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一中2024级高一第二学期3月学情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题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6页,共20题,第II卷为第6页至第8页,共3题。请将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答在其它位置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共60分)
1.下图为古代两河流域化解冲突主要模式示意图。
据图可知,古代两河流域()
A.居民法律意识浓厚 B.君权神授观念强烈
C.君主专制特征显著 D.纠纷解决机制多元
2.公元前5世纪,波斯的一份契约记载,有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另一份契约记载,商人将份地、农具和种子等租给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据此可知,当时波斯()
A.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B.地租的征收以实物为主
C.成为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D.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3.在中世纪,西欧领主一般只允许庄园内部之间的男女结婚,一个农奴想要同外部的人通婚,必须向领主缴纳婚姻税。农奴在法律上处于无权地位,但如果农奴有了自己的子女和家属,领主一般会同意其遗产继承,但要向农奴索取继承税。庄园主的这些做法()
A.体现出庄园集体劳作与家庭经营并存B.减弱了封建领主对农民的剥削
C.反映了农业领域雇佣关系呈现普遍化D.意在维护庄园内部秩序的稳定
4.某学者关注世界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统治者,研究其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该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力图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最符合该研究主题的史实是()
A.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B.都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C.颁布第一部成文法 D.征服占领北非和意大利
5.阿拉伯帝国建立后,实行促进商业发展的政策,还颁布了航运法律以鼓励运输和交通。奥斯曼帝国建立后,采取了与阿拉伯帝国类似的政策,还与西方商人签订优惠的商业条约,以发展对外贸易。据此可知,两大帝国的举措都有助于()
A.亚欧经济格局的稳定 B.统治经济基础的扩大
C.文明交流成果的巩固 D.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6.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上,曾经非常繁荣的古代文明是()
A.阿兹特克文明 B.玛雅文明
C.印加文明 D.迈锡尼文明
7.他率船队进入欧洲人所说的“大南海”后,历经100多天的航行,一直没有遭遇到狂风大浪,他的心情从来没有这样轻松过,他就给“大南海”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太平洋”。这位航海家最大的成就是()
A.发现美洲大陆 B.发现了好望角
C.到达印度西海岸 D.其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8.有学者认为:“地理大发现的实质是国家在重商主义理论指导下追求财富,个人的发财愿望和国家的致富目标结合在一起,造就了重商主义时代的特色。”该观点意在强调地理大发现()
A.导致商业革命发生 B.是王权和经济发展的结果
C.推动经济自由竞争 D.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9.下图为15世纪中后期至18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动方向示意图。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A.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B.印度洋贸易逐渐衰落了
C.中国传统经济仍具优势 D.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形成
10.有学者谓:“达尔文将物竞天择说应用到了物种的变异上,并且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说服了全球的科学家”。在与各种反对意见的论争中,达尔文学派逐渐形成。下列项中与之不相符的是()
A.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
B.首先提出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C.赫胥黎论证人的构造“尤其和猿更接近”
D.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一击
11.1835年,美国废奴协会向南方社会精英寄出《奴隶之友》等刊物,南方蓄奴州要求立法禁止这些刊物进入南方,但该提案未能在国会通过,同时引发了全国性的政治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废奴团体从200个增加到527个。这表明美国()
A.南北矛盾更加尖锐 B.政党政治得到发展
C.废奴时机已经成熟 D.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12.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13.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一些惯例。如“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无需预先征得国王同意,即可召开会议”等。这反映出英国代议制的特点是()
①内阁对议会负责②国王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③议会权力高于王权④国王、议会和内阁互不统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经验之歌》中用组歌描绘了扫烟囱孩子,从侧面反映了工业化初期的英国社会。这首诗歌()
A.以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不满情绪B.以现实主义笔触揭露社会黑暗
C.以现代主义手法表现自我追求D.以印象主义技巧展现真实历史
15.表1为世界工业总产值比重情况。其中甲、乙、丙三国分别是()
表1
国家 年代
1870年 1913年
甲 31.8% 14%
乙 13.2% 15.7%
丙 23.3% 35.8%
A.英、美、德B.英、德、美C.美、德、英D.美、英、德
16.光荣革命后,议会由限制圈地转为支持圈地,以立法形式对私人提出的圈地申请予以批准。下图为1719-1835年间英格兰及威尔士圈地法案数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圈地运动深化 B.议会支持促进圈地平稳推进
C.圈地运动的规模在持续扩大D.英国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17.有学者认为,这本发表于150多年前的著作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这本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独立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资本论》
18.恩格斯在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特别是巴黎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的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表明,巴黎公社的实践()
A.实现了工人阶级的解放 B.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
C.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19.如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据此最合适的主题是()
19世纪30年代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
