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一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19小题满分70分
历史和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长共15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研究远古时期人类的活动,最可信的依据是
A.文字记载
B.民间传说
C.考古发现
D.专家推测
2.对下面图片史料的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
《北魏帝王出御图》中,北魏帝王和
唐朝阁立本《步辇图》画面描绘了唐太
大臣们,穿着长袍宽袖的汉族服装。
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
A.对外交往
B.民族交融
C.人口迁徙
D.五胡内迁
3.唐朝在建立后,“增损隋律”,制定唐律,尽削前朝“烦峻之法”,“用法务在宽简”。
这反映了唐朝
A.加强整治整顿
B.吸取隋亡的教训
C.注重经济发展
D.开创三省六部制
4.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
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这一观
点意在强调
A.儒家思想的影响B.民族隔阂消失C.外交的重要性
D.民族认同感
5.
锺繇的楷书刚柔兼备,王羲之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北魏的书法雄劲骏放、
端庄古雅。这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
A.风格多样
B.交流频繁
C.立意高远
D.题材广泛
6.某同学在自主复习的过程中,整理了如下的笔记,据此判断此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汉朝刺史制度
隋唐三省六部制元朝行省制度
明朝内阁制度
A.经济发展
B.民族政策
C.政治制度
D.科技成就
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第1页(共6页)
7.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清朝前期治理边疆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康熙:多次打败噶尔丹、平定叛乱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妥善
安置了回归祖国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
A.巩固了西北边疆
B.稳固了东南海防
C.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D.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8.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适用于研
究太平天国运动的第一手史料是
A.《太平天国兴亡论》书籍
B.金田起义浮雕
C.《建天京于金陵论》原稿
D.
《太平天国》电影
9.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共同点是都
A.建立了农民政权B.反对清朝统治C.制定了革命纲领D.反抗外来侵略
10.甲午中日战争前,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数量不多。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通过
设厂、筑路、开矿等方式加大对华投资,1902年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比甲午中日
战争前增加5至8倍。这一变化反映了
A.西方列强加强政治控制
B.西方列强加强经济侵略
C.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停滞
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中华民国
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这些规定旨在
A.维护民主共和
B.宜传君主立宪
C.倡导三权分立
D.扩大统治基础
12.下面是某同学的复习笔记,其中“▲”处应填的内容是
北洋军阀
“宋案”
复辟帝制
军阀割据
资产阶级
二次革命
继续探索
A.辛亥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武昌起义
13.1917年,胡适提出了“不用典”“不用套语”等主张,陈独秀号召用“国民文学”取
代“贵族文学”。由此可知,胡适和陈独秀希望
A.宣扬科学
B.尊孔复古
C.提倡民主
D.普及白话文
14.下面是一份某年5月23日发出的电文。据此判断,“某年”应是
外交失败,举目愤激,贵会救国薄(博)海同钦,恳速电下政府迅筹
国策,勿丧国权,并电巴黎专使,毅力坚持,争还国土。同深感祷。
直隶甲种工业学校一百八十二人泣叩
A.1840年
B.1911年
C.1919年
D.1921年
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