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第二单元练习
一、文言文(25分)
1. 古诗文默写。(6分)
①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竹里馆》)
②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
③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逢入京使》)
④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约客》)
⑤《木兰诗》中表现边塞艰苦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以下古诗,完成小题。(3分)
木兰诗(节选)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③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 《木兰诗》是_______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
3. 下列对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儿女情怀和英雄气概。
B. 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发动战争的否定。
C. 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美好的愿望。
D. 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反抗。
阅读以下两篇文章,完成小题。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司马光《孙权劝学》)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①贪污解任。自陈②尝在秦王③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④甚多,恐人皆恃恩私,足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⑤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坐:犯……罪。②陈:陈述。③秦王:唐太宗李世民。他在称帝前被封为秦王。④中外:宫内、宫外的故人。⑤四海:整个国家。
4.用“/”为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2分)
今 居 大 位 乃 四 海 之 主 不 得 独 私 故 人
5.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卿今者才略( ) (2)见往事耳( )
(3)自陈尝在秦王幕府( ) (4)相寿流涕而去( )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始就学 乃一府之主 有容乃大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但当涉猎 当涂掌事 当之无愧 当窗理云鬓
C.旦辞爷娘去 不辞而别 与世长辞 朝辞白帝彩云间
D.治经为博士 昔为秦王 事在人为 鲜为人知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
8.结合故事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二、现代文(27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山界(节选)
①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②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再向前进。
③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④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
⑤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⑥快要到山顶,我已经落得很远了。许多运输员都走到前头去了,剩下来的是医务人员和掩护部队。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⑦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⑧下山十五里,也是很倾斜的。我们一口气儿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在每条溪流的旁边,有很多战士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我们虽然也很饿,但仍旧一气儿跑下山去,一直到宿营地。
⑨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这种习惯一直保持了很久。
⑩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9.第⑨段中加点词“新的习惯”在文中具体指
这表现了红军战士
(4分)
10.分析第⑥段画线句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 ( 3分 )
11. 第④段画线句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
(2分)
12. 第⑦段作者称红军队伍是“笨重”的原因是什么?(2分)
13.下列对第⑩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红军翻越老山界在长征中的重要意义。
B. 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红军长征中后面遇到困难更大。
