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 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期中精编卷 (统编版)
考查范围:第一、二、三、四单元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8页,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学号。
一、积累与运用(45分)
综合性学习与字词考查(8分)
学校组织“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同学们为此写了一段开场致辞。请阅读文段,按要求作答。
传统文化,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瞧,校园里,书法社团的同学们正挥毫泼墨,书写着zhēn jùn有力的汉字;戏曲社团的演员们身着华丽戏服,yǎn yì着古老的故事;民俗文化展览区,民间艺人展示着精美的biān zhī和糖画,吸引同学们qiǎo rán驻足。这一切,让我们情不自禁地为传统文化的魅力而赞叹。
(1)文段中,加点的“禁”字在“情不自禁”中读音是( )。(2分)
jīn B. jìn
文段中“瞧”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2分)
下列词语填入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2分)
A. 展现 B. 呈现 C. 出现 D. 浮现
2.字词理解(3分)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读《西游记》中“八戒笑道:‘罢了,罢了!我们只说走得早,谁知道祖师转关儿不曾睡哩。’”一句,我猜测“转关儿”的意思是( )。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看到“蹚水过河”,联系生活中在水中行走的情景,我猜测“蹚水”是指( )。
3. 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旖旎(yǐ nǐ) 玷污(zhān) B. 徘徊(pái huái) 倭瓜(wō)
C. 提供(gòng) 无垠(yín) D. 燕园(yàn) 澄澈(chéng)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飘虫 锄头 B. 委拖 预计
C. 妒忌 私自 D. 水赛 遮挡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B. 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C. 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D.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4)下列外貌描写与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关羽)
B.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林黛玉)
C. “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张飞)
D.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沙悟净)
(5)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语段中的括号处,正确的一项是( )
春日的校园,( )着 勃勃生机。花坛里,花朵( ),五彩斑斓。同学们在操场上( )地玩耍,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弥漫 争奇斗艳 自由自在
散发 竞相开放 无拘无束
洋溢 争奇斗艳 无忧无虑
充满 竞相开放 逍遥自在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月是故乡明》表达了作者季羡林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草船借箭》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搜集资料时,检索关键词要精准,比如搜集汉字书法的资料,可以检索“书法字体”。
汉字字体演变的顺序是: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楷书。
根据积累填空(8分)
读古诗,悟真情。“洛阳亲友如相问, ”,是王昌龄对亲友的深情;“ ,不破楼兰终不还”,是戍边将士的壮志豪情;“ ,南望王师又一年”,是沦陷区百姓对朝廷的期盼。
读古诗,赏美景。“ ,春风不度玉门关”描绘了西北边塞的壮阔;“ ,唯见长江天际流”展现了浩渺的江面之景;“ ,村庄儿女各当家”呈现出乡村劳作的繁忙景象。
读古诗,品童趣。“牧童归去横牛背, ”,勾勒出牧童的悠闲自在;“ ,彩丝穿取当银钲”,表现出孩童的天真活泼。
按要求写句子(7分)
风摇落了树上的黄叶。(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2分)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们从心底里佩服他。(改为反问句,2分)
这里的月亮再亮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月亮。(仿照句子,写“花朵”,3分)
阅读与理解(30分)
课内阅读(14分) 阅读《景阳冈》(节选),完成练习。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力气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分)
文中多次描写武松的“闪”和“躲”,这表现了武松怎样的特点?(3分)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课外阅读(16分)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古人的书籍》
在古代,书籍的制作和保存可不像现在这么容易。最初,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这就是甲骨文。后来,又在青铜器上铸刻文字,称为金文。再后来,人们用竹片和木片书写,用绳子将它们编连起来,这便是简牍。
简牍虽然比甲骨和青铜器便于书写和携带,但依然有诸多不便。比如,简牍比较笨重,一部书往往需要很多简牍,携带起来很麻烦。而且,简牍容易受潮、虫蛀,保存起来也不容易。
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帛书。帛书是写在丝织品上的文字,它比简牍轻便得多,也更易于书写和保存。然而,帛书的成本很高,一般人用不起。 直到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张开始广泛应用。纸张轻便、易于书写和保存,成本也相对较低,逐渐成为人们书写的主要材料。
