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唱歌 森林水车 音乐教案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唱歌 森林水车 音乐教案 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5-03-29 14:0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森林水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森林水车》,掌握顿音的唱法,能够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愉快的情绪。
2、视唱歌曲乐谱。
教学重点: 学会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视唱歌曲乐谱。
教具准备:电子琴、教学光盘、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发声练习
1=C 2/4
5 5 5 5 ▏ 5 4 3 2 ▏ 1 — ‖
Lu lu lu lu lu
要求:学生用自然、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一、导语: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水车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水车是什么样的?打开(播放视频)
2、介绍水车。
3、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聆听和唱响《森林水车》之歌吧!
(板书课题)
二、初听歌曲:
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内容?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哪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
三、学习顿音:
1、师: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跟唱形容水车转动的声音。
2、出示顿音记号,提问:同学们认识这个记号吗?它的名字是什么?应该如何演唱?
师:顿音要唱(奏)得短促而有弹性。
3、跟琴学唱乐谱。
三、分析歌曲:
1、分析歌曲结构:
师:这首歌曲分为两个部分。
2、简介歌曲。
这是一首由日本作曲家创作的歌曲,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了宁静的森林,第二部分用拟声词“咕噜咕噜”来表现水车的转动。全曲用明快的旋律和轻快的节奏表达了一种愉快的心情。1979年日本的黑鸭子合唱团到我国访问后,这首歌在我国传唱。
四、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1、出示歌曲第一部分乐谱,请同学们观察歌谱,说一说这一乐段有几个乐句。
(四个乐句)
2、教师分句弹奏,引导学生分出乐句。
3、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歌谱中的变化音。
4、提问:# 什么记号?它应该如何演唱?
师:# 升记号,在这个基本音级的基础上升高半个音。
5、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视唱四个乐句的歌谱,注意变化音与七度大跳的音准。
6、请同学们试着填词演唱这一乐段,注意吐字清晰,以及每个乐句句尾长音的时值要唱满。
⑴先跟范唱演唱。
⑵跟琴演唱,教师订正错误。
7、请同学们随伴奏用有弹性的声音、欢快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演唱这一乐段。
五、学唱歌曲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试着跟唱第二乐段,注意顿音处要吐字清晰、有跳跃感。
2、教师分句教唱第二乐段。
3、请同学们挥拍视唱第一、二乐句歌谱,注意前两小节顿音要短促有弹性,后两小节每个音要唱得清楚。
4、请同学们挥拍视唱第三、四乐句歌谱,注意倒数第二小节的休止符,要及时停顿。
5、请同学们挥拍完整演唱这个乐段的歌谱,注意节奏、音准。
6、请同学们随伴奏用欢快的情绪、稍快的速度、连贯与跳跃相结合的声音演唱这一乐段。
六、拓展:
欣赏其他版本的《森林水车》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歌曲《森林水车》,在演唱《森林水车》时感受到了歌曲带给我们愉快之情。也感受到了森林默默为人类服务与奉献的精神,培养了我们热爱劳动、热爱森林、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情感。好了,我们该回学校了,让我们呼吸春天的气息,踏着《森林水车》上路……
板书设计
森林水车
1= C 2/2 日本歌曲
小快板
歌曲结构:两个部分 ▼ 顿音记号
# 升记号
反思:
《森林水车》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森林水车》是一首流传广泛的、由日本作曲家创作的歌曲。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部分描绘宁静的森林,第二部分速度转快,运用象声词“咕噜咕噜咕隆”来描绘水车轮子和磨坊里磨盘的转动,在欢快的气氛中歌唱劳动,歌唱春天。
备课的时候我对这首乐曲的详细资料进行认真的搜集,并且对课件做了精心的准备。 由于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见识比较少,条件有限,因此对国外的水车还是非常的陌生的,很多学生甚至都没见过水车是长什么样子,于是我大量搜集了水车的图画资料,让学生对水车首先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并且在课堂开课对水车的功能又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聆听乐曲时马上能够联想到音乐中那种声音是在描写水车的。在聆听乐曲时我尽量引导学生去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感受到森林里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森林中的各种声音交汇成了一首美妙动听的音乐。同时引导学生去体会欢快的音乐是用来描写什么样的情绪的,包括音乐的快慢疾驰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的。
第二部分是歌曲的难点。为了让学生很快掌握歌曲中的难点,我首先从难点的节奏入手,以难点的节奏导入课堂,让学生先拍好难点中的节奏:×× ×× ××︱×× ×× ×× ︱×× ×× ×××× ︱×---‖
学生觉得节奏很欢快,所以很喜欢,从情感上学生已经接受了歌曲难点,不再畏惧难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而学唱旋律:
55 55 1 5 ︱ 55 55 1 5 ︱ 43 21 71 23 ︱ 4- - - ︱
44 44 2 7 ︱ 44 44 2 7 ︱ 54 32 12 34 ︱ 5- - - ︱
唱后让学生区分两句旋律,谈谈两句旋律的不同味道,学生能说出两句旋律的不同,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难点的旋律,歌曲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