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省 2025届 年级第五次阶段适应性评估历史
下册第 1~6课
说明:
1.满分 80分,考试时间 75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单项选择题(本 题共 20 题,每 题 2分,共 40分)在每 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 项是最符合题 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 下表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
均不得分。
1. 1949年 10 1 , 都 30万军 集天安 场参加开国 典。 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
共和国中央 政府今天成 了!” 这标志着中国历史进 了崭新的阶段。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开国 典意
义的 项是( )
A.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B. 奠定了全 业化的基础
C. 中国真正成为独 主的国家 D. 实现了全国的完全统
2. 1949年 9 ,中国 政治协商会议第 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决定了新中国的国旗、代国
歌和 都,并通过了《中国 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 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重要作
是( )
A. 确 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B. 代 宪法职能,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C. 规定了国有经济的基础地位 D. 实现了政党合作与 主
3. 《前夜》讲述的是开国 典前夕,升旗设计师林治远排除万难,最终保障新中国的第 国旗顺利升起
的故事。在开国 典上,伴随着五星红旗升起的 乐是( )
A. 《 河 合唱》 B. 《毕业歌》 C. 《义勇军进 曲》 D. 《歌唱祖国》
4. “ 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 完整,维护了祖国统 和 族团结, 且开辟了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道路。” 材
料评述的事件是( )
A. 新中国成 B. 藏和平解放 C. 抗美援朝胜利 D. 社会主义改造
5. 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 战 李继德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 “ 我看 他已经爬到地堡下,他猛地 着腰起
了 下 ,堵上了枪眼 。” 这段话描述的“ 奋不顾身堵枪眼” 的战 英雄是( )
A. 邱少云 B. 继光 C. 雷锋 D. 焦裕禄
6. 1951 年,全国 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捐献 机 地,增加 产、厉 节约及爱国丰产等运动,竭
尽全 保障前线的物资供给。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第 1 /共 1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A. 是中国 反侵略的战争 B. 是维护和平的正义的战争
C. 提 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得到了全国 的 持
7.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 志愿军表现出英勇 畏的精神。其核 精神特质可以概括为( )
A. 私奉献和艰苦奋 B.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C. 集体主义和独 主 D. 科学理性和守望相助
8. 1950年颁布的《中华 共和国 地改 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 地所有制,实 农 的
地所有制。这部法律的实施,使得全国约 3亿 地少地的农 分得了 地,据此可知, 地改 的根本
的是( )
A. 稳定社会秩序 B. 解放农村 产
C. 促进国家统 D. 建 公有制经济
9. 下表是 地改 前的 地分配数据。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地改 前我国农村的主要问题是( )
占农村 占有耕地
群体
例 例
地主、富农 不到 7% 50%以上
贫农、雇农 57%以上 14%
A. 农业技术落后 B. 耕地 积不
C. 地分配极端不均 D. 地主阶级占有绝对优势
10. 主席的诗词“ 桥 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中的“ 桥” 指( )
A. 南京 江 桥 B. 钱塘江 桥 C. 武汉 江 桥 D. 上海浦东 桥
11. 下图中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改 的完成 B. “ 五计划” 的实施
C. 三 改造基本完成 D. “ 跃进” 潮的掀起
第 2 /共 1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12. 下图反映了我国第 个五年计划期间 业交通建设的主要成就,其中川藏、 藏、新藏公路开通的突出
作 是( )
A. 保障了东北重 业基地的建设 B. 带动了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C. 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D. 加速了 江南北的经济和 化交流
13. 2024年 3 5 11 ,第 四届全国 代表 会第 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回顾历史,70年前召开
第-届全国 代表 会第 次会议确 了( )
A. 代表 会制度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社会主义公有制 D. 主专政
14. 新中国成 以来,在党中央和 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 瞩 的成就。1954年这
年,我国在 主政治建设 的成就是( )
A. 颁布《中华 共和国 地改 法》
B. 颁布我国第 部社会主义宪法
C. 开始实施“ 五” 计划,初步建 独 的 业体系
D. 完成三 改造,我国开始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5. 中国 学法学院院 韩 元教授指出, 论是在 1954年宪法草案 起草过程中,还是在 1954年
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 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 ,也有普通 和农 。这表明 1954年宪法
的制定( )
A. 体现了 主集中制的原则 B. 建 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 体现了参与主体的 泛性 D. 体现政治协商的主要职能
16. 下图为三 改造时期的宣传画(共同致富)。这幅画反映的史实说明( )
第 3 /共 1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A. 农业 产合作化的重要性 B. 国家对个体经济的严格管控
C. 产资料由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 D. 农村经济迈向现代化
17. 1954年,荣毅仁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申新纺织公司等荣 企业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此改造采 的主
要形式是( )
A. 中外合资 B. 承包经营 C. 加 合作社 D. 公私合营
18. 1958年,全国掀起“ 跃进” 的 潮和 公社化运动。但随后却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其主要原因
是( )
A. 急于求成,违背经济规律 B. 拒绝接受外部援助
C. 国家 业化 标已实现 D. 农业合作化全 取消
19. 1961年起,中共中央开始实施“ 调整、巩固、充实、提 ” 的 字 针。实施这 针的直接背景是( )
A. 经济困难和 然灾害 B. 外资企业 规模进 我国
C. 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存在 盾 D. 业 产全 停滞
20. “ 化 命” 期间,我国国 经济出现较 起伏,但许多尖端技术,在艰难中仍然取得了举世瞩 的
成就。主要原因是( )
A. 苏联的技术援助 B. 经济的迅速发展
C. 国家 量 凝聚 D. 对外交往的扩
、综合题(本 题共 4 题,共 40分)
21. 近 , 年级(2)班以“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成就” 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浏览下列图 ,回答问
题。
第 4 /共 1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图 “ 五” 计划 图 三 改造
1953年到 1957年,国家实施第 个五年 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
计划,全国范围内兴建了 量 矿企业和基础 业和资本主义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设施 程,奠定了 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 造,实现了 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
础。___①__年, 春第 汽 制造 产出第 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
