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测试卷(人教版)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9章。
第Ⅰ卷 选择题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单选题
1、(2024山东临沂)乒乓球被称为中国的“国球”,深受同学们喜欢。关于乒乓球运动中蕴含的力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乒乓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了向前的推力
B. 乒乓球的质量小,所以容易被快速抽杀
C. 空中飞行的乒乓球,如果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立即停止
D. 球拍击球时,只能改变乒乓球的运动方向
【答案】B
【解析】
【详解】A.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重力和阻力作用,没有受到了向前的推力,故A错误;
B.乒乓球的质量小,惯性小,运动状态在受力后容易发生改变,所以容易被快速抽杀,故B正确;
C.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以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球拍击球时,可以改变乒乓球的运动状态,可以改变乒乓球的运动方向,也可以改变乒乓球的速度,故D错误。
故选B。
2.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对日常事物的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一枚普通鸡蛋的重力约为1N
B.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37℃
C.一名普通中学生身体的体积约为55dm3
D.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的汽车速度约为50m/s
【答案】C
【详解】A.一枚普通鸡蛋的重力约为0.5N,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25℃,故B不符合题意;
C.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约为1×103kg/m3, 由得,一名质量为55kg的中学生身体的体积约为
故C符合题意;
D.由得
我国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的汽车速度不允许超过120km/h,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某同学把汤匙支在手指上保持平衡,如图所示是他画出的汤匙重力的示意图( )
A. B. C. D.
【答案】B
【详解】当汤匙在手指上保持平衡时,汤匙与手指接触的那点即为汤匙的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如图所示装置叫作单摆,细线一端固定于M点,另一端栓一小球,小球由A点静止释放后,将在A、B两点之间往复运动(不计任何风力),如果运动到B点时,受到的力全部消失,下列猜想正确的是( )
A.继续往复运动 B.做圆周运动
C.静止不动 D.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详解】由题意知,当小球运动到B点时,处于瞬间静止状态,此时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球将保持静止。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B.C.D.
【答案】C
【详解】A.图中F1与F2,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所以不是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力F与重力G,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平衡力,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且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符合题意;
D.木箱受到的重力G与受到的推力F,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大小也不同,所以不是平衡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如图所示,小车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匀速向前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所受重力与水平面受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C.撤去推力后,小车仍会前进一段距离是因为小车受到惯性
D.撤去推力后,小车最终停下来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答案】B
【详解】A.重力是地球对小车的吸引力,方向竖直向下;压力是小车对水平面的垂直作用力,方向也竖直向下。这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且方向相同,因此它们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推力和阻力的作用,由于小车是匀速向前运动,这两个力在水平方向上达到了平衡,即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不是力。撤去推力后,小车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会向前移动一段距离。但不能说小车“受到惯性”,故C错误;
D .撤去推力后,小车在阻力的作用下逐渐减速并最终停下来。这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故D错误。
故选B。
7.与救援人员铺设木板帮助小明和小红走出泥潭时改变压强的方法相同的是( )
A.推土机土铲锋利 B.破窗锤前端很尖
C.篆刻刀很锋利 D.火车轨道下铺枕木
【答案】D
【详解】救援人员铺设木板走出泥潭是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
ABC.推土机土铲锋利、破窗锤前端很尖、篆刻刀很锋利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故ABC不符合题意;
D.火车轨道下铺枕木是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2024福建)如图所示的生产生活实例,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 吸盘 B. 连通器
C. 重垂线 D. 书包带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吸盘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紧紧压在墙上,故A符合题意;
B.连通器利用的是液体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C.重垂线利用的是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故C不符合题意;
D.书包带做的比较宽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如图是小明自制的气压计,将这个气压计从山下移到山上后( )
A.水柱上升,瓶底受到的液体压强增大
B.水柱下降,瓶底受到的液体压强增大
C.水柱上升,瓶底受到的液体压强减小
D.水柱下降,瓶底受到的液体压强减小
【答案】A
