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年 下 · 语 文 ( 省 命 题 ) ( 十 五 )
(
( 十 五 ) 密 封 线 内
答
、
密
封
线
外
不
写
考
号
、
姓
名
) (
学
校
)2
姓 名
班 级
考 号
(
.
)不 要
名校调研系列卷 ·八年下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人教版)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1~4题。(8分)
我们青少年是充满活力的新一代,我们 关注科技的发展, 勇 于探索和创新。对于传统观念,我们不( ),而是善于使用逆向思维,勇于挑战。我们 埋头苦干,努力研究,不盲从所谓权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有时,我们甚至会颠覆常 规,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寻找新的解决方案。这是我们对科技的热爱、对未来的期待, 也是我们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探索( ) (2)模式( )
2. 在语段横线处填入一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 分 )
A. 因 为 所 以 B. 一 边 一 边 C. 不 仅 还 D. 倘 若 便
3.在语段的括号处填人一个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 分 )
A. 墨守成规 B. 故步自封 (C.锐意进取 D. 囫囵吞枣
4.“独特”和“我们”的词性分别是_ 和 。 ( 2 分 )
(
"(2)
) (
《诗经 ·子衿》中,“(1)
) (
以恋人
)5.在下面田字格中填写古诗名句。(7分)
的衣饰借代恋人,写出其相思萦怀之情。《诗经 ·式微》中,“微君之故,(3)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湖
水涨满与
)- ”道出劳役者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 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情形。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 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的诗句是:(4)
岸齐平,水天浑然一体,景象阔大的诗句是:(5)
得 分评卷人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15分)
【 甲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央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语 文 试 卷 第 1 页 ( 共 8 页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饰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 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 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乙 】
汉永平五年,刻县刘晨、阮肇①共入天台山,迷不得返。经十三日粮乏尽饥馁殆死。
遥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永无登路。攀援藤葛,乃得至上。各啖 数枚,而饥止体充。复下山,持杯取水,欲盥敝。见芜菁叶从山腹流出,甚新鲜;复一杯流 出,有胡麻饭糁。便共没水,逆流二三里,得度山,出一大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见 二人持杯出,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所失流杯来。"晨、肇既不识之,缘二女便呼其姓,如 似有旧,乃相见忻喜。而悉问来何晚,因邀还家。
遂停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呜,更怀悲思,求归甚苦。遂呼前来女子,有三 四十人,集会奏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既出,亲旧零落②,邑屋全异,无复相识。问讯 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至晋太元八年,忽复去,不知何所。
(选自刘义庆《幽明录》,有删改)
【注释】①阮肇(zhào): 人名。②零落:去世。
6.【甲】文的作者是 (人名),字元亮 (朝代)著名田园诗人。(2分)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缘溪行( ) (2)屋舍俨然( )
(3)便要还家( ) (4)而悉向来何晚( )
8.用“/”给材料二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限两处)(2分) 经 十 三 日 粮 乏 尽 饥 馁 殆 死 。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复下山,持杯取水,欲盥漱。
10.下列选项中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A.【甲】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环境优美、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 有战争、人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B.【乙】文中刘晨、阮肇在天台山经历了饥饿、奇遇、停留、思乡、返回等过程。
C.【甲】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表明桃花源中的人不希望外人打扰他们宁静的生活, 为后文渔人再寻桃花源不得埋下伏笔。
D.【乙】文中刘晨、阮肇偶遇仙境后受到了女子的热情款待,在仙境考 生
中停留半年,流连忘返,不愿离开。 座 位 序 号
语 文 试 卷 第 2 页 ( 共 8 页 )
八 年 下 · 语 文 ( 省 命 题 ) ( 十 五 )
11.【甲】【乙】两文都有不少匪夷所思的地方使故事充满神秘的奇幻色彩,请找出两文中 相似的意外之笔,并简要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4分)
妈妈是觉的人
①周六下午放学,正在上幼儿园大班的小雨瑞瑞跳跳回到家里,一进门就高喊:“妈 妈,我回来了!"
