合格的概率为
P(AB++A)=×+×+×=.
18、解:(1)由函数是奇函数可得
(2)由(1)知
证明:
(也可以用单调性定义证明)
19、解 (1)设t=kn+b.
由解得
∴t=-2n+24.
(2)设每次拖挂n节车厢每天营运人数为y,
则y=tn×110×2=2(-220n2+2 640n),
当n==6时,总人数最多为15 840人.
答 每次应拖挂6节车厢才能使每天的营运人数最多为15 840人.
20、【解题指南】(1)令x,y均为0可得f(0);
(2)利用递推条件可得f(2),f(3),f(4);
(3)证明时要利用n=k时的假设及已知条件进行等式转化.
【解析】(1)令x=y=0,得f(0+0)=f(0)+f(0)+2×0×0,得f(0)=0.
(2)由f(1)=1,得f(2)=f(1+1)=f(1)+f(1)+2×1×1=4.
f(3)=f(2+1)=f(2)+f(1)+2×2×1=9.
f(4)=f(3+1)=f(3)+f(1)+2×3×1=16.
(3)由(2)可猜想f(n)=n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i)当n=1时,f(1)=12=1显然成立.
(ii)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f(k)=k2,
则当n=k+1时,
f(k+1)=f(k)+f(1)+2×k×1
=k2+1+2k=(k+1)2,
故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由(i),(ii)可得,对一切n∈N*都有f(n)=n2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