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13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单元概述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经过14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31年
9月18日
1936年12月
1937年
7月7日
1937年
8—11月
1937年
9月
1937年12月
1938年3—4月
1945年4—6月
192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3年
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联合国家
宣言》签署
十四年
抗战开始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全民族抗战
开始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1938年6—10月
1940年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为争取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
1941年12月
抗日战争胜利
九一八事变
七七
事变
南京
大屠杀
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
淞沪会战
台儿庄战役
武汉
会战
第三次
长沙会战开始
日本
侵略
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
1937年
1939年9月
1942年1月
1945年2月
经济大
危机
爆发
罗斯福新政开始
苏联完成第二
个五年计划
雅尔塔会
议召开
平型关大捷
世界
二、时空观念
三、知识结构
时间 地点
背 景
借口
经 过
结 果
影 响
四、考点梳理
考点一: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
①1927年,日本,提出了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蓄谋已久)
②1929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③国共两党的内战和分裂给了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④资本主义各国忙于应付经济大危机,对日本实施绥靖政策
柳条湖事件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短短4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①对中国: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局部抗战,揭开了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序幕
②对世界: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加剧了美日矛盾,开始打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限制,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格局
辽宁沈阳
背景
性质
时间
经过
意义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四、考点梳理
考点二: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
爱国救亡运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举行游行示威,遭到军警镇压。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
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华北危机: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时间 地点
原因
概况
结果
意义
四、考点梳理
考点三:西安事变
西安
1936年12月12日
①中华民族危机加剧;
②一二·九运动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③张学良、杨虎城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④蒋介石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
得到和平解决
①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
②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③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时间
地点
经过
结果
影响
国民党第二十九军
日军重兵占据
日本控制的伪蒙军
日本的控制区
平汉铁路
平绥铁路
卢沟桥
四、考点梳理
考点四: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
北平卢沟桥
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遂向中国守军开火,中国守军奋起抗战。
②保卫北平的战斗佟麟阁、赵登禹将军壮烈殉国。
7月底,平津失陷。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报国。”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合作 标志
军队 改编
意义
八路军臂章
总指挥朱德
新四军军长叶挺
新四军臂章
四、考点梳理
考点五:第二次国共合作
①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②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任军长
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南京大屠杀 时间、地点
概况
认识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
意义:还原历史真相,告慰遇难同胞。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四、考点梳理
考点五: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南京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以上。
南京大屠杀是抗战时期中国人民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最惨痛的一幕。充分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的凶残野蛮行径,揭露了法西斯势力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和罪恶本性
四、考点梳理
考点六:正面战场的抗战
战役 概 况 影 响 评 价
淞沪 会战
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豫湘桂战役
时间:1937年8月
人物:姚子青、谢晋元
结果:上海失陷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时间:1938年3月
人物:李宗仁
结果:胜利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时间:1938年6月
大捷:江西万家岭大捷
结果:1938年10月,中国军队有序撤出武汉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时间:1941年12月
结果:胜利
①国内: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②国际: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
时间:1944年初
结果:抗战期间正面战场最大的一次失败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①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③支援了敌后战场;④后期国民政府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
四、考点梳理
考点七:敌后战场的抗战
战役 概 况 影 响 评 价
平型关大捷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百团 大战
时间:1937年9月
指挥:林彪
结果:胜利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建立: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战略总后方和指挥
中枢:延安
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胜利的基地
时间:1940年下半年
背景:日军实行“囚笼政策”
指挥:彭德怀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抗战中牺牲的著名将领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青年
妇女
工人
华侨同胞
文艺
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四、考点梳理
考点八:全民族抗战
枣宜会战中,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回国参战。
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
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时间
地点
内容 总结 经验
制定 路线
选举
确立
意义
四、考点梳理
考点九:中共七大
1945年4月-6月
陕西延安
中共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总结了抗战的丰富经验。
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选举产生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日本投降 背景
史实
抗日战争的胜利 原因
四、考点梳理
考点十:抗日战争的胜利
(1)国际:德国投降;日本在太平洋战场陷入困境;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
(2)国内: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1)根本保证: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2)决定因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3)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4)前提条件: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5)外部因素: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抗日战争的胜利 意义 国内
国际
抗战 精神
四、考点梳理
考点十:抗日战争的胜利
(1)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1)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2)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
1.由此,中国第一个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参战时间最早、抗战时间最长的国家。材料中的“此”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2.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与日本占领上述地区相关的事件有( )
A.《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B.《南京条约》和《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和九一八事变
D.《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和九一八事变
A
C
五、考场显身手
3.1936年12月14日,张学良通过广播电台发表讲话:“我们这次举动,完全是为民请命,决非造成内乱……只要合乎抗日救亡的主张,个人生命在所不计!”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4.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各派针对时局发表自己的看法,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当时,中共的态度是( )
A.扰乱形势,积极救蒋 B.讨伐张杨,震慑中共
C.扩大事态,挑起内战 D.和平解决,联蒋抗日
B
D
五、考场显身手
5.事变爆发后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指出平津与华北被日本侵略的危险已极端严重,要放弃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全民族联合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该“事变”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皖南事变
6.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一面旗帜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
A.“实业救国”道路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和平建国方针
C
B
五、考场显身手
7.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表明( )
A.联合政府建立起来 B.国共团结御侮局面开始形成
C.抗日战场发生转折 D.国共两党间的矛盾因此消失
8.在日军占领南京期间,西门子公司雇员约翰·拉贝在日记中记载了“整座城市,被枪杀的或被其他方式处死的人暴尸街头,随处可见,日本人甚至禁止我们殓尸安葬。”日记中所记载的事件是( )
A.东北三省沦陷 B.旅顺大屠杀
C.南京大屠杀 D.皖南事变
B
C
五、考场显身手
9.台儿庄会战既使英雄的台儿庄名扬世界,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也使美丽的台儿庄城变成一片焦土,留下的53处战地遗址成为历史的见证。这次“会战”( )
A.是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B.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仗
C.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D.是中国军队对侵华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进攻
10.1941年12月,中国军队在某场会战中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了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此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B
D
五、考场显身手
11.1939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主持举办第一届农业展览会,对恢复和发展农业有成就的各类生产人员都给予了奖励。5月,在第一届工业展览会上,表扬和鼓励了工业方面的得力人员。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
A.激励根据地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B.争取国民党联合抗日
C.粉碎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 D.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
12.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抗日根据地建设( )
A.形式不仅多样并且重视实效 B.体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C.借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
A
A
五、考场显身手
13.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学习历史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以下属于史实的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B.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C.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14.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将化为永恒,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下列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无关的是( )
A.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民主
B.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D
A
五、考场显身手
1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会议与下图对应的是( )
A.中共一大会址 B.古田会议会址
C.遵义会议会址 D.中共七大会场
D
五、考场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