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酸、碱、盐及其应用 素能测评满分 (含答案)2024-2025学年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章 酸、碱、盐及其应用 素能测评满分 (含答案)2024-2025学年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3-28 23:3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章 酸、碱、盐及其应用 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Ba—137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如表为四种食物的近似pH,你认为胃酸过多的患者不宜多吃的食物是 (  )
    
食 物 苹果汁 豆浆 玉米粥 鸡蛋清
pH 2.9~3.3 7.4~7.9 6.8~8.0 7.6~8.0
A. 苹果汁 B. 豆浆 C. 玉米粥 D. 鸡蛋清
2. 健康人的体液必须维持在一定的酸碱度范围内,若出现异常,则可能会导致疾病。如表是人体内的一些体液和排泄物的正常pH范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物 质 血液 胃液 胆汁 尿液
pH 7.35~7.45 0.9~1.5 6.8~7.4 5.0~7.0
A. 当胆汁的pH<6.8或pH>7.4时,人体可能会产生疾病
B. 胃液一定显酸性,尿液一定显碱性
C. 可使用pH试纸测定血液的pH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D. 胆汁、血液都呈碱性且胆汁的碱性比血液强
3. 下列有关常见酸、碱、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醋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 Na2CO3和CaCO3都是白色、易溶于水的固体
C. NaCl是白色、易溶于水的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小
D. NaOH和Ca(OH)2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4. 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有错误的是 (  )
A. 氢氧化钠、纯碱、NaOH B. 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
C. 氧化钙、生石灰、CaO D. 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
5. 某花圃所种的花卉缺乏氮元素和钾元素,若只施用一种化肥,则应施用的是 (  )
A. K2CO3 B. CO(NH2)2 C. Ca(H2PO4)2 D. KNO3
6. Al(OH)3治疗胃酸过多症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 (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7. 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把某溶液滴在试纸上,那么测得的结果与实际的pH相比,结果是 (  )
A. 偏低 B. 偏高 C. 相等 D. 均有可能
8. 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 盐酸具有挥发性,常用于除铁锈 B.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C.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常用作干燥剂 D.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作冰箱除味剂
9. 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涉及中和反应的是 (  )
A. 水垢中含有的碳酸钙用醋酸除去 B. 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 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
10. 安全重于泰山,危险化学品必须张贴警示标识。浓硫酸应该张贴的警示标识是 (  )
11. 如表是常见的几种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解离出来离子的情况。根据表中信息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溶 液 酸 盐 碱
HCl H2SO4 NaCl NaHSO4 NH4Cl NaOH NH3 H2O
离 子 H+、Cl- H+、S Na+ 、Cl- Na+ 、H+、S N、Cl- Na+、OH- N、OH-
A. 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H+的物质一定是酸
B. 在水溶液中解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物质一定是盐
C. 碱溶液中一定存在金属阳离子和OH-
D. 盐溶液中一定存在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
12. 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  )
A. 加氢氧化铜固体生成蓝色溶液 B. 加入镁粉,没有气体生成
C. 测得该溶液的pH=7 D. 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无色
13. “价类二维图”是从元素化合价和物质所属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物质性质的坐标图。如图是铜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第13题
A. a点对应的物质能与AgNO3溶液反应
B. b点对应的物质的化学式为CuO
C. CuSO4可由d点对应的物质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D. e点对应的物质有多种,如CuCl2、Cu(NO3)2等
14.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
A. 验证浓盐酸的挥发性:打开瓶塞,观察瓶口是否有白雾
B. 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取样,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酚酞溶液是否变色
C.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向其中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
D. 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的溶液组成:取样,用pH试纸检测
15.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  )
A. CuFe B. PP2O5
C. CO2O2 D. NaOH溶液NaCl溶液
16.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 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肥皂水的pH B. 用肥皂水鉴别蒸馏水和硬水
C. 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NH3 D. 用浓硫酸除去NH3中的水蒸气
17.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
A. CO2气体(CO):O2,点燃 B. KClO3固体(KCl):MnO2,加热
C. H2气体(HCl):CuO,加热 D. NaOH溶液(Na2CO3):适量Ca(OH)2溶液