C. 表现出了红军不怕困难的坚定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D. 凸显红军能取得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是史无前例的壮举。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礼物
①我四年级时的暑假,在城里做工的父亲,搭长途车回村割早稻。他在门口放下行李网兜,身后跳出来一个城里孩子,穿着崭新的黑皮凉鞋。父亲介绍说这是他们队长的儿子,叫黑黑,托父亲带到乡下玩,与我同龄。母亲要我好好待客。对,有点像鲁迅《故乡》里的故事,而我的角色是少年闰土。
②我们领着这位初次见面的城里小朋友,光脚板汗津津地在田埂上跑,用田野来请客。这时候,西瓜已经长过了拳头大,鼓出“洋辣子”一般的纹路。盼了一个春天的高粱秆,挂上穗,扬了花,可以砍倒当甜水秆吃了。要是那时候我像现在这样,熟读了鲁迅的书,说不定,也会想着在明月夜里,屏住气,用粪叉去抓一只猹,装笼子里给黑黑。夏天的太阳毒,黑黑晒得又黑又红,他不以为意,乡村生活是如此新奇有趣。父亲看到,也很高兴,因为黑黑爸爸嘱咐过,就是要让黑黑亲近自然,晒黑了才好。遇到下雨天,每一条水沟都浩浩汤汤,我们取出小抄网,带着黑黑到处去捞鱼捉虾。黑黑高高兴兴地跟在我们后头学,却总抓不到。要是考试就考这些该多好啊,我们读书就不会比不上城里孩子。
③不过现在是暑假,大家不上学,当然要玩个痛快。滚铁环,跳房子,打弹珠……天黑之后,最好玩的是“打仗”,这时黑黑会被推选为“排长”。除了对城里孩子的迷信,还因为他的确有一把能够打响的玩具枪。
④这把玩具枪太好了,枪架是用乌黑的粗铁丝扭成的,枪托与枪杆上一圈圈缠着细密的铜线,枪身用自行车的链条贯连起来,一共九节,扣动扳机,撞针就会被橡皮筋拉动,高速穿过链条串的孔洞,撞向前端的螺帽,发出啪的一声巨响。黑黑说这叫链条枪,他爸爸做的。他爸爸之前做过钳工,是懂技术有文化的。我们搬凳子去宝伟家看《倚天屠龙记》,其中的“屠龙刀”与“倚天剑”,“宝刀一出,谁与争锋”,大概就是黑黑的链条枪这个样子。
⑤时光飞逝,转眼就是一个月,黑黑要回城里的家了。我躲在灶屋里,眼圈红红的,不敢送他。我还没有告别的经验。晚上我闷头闷脑地去收起他的枕头,发现枕头下面,放着那把链条枪。
⑥是他想将链条枪送给我做礼物吗?我不太相信,谁会把屠龙刀送人呢!我要给父亲写信,求他替我问问黑黑吗?在父亲回信的空当里,我要拿着它去参加小伙伴们的打仗游戏吗?他们会认为这是黑黑的礼物,还是我偷拿了城里孩子的玩具?窗外依旧是明月如水,青蛙打鼓,帐子外蚊声如雷,我在帐子里翻来倒去睡不着。第二天早晨,我将黑黑的链条枪交给了妈妈,央她托人带去城里还给黑黑。因为,我决心照着它的样子,自己做一支链条枪。
⑦那一年的秋天与冬天,我都在筹划这件事。偷偷从我家的自行车链条上取下来三节链条,帮同学扫地,求他们从自家的自行车上取一节链条给我。自行车的长链条,取下一二节,问题不大的。周末步行去镇上的供销社,买《少年文艺》的同时,也找同样型号的铁丝与铜丝。晚上我在煤油灯下写完作业,就比着记忆中链条枪的样子,用父亲留在家的钳子与锤子,来组装我这些由各处搜罗来的零件。
⑧我已经不记得这个秘密工程的结果了。那支笨拙的链条枪研发完成没有,我已经全无印象。我上学的成绩,却好像忽然变好了。老师摸着我的头说,继续努力吧,你有希望走出小村子,去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
⑨后来啊,我走到了外面的世界,好像也没成为闰土吧。只是偶尔还是会想起朝云暮霞,蝉声如雨的那个暑假。会想起那个城里来的孩子——黑黑,那段时光会给他留下什么呢?
14.第③段中加点词“迷信”在文中的意思是 ( )。(2分)
A.盲目崇拜 B.另眼相看 C.偏听偏信 D.唯命是从
15.根据第②、③段内容,围绕“待客”,完成以下填空。(2分)
初次见面,我们把田里好吃的分享给黑黑—— (1 )——(2)
16.下列对第⑥段画线句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表现出“我”此时内心的纠结。 B.凸显了“我”优柔寡断的个性。
C.展现了“我”纯真朴实的品性。 D.体现出“我”对链条枪的喜爱。
17.从全文看,第⑦段不能删去,请简述理由。(3分)
18.请联系全文,阐释文章标题“礼物”的丰富含义。(4分)
三、综合运用(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圈点批注法是古人读书时常用
传统方法,小李同学就用这种方法阅读《骆驼祥子》,当他读到下面这个片段时,在旁边作了如下批注:
他出去买了包“黄狮子”烟来。坐在炕沿上,点着了一支烟;并不爱吸。呆呆的看着烟头上那点蓝烟,忽然泪一串串的流下来,到城里来了几年,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他连哭都哭不出来!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没了,什么都没了,连个老婆也没了! (批注1)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苦干三年,凑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A 二起:卖了骆驼,拼命拉车,准备买新车。 二落:B 三起:C 三落:D (批注2)祥子的一生都在围绕着“车”在转,听说有人曾用“拉车夫”作为书名介绍到国外,这个书名好在哪里呢?
19. 小李同学批注祥子的“三起三落”,其情节填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祥子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 B. 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刘四爷骗去了。
C. 虎妞低价给祥子买了二强子的车。 D. 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卖掉了车。
20. 小李同学在(批注2)中提出了“拉车夫”作为书名有何好处的疑问,请根据你对《骆驼祥子》全书的阅读理解,帮他解答困惑。(3分)
21.读完《骆驼祥子》,小李同学感慨:吃苦耐劳的健壮汉子终惨败,自暴自弃的人力车夫太悲催!你认为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因素有哪些呢?
四、写作(40分)
22. 阅读文字,按要求写作。
请以“真好,遇见你”为题,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记叙文,。要求:①文中避免出现个人相关信息。②不得抄袭。