②在阳光社区任书记主任的龚爱群打里屋出来:“哟,干嘛呐,这么高兴 ”
③ 小雨放下书包,抓起桌上的茶杯,掀开盖,咕咚咕咚几口,一抹嘴巴:“今天呢,学校 组织我们去看电影啦,放的片子是《闪闪的红星》,那个潘冬子真厉害,才比我大多少呀, 就是小红军战士啦,每次部队出发,他总是走在队伍最前头,昂首挺胸的,可神气啦…… " 小雨绘声绘色,连珠炮似的说个没完,小脸涨得通红。直听得妈妈爱群也露出笑颜,连连 点头 。
④ 顿了顿,小雨突然问妈妈:“妈妈,那个潘冬子的妈妈也很了不起,有一回大坏蛋胡 汉三进到村里欺压老百姓,他妈妈一点儿也不害怕,站出来跟坏蛋斗,好勇敢,连自己的 命都不顾啦,这是为什么呀 起初潘冬子也想不明白,后来才听妈妈说:‘妈妈是党的人, 不能让群众吃亏。'不对呀,妈妈是潘冬子的妈妈,怎么成了党的人啦 党是谁 在哪儿 呀 "
⑤党是谁 党是组织,是群体,是思想理念、精神信仰和真理道义的化身,而不是哪 一个具体的人。可这些大道理,孩子才五岁半,怎么跟他说呢 他才上幼儿园大班,这么
!小也听不懂呀,但又不能不回答。正在迟疑, 一低头,看见自己胸前佩戴的那枚闪光发亮
的党徽,心里一动,抬手朝胸前一指:“哦,小雨,你问党在哪儿呀,瞧,这就是啊!”
⑥小雨上前,仰起小脸,望着妈妈胸前亮闪闪的党微,又问道:“妈妈,你也是党的 人吗 "
⑦“当然是啦!”爱群一脸认真地说。
⑧“怪不得妈妈天天戴着呢!好啦,我该做作业去啦。”说着,小雨拎起书包转身朝自 己的小房间走去。
⑨没过多会儿,爱群忽然想起了什么,对着房间喊道:“小雨,小雨,来一下,我还有件 事要你去办哪!"
⑩“哎,来啦!”小雨应声跑了出来。
① 爱群说:“这里有一条毛裤,一件棉背心,给你刘爷爷送去,刘爷爷,你知道吧 ”
②“知道。”小雨接过妈妈手中的提兜,沉沉的,扭身出了家门。
⑤ 龚爱群说的刘爷爷,是住在社区西园17栋楼的刘明,是个退休老工人,他老伴死 得早,膝下又无儿无女,老人又不愿去养老院,孤身一人居住,腿脚又不大灵便,眼看深秋 已过,冬天将临,爱群想到该给老人送些保暖的物品过去。小雨知道刘明爷爷的住处,妈 妈曾派他去过。
④ 刘爷爷家住得不算太远,过了马路,再转拐几个楼道就到了。进了家门,见到刘爷 爷,小雨递上提完,说明了来意。刘明好生感动,赶忙让小雨坐下,回头端出水果和糕点, 朝小雨面前一放,说:“孩子,你妈妈是社区的领导,对我们这些孤寡老人真是太关心照顾
语 文 试 卷 第 3 页 ( 共 8 页 )
啦,什么事都想得那么周到,你看,上回送来的鸡蛋和挂面都还没吃完呢!"
⑤小雨睁大眼睛,听刘爷爷说完,随口冒出一句:“我妈妈是党的人,不能让群众吃亏。”
⑥“什么 ”刘明一听,一下怔住了。这小小年纪,怎么会说出这么大的话,连忙问道: “小雨啊,你这么小,也知道党啊,党是谁呀 ”
①小雨把小脑袋一偏,一本正经地说:“知道啊,就在我妈妈胸前戴着呐!”