1882年英国实际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
1884年,英、法、德等国召开被称为“地图上作业”的会议
A.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B.殖民侵略的进步性
C.世界政治多极化出现 D.欧洲列强瓜分非洲
20.提拉克认为,印度要实现自治,就必须唤起广大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利用印度教发动群众投入到民族独立斗争之中。为此,提拉克重新解释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强调书中克里希那大神为真理和正义而积极行动、忘我斗争的思想。这些认识()
A.推动印度反英斗争走向新高潮B.化解了穆斯林与印度教徒的隔阂
C.促进印度教获得国家主导地位D.启迪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兴起
第I卷(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据【美】丹尼斯·舍尔曼《西方文明史读本》
材料二
表21000-1500年世界和西欧人均GDP、GDP、人口增长率(%)
人均GDP GDP 人口
西欧 0.13 0.30 0.16
世界 0.05 0.15 0.10
材料三
表31000-1500年日本、中国和西欧的城市化率
(居民达到1万人的城镇人口百分比)
日本 中国 西欧
1000 - 3.00 0.00
1500 2.90 3.80 6.10
材料二、三均摘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1)据图1,指出中世纪早期特里尔城的特点并说明其成因。(6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世纪后期西欧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8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7世纪时,法国“社会主义者”维拉斯等,主张应该由少数英明人士来包办社会管理和社会组织的大事。19世纪初,以圣西门为代表的法国“社会主义者”们,普遍提出要废除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制度,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建立新社会,主张新社会必须确保每个人及其后代的需求得到满足。尽管17世纪以来的法国“社会主义者”都揭露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境地,但是都没有把工人阶级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根本力量。
材料二摘编自詹真荣、张健《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研究》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明确表述了这样一个思想,即未来社会将会以劳动时间作为计量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尺度-按劳分配。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是现代社会中唯一彻底革命的阶级,因此它在一切革命中都是先进的阶级,这个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马克思还指出,专政是无产阶级斗争追求的直接目标,没有专政,所有的理想都注定是美好想象,不能成为统治阶级,无产阶级的理想抱负就无法实现。
-摘编自陈培永《重解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概念》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7世纪至19世纪初法国的“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异同。(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9世纪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发展的原因。(6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摘编自科林·弗林特《世界政治地理学》
结合史实,对殖民地数量的变化进行解读。(12分)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D B B D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A A B A D D D A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特点:有明显的防御功能和宗教功能。
原因:中世纪的西欧政治混乱,战争频发;基督教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主要趋势:经济、人口呈增长趋势,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城市化率从特别低,(远低于古代中国)到远远超过中国和日本。
历史意义:促进工商业繁荣,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推动城市自治,一定程度上促进国王的统一事业;促进教育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抨击教会;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22.【答案】
(1)同:都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都怀有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都蕴含了对理想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4分,答出两点即可)
异:法国“社会主义”思想在经济上带有朴素的福利国家色彩,马克思主义则包含了系统的按劳分配理论;法国“社会主义”思想推崇精英治国,对旧的统治阶级抱有幻想,马克思主义主张彻底的阶级革命;法国“社会主义”思想并没有发动和依靠劳动人民进行革命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则提出了科学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阶级分化不断加剧;工人运动(底层劳动者起义)实践的积累;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和科学革命的发展;古典经济学和古典哲学的发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3【答案】(14分)
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殖民地数量不断增长,1800年殖民地数量减少。(1分)新航路开辟以后,随着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美洲大片地区、亚洲、非洲等地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殖民地数量不断增长。1800年,随着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帝国的衰落,美洲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大量美洲国家独立,殖民地数量大幅减少。(4分)
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殖民地数量增加。(1分)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法德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对外扩张,掀起瓜分殖民地狂潮,殖民地数量增加。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2分)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殖民地数量减少。(1分)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殖民地人民日益觉醒、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新兴民族国家建立,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殖民地数量急剧减少。(4分)
西方殖民国家实力消长和民族解放运动影响到殖民地数量的变化。(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