【详解】对于自制的气压计,瓶内气压等于管内液柱压强与外界大气压之和。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从山下移到山上大气压会降低,又因瓶内空气的压强不变,所以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会有一部分液体被压入玻璃管,使管内液柱上升。管内液柱上升后,液体深度增加,根据,瓶底受到的液体压强增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无风的天气,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马路两边原来静止的树叶会随车飘动。如图所示,汽车快速向左行驶的过程中,马路两边的树叶会( )
A.向A方向飘动 B.向B方向飘动
C.向C方向飘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A
【详解】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由于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则马路两边与汽车两侧之间的压强小,所以树叶向A方向飘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9 分)
11.在学习物理之前,我们头脑中常存在一些不科学的观点,学习物理后,要能运用事实证据进行质疑和修正。请参照示例,另外列举一个所学知识中常见的错误观点,并通过实例进行反驳,写出正确观点。
【示例】错误观点: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反驳的实例及正确观点:因为滑板车具有惯性,滑板车不用力蹬地时也能向前滑行,即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错误观点: 。
反驳的实例及正确观点: 。
【答案】 见详解 见详解
【详解】[1]错误观点:只要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2]反驳的实例及正确观点:竖直放在竖直墙边的物体刚好与墙面接触,没有力的作用,因此两个物体相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12.如图所示,人骑在马背上,人和马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地面对马的支持力和马受到的重力 (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马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马的支持力 (选填“是”或“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 不是 是
【详解】[1]地面对马的支持力大于马受到的重力,则两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2]马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马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相互的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3.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图甲位置运动到图乙位置,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和丁,物体从图甲位置到图乙位置,受到的摩擦力为 ______N;在图乙中沿竖直方向将露出桌面部分切掉,放在剩余部分上面,则物体对桌面的压强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或“无法确定”)。
【答案】 2 不变
【详解】[1]由v—t图像可知,0~2s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4s内物体处于加速运动状态,4~6s内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由图丙可知,4~6s内物体受到推力为2N,由于4~6s内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推力,为2N;由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物体从图甲位置运动到图乙位置,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也不变,所以物体从图甲位置运动到图乙位置受到的摩擦力为2N。
[2]按图乙中沿竖直方向将露出桌面部分切掉,放在剩余部分上面,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积不变,根据可知,压力不变,受力面积不变,所以压强不变。
14.如图所示的容器内装有5kg的水,容器底面积为0.01m2,容器底离水面的竖直高度为1m,A点距离容器底面高度为0.4m,则A点受到水的压强为 P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N。(,g取10N/kg)
【答案】 6000 100
【详解】[1]A点的深度为
则A点受到水的压强为
[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15.如图所示为护士给患者输液的装置,药液袋上插着两根管,均插入药液中,一根给患者输液,另一根“闲置”,闲置管的目的是利用 的作用使药液能顺利流出。
【答案】大气压/大气压强
【详解】闲置管与大气相通,在输液过程中空气可以进入袋内,使袋内液体在管口处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始终相等,从而使人的血管处受到液体压强相等,使液体能匀速输入到人体内。
实验题(本题共5小题,16题3分、17题5分、18题5分、19题9分,20题10分,共32分)
16.地球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强同学认为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等器材进行了探究:
次数 1 2 3 4 5 6
质量m/g 40 140 160 200 240 300
重力G/N 0.4 1.4 1.6 2.0 2.3 3.0
(1)如图甲是他实验中使用的弹簧测力计。实验前,轻轻拉动弹簧测力计挂钩后应观察 ;
(2)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图像;
(3)探究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答案】(1)静止后,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能指到零刻度线的位置
(2)
(3)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详解】(1)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到零刻度线上,所以实验前,轻轻拉动弹簧测力计挂钩,静止后看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能指到零刻度线的位置。
(2)由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根据描点法作图,如下图所示:
(3)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17.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用完全相同的木块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
(1)甲、乙两个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两个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小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于是他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两部分继续进行实验,这种做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3)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发现用如图丁所示的方式测量滑动摩擦力效果更好,图丁实验中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答案】(1) 压力 甲、丙
