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13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特点。
思维能力: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严监生吝啬鬼形象的。
审美创造: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典型事例”在人物刻画中的作用。
文化自信:分析文本,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激发学生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严监生吝啬鬼形象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在作文中选择典型事例,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一)引入经典人物事例,唤醒文学记忆
1.老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在四大名著中认识许多了新朋友,请根据提示猜人物吧。(展示《草船借箭》的诸葛亮、《吟诗葬花》的林黛玉等图片)
2.师小结:正是因为这些事例,人物的形象深深的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
(二)回顾人物描写方法,衔接旧知新程
《拌跤》
人物 小胖墩儿、小嘎子
年代 抗日战争时期
身份 儿童
出处 《小兵张嘎》
作者 徐光耀
特点 顽皮、机敏……
描写密码 一连串动作描写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人物 祥子
年代 军阀混战时期
身份 车夫
出处 《骆驼祥子》
作者 老舍
特点 精神、自信、可爱
描写密码 细致的外貌描写
1.老师提问:本单元我们开启了小作家训练营,人物刊号的学习。第一期“人物刊号”我们认识的人物是 ,收获了什么描写密码?第二期“人物刊号”我们认识的人物是 ,收获了什么描写密码?今天学习第三篇——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引导质疑,解锁“两茎灯草”之谜
1.老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名字是《两茎灯草》,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讨论: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他们理解“灯草”是古代油灯中的灯芯。
(二)卡片汇报,梳理故事基本信息
1.老师引导: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现在请大家拿出人物卡片,汇报学习成果。
人物 严监生、侄子、奶妈、哥子、舅爷、赵氏
年代 清代
身份 监生
出处 《儒林外史》
作者 吴敬梓
具体事例 严监生临死前因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恐
费了油,而不肯咽气的场景。
人物特点 吝啬
描写密码
2.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师随机指导学生概括具体事迹与人物特点,明确课文中的描写密码我们是这节课要达成的学习目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是如何刻画严监生吝啬的。
三、活动一:紧扣“富有”,体悟典型事例
(一)探寻文本,挖掘富有语句
过渡:严监生如此吝啬是因为他很穷吗?
1.老师引导:在课文中,哪些句子能体现严监生非常富有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这些句子,并分享你们是如何找到的。
2.预设:学生找到关于严监生富有的句子,像“将管庄的家人叫了过来”、“两笔银子”等。
3.老师补充资料:《儒林外史》中描写严监生富有的地方。
(二)巧用词语,概括严监生财富
1.老师引导:根据我们找到的句子以及资料,你们觉得如何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严监生的富有?(例如“家财万贯”,“财富丰厚”等)
2.预设分享:学生提出不同的四字词语,老师帮助总结并归纳课文的经典写法,作者给人物设定了一个身份——家财万贯。过渡:他如此富有,在病重时有什么特殊表现?
四、活动二:聚焦“病重”,洞察典型事例
(一)圈画词句,感知病重状态
1.老师引导: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你们发现哪些可以体现严监生病重的句子,请画出来。
2.预设回答:学生找到与病重相关的句子,像”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也不回头”“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等。
3.老师提问: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严监生的病已经——学生用一个词形容。
(二)观察插图,直观病痛折磨
1.老师引导:大家请看课文中的插图,形容饱经折磨的严监生是什么样子?
2.学生形容:学生描述严监生的外貌,如“脸色苍白”、“瘦骨嶙峋”,老师通过互动引导学生从视觉上感知严监生的病痛。
(三)剖析动作,揣摩严监生心境
1.老师引导:指明学生读句子,感受严监生临终的痛苦,但他仍然伸出手指,指着灯草。请学生思考:死亡是人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告别,一般人临死之际最惦记的是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
3.完成表格,对比分析他此时的心情和内心想法。
4.学生:学生完成填写表格,从三次不同的摇头中体会严监生的心理状态,“着急”、“生气”、“绝望”、“安心”。
5.老师总结:严监生临死之际关心灯草多燃一茎灯草费的油,引出课文写法,作者设置了最微不足道的事物——两茎灯草。
五、活动三:小试牛刀,领悟“典型”内涵
(一)对比事例,体会典型事例
1.老师引导:请学生读图上的事例,选出哪则事例最能体现严监生的吝啬,全班讨论交流。
2.老师总结:将人物特点彰显到了极致,这就是典型事例。
(二)巧用迁移,解读卢至的吝啬行径
1.老师引导:除了严监生,我们还可以看到另一个吝啬的人物——卢至。课件中展示了卢至的两个小气事例。请大家在课件中找到卢至的事例,同桌合作完成表格。
2.学生分析:学生分析卢至的行为,老师帮助学生理解典型事例的构成,鼓励他们从文本中提炼出人物性格的本质,并和严监生的事例进行对比。
3.老师总结:通过卢至的事例,大家能够更清晰的认识到“典型事例”是如何在不同人物中出现,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塑造人物。
六、活动四:小组研讨,撰写“典型”事例
(一)筛选典型事例,展现人物鲜明性格
1.老师引导:当然典型事例的体现不仅仅限于老师列出的这些,还可以从特殊的天气、场景、事件等方面去感悟。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中也有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一提到这些人物,我们就能想到他们身上的经典事例。
2.课前大家选择了一位性格鲜明的家人或同学,并准备了相关事例。现在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学习单,选择你觉得最经典的事例和小组成员一起分享。如果没有准备好也没关系,现在可以重新思考并写一个典型的事例。
3.学生分享: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选择的事例,讨论为什么这个事例能够体现人物的性格。
(二)小组交流探讨,打磨典型事例亮点
1.老师引导:请小组成员讨论,看看大家选择的事例是否都具备“典型”特征,为什么这个事例能够突出人物性格?
2.学生分享:小组代表分享,其他同学补充。老师总结:通过选择典型事例的方式,我们能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特点,了解如何通过细节来展现人物性格。
3.学生互评。
七、作业设计
课后阅读《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