"呵呵,说得好,说得好哇!"刘明走上前去,一把接过小雨,两颗泪花吟间弹出眶眸……
1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3分)
小雨绘声绘色,连珠炮似的说个没完,小脸涨得通红。
13. 文章第B 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 有什么作用 (4分)
14.“刘明走上前去,一把搂过小雨,两颗泪花瞬间弹出眶眸……”,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 刘明为什么“泪花瞬间弹出眶眸” (3分)
15.文章以"妈妈是党的人"为标题,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1分)
兰 花 螳 螂 — — 行 走 的 " 娇 花 " , 冷 酷 的 猎 手
① 粉红淡雅的兰花丛中, 一朵花却在"行走"。这是怎么回事 细细端详才知,行走 的并非花朵,而是一只巧妙地拟态于兰花丛中的螳螂——兰花螳螂。
②世人谁不知螳螂呢,那个丑丑怪怪的绿色虫子。可是,你若见到这个世界上最美 的螳螂——兰花蝗螂,以往对螳螂的那些成见,肯定会被彻底颠覆。
③自然大观,无奇不有,动植物亦深诸适者生存之道。兰花螳螂独特优雅的鲜花之 姿,像极了大自然中的兰花。你若在兰花丛中忽见落英纷然,那可能不是普通的兰花花 瓣,而是一只鲜活的兰花螳螂。
④兰花螳螂的伪装功夫可谓登峰造极。它让自己的头、面和四肢在自然演化中进化 出类似花排的构造,体色依身边的兰花而定,一般呈白粉色、粉红色、黄色或纯白色,与花 丛无色差融入,还能随着花色的深浅调整自己的体色。它们懒洋洋地潜伏于花丛中,坐 等猎物自动上门。隐匿时,兰花螳螂会做一个奇特的动作:把后身高高抬起,身体折叠, 模拟花朵吸引猎物。为了使自己的形态更加接近花辩,兰花螳螂在进化过程中肢体上长 出了花辨状垂体。
⑤ 正是由于这种完美的伪装,兰花螳螂成为世界上已知的唯一一种通过模拟花来捕 食猎物的生物,是自然界最高明的掠食者之一。它们捕食的猎物大多是与花朵有关的小 型节肢动物或爬虫,如苍蝇、飞蛾、蝴蝶、蜘蛛之类。
语 文 试 卷 第 4 页 ( 共 8 页 )
(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八 年 下 · 语 文 ( 省 命 题 ) ( 十 五 )
语 文 试 卷 第 5 页 ( 共 8 页 ) 语 文 试 卷 第 6 页 ( 共 8 页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⑥兰花螳螂十分稀有,迄今为止发现的兰花螳螂主要栖息于马来西亚和印尼的热带 雨林,近年在我国的西双版纳也发现了它们的身影。
⑦ 珍稀而绝美的生物往往也有其脆弱的一面,兰花螳螂亦是如此,它们在各个年龄 阶段的体色和形态并不相同,如花似玉的“豆蔻年华”极为有限。人们多关注它流光溢彩 的盛年,其实它们刚刚孵出来时,身体呈黑红两色,像蚂蚁一般;蜕皮之后,进入"少女"时 期,慢慢变为白色或粉色的幼虫,方才呈现绚丽的花姿;成年的后期,粉色逐渐变成棕色, 白色也随之变成浅黄色,这时的兰花螳螂看起来不再那么夺目, 一些棕色的斑点也让它 们颜色渐衰。
⑧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兰花螳螂美丽的外表却为自身招来意外横祸—— 随着宠物市场的兴起,这种“地球上进化得最完美的生物”身价日长,让昆虫爱好者们爱 不释手。而这种热切关注对于兰花螳螂本身绝非幸事。面对这种美丽的“娇花”,与其把 它占为已有养在家中,不如让它在自然界中"盛放"。
16.选文第④—⑦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兰花螳螂的 (3分)
17.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18.选文第⑦段中的加点字“往往”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19.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你若见到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螳螂——兰花螳螂,以往对螳螂的那些成见,或许会被 颠覆。
B. 兰花螳螂捕食的猎物大多是与花朵有关的小型节肢动物或爬虫,如苍蝇、飞蛾之类。
C. 兰花螳螂十分稀有,近年来发现的兰花螳螂主要栖息于马来西亚和印尼的热带雨林。
