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陈情表》教学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陈情表》教学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31 13:5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宋代大学士苏轼曾说: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陈情表
陈述、禀报
隐情、苦衷
奏章、奏表
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题解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称”书“, 到了汉代, 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
“章”是用来谢恩的;
“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
“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
“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
学习活动:自主预习,深思探究
1、查阅资料,认真研读,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校正字音,反复诵读,初步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调。
3、通读全文,了解文意,逐步解决语义的疑惑之处。
要求:①默读课文,标记疑点。结合书下注释,借助工具用书,自行翻译课文,标记出不能理解的实词词义、虚词用法、句子意思,留待小组交流。
②小组交流,推求词义。把个人默读时标记的疑点难点,在小组内探讨交流,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推求词义、句意;
③课堂探究,共同释惑。以小组为单位,将通过小组交流依然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提交给老师,在课堂上师生一起探讨,共同答疑。
3、陈什么情?
4、如何陈情?
2、向谁陈情?
1、是谁陈情?
陈情表
是谁陈情?
李密(224—287),西晋武阳人,一名虔,字令伯。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其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李密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向谁陈情?
晋武帝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陈什么情?
臣密言:臣以①险衅②,夙③
遭闵凶④。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⑤;行年⑥四岁,舅夺⑦母志。
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我的母亲守节的志向。
①以:因为。
②险衅:命运坎坷。险,坎坷。衅,祸患。(祭祀/征兆/争端)
③夙:早时(如夙愿、夙兴夜寐),这里指幼年时。
④闵凶:忧伤不幸的事,形作名词。闵,通“悯”,忧愁、忧伤。凶,不幸。(如:凶年不免于死亡)
⑤见背:“背见”的宾语前置。见,代词,我。见背,离开我,即长辈去世,婉曲手法。(见笑、见谅、见教)
⑥行年:年岁,年龄。
⑦夺:强行改变。
不幸之一:幼年失去怙,让人同情。
祖母刘愍①臣孤弱 ,躬②亲抚养。臣少多疾病③ ,九岁不行④ ,零丁⑤孤苦 ,至于⑥成立⑦。
祖母刘氏怜悯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
①愍:怜悯,怜惜。(鳏寡孤独)
②躬:亲自。
③疾病:生病,名作动。
④不行:古今异义,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
⑤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⑥至于:古今异义,古,直到。今,达到某一程度。
⑦成立:古今异义,古,成人自立。今,形成,建立。
不幸之二:幼年多病,祖母抚养。
既无叔伯 ,终鲜①兄弟 ,门衰祚薄②,晚有儿息③。外④无期功⑤强近之亲 ,内④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⑥ ,形影相吊⑦。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没有福泽,很晚才得到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单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安慰。
①终:又。鲜:少, 指“无、没有”。
②祚:福分。薄:浅薄,少 (祚:帝位。践阼)
③息:儿子,子女。
④外:名-状,在家之外;内:名-状,在家里。
⑤期功:近亲。期:穿一年丧服的亲族。强近:勉强算是接近的。
⑥茕茕孑立: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
⑦吊:安慰。吊民伐罪: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不幸之三: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丧礼五服
“五服”共分为五类,这五类分别是:
第一类,称斩衰,是最重的丧礼,一般适用于子女为父母(包括继母),着粗麻布衣服,不缝边,手拿哭丧棒(父以竹,母以桐)脚穿草鞋,丧期三年。
第二类,称齐衰cuī ,分为四等:
1.齐衰杖期。粗麻衣缝边,执削杖,丧期一年。适用于夫为妻;
2.齐衰不杖期。手不执杖,其余同上。适用于孙为祖父母、侄为伯叔父母、出嫁女为父母、男子为兄弟;
3.齐衰五月。适用于曾孙为曾祖父母;
4.齐衰三月。使用于玄孙为高祖父母。
第三类,称大功。衣用熟麻布,白色,丧期九月。适用于已婚姑、已婚姐妹、堂兄弟,已婚女为伯叔父父母及兄弟。
第四类,称小功。衣用较粗熟布,丧期五月。适用于伯祖、叔祖、堂伯叔父、从堂兄弟。
第五类,称缌麻。衣用精细熟麻布,丧期三月。适用于外祖父母、岳父母、表兄弟。
亲属关系超过五代,不再为之服丧,叫做出服,也叫出五服。
而刘夙婴疾病 ①,常在床蓐(rù)② ,臣侍汤药 ,未曾废离③。
而祖母刘氏很早就为疾病所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医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
①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 被疾病缠绕,为疾病所困。
婴:缠绕。
②蓐:通“褥”,草垫子。
③废离:停止侍奉而离开。
不幸之四:祖母重病,不能自理。
研读第1段
1、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它包含了哪些内容
父丧母嫁
多病零丁
无亲无故
祖母卧病
2、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情感?
