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几种重要的盐 导学案 (含答案)2024-2025学年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4 几种重要的盐 导学案 (含答案)2024-2025学年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3-29 00:0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节 几种重要的盐
第1课时 盐的组成和分类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 盐的定义:电离时生成    (或    )和    的化合物。
2. 盐的分类及读法
依据构成盐的    的种类,把盐分成钠盐、钾盐、钙盐和铵盐等;依据    的种类把盐分成盐酸盐(如CaCl2,读作    )、硫酸盐、碳酸盐等。若酸根中含氧,如BaSO4,读作    ;    读作硝酸银;    读作碳酸钠等。
3. 盐的溶解性
    、    、    、    都可溶;碳酸盐除    、    、    可溶,碳酸镁微溶,其余不溶;盐酸盐只有    不溶,其余一般均溶于水;硫酸盐只有    不溶,    、    微溶,其余一般均溶于水等。
4. 盐的化学性质
(1) 盐(可溶)+金属(除K、Ca、Na外)    +    ,    反应
要求:反应物中的金属的活动性强于盐中金属离子对应的金属。
(2) 盐+酸    +    ,    反应
(3) 盐(可溶)+碱(可溶)    +    ,    反应
(4) 盐(可溶)+盐(可溶)    +    ,    反应
1. 甲、乙、丙、丁四瓶溶液的溶质分别是Na2CO3、BaCl2、H2SO4、K2SO4中的一种,其中甲分别能与乙、丙、丁发生反应,甲是 (  )
A. K2SO4 B. H2SO4 C. BaCl2 D. Na2CO3
2. 下列溶液分别能与硫酸铜、盐酸、碳酸钠溶液反应,并产生不同现象的是 (  )
A. KNO3 B. Ca(OH)2 C. H2SO4 D. NaOH
3. 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盛有AgNO3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搅拌,滤渣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滤渣中有Zn和Ag B. 金属活动性:Zn>Ag
C. 滤液中含Zn(NO3)2和AgNO3 D. 上述过程中只发生置换反应
4.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利用实验室中的相关药品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实验用到的三种金属丝均已打磨干净):① 稀盐酸、铝丝、铜丝、银丝;② 硫酸铜溶液、铝丝、银丝;③ 硫酸铝溶液、硝酸银溶液、铜丝;④ 硫酸铝溶液、铜丝、银丝;⑤ 硝酸银溶液、铝丝、铜丝。其中能验证铝、铜、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  )
A. ②③⑤ B. ①②③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第2课时 几种常用的盐
1. 化学工业上人们常说的“三酸两碱”就是指    、    、    和    、    。“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侯氏”是指    ,“碱”是指    。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其中与酸、碱、盐的反应填化学方程式)
物 质 碳酸钠 碳酸氢钠
颜色、状态、溶解性
酸碱性
稳定性
与酸反应
与碱反应
与盐反应
用 途
3. C的检验:取样加入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中,若    则含C。
1. 下列有关Na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可用于制取氯气 B. 其溶液呈酸性
C. 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D. 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2. 下列有关纯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难溶于水 B. 可从内陆盐湖提取,也可用化学方法生产
C. 其溶液呈中性 D. 纯碱中含有少量小苏打可用稀盐酸除去
3. “侯氏联合制碱法”的主要原理为NaCl+H2O+NH3+CO2NaHCO3↓+NH4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两种产物均属于盐 B. 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含碳酸氢钠
C. 常温下NaCl溶液的pH=7 D. 该反应消耗CO2体现“碳中和”
4. 《四川盐法志》记载的“敞锅熬盐”的主要步骤:① 将黄卤和黑卤按比例混合;② 放入敞口锅中加热浓缩,析出粗盐;③ 用“花水”冲洗粗盐得精品盐。
(1) 步骤①中,黄卤所含杂质BaCl2和黑卤所含杂质MgSO4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步骤②中,析出粗盐的过程称为    。
(3) 步骤③用“花水”冲洗粗盐,既可除去表面的MgSO4和MgCl2杂质,又不损失NaCl。“花水”应当是    (填字母)。
A. 蒸馏水 B. 饱和NaCl溶液 C. 饱和NaOH溶液 D. 饱和BaCl2溶液
第3课时 常用的化肥与使用
1. 化学肥料:依据化学肥料中含有的植物营养元素,将化肥分为    肥(含    )、    肥(含    )、    肥(含    )和    肥料(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等。
2. 化肥大部分是    类物质。氮肥有氨水、有机氮肥、    氮肥和    氮肥。