(2) 错误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3)不一定
【详解】(1)[1]甲、乙两个实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测力计示数不同,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
[2]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故甲、丙两个实验说明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2)[1][2]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要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两部分继续进行实验,压力大小改变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理由是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3)图丁中,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摩擦力与测力计的拉力为一对平衡力,故用如图丁的方式测量滑动摩擦力时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18.小明用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装置来完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则:
(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小明设计并按照甲乙丙的实验顺序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 对实验的影响;
(2)在探究“二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影响时,小明没有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力的大小,而是通过用 来比较水平方向所受二力大小的;
(3)在探究“二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对“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影响时,小明将乙图中的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后松手,小车不再平衡,从而得出:只有作用在 (选填“同一直线”或“不同直线”)上的两个力,才能够平衡;
(4)在探究“二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对“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影响时,小明将丁图中的卡片剪成两半,此时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从而得出结论;
(5)小明用丙图来探究“二力的方向”对“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影响时,他在丙图实验完成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此时小车不会静止,由此得出二力平衡必须满足“方向相反”这一条件。
【答案】(1)摩擦力
(2)钩码的数目
(3)同一直线
(4)不能
(5)将一端的钩码取下,挂在另一端钩码的下方
【详解】(1)甲图小明实验用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乙图用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摩擦力减小,小车重力小,悬在空中不受摩擦力影响;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小明设计并按照甲乙丙的实验顺序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2)小明没有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力的大小,但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所以可以通过用钩码的数目来比较水平方向所受二力大小的。
(3)小明将乙图中的小车扭转过一个角度,两端的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小车就会转动,说明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从而得出:只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才能够平衡。
(4)小明将丁图中的卡片剪成两半,两卡片分别向相反方向加速运动,此时卡片不能平衡,说明二力平衡条件之一是必须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5)小明用丙图来探究“二力的方向”对“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影响时,可以将两个力的方向改为相同,他在丙图实验完成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将一端的钩码取下,挂在另一端钩码的下方,此时小车不会静止,由此得出二力平衡必须满足“方向相反”这一条件;通过上述实验过程可得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只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这两个力才能平衡。
19.小川所在小组用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物块和海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首先他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各种猜想。如图甲所示,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多的,但一个陷下去了,另一个却没有,由此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 有关。
(2)接着他们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来继续探究:实验中同学们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3)①通过比较图A、B,说明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②通过比较图 ,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③下列实例中运用到①中结论的是 (填字母)。
a、铁轨铺在枕木上 b、汽车不能超载 c、菜刀钝了要磨一磨
(4)小组中的一位同学在对比图A、D时,得出了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的结论,请你指出他在分析时的错误: 。
(5)本实验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法和 法。
(6)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小川用如图丙、丁所示两种方式压在铅笔两端。图 的方式不合理,因为该方式没有控制 。
(7)[开放探究]课后老师要求用身边的物品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小川选择了海绵和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请你帮他设计实验方案: 。
【答案】(1)受力面积
(2)海绵的凹陷程度
(3) 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 A、C a、c