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②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1.下列各项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鲜:没有
B.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祚:福分
C.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期:期望
D.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安慰
随堂训练
答案【 C 】
C.句意为: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服丧一年称“期”。
2.情景默写
(1)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自己早年坎坷多难的命运。
(2)在《陈情表》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委婉地说出母亲改嫁的事实;而“_______________”则直接表现了他门庭衰微福分浅薄的事实。
(3)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自己缺少亲人、童仆的帮助,不得不事必躬亲。
(4)《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李密孤单无依,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安慰的境况。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舅夺母志
门衰祚薄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逮①奉圣朝,沐浴②清化。前太守臣逵察③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④,辞不赴命。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
①逮:及、至(力所不逮:能力达不到。)
②沐浴:古今异义。古,指承受恩泽。今,洗澡。
③察、举:经考察后予以推举。
孝廉、秀才:汉代选拔举荐人才的科目。
④主:主事的人。
沐浴清化之一:察臣孝廉,举臣秀才
【察举】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贤良方正、明经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1.曹丕称帝后,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通过品评,将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朝廷任命中正官到地方主持品评;被评为上等人才的将被推荐到各级政府做官。
2.“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④,寻⑤蒙国恩,除⑥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⑦,当⑧侍东宫,非臣陨首⑨所能上报。
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
④郎中:古今异义,古,尚书省的属官。今,中医医生。
⑤不久 ⑥拜、除:授予官职。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⑦猥,谦辞,辱。(猥自枉屈:谦辞,降低身份。)
以,凭借。 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
⑧当:任、充当 ⑨陨首:头落地
沐浴清化之二: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1.关于任职授官的:
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
赠(用于追封已故者)
征、辟、荐、举、起、拔、点(用于布衣任官)。
2.关于提升职务的:
擢、升、拔擢、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
起复(恢复原职务)
超迁(越级升迁)
3.关于降级免职的:
罢、免、解、黜、夺 (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
贬、谪(因过失而降级)
革、褫chǐ(撤职查办)
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
致仕(带职退休)
左迁(降级使用)。
4.关于调动职务的:
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
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出(指出京受任)
陟zhì(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臣具以表闻⑨,辞不就职。诏书切峻⑩,责臣逋bū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⑨具:详尽;闻:使上闻、报告。
闻:动词使动,使......闻,使......知道
⑩切峻:急切严厉
逋慢:有意拖延,怠慢上命。逋:逃避;拖欠。
慢:形容词作动词,怠慢、轻慢
于:比 状语后置句
星火:流星。
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辞不就职”的后果:责臣逋慢,催臣上道。
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dǔ)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奔驰:古今异义。古,奔走效劳,这里指赴京就职。今,迅速奔跑。
笃:病重。(忠实;专一;甚、深) 日:名词作状语。
苟:姑且。(如果;随意)
告诉:古今异义,古,申诉。今,使人知道。
不许:不被允许 被动句
狼狈:古今异义。古,进退两难的窘状。今,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进退两难,
处境尴尬。
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两层
叙朝廷征召之频繁
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
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
1、本段接连使用时间词“逮”“前”“后”“寻”,对应的征召词“察”“举”“拜”“除”“当”以及递增官职“孝廉”“秀才”“郎中”“洗马”,有什么用意?
这些词语都表示新朝对李密的多次征召:从时间上看急迫连续,从形式上看多法并用,从官职上看越来越高,显示出新朝急于需要李密出来笼络人心,而李密推辞之难。
2、“切”“峻”“责”“慢”等一系列词语又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四个词形象地写出了朝廷对李密“辞不赴命”越来越生气,责备越来越严重的态度。
3、李密的狼狈处境是什么?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然“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4、作者推辞的理由是什么?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
(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第二段总结
进退两难
诉矛盾之心,表感激之情,再博同情
朝廷征召之频繁,退很难
养祖母无主,进更难
2.理解性默写
李密在《陈情表》中写自己虽然想为国效力,但是祖母病情日渐加重,让他进退两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A.而刘夙婴疾病 婴:绕。
B.逮奉圣朝 逮:趁着
C.臣以险衅 衅:祸患
D.沐浴清化 沐浴: 蒙受
随堂训练
1.下列各项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
答案【 B 】 B.句意为:到了晋朝建立。逮:及,至。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有成语“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
B.三司署,三司官署,唐时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受理刑狱。
C.授、拜都是“授予官职”的意思,表示提升官职的词有拔、擢、升、出等;表示降低官职的词有贬、谪、左迁等;表示罢免官职的词有罢、黜、夺、免等。
D.礼部员外郎,尚书省二十四司置员外郎1人,为各司之次官。唐、宋、辽、金、元、明、清沿其制,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时号“员外”,实已在编制定员之内。
答案【C】
C.“表示提升官职的词有……出等”错误,“出”为从京城到地方任职,为官职调动,不是升职。