3. 化肥作用:氮肥能促进农作物    生长;磷肥能促进植物    生长,增强其抗旱能力;钾肥能促使植物    更为粗壮,增强植物抗倒伏、抗病虫害的能力。
4. N的检验:
(1) 取样,将样品与    混合研磨,若产生有    气味的气体,则固体中含有N。
(2) 取样,在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    溶液,加热后,把    的    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    ,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N。
5. 使用铵态氮肥时的注意事项:                  (写一点即可)。
6. 完成化学方程式:    (NH4)2SO4+    NaOH 。
    NH4Cl+    Ca(OH)2          。
1. 下列关于化肥与农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氯化铵可与草木灰混合施用,提高肥效
B. 磷酸二氢铵、氯化钾和尿素依次属于复合肥料、钾肥、氮肥
C. 农药本身有毒性,应该禁止使用
D. 硝酸铵受潮结块后,要用锤子砸碎后使用
2. 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别开的是 (  )
A. 硝酸钾 B. 碳酸铵 C. 氯化钾 D. 磷矿粉
3. 国家战略,精准扶贫,普及化学肥料知识势在必行。下列对化学肥料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CO(NH2)2:氮肥 B. KNO3:钾肥
C. Ca3(PO4)2:磷肥 D. NH4H2PO4:复合肥料
4. 含有铵根离子(N)的盐属于铵盐,兴趣小组对铵盐及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1) 一种常见铵盐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为“”,则它表示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 碳酸氢铵的化学式为NH4HCO3,某种碳酸氢铵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1.8%,则该碳酸氢铵样品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 已知硝酸铵溶液显酸性,则该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N和    (填离子符号)。
(4) 常见的铵盐中,仅有碳酸氢铵在常温下就能分解,放出氨气,则常温下鉴别碳酸氢铵与硫酸铵的最简便方法是 。
第4节 几种重要的盐
第1课时 盐的组成和分类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 金属阳离子 铵根离子 酸根离子 2. 阳离子 酸
根离子 氯化钙 硫酸钡 AgNO3 Na2CO3 3. 钾盐 钠盐 铵盐 硝酸盐 钾盐 钠盐 铵盐 氯化银 硫酸钡 硫酸钙 硫酸银 4. (1) 新金属 新盐 置换 (2) 新盐 新酸 复分解 (3) 新盐 新碱 复分解 (4) 新盐 新盐 复分解
1. C 2. B
3. C 解析: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盛有AgNO3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搅拌,滤渣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由于银不与稀盐酸反应,说明滤渣中含有锌,则加入的锌是过量的,所以滤渣中有Zn和Ag,选项A的说法正确;锌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Zn>Ag,选项B的说法正确;由于锌过量,所以滤液中只含Zn(NO3)2一种溶质,不可能含有AgNO3,选项C的说法错误;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有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均属于置换反应,选项D的说法正确。
4. A
第2课时 几种常用的盐
1. 硫酸 盐酸 硝酸 烧碱 纯碱 侯德榜 纯碱 2. 白色固体、易溶 白色固体、可溶 碱性 碱性 稳定 不稳定 Na2CO3+2HCl2NaCl+H2O+CO2↑(合理答案均可) NaHCO3+HClNaCl+H2O+CO2↑(合理答案均可) Na2CO3+Ca(OH)2CaCO3↓+2NaOH(合理答案均可) NaHCO3+Ca(OH)2CaCO3↓+NaOH+H2O(合理答案均可) Na2CO3+CaCl2CaCO3↓+2NaCl(合理答案均可) 2NaHCO3+CaCl2CaCO3↓+2NaCl+H2O+CO2↑(合理答案均可) 常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和日用化学工业 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3.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1. B 2. B 3. B 4. (1) BaCl2+MgSO4BaSO4↓+MgCl2 (2) 结晶(或蒸发结晶) (3) B
第3课时 常用的化肥与使用
1. 氮 N 磷 P 钾 K 复合 2. 盐 铵态 硝态 3. 枝叶 根系 茎秆 4. (1) 氢氧化钙 氨臭(或刺激性) (2) 氢氧化钠 湿润 红 试纸变蓝 5. 要避免与熟石灰、草木灰(含碳酸钾)等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降低肥效(合理答案均可) 6. 1 2 Na2SO4+2NH3↑+2H2O 2 1 CaCl2+2NH3↑+2H2O
1. B 2. D 3. B 4. (1) NH4Cl (2) 混合物 (3) H+ (4) 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则为NH4HCO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