古人的书籍形式不断演变,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从甲骨、金文到简牍,再到帛书、纸张,每一次变革都让知识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
短文介绍了古人书籍形式的演变过程,依次是( )、( )、( )、( )、( )。(5分)
简牍有哪些不便之处?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古人书籍形式的演变有什么意义?(4分)
表达与交流(25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美丽的公园、热闹的校园、温馨的家乡等。请以“我印象深刻的地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 把这个地方的特点写清楚,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 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不少于400字。2024 - 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期中精编卷答案(统编版)
积累与运用(45分)
综合性学习与字词考查(8分)
A
Q;目
A
字词理解(3分)
这里指故意使手段、耍花样
从浅水里走过去
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B 解析:A项“玷污”的“玷”应读“diàn”;C项“提供”的“供”应读“gōng”;D项“燕园”的“燕”应读“yān”。
C 解析:A项“飘虫”应为“瓢虫”;B项“委拖”应为“委托”;D项“水赛”应为“水寨”。
D 解析:D句中问号应放在引号内,即“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C 解析:C项外貌描写对应的是吕布,不是张飞。张飞的形象通常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C 解析:“洋溢”常与“生机”搭配;花朵用“争奇斗艳”更能体现其竞相开放、色彩艳丽的特点;“无忧无虑”形容同学们玩耍时轻松愉快的状态更合适。
D 解析:汉字字体演变的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根据积累填空(8分)
一片冰心在玉壶;黄沙百战穿金甲;遗民泪尽胡尘里
羌笛何须怨杨柳;孤帆远影碧空尽;昼出耘田夜绩麻
短笛无腔信口吹;稚子金盆脱晓冰
按要求写句子(7分)
把字句:风把树上的黄叶摇落了。 被字句:树上的黄叶被风摇落了。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们怎能不从心底里佩服他呢?
示例:这里的花朵再美也比不上家乡山坡上的花朵。
阅读与理解(30分)
课内阅读(14分)
主要写了武松在景阳冈遇到老虎,与之搏斗,先是躲避老虎的扑、掀、剪,梢棒打折后,赤手空拳将老虎打死的过程。
表现了武松机警敏捷、有勇有谋的特点。“闪”和“躲”既避开了老虎的攻击,又保存了自己的体力,为后续反击做准备。
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老虎的吼声比作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运用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老虎吼声之大,突出老虎的凶猛,也从侧面烘托出武松面临危险时的勇敢。
武松是一个勇敢无畏、武艺高强、机智冷静的人。如“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闪”和“躲”体现他的机智冷静;“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表现出他的勇敢无畏和武艺高强。
课外阅读(16分)
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纸张
简牍比较笨重,一部书往往需要很多简牍,携带起来很麻烦。而且,简牍容易受潮、虫蛀,保存起来也不容易。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帛书和简牍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帛书比简牍轻便得多,也更易于书写和保存的特点。
古人书籍形式的演变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每一次变革都让知识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表达与交流(25分)
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个地方让我难以忘怀,那便是外婆家的小院。
外婆家的小院不大,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一进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棵老枣树上挂满的枣子,像一颗颗红宝石,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每次回到外婆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跑到枣树下,仰着头,望着那些枣子垂涎欲滴。外婆见了,总会笑着搬来梯子,小心翼翼地爬上树,给我摘枣子。那一颗颗甜脆的枣子,咬上一口,满嘴都是甜蜜的滋味,至今都让我回味无穷。
小院的一角,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嫩绿的青菜、细长的豆角、红彤彤的西红柿,它们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外婆经常带着我在菜园里劳作,教我如何分辨不同的蔬菜,如何给它们浇水、施肥。在这片小小的菜园里,我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也明白了食物的来之不易。
小院的中央,摆放着一张石桌和几个石凳。夏日的夜晚,一家人围坐在石桌旁,一边扇着扇子驱赶蚊虫,一边品尝着外婆做的点心,谈论着生活中的趣事。天上的星星闪烁着,仿佛在倾听我们的欢声笑语。
外婆家的小院,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但它却有着独特的宁静与温馨。这里承载着我童年的欢乐时光,见证了我与外婆之间深厚的亲情。每当我想起外婆家的小院,心中便充满了温暖和幸福。它就像一首悠扬的田园诗,一幅宁静的水墨画,永远珍藏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