(四)名著阅读(5分)
20.下列对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经典常谈》是作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朱熹将《大学》《中庸》《礼记》《孟子》合并为“四书",后又将其列人“十三经”。
C.“诗言志”是一句古话,但古代所谓“言志”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一样。
D.儒家所说的“礼”就是教人节制,教人和平,建立起社会秩序,可以说是政治制度。
21. 古典文学研究家钱伯城评价《经典常谈》:“书中随处可见那一时代学者共有的严谨 的治学方法,并不时闪现真知灼见。他的文化观、历史观,不拘守一家之说,新旧兼 容,通达平和,足以给后学者有益的启示。”对此评价,请你联系整本书内容谈谈感受 或启示。(3分)
(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
得分 评卷人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2.某校举行“中学生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校学生会研究决定在3月24日(星期一)下午4:00举行“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 比赛,比赛地点设在学校礼堂,要求全体学生参加,请你代学生会把下面的通知补写 完整。(3分)
通知 亲爱的同学们:
校学生会 2025年3月20日
(2)围绕“学生上课要不要给老师鞠躬、向老师问好”的问题,八年级某班举行了一场 辩论会。下面是反方一辩的发言,请你作为正方辩手,写一段辩词进行反驳。(3分)
我认为没这个必要。让全体学生给老师鞠躬,表现出师生双方人格上的不平等。 喊"老师好"也显得多余,我们能真正在内心尊重老师就行了,何必在乎形式呢
(3)一位同学撰写了一则有关主题教育活动的报道。下面是报道的部分内容,请你读 后完成问题。(4分)
过去,有些学生喜欢在教室的墙壁、课桌上签名留言,学校公共财产受到了不同 程度的损坏。[A ]自从学校开展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后,使同学们告别了这一 陋习。[B]八(2)班同学发动了“校服签名纪念”活动,以表达对母校的深厚感情。同 学和老师们欣然在大家的校服上题宇、签名,留下美好祝愿。
①画线句[A] 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_ 。(2分)
②画线句[B] 中," "一词使用不当,可以改成“ "。(2分)
(二 )写作(50 分)
23.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总有一些美好的人和事、物与景,宛如一颗颗珍珠,散落 在记忆的长河中,让我们轻轻地把它拾起,一颗、两颗、三颗……人生的体验,自然的 馈赠,思想的启迪将在你的笔下熠熠生辉。
请以“拾起心中的珍珠”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生活往往都是轮回往复、周而复始的。车工每天在加工同一种零件,一个又一 个,没完没了;钳工每次按服錾削、锉削、钻削、铰削、刮削、铆接等工序操作,一遍又一 遍,无休无止……学习也是日复一日的积累,如磨砺磨刀石上的铁器,一遍又一遍的 “重复”。这些重复性劳动,常常令人觉得单调难耐、枯燥无味,然而恰恰是这千百遍 的重复,才有了卓越的成绩和灿烂的成功。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
八年下·语文(省命题) (十五)
19×23=437
语文试卷 第7页(共8页)
19×23=437
语文试卷 第8页(共8页)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題
)
(
本
) (
和
) (
振
步
乞
创
米
喧
G
H
步
手
号
购!血Lun注士十空
!
F
古
f
州
_ 信
沟
姿干自白异乡长员学势茶
8HL
2L
69-_
6A。_
D
照
政_
94
特
9
漱
汽
峰
b
L
L
L
承
快
) (
函扣i
调升不于孔游八年下捅一沈月考武装
语文
|人勒医|
禁藩卡
) (
e
) (
柴
前
补 付
米
微
米
米
#
培
略
1-
i
C
R
eg
:
-
一
.
