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一中2024级高一第二学期3月学情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说明:本试题分为第I卷和第I卷两部分,第I卷为第页至第页,共30题,第II卷为第页至第页,共2题。请将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答在其它位置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共75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古代文明与其成果对应正确的是( )
A.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B.古埃及-发明“0”
C.古希腊-莎草纸 D.古印度-楔形文字
2.在四大文明古国及希腊和玛雅人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中国古代有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但与上述神话差异很大。这说明,世界古代早期文明具有( )
A.继承性和连续性 B.相似性和多元性
C.共融性和互补性 D.广泛性和区域性
3.古代埃及和西亚文明扩展的主要方式是( )
A.海外移民 B.武力扩张 C.宗教战争 D.文化输出
下图为古代世界某一帝国的扩张示意图,关于该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B.积极推广希腊文化
C.将基督教确立为国教
D.由波斯人担任帝国官僚体系的重要职位
5.中世纪后期,法国的一些城市由市政议事会来管理,它的成员由市民推选的代表组成,其权力来自于市民群体,并受到市民的监督。市政议事会的设立( )
A.源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激化了城市与王权的斗争
C.说明城市封建制度的崩溃 D.标志着法国民主政治建立
6.西欧庄园生产了封建主们所需要的几乎所有物品,除了油脂、火腿、咸肉、醋、酒、干酪、蜜糖、面粉、咸鱼等农产品外,还有各种手工作坊及各色工匠,如铁匠、金银匠、皮鞋匠、旋工、刀剑匠、渔夫、制酒者、炼油者等。由此可见,西欧庄园( )
A.仅仅满足领主生活所需 B.缺乏军需产品的供应
C.带有较强自然经济特征 D.具有雇佣劳动的性质
7.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材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吸收了各地文化 B.确立了专制统治
C.沟通了世界贸易 D.造成了商业危机
8.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国家。这一改革( )
A.注重延续传统 B.维护原有统治秩序
C.建立幕府统治 D.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9.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以下属于印第安人培育出的农作物是( )
A.玉米、甘薯、小麦 B.马铃薯、玉米、番茄
C.茶叶、番茄、小麦 D.玉米、棉花、水稻
10.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古代非洲人不会炼铜术,且不能独立地将炼铜术应用到炼铁问题的解决。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一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材料旨在说明古代文明( )
A.各具特色,互有借鉴 B.各自独立,相对隔绝
C.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D.多元一体,相互交融
11.图2为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图2
A.①开启了东西方经贸交流之路 B.②航海家受到西班牙王室支持
C.③建立起欧美两洲的直接联系 D.④是到达东方的最佳航行路线
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该史料( )
A.作为口述史料有重要研究价值 B.揭示了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
C.可用于研究非洲大陆的殖民史 D.显示了西班牙已成为世界霸主
13.1600年前后,世界人口为5.4亿;到1750年前后,达到了7.2亿;1830年,世界人口达到第一个10亿。出现上述变化主要由于( )
A.人口的跨区域迁移 B.世界物种大交换
C.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D.农业机械的推广
14.图示为近代三角贸易示意图,据图可知三角贸易( )
A.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B.是工业革命时期资本积累主要方式
C.是欧洲资本输出表现 D.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15.有学者认为,近代欧洲的某一历史现象“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使)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在英国成为推进圈地运动的重要动力之一”。这一历史现象是指( )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光荣革命 D.工业革命
16.图4-6是欧洲不同时期广泛传播的作品。这些作品的传播( )
A.打击了神权统治 B.推动了社会转型
C.加强了专制王权 D.引发了科学革命
17.在近代欧洲,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并推动亚非拉地区民族独立斗争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科学革命 D.启蒙运动
18.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典范,它们对世界历史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制度的阻碍 B.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C.启蒙思想的鼓舞 D.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文件,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下图中的内容应出自(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民法典》 D.《德意志帝国宪法》
20.表1是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改革的部分内容。这说明二者都( )
表1
俄国 日本
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有权选择职业和拥有财产。地主不得买卖农奴、干预农奴生活...... 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从事农工商职业的人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允许居住、迁徙、择业、婚姻等自由......