(4)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
(5) 转换 控制变量
(6) 丁 压力相同
(7)将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详解】(1)如图所示,两个人与雪地的接触面积不同,而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多的,所以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2)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运用了转换法。
(3)[1]由图A、B可知,压力大小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受力面积小的,海绵的凹陷程度大,说明压力大小相同,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2]比较A、C两图发现,受力面积相同,C图中压力更大,海绵凹陷程度更大。可说明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 a.铁轨铺在枕木上,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来减小压强的,即通过改变受力面积可以改变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到了①的实验结论,故a符合题意;
b.汽车不能超载是通过减小压力大小来减小压强的,没有用到①的实验结论,故b不符合题意;
c.菜刀钝了要磨一磨,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积来增大压强的,即通过改变受力面积可以改变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到了①的实验结论,故c符合题意。
故选a、c。
(4)A、D两图中,在改变压力的同时,受力面积也发生了改变。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所以不能得出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的结论。
(5)[1][2]本实验中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这里用到了转换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一定;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一定。这是用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6)[1][2]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要控制压力相等。小川用如图丙、丁所示两种方式压在铅笔两端。图丙所示的方式是合理的,当铅笔静止时,水平方向只受到左右两手指对铅笔水平向右和水平向左的压力,二力平衡。控制了压力大小相等;图丁所示的方式不合理,原因是丁图中两手指沿竖直方向捏住铅笔静止时,铅笔受三个力的作用,分别为食指对铅笔竖直向下的压力、重力、拇指对铅笔竖直向上的压力。三力平衡。三个力的大小关系为,所以食指和拇指对铅笔的压力大小不同。没有控制压力相等,不能得到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是否有关的正确结论。
(7)用海绵和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实验操作步骤为:将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得出结论。
20.在做“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时,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图甲、乙、丁中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实验测得几种情况下压强计的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的大小关系是h4>h1=h2>h3。
(1)实验中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大小是通过 来反映的。
(2)使用压强计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面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有高度差,应通过方法 (填序号)进行调节。
①从U形管内倒出适量的水 ②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③向U形管内加适量的水
(3)为了探究多种因素对液体压强的影响,每一次只改变其中某一个因素,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这种探究方法是 法。
(4)分析图甲和图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5)小明通过分析图丙和图丁两次实验数据认为图丁烧杯中盛的是浓盐水,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 。
(6)分析图甲和图乙两次实验数据是为了探究同一深度处,液体向 的压强大小关系。
【拓展实验】
(7)①小明用图戊所示的容器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否跟深度、液体的密度有关,则图己中的现象正确的是 。
②如图己D所示,要使橡皮膜恢复原状,应进行的操作是 。此时分别测出橡皮膜在水和盐水中所处的深度h1、h2。
③测得盐水的密度为ρ= (水的密度为ρ水,用测量符号表示)。
【答案】(1)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2) 不漏气 ②
(3)控制变量
(4)丙
(5)没有控制探头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相等
(6)不同方向
(7) D 向容器左侧中加水
【详解】(1)在做“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时,采用了物理中的转换法,即把水的内部压强的大小转换成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面高度差越大,表示水内部的压强越大。
(2)[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现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面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进行调节时,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选②。
(3)由题可知,为了探究多种因素对液体压强的影响,每一次只改变其中某一个因素,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这种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4)由题可知,要得到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那实验的变量只有深度,所以选择图甲和图丙。
(5)由题意可知,要得到液体内部压强和液体密度有关,那要保证其他变量相同,但从图丙和图丁可以看出,没有控制探头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相等。
(6)从图甲和图乙中可以看出,两图中的变量为探头在同一深度的液体中朝向不一样,所以我们可以探究同一深度处,液体向不同方向的压强大小关系。
(7)[1]A.根据公式可知,当深度和液体的密度都一样时,两边的压强一样,所以橡皮膜不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
B.根据公式可知,当液体的密度一样时,深度越大,其压强也越大,所以橡皮膜向左凸,故B错误;
