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名著《经典常谈》中考模拟测试题(一)
1.根据阅读的名著,完成下列题目。
(1)《经典常谈》是① 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其中介绍了汉字的由来,让我们知道② 造字的传说;介绍了古代的字典,即许慎的③《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
(2)班级开展以介绍“中国古代诗歌”为主题的活动,结合《经典常谈》中的相关篇目,说说你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备选篇目:《〈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
2.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说,“绝句最短小,贵含蓄,忌说尽。”(忌,即应当避免)请你以下面绝句中的一首为例,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朱自清这个观点的理解。(100字左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 柳宗元《江雪》)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 孟浩然《春晓》)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 杜牧《赤壁》)
3.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文段一】
始皇为了统一文字,教李斯作了《仓颉篇》七章,赵高作了《爰历篇》六章,胡毋敬作了《博学篇》七章。所选的字,大部分还是《史籀篇》里的,但字体以当时通用的______为准,便与“籀文”略有不同。这些是当时官定的标准字书。有了标准字书,文字统一就容易进行了。
【文段二】
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正书简化,便成“行书”,起于晋代。大概正书不免于拘,草书不免于放,行书介乎两者之间,最为适用。
(1)【文段一】中空白处应填的字体为 。
【文段二】中介绍秦以后书体的演变,下列选项所用书体与书法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草书 正书 行书 B.正书 草书 行书
B.C.草书 行书 正书 D.行书 正书 草书
篝火旁边有几个饭盒放在蓝色炭灰里。盒里的水开始冒泡了,狡猾的火舌从燃烧着的火柴下面往上蹿,舔了一下正低着头的人杂乱的头发,那人慌忙向后一躲,嘟嚷着说:“呸,真见鬼!”
周围的人都笑起来。
一个穿着呢子制服、留着短胡子的中年人,冲着火光检查完了他的枪简,就用他那粗嗓子说:“这小伙子多用功呀,连火烧着了都不觉得。”“A,把你看过的给我们讲讲吧。”另一个人说。那年轻的红军战士搔着烧焦了的头发,笑着说:“呵,安德罗修克同志这本书,真称得起是一本好书。我一拿到手,就怎么也放不下了。”
(2)选文中,A是 (人名),文中划横线的“这本书”是《 》(书名)
阿基姆明白,这个直到不久前还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此刻内心激荡着怎样的情感。他了解保尔的悲剧……
“阿基姆,难道你真的认为生活能把我逼进死角,把我压成一张薄饼吗?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他突然使劲抓住阿基姆的手紧压着他的胸脯,“只要它还在跳动,就别想叫我离开党。只有死,才能让我离开战斗行列。老兄,请你千万记住这一点。阿基姆沉默不语。他知道这绝不是漂亮话,而是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士的呐喊。他明白,像保尔这样的人不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3)请结合原著回答:文段中“悲剧”指什么?“呐喊”表达了保尔怎样的心声?
4.复兴中学“青春 成长”第三届读书节正在进行,八年级即将开展主题为“读名著,悟人生”的活动,语文老师将带领大家结合《经典常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两本名著来收集关于“成长”的资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的队伍中去。
(1)保尔“选择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从他的人生经历和影响来看,我们可以学习保尔的什么精神来鼓舞信心?
(2)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言里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经典常谈》共十三篇,从内容上看,有的一部书是一门学问,有的一部书是一种生活习俗,有的一部书是一段历史……请以书中的某篇为例,谈谈你读完后获得了什么新文化知识,从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5.第二组同学编选了八年级下册中的《诗经》篇目,他们想通过阅读《〈诗经〉第四》对“六艺”有所了解,并且还希望选编其他《诗经》篇目,以充实诗集。
(1)《诗经》“六艺”指风、雅、颂、赋、比、兴。《关雎》《蒹葭》《子衿》《式微》都是选自 ,是各国土乐的意思。 本是唱诗给人听,有说“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的意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运用 的手法的典范。
(2)第二组又选编了如下三首诗,请你说说选编的理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小雅 鹤鸣》 别的山上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选编理由是( )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 卫风 木瓜》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 选编理由是( )
6.八年级一班开展了集体阅读《经典常谈》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活动,活动后又举办了阅读分享会。请你参与阅读分享会,完成以下任务。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将情表达清楚就可以,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1)这段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 》
(2)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 的形式。
7.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选择性阅读是阅读《经典常谈》的好方法,根据阅读体验向同学推荐阅读本书的相关篇目。
①张同学对太极八卦有疑问,不妨去读一读
②张同学对自己的姓名用字写法很好奇,不妨去读一读
③李同学对先秦帝王将相有探究兴趣,可以推荐他先读
《经典常谈》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2)读名著,悟人生。
“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的队伍中去。
保尔“选择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从他的人生经历和影响来看,我们可以学习保尔的什么精神来鼓舞信心?