18. 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离子数)成正比。实验小组同学用传感器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用pH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的pH(装置如图甲),测定结果如图乙,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定上述反应过程中的电导率,测定结果如图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该反应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 d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
C. e点之前溶液中离子的总数逐渐减少 D. e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19. 由制铝工业废渣(主要含Fe2O3、FeO、Al2O3、SiO2等)制取聚合硫酸铁铝净水剂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H2O2具有氧化性,可以将Fe2+氧化成Fe3+) (  )
A. 滤渣中含有SiO2 B. 滤液中主要存在的阳离子有Al3+、Fe3+、H+
C. 废渣浸取时要不断搅拌,提高铁、铝浸取率 D. 浸取过程发生了2个化学反应
    
20. 工业上用NO生产HNO3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①中,参加反应的NO与O2的分子数之比为1∶2
B. 转化过程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C. 理论上,足量O2、H2O可以将NO、NO2全部转化为HNO3
D. 工业上,由30 kg NO生产可得到42 kg HNO3
二、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60分)
21. (4分)酸、碱、盐是重要的化合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动力电池领域对氢氧化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氢氧化锂(LiOH)与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溶液中都有    (填离子符号)。
(2) 氨水和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和石灰乳等配制而成的杀菌剂。喷洒波尔多液后,果蔬表面有一些蓝色斑点(一种难溶性碱),蓝色斑点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4) 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中,通过实验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填字母)。
A. Na2CO3溶液   B. MgCl2溶液   C. KNO3溶液   D. 酚酞溶液   E. 紫色石蕊溶液
22. (8分)酸碱中和反应是两类物质的一类反应。某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对该类反应进行探究(实验如图所示)。
(1) 第一组同学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反应发生了。
(2) 第二组同学将稀硫酸滴加到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测得该过程中温度升高。经讨论分析,此现象不能作为该反应发生的证据,理由是              。
(3) 第三组同学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硝酸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再滴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又变为红色,从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证明反应发生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第四组同学将所选的酸碱溶液充分混合后,将混合溶液蒸发结晶,理论上可得固体    g,证明该反应发生了。
23. (12分)在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老师让甲同学给大家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清水”变“牛奶”,“牛奶”变“雪碧”。A、B、C三种溶液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
【实验活动】 如图Ⅰ所示。
【交流讨论】 同学们根据新奇的现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乙同学:“清水”变“牛奶”就是无色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
丙同学:“牛奶”变“雪碧”就是白色浑浊消失,溶液中产生大量的气泡。
【提出问题】 甲同学:A、B、C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能出现上述现象呢
【解释结论】 (1) 丁同学:根据步骤2的现象可确定C为    (填名称)。
(2) 戊同学:步骤1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沉淀的化学式为    ,但还无法确定A、B 各是什么。
【实验证明】 (3) 乙同学:另取A于试管中,把C滴加到A中观察到的现象如图Ⅱ,因此他确定A是    (填化学式)溶液,同时也确定了B。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深入交流】 (4) 甲同学:步骤1中加入B时,溶液中C的数目变化趋势曲线应该如图Ⅲ中的    (填“a”或“b”)。
【总结归纳】 (5) 上述实验活动涉及的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
24. (11分)某学习小组同学通过如图甲装置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并进行相关性质实验。
(1) 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备二氧化碳。
① 写出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② 收集干燥的CO2时先通过装置C,气流方向为    (填“a进b出”或“b进a出”),再选取收集装置    (填字母)。
③ 装置A、B为启普发生器,表示正在产生气体的是装置    (填“A”或“B”)。
(2) 探究CO2水溶液的性质。
已知:在常温、气体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大约1体积CO2。
① 常温下向100mL H2O中缓慢通入CO2至饱和,用pH计测定饱和溶液的pH为3.94,静置2h后,再次读取溶液pH为4.12。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填字母)。
A. 引流    B. 蘸取溶液       C. 搅拌
② 静置2h后,CO2水溶液酸性    (填“增强”或“减弱”),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③ 有同学根据溶液的pH认为CO2也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因素。请判断该推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3) 探究不同液体对CO2的吸收效果。