CD.根据公式可知,当深度一样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压强也越大,所以橡皮膜向左凸,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使橡皮膜恢复原状,则要增大左侧橡皮膜处的压强或减小右侧橡皮膜处的压强,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向容器左侧中加水。
[3]使橡皮膜恢复原状后橡皮膜在水和盐水中所处的深度h1、h2,两侧压强相等,则可得
所以盐水的密度为
科学阅读题与简答题(共2小题,21题4分,22题6分,共10分)
21、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扫地机器人更新换代,扫拖一体,功能升级。某品牌最新研发的扫地机器人,扫地时提高了吸力参数,从5500Pa提升至7000Pa;拖地方式升级为拖布旋转加压,实现200r/min,模仿人手拖地,拖得更加干净。清洁完成后,自动回基站进行拖布清洁,采用了60℃热水清洗,清洗污渍不残留。清洗完后能够自动烘干拖布,防止异味。请结合材料中新款扫地机器人的新增功能以及所学的科学知识,写出扫地机器人扫地的原理,并解释新款功能得到提升的原因。
【答案】见解析
【详解】流体中,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扫地机器人的核心部件是电动机,电动机的高速旋转在主机内产生高速气流,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内外气压差的作用下,地面上的垃圾被吸入机身中的尘盒中。最新研发的扫地机器人,扫地时提高了吸力参数,从5500Pa提升至7000Pa,气压差增大,所以吸力更强劲,功能得到提升。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台风
热带受太阳光照射,气温升高导致空气密度下降,气体上升;当大面积出现这种现象时,就形成了中心低气压区域,中心区域空气上升,四周空气流向中心,便形成破坏力强大的台风;每年夏秋季台风来临时,天气预报中常会出现相关的气象云图(如图所示),同时播报台风中心气压和平均风速等信息;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同学查阅了前几年几个台风的相关资料,经过整理后列出了下表。
台风名称 年份 台风中心气压(百帕) 平均风速(米/秒)
美莎克 2020 946 45
烟花 2021 968 35
马勒卡 2022 980 30
玛娃 2023 905 68
(1)由表中数据可知,台风的中心气压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的值,于是产生一个向 (选填“内”或“外”)的气压差,使得四周空气 (选填“流向”或“背离”)台风中心。
(2)根据以上信息,关于台风的中心气压与台风平均风速关系,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3)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当台风登陆后,台风的强度会有所减弱,由此可以推测其中心气压会 (选填“升高”或“降低”)。
(4)台风实质是高速运动的气流,具有巨大的动能,破坏力惊人,可以把粗大的树干吹断,在把树枝吹弯曲的过程中,利用的是力的哪个作用效果: 。
【答案】(1) 小于 内 流向
(2)台风平均风速越大,台风中心气压越小
(3)升高
(4)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详解】(1)[1][2][3]一标准大气压约105Pa,由表中数据可知,台风的中心气压都小于标准大气压的值,外部气压大,内部气压小,产生了一个向内的压强差,使得四周空气流向台风中心。
(2)因为空气是流体,台风形成时,台风中心与外围空气的流速不同,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因此,由表中信息可以看出,台风平均风速越大,台风中心气压越小。
(3)结合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以得出,当台风登陆后,台风的强度会有所减弱,由此可以推测其中心气压会升高。
(4)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台风把树枝吹弯曲的过程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作图题(23题3分,共3分)
23、如图,将盛有水的杯子放到斜面上,一个小球静止浮在水面上,请画出小球所受的重力和杯子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答案:小球受到的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方向是竖直向下;在物体和斜面的接触面上找一点作为力的作用点,画一条垂直斜面向下的线段,标出箭头,记为F,如图所示:
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6分)
24.某型号载重卡车的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它匀速行驶时所受的摩擦力是其总重力的0.2倍,g取。
卡车空载质量 最大载货量 轮胎个数 行驶时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行驶时的最大速度
12
(1)该卡车空载时,所受的重力是多少?
(2)该卡车空载,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时所受的牵引力是多少?
(3)已知某高架桥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该卡车满载时是否会对水平桥面造成损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4)简述卡车超载时容易损坏路面的原因。
【答案】(1)2.2×105N
(2)4.4×104N
(3)见解析
(4)见解析
【详解】(1)该卡车空载时所受的重力
(2)因卡车匀速直线行驶,处于平衡状态,该卡车空载时,受到的牵引力等于阻力,即
(3)该卡车满载时对水平桥面的压力
受力面积
对桥面的压强
所以,该卡车满载时会对桥面造成损坏。
(4)卡车超载时,对路面的压力增大,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其对路面产生的压强增大,路面就容易损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测试卷(人教版)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9章。
第Ⅰ卷 选择题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单选题
1、(2024山东临沂)乒乓球被称为中国的“国球”,深受同学们喜欢。关于乒乓球运动中蕴含的力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乒乓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了向前的推力
B. 乒乓球的质量小,所以容易被快速抽杀
C. 空中飞行的乒乓球,如果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立即停止
D. 球拍击球时,只能改变乒乓球的运动方向
2.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对日常事物的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一枚普通鸡蛋的重力约为1N
B.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37℃
C.一名普通中学生身体的体积约为55dm3
D.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的汽车速度约为50m/s
3.某同学把汤匙支在手指上保持平衡,如图所示是他画出的汤匙重力的示意图( )
A. B. C. D.
4.如图所示装置叫作单摆,细线一端固定于M点,另一端栓一小球,小球由A点静止释放后,将在A、B两点之间往复运动(不计任何风力),如果运动到B点时,受到的力全部消失,下列猜想正确的是( )
A.继续往复运动 B.做圆周运动
C.静止不动 D.做匀速直线运动
5.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B.C.D.
