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交卷时只交答题纸。
卷I单项选择题(共24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4分。
1.某同学为研究一学习主题,搜集了下列图片。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贾湖遗址出土的猪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北京东湖林遗址出土的碳化粟粒和黍粒
A.远古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B.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C.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成熟 D.部落间的食物物种交流
2.西汉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苜蓿等外来物产。这一时期,汉朝的丝绸也深受西域各族喜欢,西域人还学会了汉朝的开渠、凿井技术。这主要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东西方联系的加强
C.汉都长安的繁荣 D.汉朝加强经济管控
3.右图是现存于开封博物馆的《女真进士题名碑》,该石碑是金哀宗为庆祝金榜题名的进士所刻立,体现了女真族对中原文化的学习和借鉴。女真族学习和借鉴的是
A.禅让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由下表内容可推知
朝代 科技文化成就
汉朝 中国的造纸术,辗转流传到了世界各地,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唐朝 雕版印刷术传入日本等地,又经波斯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
宋朝 活字印术传入日本等地,又经蒙古人传入欧洲,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明朝 《本草纲目》传入日本等地,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A.大一统国家推动科技文化发展 B.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C.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D.中国科技文化领先世界
5.1895年,光绪皇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该学堂的课程包括:高级应用英文课程、几何学、微分学、驾驶、万国公法、理财富国学等。这反映出当时
A.向西方学习已成为社会共识 B.天朝上国观念开始被国人摒弃
C.维新变法运动取得一定功效 D.民族危机的加深推动教育革新
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这次会议“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7.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总工会号召在国营企业开展劳动竞赛。鞍钢机械总厂的技术革新能手王崇伦,努力钻研技术,先后八次改进工具,发明了以刨床代替插床的“万能工具胎”,大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这表明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蓬勃开展 B.国民经济调整工作成效显著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得到贯彻 D.科学技术革新助力国企改革
8.1970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他的第一个外交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富有生命力的人民,他们不应该继续孤立于国际大家庭之外……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上的关系。”这反映了
A.美国放弃了敌视中国的态度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美国意欲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D.中国的安全环境得到改善
9.世界古代四大文明最原始的计数方法使用的进制各有不同,其中古埃及没有统一的进位制,古巴比伦使用六十进制,古印度在公元七世纪前使用多种方法,而中国则较早使用了十进位制。由此说明
A.地理环境决定区域文明 B.经济水平影响文明交流
C.区域文化在交融中发展 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特征
10.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又在伦敦指/导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把同盟的旧口号“人人皆兄弟”改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
A.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说明无产阶级斗争有科学理论指导
C.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影响扩大 D.推动欧洲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1.战争海报被称为贴在墙上的“武器”。右图是美国的海报,强调美国正与全世界并肩作战,既支持了战争的正义性,也鼓舞了士气。该海报创作的直接背景是
《各国联合为自由而战》
A.罗斯福实施新政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联合国宪章》签署 D.多极力量的成长
12.WTO成立以来,各成员国通过了20多个协议,就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等作了明确的法律表述,具体措施包括更优惠的市场准入、非互惠的市场保护和技术援助等。世界贸易组织的上述做法
A.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局面 B.意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一定程度保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D.反映了经济区域化的要求
卷Ⅱ 非选择题(共3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0分)
材料一 清朝皇帝曾得意地宣称:“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巩固统一“秦氏”和“元氏”推行的地方制度。(4分)
材料二 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
——摘编自章开流、朱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的背景及意义。(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2分)
14.粮食生产关乎国运民生,国家之大,粮安天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4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由来已久,从先秦开始萌芽,秦汉得以全面发展。隋唐趋于完善,明清最终定型。思想家们注意粮食的市场贸易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并形成了以民本思想为核心的粮食安全思想。
——摘编自党晓虹、吴宾《试论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核心。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与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主张接近。(4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农产品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海关报告显示,历年出口的农产品占出口货值的比重,1873年为2.6%,1910年增至30.1%。同时,晚清政府对进口西方米、麦、五谷免税,使洋米洋面得以在中国乘势倾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挤占了粮田。近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扩大了对粮食的需求。这都影响到近代粮食生产,导致粮食短缺。
——摘编自汪德平《近代中国的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粮食危机产生的原因。(4分)
材料三 在端牢自己饭碗的同时,中国也开始在全球粮食治理舞台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欧盟的世界第三大粮食援助捐赠国。在利比亚、塞内加尔,中国项目专家组示范推广的杂交水稻品种及其栽培技术,创造了常规水稻高产栽培的新纪录……“南南合作”框架下的粮食合作与援助不仅明显增强了我国在国际粮食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而且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摘编自施维、张伟宾《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3)根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举出一例中国“端牢自己饭碗”的措施,并概括中国参与“全球粮食治理”的影响。(6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2分)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绝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摘编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连成了一个整体”的历史事件。(2分)
(2)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依据示例,选择推动其中某一国家崛起的两个重要事件,并简述其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要求:示例除外;事件必须是该国的具体历史事件;史实准确,论述得当,逻辑清晰)(8分)
示例: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推动世界近代史发展;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从西方大国崛起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2分)
2025年初中毕业生基础知识与能力质量监测
历史答案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4分。
1.B 2.A 3.D 4.B 5.D 6.C
7.A 8.C 9.D 10.A 11.B 12.C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0分)
(1)郡县制;行省制度(一点2分,共4分)
(2)背景:全民族抗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意义:有利于团结各民族人民积极抗战;为新中国制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经验;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答出其中1点,言之有理即可)
(3)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制度的创新与完善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分,答出其中1点,言之有理即可)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4分)
(1)民本思想。(2分)儒家。(2分)
(2)列强的侵略掠夺;清政府关税免税政策的实施(洋米洋面的倾销);经济作物的种植;工商业发展导致粮食需求的增大。(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3)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杂交水稻技术等。(2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
影响:增强了我国在国际粮食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维护了世界粮食安全;提高了中国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2分)
(1)新航路开辟(2分)
(2)苏俄的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4分)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4分)(历史事件2分,影响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国家发展要坚持改革开放;重视科技创新;重视教育;走和平发展道路。(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