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学课件 4.1 *《望海潮》(共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学课件 4.1 *《望海潮》(共5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8 22:1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在中国各地的风土谣谚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对杭州的赞美是流传最广的了。韦庄词云:“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杭州实在是令人流连忘返的天堂。历朝历代歌咏杭州的诗句不少,今天我们来了解北宋词人柳永是如何赞美杭州的。
苏堤春晓 曲院风荷
平湖秋月 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
雷峰夕照 双峰插云
南屏晚钟 三潭印月
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
曲院风荷
平湖秋月
断 断桥残雪
断 柳 浪 闻 莺
花 港 观 鱼
雷 峰 夕 照
双峰插云
南屏晚钟
三潭映月
三 潭 映 月
望 海 潮
柳永
1.巩固有关宋词的常识和认识词人柳永;
2.分析词中意象与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3.学习写作手法——铺叙、点染。
4.激起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学习目标
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近体)乐府、诗余、曲子词、歌词、乐章、琴趣、遗音……等。
词的起源
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牌和标题
按长短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0字以上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按风格
豪放派
婉约派
词的分类
风格比较
豪放派
婉约派
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突破儿女情长的狭小范围,题材广泛,视野开阔,风格刚健,情调昂扬,是对词的革新和发展。
侧重描摹男女相思,抒写离情别绪,吟咏风花雪夜,感喟春愁秋恨。写景曲尽其形,抒情缠绵悱恻,辞藻华美典雅。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词的基本常识
走进柳永
柳永(约984—约1053),字耆(qí)卿,北宋词人,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原字景庄,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与长兄三复,次兄三接,皆为进士,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为人放荡不羁,自由张狂,但仕途不顺,终身潦倒。创作慢词,发展了铺叙的手法,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望海潮》《雨霖铃》,著有《乐章集》。纪昀曾评价说:“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慢词之祖,婉约之宗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他以词抒写落魄文人的羁旅情怀、描绘都市生活的繁华旖旎、表达市井儿女的男欢女爱,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拓展了词的审美境界,在词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倡导长调(慢词)创作 ,首创词牌100多个。
用俗语、俚语填入词中 ,雅俗共赏。(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风格以纤细婉丽,幽怨低回为主。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愤慨作词,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 。及至仁宗,“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柳永不得志,遂出入娼馆酒楼,自号“奉旨填词柳三变”。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宋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不久之后,柳永作词《如鱼水·帝里疏散》,对此次应试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怀,对试举仍抱希望。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
仕途坎坷的柳永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参加科举,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离别,作词《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出入娼馆酒楼,填词为生,词名日隆,自号“奉旨填词柳三变”。
仕途坎坷的柳永
仕途不顺 飘零沦落 自由张狂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柳永闻讯,即由鄂州赶赴京师。是年春闱,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授睦州团练推官,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经苏州,时范仲淹知苏州,柳永遂前往拜谒,并作词进献。九月,睦州知州吕蔚爱慕柳永才华,向朝廷举荐,因“未有善状”受阻。
仕途坎坷的柳永
柳永最终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仕途坎坷的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cēn)差(cī)十万人家。云树绕堤(dī)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jī),户盈罗绮(qǐ),竞豪奢(shē)。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千骑(jì)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 海 潮
都门(dū) 凝噎(yē)
暮霭(ǎi) 参差(cēn cī)
绕堤沙(dī) 天堑 (qiàn)
罗绮(qǐ) 羌管(qiāng)
钓叟莲娃(sǒu)
正音
《望海潮》这首词描写的是杭州,在作者的笔下,杭州呈现一派怎样的景象?
生活和平 富足安乐 景色优美 贸易昌盛 安定和谐 国泰民安 官民同乐
跟着诗歌,一起去看一看杭州气象!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发挥想象,描述一下这画面美不美?
垂柳含烟,
薄雾如纱,
彩桥似画,
帘幕轻摆,
人烟阜盛,
怡然安详。
十万人家
都市的繁华,
人民生活的安定。
据《元丰九域志》记载,
北宋元丰年间,杭州有主
户约16.4万,客户约3.8万。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云树
堤沙
怒涛
霜雪
天堑
意象
“云树”以云来修饰树,既表现了树的浓密,
又与前文的“烟柳”呼应,增添了清新朦胧之美。
“怒涛”句中波涛怀怒意奔涌而来表现其澎湃汹涌之态。
“霜雪”以比喻手法表现了波涛的颜色和寒冷。
“天堑”喻指钱塘江,以“无涯”表现其雄伟壮阔,
使词的意境变的雄伟壮阔。
与“云树”环绕,以白沙为色,清新质感。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用字精炼,生动传神
若把“怒涛卷霜雪”“卷”改为“推”“溅”“激”“冲”好不好,为什么?