伏惟①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②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③,历职郎署④,本图宦达,不矜⑤名节。今臣亡国贱俘⑥,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⑦,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①伏惟:俯伏思量。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惟,想。
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元老,旧臣
②矜:怜悯。(伐功矜能:夸耀,骄傲)
③且臣少仕(于)伪朝 省略句
④职:名词作动词,任职。
郎署:郎官的衙署。历职(于)郎署
⑤矜:看重,推崇。
⑥今臣亡国贱俘 判断句
⑦优渥:优厚 希冀:非分的愿望。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
为“辞不就职”作进一步解释之一:做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仕途显达,此次推辞不是为了自己的名节,打消皇帝疑虑。
但以刘日薄⑤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⑥,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⑦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⑧不能废远⑨。
⑤薄:迫近。日薄西山: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⑥危浅:垂危。
⑦无以:固定句式,没有用来......的办法。 更相:相互。
⑧区区:形容自己的私情。(小;情意真挚;愚拙)
⑨废远: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为“辞不就职”作进一步解释之二:祖母病重,朝不虑夕,两人相依为命,不可分离。作者姿态谦卑,满足皇帝至高无上的心理。
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
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三层
① 找依据: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朝廷)
② 释误会: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个人)
③ 述苦衷: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唯一原因。(祖母)
古代崇尚“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又最重气节,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不肯出仕是为了矜守名节,因此为打消晋武帝的顾虑,将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人生态度表明,不着痕迹的解决问题。
作者提起他在前朝做官的经历,是否闲笔?
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第三段总结
释辞官孝养之疑
治国之本(朝廷):
从政追求(个人):
明述苦衷(祖母):
祖母病笃不能远离
图宦达,不矜名节
孝治天下
解释误会,
打消武帝疑虑,求得体恤
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我
B.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郎中:专职给人看病的人,医生,大夫
C.至微至陋 至:最
D.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辛苦:心酸悲苦
答案【B】
B.“郎中”,属员外级, 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丞相、尚书、侍郎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晋时各部有郎中。句意:诏书特地下达,封他做郎中。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母带大的。
B.李密小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以后一直孤苦零丁,过着少有兄弟的生活。
C.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他感到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D.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B “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错误。“不行”是古今异义词,应解释为不能行走。
臣密今年四十有①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②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③,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④明知,皇天后土⑤实所共鉴。
①有:通“又”
②是:这样
③辛苦:古今异义。古,辛酸悲苦。今,身心劳苦。
④见:表被动。
⑤皇天后土:天地神明。
鉴:照察,审辨。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通过对比,表明“报国恩”与“徇私情”只有为时极短的矛盾,从长远来看就没有矛盾。并进一步强调自己的难处,天地人神,皆可明见,以求得皇帝的成全。
愿陛下矜愍③愚诚④,听⑤臣微志。庶⑥刘侥幸,保卒⑦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⑧。臣不胜犬马⑨怖惧之情,谨拜表⑩以闻。
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③矜愍:怜恤 ④诚:形容词作名词,诚意、衷情
⑤听:任从,这里指应许、成全 ⑥庶:希望
⑦卒:终,使动,使......终了 ⑧结草:指报恩。
结草: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见成语“结草衔环”。
⑨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不胜:非常
⑩拜表:上表章
文章最后从“陈情”转向“恳求”,以最谦恭最虔诚的口吻,促使皇帝彻底动情并表明先尽孝后尽忠的赤诚。
1、本段中哪句话表明主旨?
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3、用语有什么特点?
“愿乞终养”
“尽节”“报养”,忠孝难两全
“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
4、由本段可见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第四段总结
明先孝后忠之心
(报养日短)
先尽孝:愿乞终养
后尽忠: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尽节日长)
明确态度,示之以忠,打动武帝
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
忠情
孝情
揭示矛盾
忠孝难以两全,李密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晋武帝看了此表,为李密对祖母刘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赏赐奴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为什么此表能打动晋武帝?
找依据
释误会
乞矜悯
圣上恩重如山
“以孝治天下”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忠孝两难
先孝后忠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叙孝情
表忠情
祖母情深似海
示之以忠
1.至真至诚的感情:陈苦情博同情;陈孝情动人心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示之以忠
2.缜密严谨的思维:
3.形象生动的语言
四字骈句
对 偶 句
比 喻 句
陈情成功因素:
精心布局,环环相扣,出于情,归于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1.理解性默写
(1)“物尤如此,人何以堪”,李密在《陈情表》中通过列举鸟雀反哺的事例来恳请皇帝答应自己将祖母奉养至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密在《陈情表》中写自己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要报答晋武帝恩情的句子是:“臣生当陨首,____________。”
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死当结草
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