6.如图所示,小车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匀速向前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所受重力与水平面受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C.撤去推力后,小车仍会前进一段距离是因为小车受到惯性
D.撤去推力后,小车最终停下来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7.与救援人员铺设木板帮助小明和小红走出泥潭时改变压强的方法相同的是( )
A.推土机土铲锋利 B.破窗锤前端很尖
C.篆刻刀很锋利 D.火车轨道下铺枕木
8.(2024福建)如图所示的生产生活实例,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 吸盘 B. 连通器
C. 重垂线 D. 书包带
9.如图是小明自制的气压计,将这个气压计从山下移到山上后( )
A.水柱上升,瓶底受到的液体压强增大
B.水柱下降,瓶底受到的液体压强增大
C.水柱上升,瓶底受到的液体压强减小
D.水柱下降,瓶底受到的液体压强减小
10.无风的天气,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马路两边原来静止的树叶会随车飘动。如图所示,汽车快速向左行驶的过程中,马路两边的树叶会( )
A.向A方向飘动 B.向B方向飘动
C.向C方向飘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9 分)
11.在学习物理之前,我们头脑中常存在一些不科学的观点,学习物理后,要能运用事实证据进行质疑和修正。请参照示例,另外列举一个所学知识中常见的错误观点,并通过实例进行反驳,写出正确观点。
【示例】错误观点: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反驳的实例及正确观点:因为滑板车具有惯性,滑板车不用力蹬地时也能向前滑行,即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错误观点: 。
反驳的实例及正确观点: 。
12.如图所示,人骑在马背上,人和马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地面对马的支持力和马受到的重力 (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马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马的支持力 (选填“是”或“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3.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图甲位置运动到图乙位置,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和丁,物体从图甲位置到图乙位置,受到的摩擦力为 ______N;在图乙中沿竖直方向将露出桌面部分切掉,放在剩余部分上面,则物体对桌面的压强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或“无法确定”)。
14.如图所示的容器内装有5kg的水,容器底面积为0.01m2,容器底离水面的竖直高度为1m,A点距离容器底面高度为0.4m,则A点受到水的压强为 P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N。(,g取10N/kg)
15.如图所示为护士给患者输液的装置,药液袋上插着两根管,均插入药液中,一根给患者输液,另一根“闲置”,闲置管的目的是利用 的作用使药液能顺利流出。
实验题(本题共5小题,16题3分、17题5分、18题5分、19题9分,20题10分,共32分)
16.地球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强同学认为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等器材进行了探究:
次数 1 2 3 4 5 6
质量m/g 40 140 160 200 240 300
重力G/N 0.4 1.4 1.6 2.0 2.3 3.0
(1)如图甲是他实验中使用的弹簧测力计。实验前,轻轻拉动弹簧测力计挂钩后应观察 ;
(2)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图像;
(3)探究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17.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用完全相同的木块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
(1)甲、乙两个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两个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小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于是他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两部分继续进行实验,这种做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3)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发现用如图丁所示的方式测量滑动摩擦力效果更好,图丁实验中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18.小明用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装置来完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则:
(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小明设计并按照甲乙丙的实验顺序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 对实验的影响;
(2)在探究“二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影响时,小明没有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力的大小,而是通过用 来比较水平方向所受二力大小的;
(3)在探究“二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对“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影响时,小明将乙图中的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后松手,小车不再平衡,从而得出:只有作用在 (选填“同一直线”或“不同直线”)上的两个力,才能够平衡;
(4)在探究“二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对“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影响时,小明将丁图中的卡片剪成两半,此时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从而得出结论;
(5)小明用丙图来探究“二力的方向”对“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影响时,他在丙图实验完成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此时小车不会静止,由此得出二力平衡必须满足“方向相反”这一条件。