L
22r,
3
n
zrh
DI0
It
m01s
e
rN
3 r
…)
!1
4
1
为
尖秽
小
hs 带
ib
步
约体件的世幽计的的计地地地舱坍出舟母姆
六1
:9L
n^南书
1
1
山
0
R
市曲
命
将
韵
燕
4
8
然
松
1
8
国
所
)
A 用 持 付 A r V E) 甜 影 k 厅 A U } M E 8
9-—
___ t 8 刀 _
[.81] 州呼带年 乃A 4 A 事 T 井 8 0 s w 寄 牛 中 事 号 B S 1
卧 至-
Gq tD)h少H年态u小A H 水
a 件 磊 )
F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3. (二)写作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500字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十五)-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非答题区域
▲a0o空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白
色
检
) (
十
) (
泥
线
请
勿
污
染
)
名校调研系列卷 · 八年下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人教版)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 . (1)suǒ (2)mó 2.C 3.A 4.形容词 代词 5. (1)青青子衿(2)青青子佩 (3)胡为乎中露(4)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5)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第1 -4题每题2分,第5题每句1分,写错诗句、多写、漏写不得分)
二、(一)6.陶渊明 东晋(晋代)(共2分,每空1分)
7. (1)沿着,顺着(2)整齐的样子(3)同“邀”,邀请(4)全,都(共2分,每空0.5分)
8.经十三日/粮乏尽/饥馁殆死。(共2分,每处1分)
9. (1)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他们又下了山,拿出杯子来打水,想要洗漱一番。(共4分, 每小题2分)
10.D(2 分 )
11.两文都以“仙境”既与外界隔绝,但似乎又与外界息息相通和再去找寻未果的意外 之笔使故事充满神秘的奇幻色彩。(3分)
(二)12.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雨说的话比作“连珠炮”,生动形象地表现 了小雨说话速度之快以及急于向妈妈讲述潘冬子的故事的心理,表达了小雨对潘冬子 以及共产党员的敬佩和仰慕之情。(共3分,修辞手法1分,作用1分,情感1分)
13.插叙。介绍了刘爷爷的身份及其目前的生活状况,交代了妈妈让小雨给刘爷爷送 毛裤和棉背心的原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共4分,记叙顺序1分,作用3分)
14.①小雨受妈妈的嘱托,看望社区的刘爷爷,刘爷爷被小雨的话感动;②小雨的妈妈 经常关爱本社区的孤寡老人,刘爷爷被小雨妈妈的行为感动;③因为刘爷爷感受到了 共产党的好,这也是对国家的感激与感恩。(共3分,每点1分)
1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暗示了文 章的主旨。(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每点2分)
(三)16.兰花螳螂的伪装、捕食、栖息地、各年龄阶段的体色和形态(或生长习性)。(3分)
17.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兰花螳螂的伪装功夫可谓登峰造极。(共3分,说明 方法1分,作用2分)
18.不能删去。“往往”是“经常”“常常”的意思,“珍稀而绝美的生物常常也有其脆弱 的一面”,如果删去就说明珍稀而绝美的生物一定有其脆弱的一面,太绝对了。该词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共3分,每点1分)
19.B(2 分 )
(四)20.B(2 分 )
21.示例一:朱自清能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例如讨论儒家经书时, 破除“经书都是圣人所作”的传说,从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状况去认识这些典籍的形 成,提出了许多精彩的见解。示例二:朱自清的传统文化研究,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 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他时时留意《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 的书,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这对我们中学生理解经典有很大的帮助和 启示。(意对即可)(3分)
三、(一)22. (1)示例:兹定于3月24日(星期一)下午4:00在学校礼堂举行“文明礼仪伴 我行”演讲比赛,请全校同学准时参加。(意对即可)(3分)
(2)示例:反方同学的看法我不认同。鞠躬问好是人际交往中的文明礼仪,现代中学 生应该有这样的修养。老师辛勤培育我们成长,我们鞠躬致敬、问一声“老师好”是应 该的。再说,老师也给我们还礼,没有什么师生不平等。人们之间的情感,也应当以恰 当的方式表达,仅仅放在内心是不够的。(意对即可)(3分)
- ( 十 五 ) -
(3)①删去“自从”或“使”②发动 发起(共4分,①小题2分,②小题每空1分) (二)23.写作略
评分标准:(1)满分50分。(立意深刻、选材新颖、构思巧妙、语言富有个性、表达真情
实感、书写美观、标点使用正确、行款格式规范)
(2)一等:47-49分,基准分48分。立意深刻、选材新颖、构思巧妙、语言 富有个性、表达真情实感。
(3)二等:38-46分,基准分42分。主旨明确,表达流畅。
(4)三等:30-37分,基准分34分。主旨基本明确,文从字顺。
(5)四等:30分以下,基准分25分。主旨不明确,表达不清楚,行款格式不 规范。
- ( 十 五 ) -八年下·语文(省命》《十五)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务船,从口入。初极换,才通人。复行
