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9 古诗三首
杜甫(712-770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河南省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的反映,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很大。我们读过的《江畔独步寻花》《春夜喜雨》都出自于他的笔下。
背景:公元763年春,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相继收复,(安史之乱结束)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诗人)听说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两岸(的喜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听说
官军:指朝廷的军队
收:收复
解诗题
河:黄河,这里的河南河北是指黄河两岸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朗读古诗,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读前两句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蓟州北部地区,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喜极而悲 悲喜交集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转悲为喜 喜不自胜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诗意】忽然间从剑门外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这个喜讯,眼泪就洒满了衣衫。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
漫卷:胡乱地卷起。
.
.
.
.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喜欲狂
【诗意】再回头看看妻儿,哪还有一丝的忧愁 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读诗的前四句,读出诗人初闻喜讯的惊喜。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 ··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高歌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春天
忧国忧民,爱国爱民
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诗意】白天我放声纵情歌唱,开怀痛饮;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剑外
襄阳
洛阳
蓟北
巫峡
巴峡
长 江
东
海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长江上的两段山峡
今属湖北
今属河南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意】即刻启程,放舟从巴峡一直穿过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后,便可直奔洛阳。
读诗的后四句,读出诗人急于返回故乡 的欢快之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
·
· ··
回顾全诗,体会情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抓住一个“喜”字,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急切还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看图吟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课外延伸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想想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
3.推荐阅读杜甫的《春望》《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