19.小川所在小组用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物块和海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首先他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各种猜想。如图甲所示,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多的,但一个陷下去了,另一个却没有,由此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 有关。
(2)接着他们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来继续探究:实验中同学们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3)①通过比较图A、B,说明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②通过比较图 ,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③下列实例中运用到①中结论的是 (填字母)。
a、铁轨铺在枕木上 b、汽车不能超载 c、菜刀钝了要磨一磨
(4)小组中的一位同学在对比图A、D时,得出了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的结论,请你指出他在分析时的错误: 。
(5)本实验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法和 法。
(6)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小川用如图丙、丁所示两种方式压在铅笔两端。图 的方式不合理,因为该方式没有控制 。
(7)[开放探究]课后老师要求用身边的物品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小川选择了海绵和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请你帮他设计实验方案: 。
20.在做“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时,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图甲、乙、丁中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实验测得几种情况下压强计的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的大小关系是h4>h1=h2>h3。
(1)实验中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大小是通过 来反映的。
(2)使用压强计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面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有高度差,应通过方法 (填序号)进行调节。
①从U形管内倒出适量的水 ②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③向U形管内加适量的水
(3)为了探究多种因素对液体压强的影响,每一次只改变其中某一个因素,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这种探究方法是 法。
(4)分析图甲和图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5)小明通过分析图丙和图丁两次实验数据认为图丁烧杯中盛的是浓盐水,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 。
(6)分析图甲和图乙两次实验数据是为了探究同一深度处,液体向 的压强大小关系。
【拓展实验】
(7)①小明用图戊所示的容器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否跟深度、液体的密度有关,则图己中的现象正确的是 。
②如图己D所示,要使橡皮膜恢复原状,应进行的操作是 。此时分别测出橡皮膜在水和盐水中所处的深度h1、h2。
③测得盐水的密度为ρ= (水的密度为ρ水,用测量符号表示)。
科学阅读题与简答题(共2小题,21题4分,22题6分,共10分)
21、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扫地机器人更新换代,扫拖一体,功能升级。某品牌最新研发的扫地机器人,扫地时提高了吸力参数,从5500Pa提升至7000Pa;拖地方式升级为拖布旋转加压,实现200r/min,模仿人手拖地,拖得更加干净。清洁完成后,自动回基站进行拖布清洁,采用了60℃热水清洗,清洗污渍不残留。清洗完后能够自动烘干拖布,防止异味。请结合材料中新款扫地机器人的新增功能以及所学的科学知识,写出扫地机器人扫地的原理,并解释新款功能得到提升的原因。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台风
热带受太阳光照射,气温升高导致空气密度下降,气体上升;当大面积出现这种现象时,就形成了中心低气压区域,中心区域空气上升,四周空气流向中心,便形成破坏力强大的台风;每年夏秋季台风来临时,天气预报中常会出现相关的气象云图(如图所示),同时播报台风中心气压和平均风速等信息;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同学查阅了前几年几个台风的相关资料,经过整理后列出了下表。
台风名称 年份 台风中心气压(百帕) 平均风速(米/秒)
美莎克 2020 946 45
烟花 2021 968 35
马勒卡 2022 980 30
玛娃 2023 905 68
(1)由表中数据可知,台风的中心气压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的值,于是产生一个向 (选填“内”或“外”)的气压差,使得四周空气 (选填“流向”或“背离”)台风中心。
(2)根据以上信息,关于台风的中心气压与台风平均风速关系,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3)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当台风登陆后,台风的强度会有所减弱,由此可以推测其中心气压会 (选填“升高”或“降低”)。
(4)台风实质是高速运动的气流,具有巨大的动能,破坏力惊人,可以把粗大的树干吹断,在把树枝吹弯曲的过程中,利用的是力的哪个作用效果: 。
作图题(23题3分,共3分)
23、如图,将盛有水的杯子放到斜面上,一个小球静止浮在水面上,请画出小球所受的重力和杯子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6分)
24.某型号载重卡车的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它匀速行驶时所受的摩擦力是其总重力的0.2倍,g取。
卡车空载质量 最大载货量 轮胎个数 行驶时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行驶时的最大速度
12
(1)该卡车空载时,所受的重力是多少?
(2)该卡车空载,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时所受的牵引力是多少?
(3)已知某高架桥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该卡车满载时是否会对水平桥面造成损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4)简述卡车超载时容易损坏路面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