20℃时,该组同学用图乙装置探究水、饱和石灰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165%)、0.165%的氢氧化钠稀溶液、40%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对250mL CO2的吸收情况。在4个各盛有250mL CO2气体的烧瓶上连接压力传感器,待瓶内气压平稳后分别迅速注入60mL上述四种不同液体,记录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稀溶液的密度近似为1g/cm3)已知:a. CO2过量时,H2O+CO2+CaCO3Ca(HCO3)2,H2O+CO2+Na2CO32NaHCO3。b. 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约为0.0013g,碳酸氢钙的溶解度约为16.6g。
① 四种液体中吸收二氧化碳效果最好的是       。
② 饱和石灰水吸收CO2的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③ 理论上60g 0.165%饱和石灰水可吸收的CO2比60 g 0.165%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可吸收的CO2多,但实验结果恰好相反,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25. (16分)工业上用硫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在空气中焙烧去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Al2O3、SiO2,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的流程如图甲所示。已知:① 焙烧过程的主要反应为4FeS2+11O22Fe2O3+8SO2。② Fe3+、Al3+、Fe2+在溶液中开始沉淀至沉淀完全的pH如表所示。
 
氢氧化物 Fe(OH)3 Al(OH)3 Fe(OH)2
开始沉淀的pH 1.1 3.5 6.5
沉淀完全的pH 3.2 4.7 9.7
(1) “浸取”时生成Fe3+的化学方程式为                       。能提高烧渣浸取速率的措施有    (填字母)。
a. 将烧渣粉碎b. 降低硫酸的浓度c. 快速搅拌
第25题乙
(2) “还原”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Fe3+完全转化为Fe2+。若试剂X是铁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试剂X是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采用SO2作还原剂的优点是  


(3) “调pH”时,pH的最佳范围是      (用不等式表示),滤渣Ⅱ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4) FeSO4·7H2O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过滤Ⅱ”后,经    、    、过滤、少量冰水洗涤、低温干燥等步骤可得到FeSO4·7H2O晶体。
26. (9分)侯德榜先生为制取纯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 实验室模拟制取碳酸氢钠。
“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的过程中,碳酸氢钠的生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原理是NH3+CO2+H2ONH4HCO3,NaCl+NH4HCO3NaHCO3↓+NH4Cl。兴趣小组同学在常温(20℃)下设计并完成了如图甲所示实验。(已知:20℃时,NaCl、NH4HCO3、NaHCO3、NH4Cl的溶解度分别为35.9g、21.0g、9.6g、37.2g)
① 实验1、2所得溶液处于饱和状态的是    。
② 实验3的锥形瓶中出现白色浑浊,经检验为NaHCO3,写出用稀盐酸检验NaHCO3的化学方程式:                  。
(2) 侯氏制碱法的生产流程如图乙所示。
① 实际生产中沉淀池内的温度不能太高,原因是 。
② 请结合信息,写出NaHCO3晶体能析出的原因: 。
③ 图丙是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母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NH4Cl和少量NaCl,利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可提纯NH4Cl,理由是                      。
④ 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NaCl和    。
(3) 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纯碱产品中常混有少量氯化钠,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丁所示两种方案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根据方案1,实验测得CO2的质量为0.88g;根据方案2,实验测得BaCO3的质量为3.94g请任选其中一种方案与相关数据,计算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一、 1. A 2. A 3. B 4. A 5. D 6. D 7. D 8. D 9. A 10. A 11. B 12. C 13. B 14. B 15. A 16. B 17. D 18. C 19. D 20. C
二、 21. (1) OH- (2) 2NH3·H2O+H2SO4(NH4)2SO4+2H2O (3) Cu(OH)2 (4) AE 22. (1) 产生白色沉淀 (2) 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也升高 (3) NaOH+HNO3NaNO3+H2O (4) 2.34 23. (1) 稀盐酸 (2) CaCO3 (3) Na2CO3 Na2CO3+2HCl2NaCl+H2O+CO2↑ (4) b (5) 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 24. (1) ①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 a进b出 F ③ B (2) ① B ② 减弱 部分H2CO3分解 ③ 不正确,空气中CO2压强达不到101kPa,且CO2含量少,无法形成饱和溶液 (3) ① 40%的氢氧化钠浓溶液 ② 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 ③ 生成的CaCO3沉淀到底部,和CO2的接触机会变少 25. (1) Fe2O3+3H2SO4Fe2(SO4)3+3H2O ac (2) Fe+Fe2(SO4)33FeSO4 循环利用焙烧后的生成物SO2,减少污染,降低成本(合理答案均可) (3) 4.7≤pH<6.5 Al(OH)3 (4) 蒸发浓缩 降温结晶 26. (1) ① 实验1 ② NaHCO3+HClNaCl+H2O+CO2↑ (2) ① 温度越高,气体在水中溶解度越小 ② 相同温度下,NaHCO3的溶解度最小 ③ 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急剧减小,而NaCl的溶解度变化不明显 ④ CO2 (3) 解:方案1:设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H2SO4Na2SO4+↑+H2O
= x=2.12g
则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96.4%。
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6.4%。
方案2:设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y。
+BaCl2↓+2NaCl
= y=2.12g
则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96.4%。
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6.4%。(任选其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