8.花开有声文学社计划在校报开辟“经典名著阅读”栏目,请你和同学们积极策划并完成相关任务。
【读目录——名著内容知多少】
【文段一】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编撰者的工作只是编撰罢了。
【文段二】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
(1)【文段一】中的“书”是指《 》,“小学”是指 ;
【文段二】中的“许氏”是指 ,“这部书”是指《 》。
【悟主旨——人物精神伴我行】
(2)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传唱千年不衰的原因,是司马迁面对人生坎坷与磨难,仍然坚持完成著书的坚定意志和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也具有这种品质,请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论述。
【善学习——读书策略巧安排】
(3)语文教材认为我们可以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来阅读《经典常谈》,可以用“摘抄和做笔记”的方法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和名著特点,任选一部,谈谈你的阅读策略。
9.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乐器在中国似乎早就有了,A里说的土鼓土槌儿、芦管儿,也许是我们乐器的老祖宗。到了B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
(1)选文出自于《经典常谈》,作者是 ,A处作品是指《 》,B处作品是《 》
(2)作为名著阅读推广大使,你受邀参加一个名著读书会。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给同学们推荐《艾青诗选》这部作品,并写出推荐理由。
推荐书目:《艾青诗选》
推荐理由:
10.请你根据对名著《经典常谈》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完成下列任务。
(1)《经典常谈》是作者 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的著作,共十三篇。
(2)班级开展“读经典的意义”主题探究活动,你刚读完《经典常谈》一书,请你结合本书的具体内容,比如《诗经》《论语》或李白、杜甫的诗等,谈谈当代中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有哪些意义?
11.班级开展《经典常谈》读书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文文找来了一些象形字的图片,请你分别写出它们对应的现代汉字。
(2)任务二:如果你想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你应该选择的阅读内容是( )
A.《说文解字》第一 B.“四书”第七 C.辞赋第十一 D.文第十三
(3)任务三:《诗第十二》一章介绍了许多诗人及其诗歌的特点,小文向同学们展示了制作的读书笔记。请你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内容,使诗人与诗歌特点相符。
① ,他从躬耕里领略到自然的恬美和人生道理,是第一个将田园生活描写到诗里的人。
杜甫,( )
(4)任务四:小庄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发现“唐宋八大家”在作品中都展示个人情怀。小庄想选出其中的一位,结合学过的文言文分析作者的情怀。请你帮助小庄完成这项任务。(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2.经典书籍往往可以开阅人们的视野,洗涤人们的心灵。任选以下一部经典,仿照示例,写一段推荐语。
经典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典常谈》《说文解字》《诗经》
示例:《牛虻》是爱尔兰作家伏尼契所创作的长篇小说。书中“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这句话是“牛虻”一生最好的写照,他作为一只“不断叮咬意大利基督教会、令人民觉醒”的“牛虻”,为国家的独立统一献出了自己的一腔热血,成为意大利民族独立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牛虻》,那些有关斗争、信仰、牺牲的故事,都令人无比震撼、动容。
13.有一个“推荐好书”环节。你所在的小组负责向七年级的同学推荐《经典常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部作品,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下面是三位七年级同学的阅读需求,请你为他们推荐《经典常谈》中的相应篇目进行阅读。
《经典常谈》篇目+阅读需求+推荐篇目
A.《说文解字》第一
B.《周易》第二
C.《尚书》第三
D.《诗经》第四
E.“三礼”第五
F.“四书”第七
G.《战国策》第八
H.《史记》《汉书》第九
I.诸子第十
J.辞赋第十一
K.诗第十二
L.文第十三
同学想了解太极八卦的常识 ① (填字母)
同学在预习《<庄子>二则》时,想进一步了解庄子的相关思想 ② (填字母)
同学对汉字的前世今生很感兴趣 ③ (填字母)
(2)在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作品时,有同学认为其主题可以归纳为“困境与突围”。请你结合保尔的成长经历,对“困境与突围”这一主题进行诠释。
14.成长路上,书籍是最美的陪伴。第五组同学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经典常谈》时,被保尔与司马迁的精神所感动,决定以演讲的形式表达心得,请结合下面节选内容,提炼感悟,完成演讲稿,不少于100字。
