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学课件 4.2 *《扬州慢》(共张39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学课件 4.2 *《扬州慢》(共张39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8 22:1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扬州慢
姜夔
??
?
???? 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繁华。但是南宋时金兵两次侵犯扬州,扬州城变得破败不堪,15年后,词人来到这里,目睹了扬州之景,感慨今昔,写下这首词。
背景介绍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广陵——
?扬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斜阳下的
五亭桥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
写作时间、地点:淳熙丙申至日 维扬
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感慨今昔
其他人的评价:有《黍离》之悲
交待交代写作缘起(昔盛今衰、触景生情——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
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的很深的家国之恨
序言在文中有何作用?
《扬州慢》全词的词眼是哪个词?
一个“空城”,营造出了凄清的氛围,结住上阕,领起下阕,实为全词词眼。
1.词眼 (诗眼、文眼)怎么找?
特征:高度概括的词语

表达主题(思想感情)
深化意境
突出形象
上阕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下阕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上阕: 空
下阕: 惊


整体探究
3、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
4、词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渲染“空城”的
杜牧·扬州城
姜夔·扬州城
2.两座城
自胡马窥去后
都在空城
昔日扬州
今日扬州
(繁华)(虚)
(衰败)(实)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昔盛今衰
黍离之悲
5、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今日的扬州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前两句突出对名都的仰慕、神往,在笔法上是虚写反衬,以昔之繁华令人神往反衬下文今日扬州的破败荒凉。
两句八字,运用对偶、引用(暗引)修辞,概述扬州地理、历史、名胜,说明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繁华无比,这是词人的追忆,也勾起了人们对昔日名都繁盛的追忆,这八字又是下文“解鞍少驻初程”在原因。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借代、引用、对比、虚实结合,写入城所见,前句点盛,后句点衰。“春风十里”指代昔日扬州繁华的街道,化用杜牧诗句写昔盛,呼应开头两句,并与“尽荠麦青青”构成鲜明对比;“尽荠麦青青”既与序中“荠麦弥望”呼应,又扣应下文“空城”二字,写尽了劫后扬州荒凉、冷落。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金兵的劫掠虽然早已成为过去,而“废池乔木”犹以谈论战事为厌,可知当年带来的战祸兵灾有多么酷烈!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拟人手法
揭露了侵略者给扬州造成的惨象,给扬州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也表达了词人对扬州人民的同情和感时伤世的情怀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由视觉转入听觉,以黄昏清角吹寒(通感)打破了空城的死寂,进一步渲染了凄清沉寂、悲凉的氛围,从而点明扬州已成空城一座,景中寓情,表达了词人对名都沦为空城的不胜沉痛悲凉之感。
至此,上片由虚写“名都”“佳处”起笔,却以实写“空城”作结,其今昔盛衰之感鲜明,充分表达了词人的“怆然”之情。
“渐”表明词人伫立许久,陷入到一片悲凉之中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为何而惊?扬州昔日繁华,今日萧条,荠麦青青,古今变化之大
作者进一步从怀古中展开联想:晚唐诗人杜牧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中,但如果他重临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缱绻的诗句,因为……
杜牧之“惊”,侧面写扬州城如今的荒凉破败。流露出对战争的厌倦,对国家的伤痛之情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写,表达
借代杜牧高超的诗才和丰富的情感。
以杜牧之难赋深情,侧面写扬州城如今的荒凉破败。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应为:冷月无声荡波心,移就辞格。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
再写扬州城之“空”,以原有的热闹繁华反衬现在的冷落凄凉的景象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桥边的芍药花虽然风姿依旧,却是无主自开。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
料想
应为:知年年为谁生
请大家把词中的化用的诗句找出来。想想使用这些诗句,说明了什么??
(表现昔日的扬州富丽繁华)
春风十里
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
竹西佳处
? 由上片的纪行写景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寄寓着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黍离之悲”)。
主 旨
三、情感迁移·思考

2.这给今天的我们什么样的警示?请观看视频后回答。
国家要强硬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请您欣赏
瘦西湖美景
瘦西湖
瘦西湖
?瘦西湖钓鱼台
五亭桥
大名鼎鼎的廿十四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