学
校
名校调研系列卷·八年下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文(人散版)
3
数十步,势然开朗。土地平旷,座会仔然,有良田、莞池、桑竹之属。什陌交通,鸡夫相用。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登,并怡然自乐。
5
题号
三
总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问高。问今是何
姓
名
得分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越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商
得分评卷人
食。停数日,种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既出,得其船,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那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子向所
班
密
志,遂迷,不复得路。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1~4题。(8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染者。
封
我们青少年是充满活力的新一代,我们
美注科枝的发展,
【乞】
子探素和创新。对于传统观念,我们不(),而是善于使用逆向思雏,勇于挑战。我们
议永平五年,划县刘展、阮章”共入天台山,迷不得返。经十三日粮乏尽机佞殆死
号
埋头苦干,努力研究,不官从所谓权盛,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斯。有时,我们甚至会颠瓶常
追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永无登路。举援蒸葛,乃得至上。各啖
内
规,打玻因有的思非撲式,哥找新的解决方案。这是我们对科技的热爱、对未来的期待
数牧,而饥止体充。复下山,持杯取水,欲生款。见茺芳叶从山腹流出,甚新鲜;复一杯流
也是我们对生活的独游理解。
出,有胡麻饭巷。便共没水,逆流二三里,符度山,出一大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岁绝。见
不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二人持杯出,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所失就杯来。”成、年既不识之,等二女便呼其姓,如
(1)探茶(
(2)模式(
似有旧,乃相见析喜。而悉问来何晚,因邀还家。
2.在语段横缘处填入一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遂停半年。气筷草木是森时,百乌啼鸣,更怀想思,求归甚苦。遂呼前来女于,有三
答
A.因为所以
B.一边一边C.不仅还
D.倘若便
四十人,集会奏乐,共送刘、院,指示还路。既出,亲旧零落”,邑全异,元复相识。问讯
3.在语段的括号处填人一个成语,最恰当的一顶是()(2分)
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至晋太元八年,忽复去,不知何所。
A.墨守成规
B.故步自封
C.锐意进取
D.囫图吞枣
(进自刘义庆《幽明录》,有别改)
4.“独特”和“我们”的词性分别是
和
。(2分)
【注释】①阮维(zhdo):人名。②零落:去世。
5.在下面田字格中填写古诗名句。(7分)
6.【甲】文的作者是
(人名),字元亮
(朝代)著名田园诗人。(2分)
密
《诗经·子》中,()十十田(2以您人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封
(2)屋舍严然(
的衣饰借代恋人,写出其相思萦怀之情。《诗经·式微》中,“微君之故,(3)
(1)缘溪行(
(3)使要还家(
(4)而悉问来何晚(
”道出劳役者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
8.用“/”给材料二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限两处)(2分)
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情形。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
经十三日粮乏尽机楼殆死。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诮意的诗句是:(4)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湖水涨满与
岸齐平,水天萍然一体
景象阔大的诗句是:(5)}
(2)复下山,持杯取水,欲盥款。
10.下列选项中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得分评爸人
A【甲】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环境优美、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
二、阅读(45分】
有战争、人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理想杜会。
B.【乙】文中刘辰、阮肇在天台山经历了饥饿、奇遇、停留,思乡、返回等过程: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15分】
C.【甲】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表明桃花源中的人不希望外人打扰他们宁静的生活,
【甲】
为后文渔人再寻桃花源不得埋下伏笔。
晋太元中,武段人捕查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怒逢桃花林,央岸数百步,中无
D.【乙】文中刘辰、阮肇偶週仙境后受到了女子的热情款待,在仙境
考
生
杂树,芳草抖美,落英缤纷。迤人甚并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中停留半年,流连忘返,不离开。
座位序号
诏文试卷第1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