A.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B.实现了职业的自由选择
C.确立了民主政治制度 D.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1.1876年,爱迪生建立了工业研究实验室,该实验室招聘工程师,按照计划进行发明,然后将专利权出售给企业。拉特瑙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专利从美国带回了德国,并于1885年创办了德国爱迪生公司,即后来的通用电气公司。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A.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B.出现了经营者革命
C.垄断组织占主导地位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2.18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女性多在家庭内部从事家务劳动。到了19世纪中期,英国工厂女工已达242296人,在所有工人中占比57.75%,甚至在煤炭工业中女工占比也高达39.17%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代议制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B.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C.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提高 D.长久战争损耗大量劳动力
23.有学者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19世纪40年代,德国在在思想上“拷问世界”是指( )
A.推动文艺复兴 B.诞生马克思主义
C.开展启蒙运动 D.建立第一国际
24.恩格斯在对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中指出:“工人阶级自从有自己的历史以来第一次在一个作为首都的大城市中掌握了政权。”这一事件( )
A.成立了无产阶级政党 B.建立了工农联盟
C.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 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5.下表反映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形势是( )
亚洲 20世纪初,亚洲一半以上的土地沦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其余部分除日本外成为半殖民地
非洲 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非洲瓜分完毕,非洲绝大部分地区成为殖民地
拉丁美洲 19世纪晚期,除原有的殖民地外,其他宣布过独立的国家,实际上也成为依附于英、美等国的半殖民地
A.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 B.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C.列强之间矛盾的激化 D.原始资本积累的加速
非洲国家有许多分界线呈现较为平直的特点(如图),据统计,其中44%是按照纬度划分的边界,30%存在着直线或者曲线等几何线条边界。这主要是由于( )
A.非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B.教皇子午线的仲裁划界
C.柏林会议列强分赃的结果 D.巴黎和会上英法的操纵
27.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反对欧洲国家干涉美洲事务”。该宣言( )
A.维护了拉丁美洲国家的主权 B.是美国在美洲进行扩张的工具
C.缓解了拉美各国的政局动荡 D.阻止了欧洲国家争夺世界霸权
28.20世纪初美国向中美洲和加勒比海沿岸国家提供贷款,用于偿还所欠欧洲列强的债务。在美国成为这些国家的债权人之后,即试图控制这些国家的海关与金融秩序,甚至通过军事干涉颠覆其政权,以确保其投资的回报。这反映了( )
美国与欧洲的矛盾不可调和 B.拉美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日益觉醒
C.拉美摆脱了欧洲的经济控制 D.拉美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29.1905年,印度出现反英斗争新高潮。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主张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1908年提拉克被捕,引发了孟买10万多工人总罢工。这反映出印度( )
A.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B.民族解放斗争方式发生变化
C.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D.工人阶级成为民族解放主力
30.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叙述正确的是( )
A.埃及人民爆发了反法起义 B.马赫迪起义使苏丹赢得独立
C.埃塞俄比亚取得了抗意斗争的胜利D.所有的武装斗争都取得了胜利
第II卷(共25分)
二、非选择题(共2题,25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第二版)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30年,抢夺殖民地再度成为热点。1914年,世界被占殖民地总和为749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55%。如果按照各区域被占殖民地的百分比算的话,被占殖民土地,澳洲100%,非洲90.4%,亚洲56.6%,美洲20.7%
-摘编自徐天新、许平等《世界通史(现代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抢夺殖民地再度成为热点”?中国是否属于“亚洲56.6%?请说明你的判断理由。5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世纪英格兰城市
材料一
·1300年,林肯市在城市法规中规定,市长候选人自身应为一位市民,且与林肯市其他市民一道承担过公共税收。
1331年,爱德华三世颁布给布里斯托市的特许状中规定,被选为高级市政官的人必须拥有自己的房产和租金,紧接于此的条款则是任何人不得当选为市长除非他此前做过高级市政官。
1382,伦敦市长选举日前夕,理查二世专门致函伦敦市长、城守、高级市政官等,分别指令他们选举出一位谨慎持重、明察善断之人为市长,或采取措施以确保和平选举出一位可靠、忠诚之人为市长。
·1499年,历任市议会议员、审计官、议会代表、城守、高级市政官等职位的尼古拉斯·阿尔文当选为伦敦市长。
-摘编自姜启舟《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市长任职资格》
材料二
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具有越来越多的新品质,孕育着近代文明的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在适宜的环境和气候中进一步发展,最终促成了近代西欧文明的诞生。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对近代文明因素的孕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中世纪英格兰城市市长的任职资格。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中世纪城市对近代文明因素的孕育”。10分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一第二学期3月学情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1.A
2.B
3.B
4.D
5.A
6.C
7.C
8.D
9.B
10.B
11.C
12.B
13.B
14.D
15.B
16.B
17.D
18.B
19.B
20.A
21.A
22.B
23.B
24.D
25.B
26.C
27.B
28.D
29.A
30.C
31.(1)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发明:汽车、飞机、电话等。
(2)原因:掠夺原料、开拓商品销售市场。
属于
判断理由:从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至《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一直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
32.(1)市民身份;财产资格;施政能力;道德品行。
(2)城市在获得自治权的过程中,培育了新的政治文明因素,如共同体观念和自治意识,这些因素为市民阶级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土壤。市民通过选举产生的市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制定政策、法令和铸造货币,城市拥有自己的法庭和武装,有权宣战媾和。这种政治参与和实践,不仅锻炼了市民的民主和法治精神,也为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城市工商业者的崛起,成为反封建的政治力量,推动了近代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
同时,城市的繁荣也瓦解了农村中的农奴制度和庄园制度,进一步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些城市兴办大学,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