原来司马迁自遭李陵之祸,更加努力著书。他觉得自己已经身废名裂。要发抒意中的郁结,只有这一条通路。他在《报任安书》和《史记 自序》里引了文王以下到韩非诸贤圣,都是发愤才著书的。他自己也是个发愤著书的人。天道的无常,世变的无常,引起了他的慨叹;他悲天悯人,发为牢骚抑扬之辞。这增加了他的书的情韵。后世论文的人推尊《史记》,一个原因便在这里。——《经典常谈》
“明天他们会给我送来一块格子板,是用硬纸板刻出来的。没有这东西我写不成字。上一行和下一行常常串起来。我琢磨了很久才想出这个办法,那就是在硬纸板上刻出一条条长格子,使我的铅笔不会写到格子外面去。当你看不见你所写的字的时候,写字是很困难的,但并非不可能。我坚信这一点。我曾经试了很久,但是怎么也写不好。现在我开始慢慢地写,每个字母都写得很小心,结果相当不错。”
保尔开始写作了。
他打算写一部描述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自然而然就跃入了脑海——《暴风雨所诞生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5.读《经典常谈》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好学深思”组发现做好读书笔记是研读经典的最好方法。作为组内的一员,请你结合自身读书经历和感悟,选择完成其中的一个任务并进行分享。(80字左右)
任务一 介绍你研读的经典:选择《经典常谈》中的一篇,从重要的事实、主要的观点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介绍。
任务二 分享你读书的心得:在阅读实践中,你摘抄了以下片段。请结合摘抄语段写出内容提要和心得并进行分享。
朝夕盼望的木柴已经近在咫尺了。但是筑路进度缓慢得令人非常苦闷,因为伤寒每天都要夺去几十双有用的手。
这一天,保尔的身子支撑在一双由于疲劳而不由地弯曲的脚上,像喝醉了酒的醉汉一样,摇摇晃晃地走回车站。他发烧已经好几天了,今天觉得热度比以前更高。
那吮吸着工程队的血液的伤寒也悄悄地向保尔进攻,但是他那健壮的身体仍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强打精神,奋力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块儿去上工。但是不管他那暖和的皮大衣也好,或是他那已经冻坏的双脚穿着朱赫来送的新毡靴也好,这些东西都帮不了他了。
他每走一步,都像有什么东西猛刺着他的胸口。他浑身发冷,上下牙碰得直响,两眼发黑,他觉得树木就像旋转着的奇怪的木马似的。
成果展示 我选任务 ,我的分享:
16.我们先人从虞、夏以来,世代做史官;周末弃职他去,从此我家便衰微了。我虽然恢复了世传的职务,可是不成;你看这回封禅大典,我竟不能从行,真是命该如此!再说孔子因为眼见王道缺、礼乐衰,才整理文献,论《诗》《书》,作《春秋》,他的功绩是不朽的。孔子到现在又四百多年了,各国只管争战,史籍都散失了,这得搜求整理;汉朝一统天下,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也得记载表彰。我做了太史令,却没能尽职,无所论著,真是惶恐万分。你若能继承先业,再做太史令,成就我的未竟之志,扬名于后世,那就是大孝了。你想着我的话罢。
(1)文段中的“你”听了这段话后是怎么做的?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经典常谈》中说最初记录歌谣的人“似乎并不是因为欣赏的缘故,更不是因为研究的缘故”,那么是因为什么呢?
17.(2024春 江苏南通 八年级统考期末)【制作展板】活动现场拟放置两块展板,请你完成。
名著润心
阅读名著滋润心灵
阅读书目 《经典常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认识作者 朱自清 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
片段概括 《诗第十二》介绍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继承① (人名)写实的人生态度。 ②
语段摘录 白居易主张诗要“上以补察时政,下以泄导人情”。他反对雕琢字句,主张诚实自然。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阅读感悟 ③ ④
18.学校开展“名著阅读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读书墙上,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摘抄卡。请将你的摘抄卡内容补充完整。
作家作品 摘抄 批注
① (作者)《经典常谈》 他们的说辞却不像春秋的辞命那样从容宛转了。他们铺张局势,滔滔不绝,真像背书似的他们的话,像天花乱坠,有时夸饰,有时诡曲,不问是非,只图激动人主的心。 “他们”指生活在② 时期的说客。
③ (作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现在,他的身体彻底垮了,归队已经无望。他应当如何处置自己呢?他终于从巴扎诺娃口中了解到了真实病情:应当有思想准备,将来他还会遇到更可怕的事。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办?这个没有解决的问题犹如阴森森的黑洞摆在他的面前。 在一番思想斗争后,“他”拿起新的武器——
④ ,开始了新的生活。
(2)有同学建议阅读《经典常谈》时,可以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这样能够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你是否同意这一建议?结合名著阅读方法,说说你的看法。
19.请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作品或人物+描述
《 ① 》 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它”指的是朱自清的哪一部作品?
