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共18张PPT)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共18张PPT)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9 21:1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不时沉渣泛起。合作还是对抗 对话还是冲突 开放还是封闭 互利共赢还是以邻为壑
想一想:我们应该作什么样的选择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
2022.2.24俄乌战争
2022.8.2佩洛西窜台
坚持正义 以和为贵
互利共赢 合作发展
选必一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和”与“合”
——当代中国的外交践行及愿景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当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其成就。
——当代中国的外交理念
“和”之理念
“和”之践行
——当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合”之愿景
——当代中国的大国担当
目 录
Park 1 “和”之理念
—当代中国的外交理念—
1.“和”之思想
“礼之用,和为贵。”
——《 论语》
之后这一思想推及家庭、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和”也从一个道德伦理概念渗透至政治、社会、外交等各个领域,影响着中国数千年的治国思想和外交理念。
“和”是中国儒家学说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的原则。
“天地和合,生之大经也。”
——《吕氏春秋》
“阴阳和合而万物生。”
——《淮南子》
独立自主,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和平共处。
——周恩来外交思想的核心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邓小平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
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
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建国初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0世纪70年代
一条线
一大片
改革开放后
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不结盟政策,对外开放
十八大以来
2.“和”之政策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美苏两极格局,
“冷战”对峙;
局部“热战”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发展,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多极化趋势加强,两极格局最终瓦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世界格局纷乱异常中国和平发展进入深水区,国家定位正在转变,
国际角色正在转变,
外交思维也在转变
方 针
背 景
2.“和”之政策
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A.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B.采取 “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1)“另起炉灶”——核心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3)“一边倒”——就是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内容:
建国初
屈辱外交
独立自主外交
2.“和”之政策
一条线
一大片
“一条线”外交战略,即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
“一大片”指“一条线”周围的国家,其目的是团结“一条线”和“一大片”的所有国家,共同对付苏联的扩张势头。
不结盟
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后“全方位”。其中“全方位”的含义是( )
A.奉行不结盟的多边外交 B.全面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
C.联合美国抗衡苏联扩张 D.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A
不跟任何国家搭伙
我跟谁都交好朋友,既不过度亲密,也不疏远。
中国特色
大国外交
特色1: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特色2:全球视野、公正合理、普惠均衡
Park 2 “和”之践行
—当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1.奠基:50-70年代
时期 外交成就 建国初期 1949年
1950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64年
10月3日 中苏建交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与苏联、印度等19个国家建交。
针对中印处理西藏问题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成为国际关系准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材料 面对周边独立国家的民族独立浪潮,中国一度将推进世界革命,实现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作为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别国造成了干涉内政的印象,恶化了周边环境。——刘海泉《毛泽东时代中国周边安全战略详析》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第一次建交高潮
和而不同
1.奠基:50-70年代
时期 外交成就 建国初期 1949年
1950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64年
10月3日 中苏建交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与苏联、印度等19个国家建交。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成为国际关系准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日内瓦会议——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中国又与挪威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日内瓦会议—崭露头角
万隆会议——力挽狂澜
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 )
A.“求同存异”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
B.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抗美援朝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A
共同的经历
共同的任务
共同的愿望
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宗教信仰
生活习惯等
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
(第二次建交高潮)
和而不同
2.突破:70年代
时期 外交成就 70年代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6年
以和为贵
先后同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建交
中英中荷关系升格为大使级
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日正式建交
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第三次建交高潮
乔冠华团长“沧海一声笑”被西方媒体描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这是被压抑了上百年的笑声,这是扬眉吐气的笑,这是强者的笑。毛泽东感慨地说:不要忘了,是非洲的穷朋友们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原因:
中美两国共同利益要求
越南战争
西欧联合
美苏争霸
孤立政策
中苏破裂
台湾问题
国力增强
外交调整
美方
中方
突破外交孤立
3.调整:改革开放后
时期 外交成就 改革开放后 1979年
1985年
1989年
世纪之交 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
21世纪 建立不同形式伙伴关系
致力于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和平发展
中美正式建交
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
中苏关系正常化
解决哈、吉、塔三国边界问题
加强与东盟的联系
同印巴等周边国家取得新进展
1996中俄、1997中法、1998中国同欧盟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
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
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
为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
解决作出积极努力;积极参与联合国有关多边国际机构关于裁军问题的审议和谈判工作等
上海合作组织
金砖国家
二十国集团
多边外交与
全方位外交
4.中国特色:十八大以来
时期 外交成就 十八大以来(2012年) 与发达国家
与周边国家
与非洲国家
十九大以来(2017年) 理论创新
实践创新 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
提出中国方案 体现中国智慧
协和万邦
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
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周边国家的关系
(“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
加强团结合作(“真实亲诚”理念)
特点: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一坚持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俄罗斯、美国等大国领导人进行会晤
出访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
出席亚太经合、东亚合作领导人等重大多边会议
提出多项推进增进互信、扩大合作的新文件新举措
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重大问题上,中国积极探索解决办法
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举办国际合作论坛及主场外交、
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
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特点: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1991—2013年的周边外交关系如下图所示。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只发展与亚洲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C.坚持独立和内外有别的外交原则
D.积极参与推动周边地区的合作发展
C



为什么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益紧密 其动因是什么
(1)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决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赢得世界各国的尊重。
(2)中国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走国强必霸之路,赢得国际社会支持。
(3)中国秉持正确义利观,始终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在关键事务中主持公道,得到国际社会赞扬。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世界总体和平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朝着联系日益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
5.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Park 3 “合”之愿景
—当代中国的大国担当—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2015年04月22日,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当今世界,和平合作的潮流滚滚向前。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愈发陈旧落伍,妄自尊大或独善其身只能四处碰壁。只有坚持和平发展、携手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共赢、多赢。——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我们来自世界四大洲的5个国家,为了构筑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的宏伟目标走到了一起,为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走到了一起。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责任。——2013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南非德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的讲话



中国的
“外交天团”
“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
“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
——习近平《之江新语》
贵和尚中
善解能容
厚德载物
和而不同
当代中国外交 的
变与不变
1.改变的是形势,不变的是政策
2.改变的是地位,不变的是定位
3.改变的是战术,不变的是战略
4.改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责任
5.改变的是思维,不变的是初心
“和”“合”思想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