“卷”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其它字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1.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力刻画钱塘江雄伟壮丽之景。
比喻:云树,也可理解远远望去,沿堤的树林枝繁叶茂,浓密如云。“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霜雪:比喻浪花洁白如雪
夸张:天堑无涯:把钱塘江比作天堑,形容其波涛汹涌,不可逾越,无涯极言其无边无际。
拟人:怒涛:一“怒”字赋予人的形态,使人联想到须发俱张,横眉立目的狂暴之态,形象生动。
2.用字精炼,生动传神
“卷”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其它字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名句鉴赏: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竞豪奢。
这里的人们的生活水平又是怎样的呢?
市场上摆放的都是珠宝,
家家户户堆满了美丽的绸缎,
人们竞相攀比富庶豪华。
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家里绫罗绸缎,五光十色,
那种华贵,那种富足,令人向往。
珠玑
罗绮
两个细节,便把市
场的繁荣和人民的殷富
反映了出来。
因景明情
东南形胜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三吴都会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钱塘自古繁华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生活富足
都市繁盛
景色壮观
总写
分写
特点
上阙小结
上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就杭州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刻画,再现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总结
上阕
上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就杭州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刻画,再现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城市风貌、奇异的自然环境和富足殷实的民众。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重湖”——写西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
“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
“三秋”从时间上写桂子飘香,
“十里”从空间上写荷花满湖。
桂花开在秋季,清香淡雅,
荷花开在夏季,冰清玉洁。
这两种花是西湖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
形式上对仗工整,情韵悠扬,而且互文见义。
一个“嬉嬉”就把市民欢乐祥和、安居乐业的神态,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百姓游乐图卷。
名句鉴赏:重湖叠巘(yǎn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巘:yǎn,山。此处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 清嘉:美好。三秋: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1.对仗工整,气势宏大。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植荷广,逢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2.远近结合,层次分明。首先是远望湖山相连,再是近观桂子飘香,然后又把视线拉到远景,画面富有层次美。
3.意象典型,视、嗅结合。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官员是在乐什么?
乘醉听箫鼓——宴酣之乐
吟赏烟霞——山水之乐
自然风光美,百姓安居乐业。
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乐,吟诗作画,玩赏山水,是何等乐事!
背景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孙何请柳永吃了一顿饭,就把他打发走了,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自荐信),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是谁图好景,回京夸谁?
“好景”二字将以上所写的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表面指杭州美景,实指孙何的政绩成就,暗含对其政绩的赞许,“凤池”二字包含了对他的友情祝愿。
孙何——投赠之作——祝他早日升官回京。
好景具体指什么?凭什么这好景值得他拿回朝廷去夸?
根据写作背景,结合词结尾“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的诗句,分析诗人创作诗歌的目的是什么。
1.赞美杭州的美好景致。
2.拜谒孙何,赞颂他政绩卓著,赞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
3.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并委婉表达希望孙何举荐提拔自己的愿望。
铺叙
多方位、多角度的充分展开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能够克服叙事概念化、简单化。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请根据老师的提示,找出本词中相关的诗句。
清代的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里说:“词有点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就这一点看,渲染有似于衬托中的“旁衬”,又似于情景交融。本词《望海潮》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
学习“点染”艺术
拓展提升
点染: 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点”就是正面点明主旨;“染”就是侧面渲染,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铺写,使诗歌的形象更丰厚,意味更浓郁,而不至于使诗意过于单调枯瘦。
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两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的意境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即总写,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即分写,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使读者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情感
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是一气而下,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意境。
长亭送别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点染”艺术举例
点染手法和白描有什么不同?
因景明情
西湖湖山之美
重湖、叠巘(水碧山青)
三秋桂子(山上)
十里荷花(水中)
百姓生活愉悦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
长官生活休闲
千骑(仪仗队的气派、威风)
乘醉
吟赏
互文
(宴酣之乐)
(山水之乐)
叠词
划出《望海潮》中描写都市生活景象的句子,体会词作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①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②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③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④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地理位置
历史传统
自然景观
市井面貌
百姓生活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诗歌小结
就内容而言:词人敏锐地捕捉到山川、城市的特点,充分地展现了杭州的自然风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的繁荣奢华以及人民安居乐业,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但因为他写作此词的目的是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所以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这就使得这首词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
就艺术特点而言: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同时,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1.《望海潮》中“ , ”尽显雅致之气,最能体现柳永的婉约词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2.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在《望海潮》中
“ , ”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3.《望海潮》中“ , ”几句,写达官贵人不思离去,还要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仙境。这也从侧面烘托出西湖之美。
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4.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以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5.《望海潮》中“ , ”两句,写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