② 他是浔阳柴桑人,做了几回小官,觉得做官不自由,终于回到田园,躬耕自活。他也是老、庄的信徒,从躬耕里领略到自然的恬美和人生的道理。他是第一个人将田园生活描写在诗里。以上选自《诗第十二》,他是哪位诗人?
《骆驼祥子》 祥子刚到曹家门口,就被 ③ 抓住,原来他就是当年祥子被大兵拉走时的排长。在他的敲诈、强迫下,祥子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给了他。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她 ④ 温柔体贴、勤劳上进,是保尔的妻子,悉心照顾生病的保尔,跟随保尔学习,积极加入妇女工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她 ④ 温柔体贴、勤劳上进,是保尔的妻子,悉心照顾生病的保尔,跟随保尔学习,积极加入妇女工会,走上革命道路。
① ② ③ ④
20.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______》。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部书。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义,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
(1)以上文段出自朱自清的作品《 》。
(2)文段划横线处的书名是《 》,书中提到象形、指事、会意、 都是造字的方法。
21.阅读《经典常谈》片段,完成下面问题。
赋、比、兴的意义,说数最多。大约这三个名字原都含有政治和教化的意味。赋本是唱诗给人听,但在《大序》里,也许是“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的意思。比、兴都是《大序》所谓“主文而谲谏”;不直陈而用譬喻叫“主文”,委婉讽刺叫“谲谏”。说的人无罪,听的人却可警诫自己。《诗经》里许多譬喻就在比兴的看法下,断章断句的硬派作政教的意义了。比、兴都是政教的譬喻,但在诗篇发端的叫做兴。
(1)《诗经》“六义”指的是: 、 、 、赋、比、兴。
(2)根据以上文段的理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用的是什么手法( )
A.赋 B.比 C.兴
22.阅读名著的关键是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经典常谈》后,同学们正在举行读书交流会,请你参与下面两个问题的交流。
(1)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原句+原义+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②
(2)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是个有血有肉、立体的人物形象。你最喜欢他的哪些特点?请结合原著情节说明原因。
23.名著阅读。
中国文字传说是黄帝的史官叫A的造的。这A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他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做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
(1)以上文段节选自 (作者)《经典常谈》的首篇《 》,文段中的A是 (人物)。
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供出来,一切都否认。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他要做得勇敢,做得倔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可是在把他押到牢房去的那天晚上,经过面粉厂的大房子时,他听到一个押送兵说:“司令官为什么要把他押到这里来?从后面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听了这话他真有点害怕起来。是啊,十六岁就死,真是太可怕了!生命属于自己只有一次啊!
(2)上面文段节选自______(作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因为什么事被关押审问?
