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京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生物的特征》是新教材北京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走近生命世界》的第1节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起始课,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教材以丰富的实例和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概括出生物的基本特征,为学生后续学习生物学知识构建了基础框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生命现象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描述身边常见生物的生命现象。
2. 举例说出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学会从具体现象中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
(三)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2. 能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并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
(二)教学难点
1. 理解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 对生物的各种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初中,对生物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大量的生物,但对于生物的概念和特征并没有系统的认识。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生活经验,但对于如何从科学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生物现象,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参与课堂活动,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物和非生物的实物或图片(如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岩石、水、机器人等)、实验器材(如草履虫培养液、载玻片、显微镜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展示图片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图片,包括森林、草原、海洋、沙漠等,图片中包含各种生物和非生物。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而神奇的世界里,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物体。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片,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大树、小草、花朵、动物、河流、石头……
2. 提出问题
师:在这些物体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呢?你是如何判断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生物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观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引出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 观察生物和非生物
(1)教师将准备好的生物和非生物的实物或图片分发给学生小组,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特点。
(2)学生观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汇报。
生:我们小组观察的是一盆植物,它是绿色的,有叶子、茎和根,它还会生长。
生:我们小组观察的是一只小狗,它会跑、会叫、会吃东西,还会长大。
生:我们小组观察的是一块石头,它是灰色的,不会动,也不会生长。
……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生物和非生物的特点进行分类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直接观察生物和非生物的实物或图片,亲身体验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汇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分析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① 教师展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图片和动物进食的视频。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些图片和视频。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己提供营养;动物通过吃食物来获取营养。这说明了生物具有什么特征呢?
生: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 举例说明
师:谁能再举一些例子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小鸡吃米、小鱼吃水草、人吃饭等都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植物光合作用和动物进食的图片及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这一特征。让学生举例说明,加深学生对这一特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生物能进行呼吸
① 教师展示人呼吸的图片和植物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师:同学们,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它们也需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体现了生物的什么特征呢?
生:生物能进行呼吸。
② 实验探究:观察草履虫的呼吸
教师向学生介绍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它的呼吸现象。
实验步骤:
a. 制作草履虫培养液临时装片。
b. 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找到草履虫。
c. 观察草履虫在培养液中的运动和形态变化,注意观察草履虫周围的水流情况。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结果。
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草履虫是怎样进行呼吸的?
生:我们看到草履虫在培养液中不断地游动,周围的水流也在不断地流动,这可能就是它进行呼吸的方式。
师:非常好!草履虫通过体表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这也说明了生物能进行呼吸。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人呼吸的图片和植物呼吸作用的示意图,让学生了解生物呼吸的普遍性。通过实验观察草履虫的呼吸,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呼吸现象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① 教师展示人出汗、排尿和植物落叶的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在炎热的夏天会出汗,每天要排尿,这是人体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的方式。植物通过落叶也能排出一些废物。这些现象说明了生物具有什么特征呢?
生: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② 讨论交流
师:你还知道哪些生物排出废物的方式?
生:动物还会通过呼吸排出二氧化碳,植物还会通过呼吸作用排出水分等。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人出汗、排尿和植物落叶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物排出废物的方式。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拓展思维,了解更多生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这一特征的理解。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① 教师展示含羞草受到触摸后合拢叶片的视频和草履虫逃避盐水的实验视频。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两个视频。含羞草在受到触摸后,它的叶片会迅速合拢;草履虫在遇到盐水时,会避开盐水,游向清水。这些现象说明了生物具有什么特征呢?
生: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② 举例说明
师:谁能再举一些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例子?
生: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转动,这是对光照的反应。
生:小狗听到声音会跑过来,这是对声音的反应。
生:植物的根会向地生长,茎会背地生长,这是对重力的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含羞草和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① 教师展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殖的图片或视频。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些图片和视频。植物从种子发芽到长成参天大树,动物从幼体长大成熟,然后繁殖后代。这说明了生物具有什么特征呢?
生: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② 讨论交流
师:你能说一说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具体过程吗?
生:植物通过吸收水分、养分和阳光进行生长,通过开花、结果来繁殖后代。
生:动物通过摄取食物来生长,通过交配等方式繁殖后代。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殖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过程。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① 教师展示一些亲子照片和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图片,如不同花色的郁金香、不同毛色的猫等。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些照片。亲子之间在相貌、体态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是为什么呢?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又为什么会存在差异呢?
生:因为亲子之间有遗传。
生: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有变异。
师:非常好!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使生物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变异则使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② 举例说明
师:谁能再举一些遗传和变异的例子?
生:我们和父母长得像就是遗传,我们和父母又不完全一样就是变异。
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是变异。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亲子照片和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加深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3. 总结生物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生物的六个特征,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学习和讨论,我们知道了生物具有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六个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是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重要标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生物的特征,让学生对生物的特征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巩固练习
1. 多媒体展示一些物体或现象的图片或描述,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生物,并说明理由。
例如:
(1)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2)病毒能够繁殖后代。
(3)机器人会跳舞。
(4)种子发芽。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2.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自己观察到的生物现象,并说明体现了生物的哪些特征。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生物的特征这一知识点,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生物与非生物,分析生物现象所体现的生物特征,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交流和全班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
1. 引导回顾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我学到了生物的六个特征,包括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我学会了如何判断生物和非生物。
生:我还知道了很多生物现象背后的原因。
2. 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生命的世界,了解了生物的特征。生物是地球上最神奇的存在,它们具有各种各样的特征,这些特征使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不断繁衍和发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继续保持对生物的好奇心,观察和探索更多的生命奥秘。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收获,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1. 课后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它们的一些生命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哪些特征。
2. 查阅资料,了解一些关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有趣案例,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后观察和查阅资料的作业,让学生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分享案例,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板书设计
生物的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动物摄取食物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人呼吸
植物呼吸作用
草履虫呼吸实验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人出汗、排尿
植物落叶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含羞草受触摸合拢叶片
草履虫逃避盐水
其他例子(向日葵、小狗等)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植物生长、繁殖
动物生长、繁殖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亲子照片示例
同一物种不同个体差异
举例(种瓜得瓜、一母生九子等)
八、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成功之处在于: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图片、视频和实例,使抽象的生物概念变得直观、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生物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足之处在于:在时间把控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有些学生的发言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教学环节略显仓促。对于一些学生提出的较深层次的问题,未能在课堂上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解答。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予有效的反馈和指导。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物学素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