辆“ 解放牌” 汽 。 起来。
图 三 雷锋精神
图 四 “ 跃进” 和 公社化运动
20世纪 50年代末,全国掀起“ 跃
20世纪 60年代初,雷锋同志在部队和社 进” 和 公社化运动,出现了浮夸 等
会 作中表现出的 私奉献精神,成为社会主 严重问题,导致经济困难。这 时期,社
义建设时期的重要精神象征,影响了 代中国 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1)浏览图 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①处内容
(2)浏览图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三 改造对社会主义制度建 的意义。
(3)浏览图 三,概括雷锋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 。
(4)浏览图 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跃进” 和 公社化运动带来的经验和教训。
第 5 /共 1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年,《中华 共和国 地改 法》颁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 地制度,将 地分
配给 地或少地的农 。这 运动极 地解放了农村 产 。
材料 地改 前后农村社会经济的全 变化
地改 地改
项 增幅
前 后
农 年均收 /元 47 67 42%
全国粮 总产量/亿吨 1. 13 1. 66 47%
-
地集中率 70% 0
100%
农 参加合作组织
0 60% -
例
(1)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地改 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 中的表格,分析 地改 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多 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地改 对新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
23.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是 个不断学习与探索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 初期)我国的 业基础,特别是重 业基础 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
能靠优先发展重 业才能改变。
材料 到 1956年底,全国加 农业 产合作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 96. 3%,加 业 产合
作社的 教占全国 业者总数的 91. 7%;全国私营 业户数的 99%、私营商业户数的 88. 2%,纳 了公私
合营的轨道。
材料三
第 6 /共 1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1)材料 反映了新中国成 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材料 反映了我国所有制结构发 了怎样的变化?这 变化有何影响?
(3)结合相关史实,判断材料三中的报道是否真实,并说明理由。
(4)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24. 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是新中国成 初期的核 任务,不仅奠定了国家 治久安的基础,也开创了 当
家作主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初探法制建设】
材料 1949年 9 ,中国 政治协商会议第 届全体会议召开,决定成 中央 政府,并通过
了《中国 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我国第 届全国 代表 会第 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
华 共和国宪法》。
【分析伟 意义】
材料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 志愿军赴朝作战。这是 场捍卫国家安全与 族尊严
的伟 战争。战 们冒着枪林弹 冲锋陷阵…… 继光 身体堵住敌 的枪 ,谱写了惊天地、泣 神的英
雄篇章。
【解读数据关联】
材料三 1949—1954年 代表构成数据
农阶级代表 知识分 代表 少数 族代表
时间
例 例 例
1949年 60% 25% 15%
1954年 70% 20% 10%
【展望未来前景】
第 7 /共 1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材料四 代表 会制度确 后,全国各族 通过代表参与国家事务,充分体现了国家 切权
属于 的原则。这 制度成为我国社会主义 主政治的重要 柱。
(1)根据材料 ,设计 条适 于当时新闻报道的标题,标题可以简明扼要地概括《中华 共和国宪法》
通过的重 意义。
(2)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 意义。
(3)结合材料三数据探讨,为什么 农阶级代表 例的变化能够反映社会主义 主的本质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 代表 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的理解。
第 8 /共 1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江 省 2025届 年级第五次阶段适应性评估历史
下册第 1~6课
说明:
1.满分 80分,考试时间 75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单项选择题(本 题共 20 题,每 题 2分,共 40分)在每 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 项是最符合题 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 下表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
均不得分。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第 9 /共 1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C
【17题答案】
【答案】D
【18题答案】
【答案】A
【19题答案】
【答案】A
【20题答案】
【答案】C
、综合题(本 题共 4 题,共 40分)
【21题答案】
【答案】(1)①:1956年
(2)意义:实现了 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 起来。
(3)作 :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精神象征,影响了 代中国 。
(4)经验和教训:坚持 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产关系的调整要与 产
发展 平相适应。
【22题答案】
【答案】(1)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 地制度,将 地分配给 地或少地的农
(2)影响: 地改 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 000 多年的封建 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 翻
了身,得到了 地,成为 地的主 ,也 解放了农村 产 。农业 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第 10 /共 1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3)重要意义:使 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 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3题答案】
【答案】(1)经济状况: 业基础,尤其是重 业基础 常薄弱。
(2)变化: 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 起来。
(3)不真实;理由:因为当时出现了“ 跃进” 运动,虚报粮 产量,不符合实际。
(4)启示:政策制定和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不能 追求经济建
设的 速度; 产关系的调整 定要符合 产 的发展等。
【24题答案】
【答案】(1)标题:《中华 共和国宪法》正式通过,开启 当家作主新时代。
(2)伟 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捍卫了国家安全和 族尊严,还极 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这场战争展现了中国 志愿军的英勇 畏,增强了 族 信 和凝聚 ,为新中国的发展创造了相对稳
定的国际环境。
(3)原因: 农阶级代表 例从 1949年的 60%上升到 1954年的 70%,反映了社会主义 主的本质特征
—— 当家作主。 农阶级作为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代表 例的增加体现了国家政权更加 泛地代
表和保障了劳动 的利益,确保了 在国家事务中的主导地位。
(4)理解: 代表 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确保了国家 切权 属于 。通过这 制度,
全国各族 通过代表参与国家事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 主政治的原则。 代表 会制度不仅保障
了 的 主权利,还为国家 治久安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第 11 /共 1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