24.根据语境,将《游 学》沙龙上的对话补充完整。
主持人:经典不厌百回读。泛舟书海,我们可以领略别样的风景。
小语:《经典常谈》是按照我国古代经、史、子、① 分类法,介绍我国诸多复杂的历史典籍和思想文化,所以最适合选择性阅读。
小文:摘抄,也可以变成提要。例如:保尔的三个人生阶段,从社会底层挣扎的贫苦少年到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② 。
小杭:是的。影响保尔成长的也有三个人物,兄长阿尔焦姆,集严爱于一身,无私支持与保护保尔成长;还有……根据作品内容,选出正确的一项( )
A.革命导师朱赫来,善解人意,聪明能干,善于组织有反抗精神。
B.志同道合的妻子丽达,漂亮机智,心地善良,热爱共产主义且爱憎分明。
C.儿时学徒玩伴亚瑟,勇敢蜕变,视死如归,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成为革命斗士。
小州:经典作品是输出,会教给读者什么;阅读经典是输入,读者能学到什么。请你从下列名著中选择其一,说明“教学可以相长”的道理④ 。
A.《经典常谈》 B.《贝多芬传》 C.《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主持人:每次阅读都是一次新的旅行,每一个和我们走过一段的人都值得感激。
25. “《诗经》第四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
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式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智慧,多人的机锋’了。”
(1)以上文字摘自《 》第四章,作者是
(2)《毛诗序》是阐释《诗经》的经典,其中“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也对应节选文本原句,请摘录:
(3)根据课文所学,关于《诗经》的表述,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祭祀的乐歌。
C.《诗经》在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诗经》。
D.《诗经》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分别为直陈其事、借物譬喻、托物起兴。
26.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粮食,阅读经典不可或缺,对经典作品我们要常谈长谈。请按要求完成以下活动。
【活动一:读经典,荐经典】
(1)你要在班会上作《经典常谈》的荐读演讲,以下是演讲稿的片段,请将内容补充完整。
亲爱的同学们,《经典常谈》是我国著名文人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在书中,作者用十三篇文章对中华文化典籍和文体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其中包括考究字形演变,分析汉字构造规律的①《 》;还有古代歌谣乐谱亡失,但唱词被记录流传下来后成为文化经典的②《 》;还有记载了战国时代,担负外交任务的游说之士言辞的③《 》。《经典常谈》语言通俗晓畅,包含的知识广博,是我们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的上佳启蒙读本。
【活动二:读经典,辨真伪】
(2)你收集了关于对《经典常谈》相关内容解说的语段,下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品,如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B.从来“礼”“乐”并称,但乐实在是礼的一部分;乐附属于礼。“乐”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
C.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合纵”,有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张仪便是属于连横派。
D.《经典常谈》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子、史、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
【活动三:读经典,探天宇】
(3)学习了《经典常谈》中的《辞赋第十一》一章后,你所在的小组搜集到了有关《楚辞》应用的相关资料:《天问》是《楚辞》中的一篇。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的名字“天问一号”,便取自屈原的《天问》。请你结合《经典常谈》的相关内容,参考以下链接资料,简要分析探测器这样命名有何妙处。
【链接资料】月球探测器以"嫦娥"命名。“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关于月球想象的优美神话传说,嫦娥奔向月球,月球探测器也是从地球奔向月亮进行探测,因而用“嫦娥”命名非常合适。
27.【推荐经典】筹备组为激发同学们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设计以下两幅展板,请你任选一幅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将展板内容补充完整。
书名:《经典常谈》
作者:朱自清
推荐语: (围绕作品内容和阅读收获写推荐语)
书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推荐语: (围绕人物精神品质和人生启迪写推荐语)。
28.根据《经典常谈》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按要求作答。
(1)一位外国朋友对中国古代历史非常感兴趣,请从《经典常谈》中为他推荐四部历史著作。
备选书目:《说文解字》《周易》《尚书》《礼记》《春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战国策》《史记》《汉书》《诗经》
(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是人生的必修课。请简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三段爱情,并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29.阅读相关名著之后,班级开展了读书分享会。请根据提示,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
(1)以下是同学们读完《经典常谈》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的发言,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成功塑造了保尔 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形象。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人物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还穿插了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等,使得人物有血有肉。
C.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D.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着重介绍的《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史书。
(2)《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写给中学生看的一本书,与一般学术著作不同,他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结合下面语段的内容,简要谈谈《经典常谈》的语言魅力。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做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的作用的。但仓颉造字的传说,战国末期才有。那时人并不都相信,如《易 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我们知道,文字不断地在演变着;说是一人独创,是不可能的。《系辞》的话自然合理得多。
30.班级要举行《经典常谈》读书成果交流会,邀请你参加,请完成以下的阅读任务。
(1)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
B.这本书指导了阅读经典的门径,如果要了解儒家典籍,可以选择《<四书>第七》阅读;要了解文字的发展史,可以选择《<说文解字>第一》来阅读。
C.这本书研究传统典籍,遵循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摈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倡导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
D.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2)叶圣陶先生说《经典常谈》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虽然是学术散文集,却通俗易懂,请以选段为例简单分析说明这一特点。
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胜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正都一样。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正是当然。
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角投其所好。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 《战国策》第八》)
(3)为了提高阅读效率,老师推荐大家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经典常谈》,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有同学说要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可以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你是否同意这一建议?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