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3-29 15:2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 化学 )科( 九 )年级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25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课 型 复习
主备教师 备课时间 使用教师
核 心 素 养 1.掌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区分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熟悉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及实验基本操作规范;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2.通过对比分析强化对物质变化与性质的理解;通过实验操作演示培养观察能力和规范性意识。 3. 体会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科学探究案例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重点 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 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如药品取用、加热、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难点 1.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 2. 科学探究中变量控制与实验设计思路
教 学 过 程 建 议
一、知识梳理(15分钟) 1. 思维导图构建(5分钟) 教师活动: 用PPT展示空白思维导图框架,中心主题为“走进化学世界”,分支包括: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科学探究、实验操作。 提问引导: “物质的变化分为哪两类?本质区别是什么?”(板书学生回答关键词) “描述‘水的沸点是100℃’属于什么性质?为什么?”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2分钟,每组派代表填写一个分支的关键词(如“物理变化:玻璃破碎”“化学性质:酸性”)。 其他组补充或修正,教师用红笔标注易错点(如将“发光发热”作为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 2. 对比归纳与强化(10分钟) - 教师活动: - 投影对比表格,留空部分要求学生口头填空: | **变化/性质** | 判断依据 | 关键词/现象 | | 物理变化 | 无新物质生成 | 破碎、挥发、凝固 | | 化学变化 | 生成新物质 | 燃烧、变质、生锈 | | 物理性质 | 不需化学变化即可表现 | 颜色、状态、密度 | | 化学性质 | 需通过化学变化表现 | 可燃性、氧化性 | 追问案例: “铁制成铁锅利用了哪种性质?铁在潮湿环境中生锈属于哪种变化?”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结合气球爆炸与火药爆炸对比) 二、重难点突破(20分钟) 1. 案例辨析与深度讨论(8分钟) 教师活动: 分发学习单,包含4组生活实例(如“粮食酿酒”“瓷碗破碎”“氧气助燃”“铜丝导电”),要求: ① 判断变化类型; ② 区分性质描述中的“物理”与“化学”。 重点讲解: 通过“氧气助燃”强调“性质”是物质的能力,而“燃烧”是变化过程。 分析易错点:“霓虹灯通电发光”属于物理变化(无新物质)。 2. 实验操作情景再现(10分钟) 环节一:错误操作纠错(4分钟) 播放3段实验错误视频(如直接吹灭酒精灯、胶头滴管倒置、量筒仰视读数),学生抢答指出错误并说明正确操作。 教师演示:酒精灯正确熄灭方法(盖灭),强调“三不原则”。 环节二:分组模拟操作(6分钟) 每组分配任务(如“取用块状石灰石并加热5mL水”),限时3分钟完成操作流程设计。 随机抽取两组用仿真仪器(或实物投影)演示,其他组评分(操作规范分+语言描述分)。 教师总结: 块状固体“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加热“体积≤1/3、管口倾斜45°”。 3. 科学探究实战演练(7分钟) 案例:“如何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学生分4组讨论实验设计,要求: 写出步骤(收集呼出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对比空气); 明确变量控制(如气体样本量、石灰水浓度一致)。 教师点评最优方案,强调“对比实验”设计逻辑。 三、真题演练与反馈(10分钟) 1. 中考真题速答(5分钟) 投影3道高频考题(含图片题),学生独立完成: 例1(物质变化判断):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活性炭净水 B. 高粱酿酒 C. 干冰升华 D. 石油分馏 例2(性质描述选择):下列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汞是银白色液体 B. 碳酸易分解 C. 食盐易溶于水 例3(实验操作纠错):指出“加热试管内液体”图示中的2处错误。 互动方式: 学生举字母牌(A/B/C/D)快速反馈答案,教师统计正确率。 错误率高的题目由学生讲解思路(如“活性炭净水是物理吸附”)。 2. 实验设计挑战(5分钟) 任务:设计实验证明“纸张燃烧是化学变化”。 提示:需说明“如何检测新物质生成”(如燃烧后的灰烬无法还原成纸)。 学生代表分享方案,教师补充“质量守恒称量法”等进阶思路。 四、课堂小结与延伸(5分钟) 1. 学生自主总结(3分钟): 每人用1句话概括本单元最需注意的知识点(如“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教师汇总并板书“单元避坑指南”: 性质描述带“能、可、会”等词; 发光放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白炽灯发光)。 2. 作业与预告(2分钟): 基础作业:完成单元知识结构图(需包含至少3个易错点标注)。 拓展任务:列举家中5种物质,分别描述其1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下节预告:“我们身边的物质——空气与氧气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重难点解析”。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无新物质(如:破碎、蒸发) 2.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如:燃烧、腐烂) 二、物质的性质 1. 物理性质:颜色、密度…(不需化学变化) 2. 化学性质:可燃性、稳定性…(需化学变化) 三、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验证→结论 四、实验操作 1. 三不原则:不触、不闻、不尝 2. 加热:液体≤1/3,倾斜45°
教学反思 1. 学生是否掌握物理/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分 2. 实验操作纠错环节是否有效暴露常见问题 3. 是否需要增加生活实例(如铁生锈、食物腐败)强化应用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